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記者如何勸說身邊人訂份報紙(純乾貨+話術+收藏)

2021-03-01 南方傳媒書院

 

紙媒記者如何勸說身邊人訂份報紙

(純乾貨+話術+收藏)

◎作者:陳安慶

◎來源:南方傳媒書院

記者作為一名媒體人,一天天地跑新聞、跟熱點,廢寢忘食累得夠嗆。但你以為,記者之累僅僅在於做新聞嗎?

那些對新聞滿懷期待與熱血的新人,恐怕不知道有些「任務」,能讓記者們頭痛萬分還無可奈何——定量徵訂報紙。

@人人都來愛裘爺:今天主任和我說每個人都有十二份訂晚報任務……X,萬能的網友們,你們誰還沒訂晚報啊,來我這訂一份唄。

徵訂報紙的任務年年如常下達。報紙發行量大了,所在媒體運營良好,記者工資不愁,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才有所保證。

網上流傳一名媒體人正在讀小學的兒子寫的作文,題目是《我的爸爸還沒完成訂報任務》,摘錄幾段:

我爸爸是報社的一名編輯,每晚的工作就是排版、編稿子——為什麼說每晚呢? 因為他是一名夜班編輯。

今年報社的訂報任務聽爸爸說還欠好多好多沒完成,現在每天晚上上班,白天都在外面跑市場拜訪客戶,挖掘客戶篩求,給客戶做策劃,約客戶出去吃飯喝茶聊天增進感情,但距離完成指標還差很多。

加上今年紙媒行業形勢非常糟,我非常擔心你們不從我爸那兒訂報,這樣他就完不成訂報任務,如果這樣,他就拿不到工資,一年又白幹了! 他拿不到工資就不會給我買魚買肉吃,不能吃魚吃肉我就會記憶力下降,上課聽不進去,成績就上不去,我成績上不去就會被罵,我就會失去信心。

這封信看得大家啼笑皆非,但仔細想想卻是現下報紙編輯們的無奈。

記者這個職業確實具有很高的信仰與崇高感,可是記者本身也是人,西北風誰能喝?

而且有些資深記者年紀漸長,上有老下有小,不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一家老小的口糧總得賺回來吧,教育孩子贍養父母的負擔也並不輕鬆。

部分記者是主動地負責報紙的徵訂,也許這樣可以從中分成,多一份收入生活就多一份保障,孰是孰非先不論,填飽肚子再說。

但有些媒體,將徵訂報紙數納入每月工作考核,報紙發行不出定數,本月工作績效就不達標,神似某些銷售崗位。

為了完成報紙的徵訂,媒體記者和編輯們想著咋和身邊人說呢,單位的任務這當然沒有開脫的藉口,但也確實是百般無奈。那怎麼說服別人訂閱報紙呢?

在移動網際網路廣泛發展的今天,還有必要看報紙嗎?

實際上,自數字媒體出現以來,一直存在手機閱讀效果的爭論。

手機閱讀滿足了碎片化時間下的閱讀需求,同時其一目十行的「淺閱讀」方式也引起廣泛爭議。

這種狀態下的閱讀對內容理解流於表面,很難達到傳統紙質閱讀過程中深度投入與思考的「深閱讀」形式。

在手機閱讀盛行的時代,究竟手機閱讀效果與傳統紙質閱讀相比有何不同?是否應該提倡手機閱讀?

第一,要告訴對方一個常識:相比「一人成報」、信息簡單羅列的移動網際網路,報紙的內容更精準,更符合中國的文字表達,更少差錯。報紙上發布的信息更權威、更可靠。

接下來你要說,報紙是一種高質量的閱讀,讀報會更加快捷地找到最重要的信息。

第二,你要告訴他,報紙是以「平面」形式傳遞信息的,讀者首先看到的是一個一個報紙版面。而迄今為止,所有網絡信息傳播都是一條一條進行的,無論是移動端還是電腦網頁上,我們看到的都是信息的簡單羅列。

第三,你要告訴對方,報紙不是無序推送新聞。而是由一群專業新聞人按照定位,把讀者應知預知而未知的內容,按規律組合成版面。比如放在左上角、標題放大的內容,就是提醒你要重視。

