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海南西部中心醫院被授予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療法傳承...

2020-12-07 騰訊網

儋陽冬日暖,杏林橘井香。11月21日,海南西部中心醫院「九針療法傳承基地」授牌儀式暨「常見病針灸特色治療培訓班」在該院舉行。

授牌儀式上,海南西部中心醫院被授予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療法傳承基地」,該院中醫科主任劉東升為基地負責人。

▲海南西部中心醫院被授予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療法傳承基地」。

培訓班上,海南省針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海南省中醫院副院長羅和平,海南省人民醫院針灸科主任宋曼萍,上海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海口市中醫醫院副書記鮑春齡,三亞市中醫醫院副院長劉建浩,瓊海市中醫醫院副院長許時良、山西省九針療法代表性傳承人王文德等針灸專家在培訓班為學員作專題學術報告。

▲海南省針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海南省中醫院副院長羅和平作《面癱病的針灸治療》專題學術報告。

▲山西省九針療法代表性傳承人王文德作《九針治療頸椎病》專題學術報告。

據了解,九針,針具名,為九種針具的總稱。出自《黃帝內經》,即鑱針、員針、鍉針、鋒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和大針。新九針療法由山西省針灸研究所創始人師懷堂教授創新研發而成,是聞名國內外的特色品牌療法。九針療法以多種針具為特色,開創了單針特異性和多針配伍使用的獨特診治格局,受到越來越多同行的青睞和患者的好評。

此次「九針療法傳承基地」落戶儋州以及培訓班的開班,將為傳承發揚祖國醫學針灸瑰寶,推廣中醫針灸技術提供了良好契機。學員紛紛表示,將共同努力,加強合作,使針灸這門技術得到更好的發揚和傳播,更好地造福民眾。

