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文化創意產品市場洞察大數據報告

2020-11-30 騰訊網

受2020年初疫情影響,經歷陣痛期的文創市場不斷創新求變。同比2019年數據顯現,值得我們去思考影響文創市場的種種要素。美璟新價值研究院數據中心通過對文化創意產品市場近一年數據的觀察,進行了相關梳理分析,探討後疫情時代文化創意產品市場發展趨勢。

近2年,東、中、西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指數差距不斷縮小,搶佔文化資源,佔據創意以及市場的制高點成為行業市場的普遍現象。從區域對比來看,東部地區文化產業綜合發展指數明顯高於中西部地區,但2020-2019年兩年來,差距在不斷縮小。

從2020、2019東中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指數[1]可以看出,驅動力指數的差距縮小最多,其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區高度重視產業發展,也制定了一系列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來改善文化產業發展的環境。

2019年一至四季度,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從19799億元增長到24437億元,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16889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2],比上年同期下降13.9%;2020年二季度,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23307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3],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經歷了疫情波及的陣痛期後,文創產品在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趨勢下,有著良好的市場發展機會。在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對產品的創新與發展的思考具有更深的內涵更遠的目標。尤其是新興數字文化產業在線消費的產品不斷面市,湧現出運用新技術實現參觀、遊覽、以及有聲音、圖像為內容的產品表現形式。

根據圖表觀察,由於疫情衝擊,2020年3-7月商品零售額同比2019年3-7月均下降,隨著疫情防控向好態勢不斷鞏固,商品零售市場持續恢復,消費品市場進一步好轉。

疫情期間,線下消費受到抑制,很多消費者將購物重心轉移至網絡平臺,得益於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進一步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消費模式的轉變,令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網絡消費,加速了線上經濟的發展。「線上經濟」的興起作為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刺激著傳統的消費方式。

文創行業也需要深入探索新市場環境和新的銷售渠道。未來,「線上+線下」 「文化+科技」 相結合,才是文創產品創新、銷售長久的路徑。

數據顯示,2020年3月,休閒零食類、文房雅具類、書籍繪本類和日化類產品零售總額同比正增長,其中,休閒零食類與日化類商品屬於剛需,而文房雅具類與書籍繪本類商品受疫情影響,銷量同比增加或與疫情期間「院校延遲開學」「疫情期間拓展第二興趣愛好」有關。

其他品類零售額均是負增長,其中,3C類、服裝輕紡類與飾品類商品受疫情影響較大,這些商品屬於耐用品,需求可以延期滿足,疫情期間收入緊縮,導致購買這類產品時對價格比平時更敏感。

2020年3-7月,文房雅具類產品銷量相較其他品類整體處於較高水平,這類商品屬於快消品,整體價格區間相對便宜,市場需求旺盛。

玩具類商品4月銷量環比增長2611.67% ,漲幅最高,疫情的影響真正讓一大部分人生活節奏變緩,去探索和發現自身「第二消費興趣點」 ,對具有娛樂性、益智性的玩具(兒童類、成人類)需求不斷上升。

分析不同價格區間商品的銷量、銷售額:

• 價格在58-218元的商品銷量最好,佔總銷量的36%。

• 價格在218元以上的商品銷量最少,佔總銷量16%,但銷售額最多,佔總銷售額56%;其中,玩具類產品銷售額佔比最高,約為22%。

• 消費者對高溢價文創商品有較高的付費意向。

以10元為一個區間細分價格,統計不同價格區間下商品銷量,數據顯示,百元以下的商品銷量最多,佔總銷量75%;百元以下商品數量中,文房雅具類商品數量佔比最高,約為33%。

從2019年3月到2020年7月,雖然經歷了2020年年初疫情,文創市場迅速冷卻,但是得益於疫情後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以及扶持,文化創意產業在復工復產後的2個月內得到迅速的回暖,也再次體現了國內文化產業內需的旺盛。

以上數據推演從2019年一季度到2020年二季度文化產業宏觀收入總額,再到每個月不同文創產品銷售額以及銷售數量指數,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產品品類的市場表現情況。也再次提醒我們時刻關注外部市場環境,相關政策環境,依託分析指數,適當研判自身研發設計方式。