這個時候,你還需要一點營銷的場景感(最好帶一份報紙,然後淡然的鋪展開)。

你告訴對方,只要展開一張報紙,什麼是今天的頭條,哪裡是報導重點,都一目了然。當信息泛濫的時候,這種新聞提示才更有利於您走出碎片化閱讀,拓展認識,形成對世界的整體判斷。

第四,也是最最重要的,報紙具有權威性。這種權威性當然來自報社和核心信息源建立的穩固聯繫,更體現在報導準確性上。不需要向您介紹編輯部把關的各個環節,讀者如果有機會到報社檢校部門看看就夠了。

從每個檢校人員身邊厚厚的詞典,從校對老師身後一摞摞參考資料書籍中,您就能體會到這種準確性是多麼來之不易。一份報紙要面世,要經過許多道關口。報紙出現錯別字,從記者到編輯到校對再到籤樣人,那是要一層層承擔責任的。

第五,你要攻擊詆毀下對手,碾壓下競品,你要這樣說——手機上絕大多數網站客戶端,自己無法生產新聞,只是「新聞的搬運工」。讀者看到的有影響力的正能量內容,絕大多數來自傳統媒體。

第六,你也不要過度營銷,你還是需要客觀一點。你要說當然了,報紙也有短板,在今天尤需補強。比如,如何有更加接地氣的表達,如何有更加有效的互動手段。報紙還要學習借鑑網際網路傳播技術,也要運用網際網路拓展自己的社會職能,行走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大道上。


這樣一番口舌之後,估計對方就願意訂一份報紙了!加油啊!

(傳媒智庫—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陳安慶)

