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獨處嗎?
獨處的時候你會感到孤獨嗎?
當你獨處的時候會做些什麼?
作為現代人,無論是因為工作還是什麼原因,很多人都會有一個人待著的時候,而對於很多人來說,這種狀態的時候,一種叫「獨處」,另一種叫做「孤獨」。前者是主動的,後者則是被動的。有的人呢,是喜歡獨處,喜歡獨來獨往,這種是性格問題。很多人在獨處的時候就會覺自己很孤獨。當然,我們說的獨處,不包括那些因為性格而喜歡一個人待著的,以及那些為了追劇、打遊戲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被人打擾而喜歡獨處的,從我們今天講的意義上來說,那種並不叫獨處,那種應該叫做「獨自享受」。 我們今天拋開性格因素不說,作為現代人,獨處應該是一種智慧。周國平老師曾經在一篇文章說「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無論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都應該學會一種獨處的智慧。那什麼是獨處的智慧呢?
第一、當你獨處的時候,你會做什麼?是利用了這些時間來反觀自己,跟自己的內心來一場對話?還是東張西望、左顧右盼?總想找些事情幫自己打發時間,希望快些渡過這段難熬的時間?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每個人其實都需要有主動的獨處時間,跟自己的內心說說話,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另一個自己一直在等著你。你會發現,因為浮躁的氛圍,而忽略了很多本應該靠直覺就可以避免的疏忽,卻丟失了自己本有的智慧。
第二、 當你獨處的時候,你會要求自己嗎?你會要求自己在獨處的時候能夠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和學習嗎?還是會在獨處的時候,無邊界的放縱自己?飲食起居毫無規律可言?甚至在一個人的時候會過成腦子一片空白暈乎乎的?被稱為清末四大重臣的曾國藩,也被稱之為中國歷史上500年內的的兩大完人之一。在其一生中,一直提倡兩個字「慎獨」,就是只指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要有約束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個人的時候就徹底的放縱自己。任何一個人,在人前的時候有理有法並不算什麼,而能夠在一個人的時候也能夠做到,才算是一個真正精緻的人。
第三、對於情感的獨處,應該學會一種狀態,你在身邊的時候,我很歡喜,也會用最好的一面去珍惜共度的時光。你不在的時候,我也能安靜地、有條不紊地安排著生活。而這種狀態,才能夠更好地去面對和擁有感情。總有人抱怨對方,談戀愛的時候和婚後簡直就是截然兩個人,其實,有一個原因就是,你並沒有看過對方在一個人的時候是什麼樣,那才是真實的對方。而一個人獨處時的狀態,更能夠觀察出一個人真實的性格、修養和習慣。
第四、對於老年人來說,孩子忙於事業不在身邊的比比皆是,並且,在現代社會中,這已經是一種常態,而對於有智慧的老年人來說,在獨處的時候,不光是能夠有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並且能夠利用老年的時光來學習,而不讓時代把自己的思想淘汰,這也是一種老年的獨處智慧。
曾國藩說:「心靜則體察精,克治亦省力。」意思是心靜才能夠體察事物的本質,發覺事物的細微之處,處理事情也能夠省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能夠靜的人,自然也會多一些幸福,少一些災禍。
所以,在當今這個浮躁的時代中,「獨處」不光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智慧。當我們和家人、愛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能夠用最好的一面去珍惜共度的時光。而在獨處的時候,也能夠更好地精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