廣州一工地挖出120座古墓 因風水好墓中有墓(組圖) (2)

2020-12-18 人民網

  墓葬多:8000平方米的工地上,

發現

清理兩漢、三國晉南朝、隋唐、宋及明清時期古墓葬120座。

  文物精:南越國的白玉璧、南朝的青釉雞首壺等文物精美罕見、保存完好,是廣州近年考古發現中的文物精品。

  風水好:墓葬中有墓中墓,專家分析,很可能是因為古人推算出這裡的風水實在太好,不惜在古墓中再修新墓。

  在一塊工地上出土發現120座古墓,這在廣州市中心實屬罕見,更印證而今繁華的東風東路自古以來就是一塊風水寶地。昨日(27日),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報了在東風東路腫瘤醫院工地的重大考古發現,經過半年多的搶救性考古勘探發掘,在8000平方米的工地上,發現清理兩漢、三國晉南朝、隋唐、宋及明清時期古墓葬120座,出土陶、瓷、銅、鐵、滑石、玉等各類質地文物900件套。

  其中,南越國的白玉璧、南朝的青釉雞首壺等文物是廣州近年考古發現中的文物精品。

  風水太好古人墓中修墓

  今年3月開始,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東風東路與先烈南路之間的腫瘤醫院工地進行搶救性考古勘探發掘,至今在佔地8000平方米的工地中發現清理兩漢、三國晉南朝、隋唐、宋及明清時期古墓葬120座,墓葬分布密集程度非常高。晚期墓打破早期墓葬的現象很多。

  甚至有晚期的墓葬就修建在早期墓葬裡面。考古專家易西兵介紹,有一座隋唐時期的磚室墓,整個墓室就直接砌築於一座大型的東漢磚室墓裡面。據專家分析,古人迷信風水,很可能是因為古人推算出這裡的風水太好,不惜在古墓中再修新墓。

  「大墳頭崗」自古墓葬多

  據考古人員介紹,本次發掘的工地上發現的一方清代墓誌上,寫有「此山土名大墳頭崗」,反映這個地方自古以來的墓葬就非常密集。工地距離宋明清時期廣州城東門直線距離不到2公裡,原為低矮山岡地貌,是先民們理想的埋葬場地,「用現在的話,可以說是風水寶地」。

  據了解,近日完成考古清理後,現場工地將進行回填,繼續項目施工。考古人員表示,此次歷時半年多的考古發掘極大地豐富了廣州地區各個歷史時期的考古資料,對於復原廣州歷史、探討廣州地區歷史時期

社會

面貌和民俗風情具有重要意義。

  文物逐個睇

  越國白玉璧:歷經2000多年光澤攝人

  此次考古發現中,共出土了900件套的文物,最珍貴的寶貝是一面南越國早期的白玉璧。昨日下午,記者在考古現場看到這面直徑8.6釐米的玉璧。在陽光的照射下,歷經2000餘年的玉璧渾身象牙白,光澤攝人。易西兵介紹,這塊玉璧的年代比解放北路西漢南越王墓內發現的玉璧的年代還要久遠一些,甚至可能是戰國末期的。

  玉璧兩面都刻有谷紋,細看就像一排排稻穗整齊排列著,非常精美。「這種穀紋是戰國晚期到西漢早期玉器上常見的一種紋飾」。歷經2000多年,這面玉璧保存得非常好,連一點小破損都沒有,易西兵分析,玉本身的質地比較優良,堅硬度高,只有輕微「沁色」現象,是近年廣州考古發現中的文物精品,十分難得。

  除了南越國白玉璧,另一件寶貝就是南朝的青黃釉「雞首壺」。顧名思義,「雞首壺」是壺身上以雞首形作為裝飾的器皿,多用作盛酒。

  據介紹,雞首壺以往在廣州考古發掘中鮮有發現,此次出土的南朝雞首壺保存完整,樣式精緻,非常難得。

  仔細觀察,這個雞首壺頸部較長、腹部渾圓。壺的一側為凸起的雞首形壺嘴,雞冠高挺,雙目圓睜,仿佛正在引頸眺望,顯得神採奕奕,小巧的雞嘴就是壺嘴,另一側為曲形把手,連接口部與肩部,雞首與把手一高一低,遙相呼應,使整個壺的外形曲線流暢生動。

  據介紹,雞首壺最早出現於西晉時期,盛行於南北朝,至唐初逐漸消亡,非常具有時代特徵。雞首壺流行的南北朝正是社會大動蕩的時期,也是瓷器大發展的時期。由於連年戰亂,大批中原居民和士族地主紛紛南下,也把技術帶到南方,南方制瓷工藝逐步提高。因「雞」與「吉」諧音,雞在古代為珍禽之物,有吉祥、誠信之義,反映了人們對吉祥安寧生活的祈望。(記者廖靖文 圖片記者邱偉榮)  

