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不同階段的寶寶可以吃哪些調料?吃對,才能多吃飯菜身體好

2020-12-12 丁媽親子時光

調味品可以說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它可以增加飯菜的色香味,使食物具有美妙的味道,促進食慾,而且還有有益於人體健康。

但是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必須給寶寶清淡飲食,在寶寶很小的時候不能給他吃鹽啊糖啊醬油這些調料。

那麼問題來了,寶寶究竟多大才能吃調料?可以吃哪些調料?才能保證寶寶飯菜色香味俱全。

下面,丁媽和新手媽媽們聊一聊0--3歲的寶寶如何吃調料的問題,讓寶寶吃的快樂,長的健康。

1.0--1歲的寶寶不可以添加任何調料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及最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兩本書中所言,嬰兒1歲以內的輔食應該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刺激性調味品,保持淡口味。

△不添加鹽寶寶沒有力氣?

名醫陶弘景曾經說過:「五味之中,唯此(鹽)不可或缺。」由此可見,鹽對於人體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物質,不可或缺。

鹽不可或缺指的是對我們成人,對於0--1歲之內的嬰兒是另當別論的。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我們吃鹽是為了獲取鈉元素,鈉對人體來說很重要,參與身體裡眾多組織構成和代謝反應,如果人體鈉的攝入量不足,就會出現低血糖、噁心嘔吐、頭暈眼花、四肢乏力、食慾不佳等情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吃鹽沒有力氣。

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明確規定:1歲之內,嬰兒每天需要的鈉不到400mg(相當於1g食鹽)。

有一點媽媽們必須要明白,鈉元素不光是食鹽中,母乳、配方奶粉、主食、魚肉禽蛋、蔬菜水果中都含有鈉元素,這些食物中所包含的鈉已經滿足了寶寶的所需,所以0-1歲的寶寶已經不需要額外加鹽了。

相反,如果給寶寶攝入過多的鹽,會增加臟器的負擔,因為寶寶肝、腎等器官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代謝負荷能力有限,長期下去容易造成損傷。而高血壓、心臟病等也和過量攝入鈉密切相關。

至於老人所說的不給寶寶吃鹽,寶寶沒有力氣,大動作發育慢,這和吃不吃鹽沒有關係,主要還是根據寶寶的體質、後天環境以及養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不添加鹽寶寶輔食不香?

很多新手媽媽擔心不給寶寶食物中添加食鹽,輔食會不香,寶寶沒有食慾。

其實,寶寶在沒有嘗過有味道的食物前,是不會拒絕沒有添加調味料的清淡輔食的。

相反,過早給寶寶嘗過有味道的食物,很容易造成長大後的偏食與挑食。

2.1--3歲可以添加哪些調料?

△鹽

很多新手媽媽都知道,1歲之內的嬰兒不可以吃鹽,以為1歲之後的寶寶可以吃鹽啦,所以寶寶吃鹽時無所顧忌。其實這樣的做法也是不科學的。

1-3歲的嬰兒每天需要700mg鈉(相當於1.8g食鹽)。通常情況下,寶寶在日常食物中獲得的鈉也足夠了,所以不需要額外的增加食鹽。而添加食鹽的原則是越少越好。

很多父母在寶寶一歲以後,就開始和大人一起吃飯,這樣不利於寶寶健康。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考慮給寶寶專門單獨製作清淡的食物。

△糖

寶寶天生喜歡吃偏甜的食物,喜歡吃糖,更有寶寶甚至對糖上癮。

媽媽們都知道,寶寶吃糖多會引起齲齒、發胖,其實多吃糖的危害遠不止這些。

吃糖太多使胃產生飽腹感,影響食慾,時間長了,會減少多其他營養素的攝入。

更有研究表明,寶寶吃糖過多,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而維生素B1的缺失,會導致所謂「甜食綜合症」,也是是兒童的情緒十分不安定,愛哭鬧、睡眠差,與同齡學童相比,學習成績因精力不集中而下降。

