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標:不是知音不與談,讓油漆變藝術
人物名片
李華標,1963年9月生,溫嶺市箬橫鎮解放村人。溫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7歲從事油漆工藝美術創作,至今上百張參展在市鎮相關展覽會、博覽會,並舉辦過多次個人藝術展。現為溫嶺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箬橫鎮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箬橫鎮美術家協會秘書長。
初見李師傅,一定會被他的髮型所吸引,他打趣到扎小辮的人就是不一樣的。是的,整個箬橫鎮也就他留著這種標新立異的藝術家髮型了吧。
從藝經歷:興趣使然,加之天賦
舊時婚喪嫁娶都是挺講「規矩」的。男女結婚前,裝飾新房時需將床、門、窗、牆以及女方辦嫁妝的櫥、箱等,都要請油漆先生作畫或塗紅漆。久而久之,少時的李華標便喜歡上了這些盒面、架子上的油漆畫。
大概到了14歲,李華標受身邊同學、老師影響開始愛上美術,同村的江方南先生見他有天賦,便收為門下並為其辦了拜師禮。江方南是油漆畫的第二代傳人,師從陳錫培(人稱小妹,箬橫橋下人,一生致力於油漆工藝美術,將煙火繪畫帶進省城發揚光大)。所謂煙火繪畫,就是指煙火包裝畫上油漆畫後,煙火能在空中爆出畫上的人物、動物的動作,如人、馬等可以直觀形象地在空中動起來,很現今天的動畫片。可惜陳錫培師公去世的早,他的技藝並未得到傳承。江方南師傅一邊傳授李華標油漆畫,一邊與他探討怎樣重拾舊藝,直至1998年逝世。
此後,李華標便獨自鑽研,從版面(相當於宣紙)、油漆(相當於墨水顏料)、扁筆(相當於毛筆)等著手,一道道一關關地突破,用了近十年時間,終於達到了陳師公當年在省城表演時的漆畫特效。但煙火繪畫已然失去時代意義,李華標從10多年前就開始著眼油漆畫的藝術問題。在長期的研究中,他發現油漆創作的美術作品就是三維的,立體感非常強,不像普通美術國畫是二維空間,僅一平面。之後,李華標一邊走南闖北尋找適合作畫的油漆,一邊遍訪名師,增進技藝。對多彩油漆的鑽研到2007年李華標創作的油漆畫引起了媒體的關注,他前後花了數十年。
藝術態度:要精、要鑽、要新
顧名思義,油漆畫是用油漆畫的,優點在於不容易褪色。普通的油漆畫,一般漆工都會的就是單色描法,作為普通人家的吉祥畫。而真正的漆畫卻不然,它是基於線描法,加上不同油漆重疊而成。在整體創作中,它與美術顏料相比,自身局限性很強,比如油漆黏性、稀化和風乾易皺等問題。如何規避這些問題,不像普通油漆那般厚重就成了關鍵難題。所以油漆畫不僅要有一定的繪畫水平,還需要掌握油漆的性能,避免曝曬,需要在溫度、溼度適宜的地方作畫,把握油漆乾濕度的時間。天公不作美的時候需要克服更多問題,花費時間更長,不能吹風,汗流浹背、到吃飯時間也必須先畫完。李華標在做畫的時候,夫人也不能打擾,以免思路被打擾。創作一幅60*60釐米的作品需要二三十天時間,三年多時間才五十多幅作品,但是都是思考了幾十年怎麼畫。李華標覺得:一件事一定要做精做到極致,一輩子要搞明白一件事情。一旁的李夫人補充道「畫一幅畫,他晚上睡覺都不睡好,怪不得聰明的人頭頂上都不長毛了。做夢都在說畫畫,畫是他畢生的心血,要不是喜歡,不喜歡的人也堅持不了這麼久。」
他說油漆畫,全中國大概就他一個人了吧。有的油漆畫是油漆攪在一起混合潑在紙上形成的抽象畫,老百姓都不容易看懂,而他的取材就是接地氣的民間生活,以山水、花鳥、人物等傳統題材為主。還有如果都是按師傅教的普通的油漆畫,那有很多。但現在前輩基本已過世,他也後繼無人。而且他有在前人基礎上經過自行琢磨改良,每個毛孔都很細緻,繪畫更三維形象逼真。他的每一幅作品是沒有重複的,都是絕版。每一幅作品對他來說都像親閨女,他會記錄賣出去的每一幅畫。
標叔本人:不是知音不與談
對於不懂得欣賞他的作品的人,不懂得他創作的艱辛困難,要求把畫送人,他覺得心都在滴血;對於尊重他的藝術的人,他又願意拿畫拍賣做公益。 他可以拒絕很多採訪,被他邀請到家裡的人,來者即是客,他都平等虛心待人。
傳承:關注是保護的開始
以前油漆做工為生計,現在油漆畫是藝術。李華標先學的畫畫再學的油漆,他懂得油漆的成分、多久會幹、怎麼配色,再加上他的天賦,早年就有了名氣。有一段時間,李華標因故中途從商,後來政府重視,授予他溫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證書及溫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作示範基地牌匾,他覺得還是有義務責任傳承下去,中小學生到大學生只要肯學,幾十幾百人他都願意教。但是油漆畫現在還沒被重視,知道的人不多,傳承也需要場地,一個展廳和一個工作室,不然沒法開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沒有贊助與收入,對於傳承,很多大師也是力不從心。
李華標有一個兒子,在上海美院學美術。還有兩個入室弟子。箬橫作為一個美術大鎮,學習工藝美術的人也比較多,他希望這種新式油漆畫將越來越興旺,能替代傳統油漆畫,重新走回老百姓生活中去,繼續登堂入室,一展風採。
附本人採訪照片
PS:電腦上好多照片上傳顯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