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寫愛情的詩純粹動人,原因主要有四點

2020-12-17 理書少年

《詩經》裡寫愛情的詩,純粹動人,原因主要有四點。

1,愛情是世界文學母題

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任何民族,任何時期的文學作品中都不約而同地有大量關於愛情的表述。愛情是世界文學母題之一。《詩經》裡就有許多寫愛情的作品。

《詩經》是現存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至春秋中葉共305首詩歌。《詩經》從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以「風」的部分價值最高。

風,即民風。「風」裡作品是從民間收集而來,在民間傳唱已久的作品。這些作品帶著濃濃的生活氣息,最能反應老百姓的生活和心聲。

《詩經》中寫愛情的作品很多,最多的就在「風」裡!

比如《周南·關雎》《邶風·靜女》《衛風·木瓜》《鄭風·其出東門》《秦風·蒹葭》……

今天就先從《蒹葭說起》吧。

2,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很多人知道《蒹葭》可能是因為鄧麗君風靡一時的《在水一方》。這首歌由瓊瑤作詞,直接將《蒹葭》譯成了白話,使這首詩家喻戶曉。

《在水一方》很美,但最美的還在《詩經》裡,必須好好地讀一讀原文才能體悟到那種讓人怦然心動的感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輕輕一讀,內心便再也無法平靜了,眼前立刻迷濛一片,秋水伊人的意境便在腦海中展現出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蒼蒼」,蒹葭就是蘆葦,「蒼蒼」「萋萋」「採採」都是繁盛的意思,「白露」用來交代時間已經是深秋了,「為霜」「未晞」「未已」皆景中含情,寫出了清秋之悽美,也表明了時間的推移。

有人會質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分明就是在寫蘆葦,寫景嘛,那裡有你說的那些彎彎繞繞的東西。

其實這裡以景物起興,營造一種籠罩全篇的朦朧且美妙的氣氛。

「興」是一種表達方式,是詩經六義之一。什麼是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意思就是先說其他的事物,從而引出想要說的話。

詩言情言志,錢鍾書先生在《談中國詩》裡說過,中國的詩歌作品講求「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無非是為了烘託情感。

《蒹葭》也是如此,這裡即先言「蒹葭」,從而引出對「在水一方」的佳人的思念。

因此,無論是蘆葦蒼蒼、白露成霜,還是秋風乍起,都映襯出主人公內心的痴迷與惆悵。

3,求而不得的愛情更動人心弦

曲折便見風景。這首詩的妙處還在於它為一份感情設置了重重阻隔,表現了追求的艱辛和求之不得的悵然。

知道思念的人就在那裡,可是中間隔著茫茫的河面,蒼蒼的蘆葦。它們將主人公與「伊人」隔在兩個空間,不論你是逆流而上,還是順流而下,她都在水一方,看得見,摸不著。

「君住長江頭,妾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思而不得見……雖然不得見,但是知道那個人就在那裡。無奈中又纏繞著一絲絲甜蜜。

愛情美好和折磨人的地方大概就在此處吧!

這種朦朦朧朧的感覺,讓人心焦,讓人心急難耐,卻又保留著一份期盼,斬不斷理還亂……

關於《蒹葭》的主題有不同的說法。有的學者認為它是在諷刺秦襄公不能以周禮來鞏固秦國的統治。也有學者認為,它是在惋惜朝廷想招隱士而不得……

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都是因為這首詩寫得過於朦朧。「伊人」是誰,身在何方,這些關鍵問題都沒有明說,才有了諸多解讀。

不過,現代大多數學者都把它當成一首情詩來看。我也這麼認為,這麼美的意境,無論如何,我都寧願它抒寫的只是愛情!

4,除了愛情還有更多的東西

《蒹葭》表達了主人公對傾慕對象執著的追求以及求之不得的惆悵。這是一份「愛而不得」,是愛情最迷人最美的狀態,後人寫這個主題的非常多。比如著名詩人戴望舒的《雨巷》「掙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縫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我已成瘋狂的海洋,你卻是冷靜的月光。你明明在我的心中,卻又高高掛在天上。我不息地伸手抓拿,卻只生出悲哀的空響」這是郭沫若老先生的作品。

最動人的愛情詩大多有這樣的特點,傾訴這種愛而不得卻又不願放棄,執著追求的憂傷和心願。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屈原。屈原的作品裡喜歡寫香草美人,比如《湘夫人》。只不過屈原的詩歌不能算作愛情詩,它們更多的是算政治抒情詩。但有一點大家是共同的:借美人來表達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蒹葭》也有象徵意義,「伊人」不單是指思慕的對象,她已經成為美好意念的象徵。

誰不是這樣呢?心中時常懷著夢想,也曾為之傾心付出——雖然這付出最終變成了一聲嘆息。

這一手法對後世詩歌創作有很大影響,特別是五四運動之後,湧現出一大批這樣的作品。比如劉半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戴望舒的《雨巷》等等,就是其中的典範。