【1】 【2】 【3】 【4】 【5】 【6】 

相關焦點

  • 工地挖出明朝王妃墓,為了趕工竟請「風水先生」搬走
    看看新聞4月27日消息,2019年4月3日,太原市杏花嶺區南窊村一處施工工地上挖出了一座古墓。隨著古墓的現身,一場盜墓風波也悄然而至。剛出土的古墓就被人光顧,進入古墓的到底是什麼人?而更加詭譎的是,這座古墓裡竟然沒有骸骨。根據墓葬裡墓碑的記載,這座古墓應該屬於明朝時期,而墓主人應該是一位王妃。那麼王妃的屍身為何會不翼而飛?又是誰動了明王妃的「長眠之所」呢?
  • 成都一工地現6座古墓 墓主或為王府太監(圖)
    王大姐一家在附近打工,一直租住獅子山附近的一處民房裡。而在幾月前她就到現場親眼見過古墓。   「今年開年之後,我們聽說這裡修地鐵施工挖出了古墓,都覺得稀奇,就來看熱鬧。」王大姐告訴記者,「當時已經有兩個地方挖出了古墓,但是墓穴不大,當時我去現場看到了不少陶器。有的像是花瓶,有的像是上了青釉的鼎。」
  • 蚌埠一工地上演「盜墓筆記」 六座漢代古墓被盜挖清理出大量墓磚
    在回填好的現場,記者仍能找到零星的碎石磚。不久前,在這裡上演了一出蚌埠版的「盜墓筆記」。市民舉報古墓被盜「『熱浪島室內水公園』工地下面發現了古墓,很有可能被人盜了。」7月18日,市文物管理局接到市長熱線轉辦的市民舉報信息,「蚌埠熱浪島室內水公園」項目工地存在涉嫌盜掘古墓葬的行為。
  • 成都一工地現6座古墓 墓主或為明蜀王府太監(圖)
    王大姐一家在附近打工,一直租住獅子山附近的一處民房裡。而在幾月前她就到現場親眼見過古墓。  「今年開年之後,我們聽說這裡修地鐵施工挖出了古墓,都覺得稀奇,就來看熱鬧。」王大姐告訴記者,「當時已經有兩個地方挖出了古墓,但是墓穴不大,當時我去現場看到了不少陶器。有的像是花瓶,有的像是上了青釉的鼎。」
  • 廣州學校挖出125座古墓,中國「古墓派」學校哪家強?
    傳說中的高校"古墓派"文 | 這和那近期,廣州一中學的在建工地發掘出古墓125座,其遺存跨越先秦至明清的各個時期。圖源@新快報中山大學:"我在古墓上吃了四年飯"同位於廣州,且挖出古墓的學校列表中,中山大學的古墓發現也榜上有名。
  • 真古墓派!廣州一工地挖出100多座古墓
    【真古墓派!廣州一工地挖出100多座古墓】廣州又又又挖出古墓了!今年8—9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位於黃埔區九龍鎮湯村南部的沙嶺遺址東區進行調查勘探,確認有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和先秦越人墓葬分布,據統計,該考古發掘面積共約16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早商墓葬1座、灰坑41處、柱洞86處;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墓葬37座、溝3條;宋代墓葬1座、溝2條;明清時期墓葬15座,出土文物百餘件。
  • 山上挖出古墓,墓主一妻一妾,隨葬金杯雕龍畫鳳,墓主身份成謎
    「有金子!快來撿金子!」不知從何時起,周圍的人群圍了過來,也不知道是誰在人群中大喊了這麼一聲,眾人像是得到了命令一般,一起衝進了古墓坑中。眾人七手八腳將墓磚挖出來,將早已經腐朽的墓主人棺木挖開,剔除墓主人的殘骸和一些雜物之外,陪葬的金銀器物很快被挖了出來。
  • 中山大學挖出漢代古墓,墓中出土十餘件文物,學生:我們是古墓派
    但是隨著近些年來考古工作的發現,向世人證明了嶺南的廣東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最近在廣東中山大學發現的一座漢代古墓。近日,廣東中山大學廣州南校區春暉園食堂附近正在施工建設體育館,就在工人們挖地基的時候意外發現一座古墓。很快工地領導把這一消息上到了有關部門,廣州考古院文物專家聞訊後迅速趕到了現場,並對施工現場進行了封鎖。
  • 老農院中挖出千年古墓,因空墓被當菜窖用,不知牆對面是真墓
    老農院中挖出千年古墓,因空墓被當菜窖用,不知牆對面是真墓古代人都比較重視「喪葬禮節」,尤其有錢人和王公貴族,為了自己死後依舊可以享受榮華富貴,會給自己修建比較宏偉的墓室,裡面放有大量的金銀珠寶,所以歷史上沒有哪位王公貴族沒得到偷竊。
  • 25年前,北京工地挖出一座古墓,墓主人身份顯赫,皇帝稱他好兄弟
    王志儒於是揣著這件寶物離開了工地,消失在了圍觀的人群之中。附近的民工見王志儒撿到好東西都紛紛前來挖掘,土坑一下子被挖得亂七八糟,只剩下了幾塊破棺板。第二天,有人去派出所實名舉報,說茶家墳挖出古墓了。派出所接到舉報,當即將情況上報,市裡得知情況嚴重後,當即成立了「10·20」專案組進行調查追繳。