1--3歲的寶寶究竟吃多少糖才是合理地?不同年齡段對糖的需求量如下:

7-12個月:25-100g/天;1-2歲:50-150g/天;2-3歲:100-200g/天;4-5歲:150-250g/天

大家如果對這個沒有概念,我們可以用喝咖啡的方糖來做個比方,這種方糖,一塊大概是4-5g,50g糖大概就是10-12塊方糖的樣子。

看到這裡,很多媽媽內心會竊喜高興,10--12塊,我家孩子根本吃不了那麼多。

其實不是這樣算的,我們食物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乳糖和麥芽糖等這些明目張胆的糖。

還包括包括水果和蔬菜中的糖,以及牛奶中的乳糖和薯類中的澱粉這些隱藏的糖。

注意!果汁也是被限制的糖!

媽媽們會覺得果汁營養價值高,比白開水好,所以經常給寶寶鮮榨果汁喝。寶寶只能吃進去一顆橙子,而榨果汁需要用到5顆橙子,寶寶可以很輕鬆就可以喝進去一杯橙汁,這樣糖的攝入量就會超標。

所以,讓寶寶吃完整、新鮮的水果是最好的,而不是讓他喝果汁。

另外還需要控制寶寶的零食,寶寶的零食為了增加口感,會添加很多糖、油、其他添加劑。

例如,一瓶可樂的含糖量達到了13塊方糖的量,一瓶果粒橙果汁相當於7塊方糖,就連一小碗冰淇淋就含有3塊方糖,是不是很容易就吃超量了?

△醬油

醬油可以增加食物的色香味,是家裡最常見的調味品之一,而醬油的主要成分是大豆、水、鹽等。

為了鹽和其他添加劑不超標,兒童醬油走進了媽媽們的視野,被它們宣傳語宣傳到怦然心動:「低鈉」、「減鹽」、「淡口」、「無添加」、「強化鈣鐵鋅」、「更營養健康」……兒童醬油真的有那麼好嗎?

對此,鷗茜醫生說:

實際上,兒童醬油與成人醬油最大的區別就是價格,兒童醬油可以貴上幾倍甚至十幾倍。

所以,不要盲目地相信商家的宣傳語,每次買醬油的時候多看成分表。

為了食物的口感,可以給1歲以後的寶寶放點醬油,但是前提是控制好量,一定要少,即便是明確標註了「低鈉"字樣。

△醋

醋除了口感酸之外,還對人體有很多益處。

例如,炎熱的夏天,有時候寶寶胃口盡失,吃一些涼爽、帶酸味食品可以激起寶寶的食慾。

醋還具有殺菌、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醋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能夠促進維生素C及礦物質的吸收和利用。

醋雖然好處多多,但是具有刺激性,而寶寶的腸胃嬌嫩,寶寶可以吃醋嗎?

從生理角度來看,嬰幼兒的胃液成分與成人基本相同,但限於發育程度,胃酸濃度比成人要低。

因此,在給幼兒烹調食物的時候,是可以添加一點醋的,對食物的消化和總體上的健康都有幫助。但是一定要注意量,其飲食中只需滴幾滴醋即可。

△雞精味精

雞精味精可以增加食物的鮮度,讓飯菜口感更好、更香,但是完全不適合寶寶食用。

味精雞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穀氨酸鈉能使嬰幼兒血中的鋅轉變為穀氨酸鋅,隨尿排出,造成孩子缺鋅。

寶寶缺鋅會引起食慾下降、智力發育遲緩、生長發育落後等。

而且雞精和味精也容易造成孩子的味覺錯位,一旦停止吃這些調味品,孩子會拒絕飲食,造成營養不良。

△其他

其他口味較重的調味料,如沙茶醬、辣椒醬、芥末、味素等這些口味較重的調味料,容易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幹擾身體對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所以不建議給寶寶食用。