寫至此,忽然想起一個場景來。有一回在一家書店裡,也許是去的時間不對,店裡只有我一個顧客。音響裡放著《在水一方》。音量開得很小,若有若無的迴旋在書店裡,伴著冬日下午斜斜地落在書桌和書架上的慘澹的陽光……一下子就感動了我。

我抬頭看書店老闆,是一個清瘦卻高的中年男子,手指修長,低頭在翻書。我便無聲地笑了,也低頭去看書。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意境正好。

《詩經》裡的愛情詩,意境美,讓人喜歡。更重要的是那份「求而不得」的牽掛讓人無法釋懷。

也許你有一個愛而不得的人,也許你是一份求而未得理想……總之,總有一點能夠觸動你!

相關焦點

  • 《詩經》中一首經典的愛情詩,真摯動人,令人讚不絕口
    最美的愛情是什麼樣的?是卓文君心中「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不離不棄;是李商隱詩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心心相印;是秦觀詞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至死不渝。愛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種情感,亦是文學作品中永恆的主題。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用優美的語言來讚美愛情,歌頌愛情。在詩詞的世界,愛情這一主題是常客,從《詩經》到漢樂府再到唐詩宋詞,有很多關於愛情的佳作,詩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表達對愛情的看法。《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詩歌的起點。
  • 《詩經》中一首經典的愛情詩,真摯動人,令人讚不絕口
    最美的愛情是什麼樣的?是卓文君心中「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不離不棄;是李商隱詩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心心相印;是秦觀詞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至死不渝。在詩詞的世界,愛情這一主題是常客,從《詩經》到漢樂府再到唐詩宋詞,有很多關於愛情的佳作,詩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表達對愛情的看法。《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詩歌的起點。
  • 詩經裡都在寫什麼?不只有愛情!
    詩經裡都在寫什麼?不只有愛情《豳風:七月》敘述農夫一年四季的生活,象是記農曆的歌謠,有人把它比作「一篇韻語的《夏小正》或《月令》《聞一多全集歌與詩》)。其中也有抒情寫景的成分。詩裡也寫了統治者的生活,和勞動人民的生活作了鮮明的對比。這首詩寫勞動人民的生活這樣細緻,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感情,當是生產者自己的描述。《風》裡的《破斧》和《東山》兩詩都是在「周公東徵」的背景中產生的歌謠,是參加遠徵的軍人所作。
  • 《詩經》裡動人的戀慕之情
    文心清賞|《詩經》裡動人的戀慕之情多情最是春庭雪,年年落滿離人苑。——題記最近關於國風的歌曲《春庭雪》有這樣兩句歌詞:「我心匪石不可轉,我心匪席不可卷」其出自《詩經》裡《先秦·泊舟》,原詩為:我心匪鑑,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詩經》裡的動人愛情…
    important}《詩經》裡的動人愛情…
  • 《詩經》中最純粹的一首愛情詩:我愛你,只是因為愛你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一共311篇詩歌,因此又被稱為《詩三百》,《詩經》的內容極為豐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反映了勞動與愛情、壓迫與反抗、戰爭與徭役、風俗與婚姻,甚至天象地貌、動植物等各方各面,成為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 純粹、唯美、熾烈、樸實:詩經裡邂逅最美的愛情
    《詩經》作為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載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千餘年間人們的社會活動。那些最早的詩人,用不加掩飾、純粹質樸的語言,直抵人心的文字吐露心聲。尤其是那些簡短的愛情詩完全出自於本性,不受抑制 ,暢快淋漓,讓我們洞悉了愛情最初的模樣。
  • 盤點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
    盤點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詩經》是產生於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一部詩集,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讓我們一起看看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吧!周南·關雎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第一章四句是總述,寫小夥子「在河之州」由關雎之聲而引起對漂亮苗條的姑娘的愛慕之情。
  • 古老的《詩經》為什麼以一首愛情詩開篇?
    《詩經》作為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本名為《詩》,又有《詩三百》、《三百篇》等稱謂,漢代開始成為經學典籍,始稱《詩經》,《詩大序》認為其作用在於「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詩經》共收入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另外有六篇只有題目沒有詩歌內容的笙詩),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內容極其廣泛,包括農業耕作、君臣燕飲、宗廟祭祀、戰爭徭役、婚姻愛情等等,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詩經》,卻以一首情辭俱佳的愛情詩作為開篇之作。