相關焦點

  • 「訂份報紙送殘友 貼心溫暖一整年」劉永傑林錫旭贈報150份
    昨日,樂清金龍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傑、浙江捷仕泰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錫旭看到「訂份報紙送殘友 貼心溫暖一整年」活動報導後,分別訂了100份、50份2020年度《樂清日報》贈送給喜歡讀報的貧困殘友和老人。
  • 三門峽人為什麼要訂報紙?看完你就明白了!
    報紙在優質原創內容生產上有很強的優勢,雖然報紙發行量遠不及網絡覆蓋用戶廣泛,但傳統紙媒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藉助網絡得到廣泛延伸。如今自媒體發展繁榮,信息量大、來源廣,但也導致真實與虛假的信息泥沙俱下。有時,我們很難分得清哪些是真相,哪些是謠言。此時,你需要一份報紙。報紙一翻,真相盡呈現在眼前,一目了然。2.
  • 訂份報紙送殘友 企業家和社會各界爭相獻愛心
    「我訂報送殘疾朋友」「我也想表達自己的一份愛心」……樂清殘疾人有8萬多,已辦理殘疾人證的有2.43萬人,為豐富殘疾人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市殘聯和樂清日報社繼續聯合開展「訂份報紙送殘友 貼心溫暖一整年」活動,許多企業家、團體、個人紛紛為殘疾朋友獻出一份愛心。
  • 獨家| 臺灣紙媒的N種死法
    文/張耀升  "訂那麼多幹嘛,我又不看報紙!"臺北市長柯文哲無奈地對幕僚說著。  柯這麼一句無情話,卻道破臺灣紙媒正面臨著的存亡危機,在新媒體的衝擊之下,臺灣紙媒也和世界上的其他紙媒一樣,正在苟延殘喘著。  過去在臺北搭乘捷運時,總能看到上班族或是學生拿著一份報紙,當作是上班前或是上學前的休閒娛樂,或是跟同事聊天的話題。  但如今再到臺北捷運上看時,大家的休閒娛樂已經成了一個小螢幕,一個包天包地的彩色小螢幕。
  • 【報紙訂閱方法】報刊訂閱手續辦理 訂報紙怎麼訂 報紙訂閱的五種...
    【報紙訂閱方法】訂報紙怎麼訂 報刊訂閱手續辦理 報紙訂閱的五種方法 一、怎樣辦理報刊訂閱手續 首先是如何選擇訂閱報刊的品種。解決辦法是查閱郵局編印的《報刊目錄》後選訂。例如,讀者預訂《人民日報》一份,訂期是一個月,那麼,訂閱報刊份數應寫1份,而不要寫成30份或31份。 4、報刊預訂起止期的填寫規定是:報紙寫月份(如1-3月、1-6月、1-12月);雜誌寫季度(如1季度、1-2季度、1-4季度);雙月刊、季刊按半年收訂寫「上半年」、「下半年」或「全年」。非整月、整季破訂,報刊起止期應詢問郵局報刊發行員後填寫。
  • 訂報紙送祝福 一家子都開心
    N海都記者 陳鍾蘭 海都訊 昨日,又是一個重陽佳節,百年一遇。這一天,不少父母已收到子女為他們訂的海都報,其中還有一些父母在報紙上看到了子女給自己的祝福語。老人們說,雙重陽節裡,能有子女相陪,還有報紙和祝福語當禮物,既開心又難忘。
  • 「看的第一份報紙就是燕趙晚報」
    本報訊(記者 何孟堯)「看書寫字是我平時的一個好習慣。」從事教育培訓行業的祝順利告訴記者,她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平時沒事就是喜歡看看書讀讀報,喜歡做一些有意義的摘抄。  她回憶說,小時候,她的父親經常讓她讀報識字。
  • 這年頭,居然還有人訂報紙?
    為你的孩子訂一份報紙據統計,中國學生近視率高得驚人,小學生達30%以上,中學生高達70%,電子產品害死人啊,你放心給孩子看電視嗎?放心給孩子用電腦嗎?放心給孩子玩手機、PAD嗎?你的孩子需要一份報紙,陪伴他成長,哪怕他成年後最終會拋棄報紙,但報紙永遠不會拋棄他。為你的父母訂一份報紙現在老年人都玩微信了,誰看報紙啊?你會這樣想。可是你的父母真的不需要報紙嗎?
  • 不用你出門,從網上就可以訂報紙了
    日前,濟南報業集團圖書專營店開通網上訂報通道,讀者可在網上輕鬆訂閱濟南報業集團所屬《濟南日報》、《濟南時報》、《都市女報》、《當代健康報》、《壹星期》等報紙。  據悉,以上報紙都是濟南報業集團下屬的各具特色的媒體,擁有眾多忠實讀者。計劃訂閱2017年以上報紙,可進入淘寶、天貓搜索「濟南報業圖書專營店」,網上訂報可通過支付寶付款,同時在這裡您還可以買到心儀的圖書。相關事宜,可諮詢書店客服。
  • 《紙媒未死?》(二):再無報紙、雜誌之分,紙媒轉型網際網路媒體後的新...
    報紙和雜誌,這是大眾對紙媒最廣泛認知的分類。這兩者在發行速度、信息覆蓋、內容載體上完全不同,使得它們在人們生活中也扮演著完全不同的角色:報紙以新聞為主,講究快、準、廣,每日出刊從不缺席;而雜誌則相對周期較長,針對某一行業或內容進行深度報導。如果說報紙是內容領域的早午餐,每日必不可少;那麼雜誌則像是周末的一塊下午茶蛋糕,是生活品質的錦上添花。
  • 後疫情時代的紙媒發行——報紙還有沒有必要再出了?
    新冠肺炎疫情是紙媒的敵人,即使在疫情過後,報紙的發行量依舊不容樂觀。洗手,防護,消毒,戴口罩是疫情期間每個人的日常。人們潛移默化地形成新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為了安全期間,本來一家人吃飯現在倡導分餐制,本來可以在飯店開開心心吃飯現在最好能打包回家一個人吃;進門消毒,出門防護,如今看個報紙雜誌同樣也需要消毒,甚至消幾遍毒,才能放心閱讀。