△寫在最後

當然不讓寶寶吃過多的調味品,也不意味著寶寶就要吃單調乏味的食物,可以巧妙的用其他食材增加食物的鮮香。

例如,可以用姜、蒜、蔥去除肉類的腥味;

可以自制無添加的花生醬、芝麻醬、番茄醬等,來增加食物的風味;

可以用海鮮、魚、菇等,熬出湯底的鮮味;

也可以巧用食物的味道,如可以用西紅柿煮湯,湯汁就會酸酸甜甜;用芹菜、香菜、韭菜這些有特殊香味的蔬菜,芹菜可以做芹菜麵條、韭菜可以做蛋黃韭菜餃子等。

總之,不能單純為了追求味覺享受,一味靠調料來增加食物的可口度。

一開始添加輔食就要讓寶寶吃清淡,這是影響寶寶一生的好習慣。不給孩子過多的調味品這並不是虐待,是對孩子的愛和保護。

相關焦點

  • 寶寶多大可以吃調味品,寶寶輔食能加調料嗎?一文弄懂
    經常會有媽媽在我們的公眾號後臺問這些問題,關於寶寶多大可以吃調味品,寶寶輔食能否加調料這些問題,今天我們依次來解答。 寶寶多大吃調味品? 1歲以內的寶寶,無需添加調味品;1歲以後的寶寶,儘量少鹽、少糖、少添加各種調味品。
  • 年末節日多,帶寶寶到外「聚餐」,這3個家常菜「不吃為妙」
    這時候,寶爸寶媽需注意,這三道菜,10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吃為妙」,尤其是在年末這個本來聚餐多的時期。 當時露露媽媽不知道3歲的孩子不能吃小龍蝦,見孩子愛吃就一直給孩子剝小龍蝦吃,結果回去之後大半夜,孩子就嚷著自己胃疼,而且手腳冰涼,還有發燒的跡象。
  • 1歲寶寶多吃哪些蔬菜能長個子?營養師:這些蔬菜要多吃
    對於寶寶的身高,我想應該是很多寶媽都關注的問題,尤其自身沒有身高優勢的家長,寶媽對寶寶身高的增長尤為關注,我也是其中之一。對於1歲的寶寶,雖然1歲後的身高沒有1歲前長得那麼快,相比較於3歲後的身高增長,還是屬於快速階段。但也就是這個身高增長快速階段還是會有不少寶媽反饋說寶寶好幾個月都不怎麼長身高了。
  • 1歲寶寶能吃米飯嗎?飲食過渡期,需掌握2點原則
    看著我驚訝的表情,她才問:「難道不可以這樣吃嗎?」「確實不能吃太多含調味品的食物,但是直接吃白米飯也不太行啊。」我說道。 之後在給娃點了一份南瓜粥,在用餐的過程中,我們聊了關於一歲左右的孩子應該怎麼吃飯的問題。
  • 一歲寶寶如何吃飯?新父母可以參考這些原則。
    一歲的嬰兒可以吃米飯嗎?《0-3歲嬰幼兒餵養書》指出,嬰兒的飲食是由穀物、豆類、肉類、牛奶、雞蛋、蔬菜、水果、脂肪等食物搭配組成,已經一歲的嬰兒的確是可以吃米飯的,但根據兒童的發育情況不同。  一歲寶寶的食物應該怎麼添加  《0-3歲嬰兒營養書》中提到,0-3歲嬰兒的大腦發育是一個關鍵時期,合理的營養可以提供重要的保證,孩子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飲食開始逐漸向成人食物過渡
  • 3歲寶寶不吃飯,奶奶一句話讓他乖乖吃飯,結果越吃越挑食
    同事小玲有個3歲的兒子,最近不知怎麼了,變得越來越挑食。每次一到吃飯的時候,兒子總是沒吃幾口就飽了,兩口子真是既焦慮又擔心。奶奶就聽到了孫子的變化,親自上門監督吃飯。一開始,孩子和之前一樣沒吃幾口就說吃飽了。奶奶走過去和他說了句悄悄話,就見他拿起碗狼吞虎咽,一會兒就把飯吃完了。
  • 年底孩子期末考試要吃好,教你6道家常肉菜,多吃身體棒不易生病