注釋:

[1]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由產業生產力、影響力和驅動力三個分指數構成: 生產力指數是從投入的角度評價文化產業的人才、資本等要素和文化資源稟賦;影響力指數是從產出的角度來評價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驅動力指數是從外部環境的角度評價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創新環境。

[2]按照可比口徑,2019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為19606億元。

[3]按照可比口徑,2019年二季度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為23224億元。

數據來源:

東、中、西部各大文創線下銷售點/淘寶、天貓等各大文創銷售渠道,由美璟新價值研究整理。

如需轉載文章,請於後臺留言「轉載」獲取方式

-END -

美璟新價值研究院

美璟新價值研究院以持續的破核力與獨立的思考力為創新驅動平臺,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新媒體等方式,定期生產並發布包括美璟MJD指數、行業洞察報告、全媒體原創內容等在內的新價值白皮書已逾百篇。研究院下設MJD數據中心、研究所矩陣、全媒體品牌中心、美璟學院(籌備中),全方位為各類目的地新價值的締造提供智力支撐和決策依據。

【 △ 本公眾號由江蘇寒山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嵇健鋒律師提供法律支持。】

相關焦點

  • 及刻:疫情後時代餐飲行業客流洞察報告(附下載)
    報告下載: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復關鍵詞【疫情後時代餐飲行業客流洞察報告】即可
  • 洞察2019電影市場數據:貓眼「響指」之路已經鋪就
    2019年被很多人稱為「太南了」,但同時更是智能大數據時代不斷來臨、重構一切的的一年,尤其是在文化娛樂領域。2020年伊始,中國電影市場卻傳出了好消息。據國家電影局最新發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42.66億元,同比增長5.4%。
  • 百度搜索大數據洞察七大行業疫後發展趨勢,全鏈路營銷助力企業增長
    5月19日,百度聯合羅蘭貝格發布《基於百度獨家搜索大數據的中小企業發展洞察及成長之策》報告。該報告洞察分析了疫情後的消費變化,以及生產製造、商業零售等七大行業發展趨勢,並為中小企業提出應對策略。
  • 極光大數據:2020 咖啡消費市場洞察報告
    咖啡文化越來越流行,市場下沉趨勢明顯數據顯示,近年,線上購買咖啡的人群中有近五成來自二線城市,來自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者也佔據了近四成。目前,商務白領以及學生群體是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對於他們來說,咖啡幾乎是每日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的必備飲品。因此,整體上中國消費者表現出對咖啡產品的需求量大、依賴程度高。
  • 「網際網路+」時代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幾點思考
    基於「用戶需求」注重大數據的採集和應用  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高品質、多樣化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充滿期待,同時也孕育著廣闊的需求市場,一些有實力的博物館積極致力於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將其作為事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 洞察市場,貓眼智多星發布2020年Q3網絡電影數據報告
    近日,貓眼智多星發布《2020年Q3網絡電影市場洞察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我國網絡電影上線數達到198部,同比略有增幅,但整體處於收縮態勢。 《報告》顯示,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三家平臺頭部影片類型趨同是共同問題,奇幻、動作影片橫掃天下。目前,各平臺積極探索精品化和多樣化內容,在這一季度也有體現。
  • 洞察——產品戰略的基礎
    產品戰略,對產品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產品戰略是否足夠優秀或者是否具備前瞻性,甚至能決定一個產品的生死。那麼對產品經理來說,我們又該如何把控產品戰略,制定對應方案呢?筆者認為掌握關鍵洞察力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 大咖說|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來自相關主管部門、國際組織及文化產業界企業家、學者圍繞「文化共生 產業共融 美好共享——後疫情時代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展開討論,把握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共同探索新業態、促進新消費、培育新動能,以助力文化產業持久健康發展。
  • 聚焦後疫情時代,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撰文丨何安安9月5日下午,作為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重要論壇活動,第十五屆北京文博會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文化共生 產業共融 美好共享——後疫情時代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國家廣電總局、國際組織、省區市團組代表,以及文化產業界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300餘人參加。