  • 廣州發現保存完整古磚墓 墓棺蓋尚未打開(圖)
    淘金一工地挖出一座古墓,古墓成拱形,由磚砌成。記者楊耀燁 攝昨日,有讀者向本報報料,在淘金坑的一塊工地上,挖出了一個保存較為完整的古磚墓。昨日下午,記者前往探訪發現,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正在對古墓的外形進行勘測。由於該古墓尚未打開,相關年份和考古價值有待進一步鑑定。
  • 工地施工挖出西漢大墓,墓主身份出人意料,專家:終於找到它了
    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廣州越秀區發現的南越國王墓。就在工人們緊張施工的過程,突然挖到了硬東西,當工人們清理砂土後發現是一塊大石板,於是幾位工人拿來鐵鍬將大石板撬開了一調縫隙。從縫隙中往下面,只見一個幽深的大黑洞,工地工人們在一起議論紛紛。有人說是當年挖的防空洞,也有人說這是地質運動偶然的巧合,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外星文明留下的痕跡。
  • 墓磚銘文「千秋萬歲」印證墓主非平民(組圖)
    攝影 時報記者 杜翠  新港西工地挖出東漢墓葬  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實習生 盧漫) 昨日,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新考古發掘結果:海珠區新港西路江南新苑工地經搶救性考古勘探和發掘,清理出東漢前期的3座古墓葬。
  • 揚州工地挖出神秘葬墓,墓主竟與開發商有巧合關係,讓專家很感慨
    同時在中國有許多的墓葬,都是在施工中被工人們無意中發現的。而且有些墓葬的發現曾改寫了歷史,也有一些曾給世人留下了很多謎。 2013年,江蘇揚州的一處建築工地,工人在施工的時候無意中挖出了一座墓葬,隨即工人們把這件事上報了當地的考古部門。
  • 河南挖出明朝古墓屍體完好 墓主官至右都御史
    法制晚報訊 日前,河南省太康縣一處工地施工時,挖出一座明代古墓,乾屍保存完好,根據墓志銘等判定,該墓主名叫顧樸,官至右都御史,系顧佐後人。多名網友發帖稱,3月20日前後,在河南省太康縣萬城商貿集聚港東南方一個下水道施工現場,進行機器作業時挖出了一座古墓,引發眾人圍觀。
  • 隋煬帝墓附近工地挖出斷碑 刻有疑似"林讓德堂"字樣
    中國江蘇網4月20日訊 近日,有市民來電報料,西湖鎮隋煬帝墓西側不遠處的工地上挖出一塊斷碑,上面還有刻字。昨天,記者趕往該工地探訪,在工地上找到了斷碑,上面確有刻字,目前,考古部門已介入調查。  市民來電  隋煬帝墓附近工地挖出石碑  18日,一位市民來電稱,西湖鎮隋煬帝墓西側不遠處的工地上挖出一塊斷石碑,斷碑還在工地上。石碑上還有刻字,具體是哪個年代的石碑還不清楚,但從上面的刻字和雕紋來看,年代應該比較久遠。因為不清楚這塊石碑到底有沒有保護價值,市民希望有關部門及時介入。
  • 廣州淘金路再現古磚墓 考古價值需進一步鑑定
    淘金一工地挖出一座古墓,古墓成拱形,由磚砌成。記者楊耀燁 攝昨日,有讀者向本報報料,在淘金坑的一塊工地上,挖出了一個保存較為完整的古磚墓。昨日下午,記者前往探訪發現,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正在對古墓的外形進行勘測。由於該古墓尚未打開,相關年份和考古價值有待進一步鑑定。
  • 15年前,螞蟻山挖出古墓,墓主是位老太太,她與王爺有一段故事
    當地警方及時趕來,將發現金子的工地圍了起來是,所有人員均不準靠近。對於搶挖金子的民工,先帶回去調查,核實沒有私藏金塊或者文物後釋放回來。當天下午,當地文物管理研究所的專家趕到現場,從挖出金子的地方發掘出土了一座大型古墓。
  • 南京發掘一明朝古墓,墓中有被鐵鏈鎖住的棺材,是道教祖師爺墓
    古墓的研究價值是很高的,古墓可以看出一個朝代的習俗、墓主生前生活、社會風氣、朝代制度,甚至是當朝時流行的事物都是可以看得出來的。,只要一有盜墓賊,就會迅速地發現他們的行動,經常是在南京古墓的考古人員發現盜墓賊的蹤跡。
  • 廣州的校園 到底有多少「古墓派」
    中山大學南校區挖出古墓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廣州的校園,到底有多少「古墓派」? 本次中大南校區發掘現場總共發掘出37件(套)文物,其中東漢墓出土文物35件(套),清墓出土釉陶罐1個、墓誌1塊。這個墓地上部已經被晚期、後代建設破壞了,現在只剩下一個墓底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