    年底孩子期末考試要吃好,教你6道家常肉菜,多吃身體棒不易生病眼看孩子們就要期末考試了,最近都在努力複習功課,也著實是辛苦,家長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小學的孩子都那麼辛苦,這10幾年可怎麼熬啊,只能身體跟得上才行。
  • 寶寶多大才能吃「大人飯」?吃太早危害大!
    其實不然,這個階段應該專門給孩子準備食譜,因為鈉超標的話不光會引起高血壓,還會影響鈣吸收,影響骨骼發育,使寶寶身體發育遲緩,個子矮小。 6個月後應及時補充含鐵輔食 嬰幼兒時期,很多寶寶因為輔食添加不正確,從而導致缺鐵性貧血非常普遍。
  • 13個月寶寶吃奶還是飯?抓住4要3不要飲食要點,寶寶吃的香
    相信家有一歲寶寶的新手媽媽都遇到過這樣的困擾,究竟如何給寶寶吃,才能保證營養的全面。 1歲寶寶的飲食要點 1.從奶類過渡到穀類 寶寶1歲以後的飲食要以奶類為主逐漸過渡到以穀類為主,也就是說新手媽媽要有意識地增加寶寶飯菜攝入量,要分清孩子的飲食主次是以吃飯為主,喝奶為輔,寶寶的每天飲食安排可以奶35%,輔食65%,同時一定要注意營養搭配。
  • 1歲後的娃能吃「大人飯」嗎?奶奶易早媽媽易晚,「咋吃」講究多
    孩子吃著多鹹啊,他吃肉鬆就行。」兒媳婦表達不滿,婆婆嘟嘟囔囔不表態,等到下回趁著寶媽不在,她還會給娃「加餐」,有時還是湯泡飯。骨頭湯有營養,咋能不給我孫子吃好東西呢?婆婆心裡這樣想著。「孩子現在都能吃大人飯了,小心營養不良!」寶媽這才發現,自己太粗心大意了,差點耽誤孩子成長。小孩子吃飯真是門學問,過早、過晚都不行。分析:寶寶吃「大人飯」,過早過晚都不行兒科專家提出,添加輔食不可早於嬰兒4個月,不可晚於8個月,一歲內的寶寶飲食不建議添加調料,尤其是鹽。
  • 多吃生薑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生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一味調料,但其實生薑的藥理作用也不小。感冒時我們喜歡熬點生薑水發發汗,冬天也喜歡喝點薑絲茶暖暖身。那麼生薑對我們身體還有哪些好處呢?下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健康頻道為您總結整理。
  • 寶寶不能吃鹽,不加鹽就可以了嗎?不鹹的食物寶寶就可以放心吃?
    到了寶寶可以添加輔食的階段,這個階段比較熱議和爭論的話題就是要不要給寶寶加鹽。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寶寶不吃鹽就沒有力氣」這句話是不是真的啊?其實不同的時代,想法都是不一樣的,而且生活水平也是不一樣的,以前體力勞動者比較多,經常出汗,如果缺鹽確實是會沒有力氣,但是這是大人的事情,不能跟寶寶混淆在一起。同時關於「寶寶吃的不多,是因為沒有鹽,沒有味道」,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只是大人的想法,寶寶的味蕾是最純淨的,ta們沒有嘗試過任何的調味料,因此ta們根本不會因為沒味道而不愛吃。
  • 3-7歲的寶寶應該吃3段還是4段奶粉?為什麼?
    最近後臺收到了很多問3歲以上寶寶是喝3段奶粉還是喝4段奶粉的問題。因為寶寶總要長大,那麼「我的寶寶長到3歲了,究竟該喝什麼奶粉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3-7歲的寶寶可以繼續喝3段奶粉嗎?還是該吃4段奶粉?為什麼?
