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中華第一龍出土的,還有一隻老虎,虎圖騰崇拜一樣不容忽略

2020-12-06 文藏

原始時期,古人就按照虎的形狀,仿效其吼聲,創造了漢字「虎」字的初形。殷商的甲骨文中,「虎」字是一隻造型優美、可愛的象形虎。虎很早就走入先人的心靈,現世的猛虎攜著靈異的蛟龍,虎嘯龍吟讓後人無法迴避。

《周易乾卦》

龍虎結合在一起成為祥瑞繁榮的象徵、成為權力與威嚴的典式。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一帶發掘了一對蚌塑龍虎,分置這座仰韶男墓主左右,距今已有6500年的歷史了。龍虎左右位置按照方位,恰恰暗合了兩漢以後流行的「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說法。

蚌塑龍虎

發掘之時,蚌龍引起了極大轟動,被譽為「中華第一龍」。龍的出現人們給予了更多關注,但是虎頭微垂、圜目圓睜、虎尾下垂、緩緩行走的蚌虎卻顯得寂寞了許多。

商 父幸雷紋百乳虎耳簣

《周易乾卦》云:「雲從龍,風從虎。」在先民的圖騰中,虎與龍一樣成為一些部落最重要的崇拜對象。在這些部落裡,現實世界的猛虎與想像境界的青龍一起繁衍不歇,演繹了一場吉祥昌盛的千年故事。

周 獸面紋瓷四虎鍾

商周時國家出現了,作為神靈崇拜的虎自然又成為國王、貴族威嚴的象徵符號,虎面紋漸漸演化成為饕餮紋。模式化了的饕餮紋,在玉器、青銅器等器物上大量使用,圖案猙獰詭異,給人以神秘恐怖的視覺衝擊力。

商代 玉虎

商周的玉器、青銅器的最高製作成就,全部表現在禮器上,禮器所顯示的正是一種神秘的權力,以及人的不平等地位和「貴賤」概念,它的美麗與精緻都是獰厲的、恐怖的,它暗示著戰爭的慘烈、權力的攝人,象徵著威嚴、控制和力量。虎紋或由虎面演變成的程式化的饕餮紋,如人所熟知的「虎食人」圖案,更加直接呈現了死亡的威脅。這就是它的歷史性格與時代特徵:一個用戰爭、殺戮創造的不平等世界,以及主宰這個世界不平等的權力。虎紋與玉、與青銅的神秘結合,創造出全新的觀念—統治是永恆合理的。

戰國 銅虎形符節

如果以朝代計,東周只夠得上是半個朝代,但它表現的歷史性格,完全構成了一個中國歷史上個性突出的完整時代,西周封建的全部後果在這個時期充分體現了政治上的「自由主義」。商周時期,作為禮器的虎紋圖案逐漸失去了威嚴、恐怖、神秘,代之而起的是性情平和、形象寫真、線條柔和的虎形象。戰國時由於儒家的鼓吹,以玉比德觀念盛行,玉虎製作較多,性情或張揚、或溫順,虎藝術更加趨於人性化。