  • 你訂上一份報紙,我們就許下一份承諾
    22日,家住閱城國際的唐女士像往常一樣去報箱拿報紙,在當天的《南京日報》上意外看到了這樣一張字條。深受感動的唐女士把它拍了下來,發在朋友圈裡,引來紛紛轉發點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名投遞員,報紙是我們之間唯一的紐帶,但是我能深深感受到投遞員的誠信。」唐女士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她家中常年訂有3份報紙,只有《南京日報》不管颳風下雨暴雪從沒漏送過,之前她就覺得這是一名靠譜的投遞員。
  • 我不再定言情雜誌了——從紙媒邊緣墜入網絡
    一,《讀者》從四塊到六塊,現在做做樣子還在訂,總覺著沒時間看。但不知道編輯知不知道,每次我拿到《讀者》,其實只會看它中縫的笑話。初中的時候買《讀者》是為了應付剪報作業。現在《讀者》的笑話皆是炒冷飯,沒什麼意思了,想文章大約相似。    二,還在做紙媒的報紙,在疫情時期都是靠公眾號和網絡發布文章的,我甚至都不知道如何買到它。
  • 退休老人收藏萬份舊報紙 建國當日黨報價值1萬
    家住昆明市丹霞路的退休老人王萍12年來,到處收藏老報紙,至今家藏報紙上萬份。在前不久舉辦的第二屆「連交會」現場,她講述了一段自己和報紙的收藏情緣。  12年前花2400元買回1.2噸舊報紙  12年前的一個下午,王萍路過昆明某廢品收購門市時,被一堆雜亂的70年代的舊報紙所吸引。
  • 戰高溫:投遞員一天送885份報紙
    記者劉謝禹   885份報紙,送到和訂戶成為朋友   8月7日,正值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秋,耀眼的烈日持續向大地輸送著一波又一波的熱浪,瀏陽日報發投公司報紙投遞員程文端和瀏陽市郵政局的郵遞員胡繼成,依然駕著自己用來投遞報紙和包裹、信件、雜誌的車輛,穿梭在瀏陽城鄉的大街小巷。
  • 手機觸手可得,報紙遙不可及:媒體如何賺錢?
    在這裡,可能會問道:免費的內容怎麼盈利,新媒體怎麼盈利,傳統紙媒,電視媒體怎麼盈利?這似乎很少會出現在一般人的話題中,媒體如何賺錢?這在不同的媒介時期,其主流也是不同的。人們就稱這些報紙主筆是「無冕之王」,當然這裡指的是其話語權的影響力。在印刷媒體誕生初期,可謂是貴族媒體,報紙售價高,並非一般平民能夠購買閱讀。其傳遞的信息,漸漸對當時政、商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紙媒在早期的政黨報刊時期,主要靠政黨的津貼、發行量盈利。在19世紀中期印刷術改進後,紙媒開始逐漸面向平民,商業報紙迅速發展。
  • 「集報大王」10萬份報紙見證改革開放40年
    這些報紙是有「集報大王」之稱的退休工人李鐵光從自己所藏的10萬份報紙中挑選出來的。記者了解到,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以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專門與李鐵光合作,舉辦以「尋跡·傳承·展望」為主題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報展活動。
  • 廣州人為什麼要訂一份報紙?看完沉默了!
    每個人都需要正確地認識世界,孩子們就更需要了!而報紙裡具有公信力的真實新聞,無疑是孩子正確認識世界的一個非常好的窗口! 為父母訂一份報紙現在老年人都玩微信了,誰看報紙啊?可是你的父母真的不需要報紙嗎?微信網絡上的很多新聞、保健養生信息、虛假廣告都是沒有經過證實的,不少謠言 很容易誤導老年人。老年人上了年紀,或許對生活的理解和我們會有所不同,也會比較容易相信別人。為家裡老人訂一份 具有公信力的報紙, 保護老年人避免 網絡騙局,也是 給他們一份精神寄託。
  • 報紙為什麼會死?這篇文章說得夠狠!
    (#公眾號:記者論壇 ID:reporterbbs,猛擊關注)  全國報紙數量近2000份,死一兩份原本不值得大驚小怪。  但,不停地死,扎堆來死,甚至形成退場潮,就值得關注了。  本月早些時候,《成都晚報》被註銷。這份從休刊、停刊的「植物人」狀態吊了無數歲月的媒體,終於算是真的死了。
  • 紙媒六大模式,融合發展尋突破
    圖書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最早的傳媒,是其他傳媒的源頭,但報紙作為最早的新聞傳媒,後來居上。報紙在19世紀末「大眾化」完成之後,發行量直線上升,讀者範圍不斷擴大,在新聞的時效性以及傳播力、影響力方面,都遠勝圖書以及在報紙之後出現的期刊。即使在電影、廣播、電視等當時的「新興媒體」相繼挑戰之下,報紙依然是人們獲知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紙媒中最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