  • 嬰幼兒輔食怎麼吃才有營養?父母這樣安排寶寶的飲食,娃長得好
    文 | 小書蟲媽媽對父母來說,寶寶的吃喝拉撒是頭等大事,俗話說,吃得好,長得好!嬰幼兒的身體發育處於這輩子最快速的時期,所以,寶寶的營養問題一直備受父母們的關注,大家都想自己的寶寶吃飽吃好,長高長胖。寶寶添加輔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點,父母要根據的寶寶不同階段的特點,合理科學地安排輔食,讓娃吃得更營養。
  • 1歲女寶寶吃玉米撐破胃!這4種食物不好消化,再好也得適量
    「吃太少,會沒有力氣的!」中國的老人幾乎都是這麼哄孩子吃飯的,當然不少爸爸媽媽也是這麼幹的。家長無時無刻不活在焦慮之中,擔心孩子吃不飽會長不高,吃不飽身體不會好。都說帶娃應該「三分飢與寒」,稍微餓點不可怕,可怕的是吃得太飽。吃太飽不僅不長個,還可能撐破肚皮,甚至危及生命!
  • 三歲前寶寶如何吃才能少生病?從中醫智慧裡找答案
    有些家長帶娃帶得很好,孩子一年到頭都健健康康的,仔細一問其實無非是做到了好好吃飯,不亂吃東西;而另一些家長平時總給孩子吃大魚大肉等各種好吃的,結果孩子反而常常生病。可見,「病從口入」是個不變的真理。三歲前寶寶如何吃才能少生病?我發現那些帶出健康娃的家庭,吃飯方面跟中醫上講的飲食智慧很吻合。
  • 寶寶過早吃鹽危害大,4個製作妙招,讓寶寶愛上「沒味道」的輔食
    2、寶寶更挑食和偏食寶寶的味蕾比大人更敏感,過早加入調料會傷害寶寶的味覺體會,原本肉是肉的味道、菜是菜的味道、米是米的香氣,但調料一加,在寶寶的味覺世界裡,就是醬油的味道、鹹味、甜味等等而失去食物原有的滋味,以後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對調料、添加劑的口味產生依賴,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寶寶
  • 一歲寶寶如何餵養、吃多少,要不要單獨給寶寶做,這一篇全告訴你
    一歲以後,我家一般是跟大人一起吃,吃飯前要洗手,帶上圍兜,坐到餐椅上,給他餐盤和碗、勺子自己吃,吃飯時不玩任何玩具,吃好後馬上從餐椅裡出來。3、讓孩子主動進食,可以鼓勵,但不要強迫。媽媽們都想讓寶寶多吃點,但是餓了要吃是人的本能,如果孩子實在不吃,有可能是不餓,或者胃口不好,或者是零食吃多了,也或者飯菜不合口味,沒必要強迫讓孩子吃,有一頓飯少吃點也餓不壞。
  • 寶寶吃米粉好,還是喝粥好?兒科醫生:不同月齡的娃輔食需求不同
    月齡不同,孩子對輔食的需求有差異 6個月: 生長到6個月的寶寶,雖然消化系統方面較之前有了較強的能力,但還是比較脆弱,需要吃一些糊狀物的輔食。 例如:強化鐵的營養米粉,但是添加過程中應該少量添加,等孩子身體逐漸適應,沒有出現異常反應,才能逐量添加。
  • 0~2歲寶寶的身高體重標準 寶寶長高應該多吃什麼?
    原標題:0~2歲寶寶的身高體重標準 寶寶長高應該多吃什麼?   作為爸爸媽媽,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莫過於「我們家的孩子身高體重達不達標?長得好不好?」去醫院體檢的時候,總要仔仔細細地就「孩子身高體重是否達標,怎樣才是達標」的問題詢問醫生,小編為大家羅列了0~2歲寶寶身高體重標準,各位家長可以參考對照一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