本文摘選自《紫禁城》2010年01月刊《虎年說虎》原文作者:樵夫

相關焦點

  • 彝族虎圖騰崇拜與虎文化
    千百年來,居住在祖國西南邊陲滇川黔桂的彝族人民,是一個忠實的崇虎畏虎敬虎奉虎的民族,從神話到傳說,從敬畏到信仰,從崇拜到圖騰,到名勝古蹟
  • 老虎為什麼會成為人們心中的「圖騰」
    比如有很多關於虎的詞語,什麼虎虎生威、養虎為患、狐假虎威等等,每一個詞都透露出在中國傳統意義上不一樣的地位,也給人們一種深刻的印象,虎也是一種傳統,甚至虎也可以是一種文化。關於虎作為部落圖騰的緣起,並不比龍晚,現在我們還能看到虎的最初模樣,但是卻看不到龍到底是什麼樣了,甚至有許多人會去網上扒一下關於龍到底存不存在的證據,可是虎卻不用,虎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事物。虎圖騰與龍圖騰分別是黃帝部落與蚩尤部落崇拜的對象。
  • 老虎也曾是吉祥物?古代虎經歷了從崇拜敬畏,到模仿戲耍的過程
    作者說:虎作為一種猛獸,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起源並不晚於龍文化的起源,相關資料證明,虎圖騰與龍圖騰分別是黃帝部落與蚩尤部落崇拜的對象。從原始社會以來,虎的文化意味與意旨在中國文化的歷史當中一直延續著並在不同的歷史與社會時期影響下,發生著相應的演化與改變。
  • 生肖與圖騰——虎
    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白虎圖騰虎圖騰        虎的崇拜源自楚文化中對虎的圖騰崇拜。虎一直受到漢民族的崇拜,是正義、勇猛無適度、威嚴的象徵。據考證,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現,但在我國西南地區最為流行。
  • 城市文化之赤峰——在中華第一龍出土的地方還有一座金字塔
    中華第一龍和中華第一鳳那是1978的秋天,位於赤峰市的翁牛特旗博物館的股東徵集賑災進行,這天,來了一位鄉民說他和鄰居曾經在紅山溝裡撿到一個半圓環的玉器,被鄰居藏於家中,他之匆匆說完就走了「中華第一龍」證明赤峰地區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區一樣,是遠古中華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
  • 彝族人對虎圖騰的崇拜
    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人們出於對動植物的一種特殊的親近感,把某種動物或植物作為崇拜的對象。他們又用虎頭做天頭,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陽,右眼做月亮,虎鬚做陽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雲彩,虎氣做霧氣,虎心做天心地膽,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腸做成江,小腸做成河,虎肋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做樹林,軟毛做青草,細毛做秩苗……於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間萬物。 黑虎氏族是彝族的遠古先民,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崇黑尚虎,即以黑虎為圖騰,並且一直保持到現在。
  • 中華虎文化—虎圖騰
    圖騰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它是原始宗教觀念在氏族組織及其徽志中的表現,母系氏族先民認為圖騰與氏族間存在著某種血緣關係,由崇拜而產生親和作用。中國畫虎名家鞏大川先生作品圖騰崇拜是祖先崇拜的第一個階段,也就是說我們最早的祖先應該是圖騰祖先。但仔細分析,在明確圖騰祖先觀念之前後,還有個發生發展過程。從一些資料來看,先人曾先後產生了三種「圖騰」含義:圖騰是血緣親屬;圖騰是祖先;圖騰是保護神。
  • 中華虎文化—虎圖騰
    圖騰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它是原始宗教觀念在氏族組織及其徽志中的表現,母系氏族先民認為圖騰與氏族間存在著某種血緣關係,由崇拜而產生親和作用。中國畫虎名家鞏大川先生作品可見圖騰的含義一般理解為最早的祖先觀念。圖騰崇拜是祖先崇拜的第一個階段,也就是說我們最早的祖先應該是圖騰祖先。但仔細分析,在明確圖騰祖先觀念之前後,還有個發生發展過程。
  • 中華龍虎文化之—古人對虎的真正認知
    被譽為「百獸之王」的老虎,其文化內涵和吉祥寓意豐富多彩。在古代文物和藝術品中,老虎最初是以部落圖騰的形象出現,隨後又成為軍事權力和戰鬥力的象徵。但在民間工藝品中,虎的形象變威猛為活潑可愛,以凸顯其闢邪保平安的吉祥功能。
  • 珞巴族的圖騰崇拜
    在古代,由於人們不了解自身的生殖規律,把人類的出現和繁衍與自然界的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及人們使用的器物聯繫在一起,賦予某種神奇的色彩,並把其中的一種視作與自身有著某血緣的關係,因而出現了圖騰崇拜。圖騰崇拜孕育於血緣家族公社時期,和氏族制度一起產生。
  • 豬圖騰,龍的起源?