  • 詩經裡唯美的十首小詩,道盡了愛情的百轉千回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關於愛情的詩詞更是不在少數。而詩經裡描寫的愛情,更是讓人動心不已。詩經裡的愛情詩,悽婉美豔而又不失純淨。下面就分享詩經裡唯美的十首愛情小詩,一起來欣賞下吧!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的第一首詩為什麼是愛情詩?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的第一首詩為什麼是愛情詩?但是《詩經》在以前是傳播禮樂文化的,為什麼第一首詩是一首愛情詩呢?這裡面其實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這首詩較為全面地反映了《詩經》的風格。因為《詩經》這本書也是後人編的,所以編這本書的人就會根據文獻資料,儘可能地去還原出《詩經》本來的面貌。那麼《詩經》本來的面貌最為重要的一個特點是什麼呢?就是賦比興的手法。而《關雎》這首詩就代表了賦比興手法的最高的境界。
  • 詩經只有愛情詩?是你不懂詩經!
    詩經只有愛情詩?是你不懂詩經!《詩經》中民歌還有些結構形式上的特點值得一談,最突出的是重章疊句。重章有時表示事物進展的程度和順序,如《王風採葛》第一章是「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除了重疊,《詩經》裡還有倡和(如《十畝之間》兩章就可能是倡一和),又有和聲(如《東山》每章的首四句和《漢廣》每章的末四句都可能是和聲)。這都是歌謠特有的結構形式,六朝樂府歌辭裡也有之。
  • 《詩經》中的愛情詩與幸福想像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詩歌藝術的源頭,流傳至今,仍有不衰的魅力。其中描寫戀愛與婚姻的篇章尤其動人,體現了先人的浪漫追求和對愛情、婚姻、幸福與美的理解與想像。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新著》中評價道:「《詩經》中寫戀愛和婚姻問題的詩……內容豐富,感情真實,是全部《詩經》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品。」
  • 《詩經》中關於愛情的婚戀詩,都講述了怎樣動人的故事呢?
    每每讀起《詩經》,裡面的情感總讓人為之動容,毛詩序這樣寫著:「詩者,至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行於言。」我們今天就來了解《詩經》的婚戀詩吧。婚戀詩的兩個方面《詩經》按《風》、《雅》、《頌》三類編輯。其中婚戀詩是關於戀愛,婚姻題材的詩的總稱,在《國風》中佔有很大的比重,這些古老的歌謠表達了他們在禮制的重重束縛中,依然嚮往本心,共同譜寫了一部部浪漫動人的篇章, 這其中主要是關於戀愛、婚姻、家庭生活的詩歌。
  • 《詩經》中有關男女愛情、婚姻的動人篇章
    《詩經》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具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力。《詩經》305篇作品中,反映婚姻愛情生活的詩作佔有很大比重。既有反映男女情竇初開、相思相愛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場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詩,還有表現不幸婚姻給婦女帶來痛苦的棄婦詩。
  • 《詩經》裡這四句詩,寫出了愛情的悲歡,也寫盡了人生的甘苦……
    感悟:這句話出自《詩經·鄭風·子衿》,是寫一個男子在城樓上等待他的心上人,久等對方卻還未來的情形。「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這一句話,不足十個字,就把當時男子又急又氣又盼望的樣子描繪的淋漓盡致。兩個人既然相愛就該相互信任,難道我沒有去找你,你就以為我們之間的約定作廢了?
  • 《詩經》裡的唯美愛情|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趙缺於《無咎詩三百序》中云:「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乎情而施乎藝也。」詩,像是一場不經意間下起的小雨,無論是撐起傘或是淋溼,儘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浪漫。古詩在初始,便像一朵清麗脫俗的水仙花,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已經驚豔了時光,傾倒了世人。
  • 欣賞 ▎《詩經》愛情詩 • 數千年愛情永不落塵
    《詩經》現存三百零五篇,簡稱「詩三百」,採集了由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五百多年間的各類音樂作品。《詩經》原稱《詩》,也就是配樂的歌辭。《墨子,公孟篇》云:「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精練地概括了《詩經》可誦,可奏、可歌、可舞的音樂性質。只是到了後來,一般認為是秦火之後,《詩經》的曲調部分逐漸亡佚,才成為純粹的詩歌形式。
  • 《詩經》裡的唯美愛情|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趙缺於《無咎詩三百序》中云:「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乎情而施乎藝也。」詩,像是一場不經意間下起的小雨,無論是撐起傘或是淋溼,儘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浪漫。話說溱河和洧水是兩條浪漫的愛情之河,這裡是梁山伯和祝英臺化蝶之所,也流傳著許多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 《詩經》中最痴情的一首詩《漢江》,讀後讓人懂了愛情!
    不得不說,《詩經》是我國偉大的一部詩篇,這裡面描寫的愛情,也非常的動人。愛情,是迄今為止只有人類才擁有的情感,人類的愛,發乎情止於禮,人類的愛,在《詩經》時代,保持著優美的姿態。喜歡一個人,是很微妙的感情,這種感情只有在暗戀的時候,在悄悄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才顯得動人心魄,讓人難忘。《詩經》中有一首《漢廣》,就是這樣一首痴情暗戀的詩篇,它很美,很憂傷,很斷腸,也包含著一種迫切的願望:這位美麗的女子,如果有一天,進了我的家門,我將是如何的歡喜,如何殷勤餵飽馬駒,讓她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