▲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合影留念。

來自全省各市縣的針灸從業者、基層醫生、中醫愛好者共150餘人參加了授牌儀式和培訓班。

來源:海南西部中心醫院 中醫科

編輯:吳挺毅 審核:萬善益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相關焦點

  •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療法」:用一根銀針 行仁愛之術
    以說唱劇形式給觀眾上一堂九針入門課說唱劇《九針》的全體主創和演職人員都來自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傳承中心。提起這部劇目的創作初衷,《九針》編劇、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療法代表性傳承人王文德說:「我看了說唱劇《解放》之後,深受啟發,借鑑其說唱劇的藝術形式,創作了說唱劇《九針》。」
  • 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療法」:用一根銀針 行仁愛之術
    說唱劇《九針》的全體主創和演職人員都來自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傳承中心。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療法傳承人、傳承中心副主任、中國山西《九針》說唱劇團團長許愛國介紹:《九針》於2018年創排完成後,第一次公演選擇在山西省中醫藥大學,第二次在保德縣人民醫院上演,第三次在全國九針療法臨床交流大會上亮相,前三場演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觀眾很好的反饋。8月22日晚上的這場演出,是說唱劇《九針》的第四次公演。
  • 山西:九針的春天來了
    以說唱劇形式 給觀眾上一堂九針入門課說唱劇《九針》的全體主創和演職人員都來自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傳承中心。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療法傳承人、傳承中心副主任、中國山西《九針》說唱劇團團長許愛國介紹:《九針》於2018年創排完成後,第一次公演選擇在山西省中醫藥大學,第二次在保德縣人民醫院上演,第三次在全國九針療法臨床交流大會上亮相,前三場演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觀眾很好的反饋。
  • 說唱劇《九針》展現中醫博大精深
    本報太原8月22日訊(記者王媛)今晚,中國山西說唱劇《九針》在山西戲劇職業學院華夏劇場上演,該劇由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傳承中心創排,舞臺上呈現的所有角色均由九針醫師跨界出演。說唱劇《九針》共九場。從史前傳說到歷史記載,講述了中醫九針的源流,從伏羲氏創立九針到九針瀕臨失傳再到新九針的問世,重點講述了上世紀70年代師懷堂和祁越二人研製、運用及推廣新九針的動人場景。
  •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馬氏點穴療法」代表性傳承人馬建民一行...
    12月6日,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馬氏點穴療法」代表性傳承人馬建民及弟子一行7人參觀調研西安市太和醫室博物館,並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傳承進行座談。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姚氏太和醫室診療」代表性傳承人姚蕤全程陪同。
  • 晉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現狀調查
    保護和傳承好我們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保護好我們的文化生態環境,要靠千千萬萬有文化自覺的人的守望和傳承。  偉大先人的文化創造,從歷史深處一路傳承至今,成為不可再生的寶貴文化資源,造就了晉城流光溢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
  • 祝賀西北武術院院長韓鵬榮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傑出貢獻獎
    (西北武術院新媒體12月6日訊)12月6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傑出貢獻獎頒獎儀式在我院五樓訓練大廳隆重舉行,西北武術院院長韓鵬榮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傑出貢獻獎,北京華夏清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英華先生來西北武術院給韓鵬院長親自頒獎
  • 海南西部中心醫院舉辦「海南西部中心醫院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科技...
    儋州融媒全媒體記者 符武月  攝    儋州市融媒體中心消息   12月11日,海南西部中心醫院在市圖書館前舉辦「海南西部中心醫院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科技文化月暨建院130周年」義診活動,為廣大市民群眾看診、提供健康諮詢等服務。
  • 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授牌
    為進一步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11月26日,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土陶製作非遺傳承基地」及「瑤鄉茶製作非遺傳承基地」授牌。「土陶基地被認定為非遺傳承基地,作為土陶非遺傳承人我既感到驕傲,同時也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以後我一定會把技藝繼續傳承和保護下去,把土陶事業做大做強,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個體、單位參加到非遺保護的隊伍中來,將我縣非遺保護工作推上新臺階。」土陶製作非遺傳承人表示。
  • 秀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活動在石山鎮舉辦
    人民網訊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文化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紮實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海南八音"的傳承和發展意識,並熱烈慶祝海南省建省辦特區30周年。4月15日上午,2018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慶祝海南建省辦特區30周年系列活動之二在石山鎮文化站舉行。
  • 清徐:強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和《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通過建立「四級」名錄保護機制、助推優勢項目強筋壯骨、實施搶救性記錄和資料庫建設等工作,緊緊抓住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的機遇,強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工作。
  • 孔氏藥墨「蛇纏腰」療法 獲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現代保健報訊: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市政府要求,各區縣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及市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工作,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講好西安故事,突出西安符號,彰顯西安魅力,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幫扶海南西部中心醫院碩果纍纍
    海南西部中心醫院▲航拍海南西部中心醫院。▲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院內環境。▲上海九院幫扶專家張志願院士(中)在海南西部中心醫院做手術。二是以「三甲」評審為契機,建立完善醫院內部管理相關工作機制和制度,出臺系列優化診療流程、縮短患者就診時間等新舉措。▲海南西部中心醫院胸痛中心牌匾。▲海南西部中心醫院各診治中心牌匾。
  • 【喜報】科右中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喜獲「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 」榮譽
    科右中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喜獲「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 」榮譽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公布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名單,科右中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
  • 中醫國粹 非遺瑰寶——沙袋循經拍打療法的傳承與發展(三)(組圖)
    而中醫之所以為國粹,是經過幾千年的驗證的,而數代中醫學者的傳承和創新,正讓它越來越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沙袋循經拍打療法源自皇室秘方,同樣也經過六代傳承與創新,在治療現代病上發揮著非遺瑰寶的魅力。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籌備儀式在北京舉行
    鄭巧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鄭巧)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籌備儀式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巡禮》叢書發行儀式1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長陳四光宣布,將與四川省德陽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設一個佔地2500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屆時能容納上千個非遺企業和非遺傳承人工作室進駐。  陳四光指出,該中心將把全國最具代表性的非遺項目進行長期集中展示,促進非遺產品的流通,致力於成為傳統文化旅遊體驗景點和向世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非遺特色產業園。
  • 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東方文化
    我國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消亡的威脅,許多歷史文化的見證正在遭受破壞。目前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面臨許多問題,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傷。主要表現在法律法規建設滯後,財政支持較弱,宣傳教育力度廣度不夠等方面。東方市位於海南省西南部,是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醫針灸 2010年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06年成立了中醫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專家組、辦公室,組織開展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研究和申報工作。於2008年9月將「中醫」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因申報規則的具體要求,2009年10月改為「中醫針灸」申報。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概況 2018年,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開展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教育活動363場(次),全年活動受益人數100萬餘人次。在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指數評估」中,溫州市市本級的發展指標位居全省首位,全市的發展指標居全省前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被省文化廳公布為全省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藍夾纈技藝研究創新團隊被省文化廳公布為浙江省文化創新團隊(入圍團隊),「非遺體驗基地」建設工程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傳承發展浙江優秀文化行動計劃之非遺體驗點建設試點」。
  • 長治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培訓班成功舉辦
    中國報導訊(方志堅 報導 通訊員 武康恩 劉連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結晶。為了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更好地發揮非遺資源優勢,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傳承和發展。山西省非遺中心主任牛曉珉、長治市文化和旅遊局非遺科科長趙莎莎、副科長吳軍參加開班儀式。長治市非遺中心主任史俊長主持會議,長治市文化和旅遊局非遺科科長吳軍宣讀培訓須知。參加此次培訓的有來自全市各縣區的非遺中心主任(文化館館長)和非遺項目傳承人共計15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