    C型玉雕龍並非孤品,還有另外一個外形完好的黃玉刻件,被稱為中華黃玉龍,也出土於內蒙古赤峰翁牛特旗,與「中華第一龍」是同一時代的文物。 被認為距今約六千年的河南濮陽「中華第一龍」,系用貝殼堆塑(蚌殼標本C14測定距今6600年),一同出土的還有一頭用貝殼堆塑的老虎,而躺在青龍、白虎間身高1.84米的遺骸,很可能是黃帝顓頊。此外,該墓還出現了最早的「北鬥」,一舉將中國天文學起源時間,從過去的公元前1000年提到公元前4500年。濮陽因此被稱為「龍城」。
  • 江西發現商代古墓,出土「猛虎」青銅器,文物專家:古代部落圖騰
    江西發現商代古墓,出土「猛虎」青銅器,文物專家:古代部落圖騰中國商朝時期的青銅器製作工藝已然非常成熟,青銅器在商朝晚期到西周早期這段時間發展迅速,器種變得多種多樣,銘文也逐漸加長,花紋複雜華麗。每一件從古墓中出土的青銅器都值得我們去細細研究,通過研究商朝古墓中出土的青銅器數量以及大小能夠推測墓主人生前的地位。中國青銅器都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地位和聲譽,因為這些青銅器不僅僅有藝術價值,還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江西省新幹線大洋洲鄉一個農民正在幹農活翻地的時候,從土地中挖出了十多件青銅器。
  • 龍圖騰之前還有熊圖騰?鳳凰崇拜源自鴞圖騰?
    龍與鳳是中華文化中印刻最深的圖騰崇拜,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教授、中國神話學會會長葉舒憲卻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觀點,即龍崇拜源自熊圖騰,鳳凰神話源自鴞崇拜,用一句順口溜歸納,就是「鴞熊變鳳龍」。 國慶長假最後一天,作為上海圖書館「中華創世神話」系列講座之一,葉舒憲以「龍飛鳳舞——中國圖騰神話」為題,結合對出土文物的剖析,為聽眾解析中國圖騰文化的建構為何源自「熊與鴞」。
  • 古代豬圖騰是龍的起源嗎
    但是,這些假說考古上都缺少完整閉合的證據鏈。比如,龍若由蛇逐漸演進而來,出土文物中應找得到由蛇圖形逐漸變成4條腿龍的完整證據鏈。反之,按初具龍形的出土文物演進線索上溯,能否找到龍的原型?  距今約五六千年,出土於內蒙古赤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C形玉雕龍,被稱為中華第一龍,它於1971年被發現,是今天中國最著名的早期龍形象。
  • 玉豬龍和中國第一龍
    它比「中國第一龍」更早?還是更精美?或者是和龍的淵源更深?為了弄清這些問題,我特意去瞧了瞧。沒想到,遼博的玉豬龍樣子相當可愛。有人說它像豬,有人說它像熊,當然,更多人說它長得像龍。  遼博的展廳內有兩件玉豬龍,一件是碧玉豬龍,出自新石器時代,是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凌源牛梁河遺址出土的;另一件是白玉豬龍,同樣出自新石器時代,是遼博從建平縣徵集而來的。
  • 華夏老祖宗"粉"啥:八千年前崇拜龍 黃帝時熊圖騰
    這三條龍都和虎等其他動物構成一個完整的圖案,發現於墓葬周圍,應該和原始人守護亡者神靈的思想有關。   再晚一些,還有內蒙古赤峰市牛梁河遺址中出土的大量紅山文化龍形玉器。在浙江餘姚的河姆渡和田螺山文化遺址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眾多鳥形象的文物,比如雙鳥朝陽象牙雕刻,兩側刻有昂首相望的兩隻鳥頭紋飾,形象逼真;還有鳥形象牙圓雕,頂部刻畫了一隻嘴略微彎曲的展翅欲飛的鷹,羽毛一根根都清晰可見。其中,數量最多的要數「蝶形器」了,最初出土時認為是蝴蝶造型而命名,現今大多數學者都主張其實是鳥的形狀。
  • 紅山文化中的虎圖騰崇拜
    而從遺存上去紅山文明中的「虎」可見,在紅山文明地域內,是具有遍及的虎圖騰崇敬景象。而這該當與事先紅隱士所居住的情況和天氣前提是有間接干係的。據孢粉剖析,距今5000-8000年,遼西地域是針葉林和闊葉林混交的叢林地帶,這與東北地域的天然生態是相反的,運動於這裡的先人也同東北地域一樣,次要處置收羅和漁獵。由此可以判別出,紅隱士事先該當次要是以打獵為主的一種生存辦法。
  • 虎鈕錞於之虎並非巴人之圖騰
    通觀虎鈕錞於,它首先是樂器功能,同時又是村寨、氏族部落軍事行動的號令之器,此外它還是娛樂、祭祀、祈禱、慶典等禮儀活動中的重要祭器。但有部分學者,片面強調虎鈕錞於的神聖性和重要性,將虎鈕錞於視為巴民族虎圖騰崇拜的標誌,有的甚至將其視為巴國之重器,或王器,顯然有悖於歷史的本來面目。
  • 猛虎,古蜀人的圖騰
    1989年在江西新幹大洋洲發掘了一座商代大墓,出土了大量以變體虎形扁足和虎形耳形式出現的鼎,青銅禮器上頻繁出現的虎造型,而且以圓雕或高浮雕的形式出現,帶有明顯的寫實傾向,而虎方國確實是個崇拜老虎的國家,正因此,這個地方也被認為就是虎方國所在。根據卜辭,專家們推測:堅強的虎方人不肯臣服於殷商,於是舉族遷徙,輾轉逃到川藏高原,並在成都平原定居、立國。
  • 中華古姓來源於圖騰崇拜 系氏族徽號或標誌(圖)
    記者 姬中貴  研究者說  中華古姓的來源:圖騰崇拜  在姓氏出現之前,人們用什麼來標示自己的家族和身份?德國東方學家馬克斯·繆勒在《獻給神話學》中說:一個圖騰,開始是一個氏族圖騰的標記,而後是部族的名字,而後是部族祖先的名字。這裡的「名字」,其實就是「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