  • 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網上消費有哪些新風向
    許叢軍攝(人民視覺)日前,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從消費者、業態、品牌、營銷四大維度出發,描繪出網際網路消費生態的新格局。2021年,有哪些消費新風向值得我們關注?健康需求空前高漲新冠肺炎疫情給全民上了一堂提升健康衛生意識的公開課,也促使人們的消費理念加快轉變,健康消費需求空前高漲。
  • 聆聽時代號角 萬興科技品牌煥新重兵深耕視頻創意軟體市場
    2018年萬興科技登陸A股上市,被譽為消費類軟體第一股,彼時,萬興科技旗下軟體業務包含數字創意、辦公效率和數據管理三類。經過此次品牌煥新,萬興科技業務將更加聚焦,數字創意相關布局將更加深入,按照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的規劃,萬興科技期望成為創意為王時代技術賦能的領跑者。
  • 年終盤點:2020中國結婚產業「數據報告」
    報告指出,產業已進入「精耕時代」,個性化成市場主流趨勢,以用戶為中心的一站式統籌服務受到熱捧。 經歷過疫情的結婚市場,小型化、個性化、多樣化結婚體驗逐步廣泛,婚禮更強調人文與品質。 最終,行業資源會重新整合,一部分淘汰、一部分升級,一部分壓縮、一部分擴大。
  •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2020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
    從2016到2020,這是CBNData連續第五年發布《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疫情爆發期,健康類資訊一度成為爆款,在丁香醫生數據研究院的《後疫情時代國民健康趨勢洞察》報告中,根據新榜的數據顯示,健康類文章微信閱讀熱度攀升,10萬+閱讀數的文章篇數同比上升了299%。全民健康觀念的升級,讓健康需求加速向日常消費場景滲透,也讓問診等低頻醫療場景向日常健康管理場景延伸。
  •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2020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
    2020年12月16日,由第一財經、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主辦的2020第一財經數據盛典在上海舉行。盛典現場,CBNData發布《新消費引領下的「風」與「變」——2020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CBNData《報告》)。
  • CBNData 發布《2020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
    2020年12月16日,由第一財經、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主辦的2020第一財經數據盛典在上海舉行。盛典現場,CBNData發布《新消費引領下的「風」與「變」——2020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CBNData《報告》)。
  • 國內旅遊復興大數據報告:傳統旅遊模式消減,主題旅遊時代來臨!
    近日,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聯合發布「重新體驗中國之美:2020國內旅遊復興大數據報告」。報告顯示,依託國內超級大市場,我國旅遊經濟已經進入疫情防控常態情境下全面復工復產復業階段。
  • 後疫情時代中國文化產業該何去何從?
    原標題:後疫情時代中國文化產業直面「危」與「機」 「創新」成關鍵詞中新社北京6月28日電 新冠疫情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不言而喻。文化產業屬於人力密集型產業和創意產業,中小微文化企業佔據文化企業總數的80%以上,因此諸多學者都認為,對一些抗風險能力較低的小規模文化企業,在政策上可相對給予傾斜。祁述裕建議著手「三個鬆綁」:給文化企業鬆綁,降低企業稅費;給文化市場鬆綁,放寬市場準入;給文化內容創作鬆綁,加強科學監督。
  • 《文化創意產品與市場開發》出版深入探究創意產品和創意產業發展...
    本報訊 (見習記者朱麗娜)《文化創意產品與市場開發》圖書出版座談會暨「藝術品商品化」成果展近日在京舉辦。  據安徽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本書作者王民介紹,《文化創意產品與市場開發》的出版是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課題研究的結晶,緣起於其在安徽出版長達10多年的工作實踐,受益於推進融合發展過程中對「出版+」的思考和體會。
  • 2019年博物館文創產品市場數據
    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聯合發布的《2019博物館文創產品市場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全球的博物館正出現「集體上網潮」,目前,已有24家博物館入駐天貓
  • 2019中國結婚產業「數據報告」大盤點
    精選美團點評、微博、騰訊等眾多平臺,以及結婚產業觀察出品的19份數據報告,供同學們參考學習~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各類年度總結盤點也開始提上日程。不得不說,今年有關結婚產業的報告也有不少,請看2019年度《中國結婚產業「數據報告」大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