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戲劇改編:在文學性中創造戲劇性
改編經典童話、傳統故事或當代優秀文學作品,是兒童戲劇的常見做法。但應該如何選擇作品、如何改編?應該如何看待「兒童文學的戲劇性與兒童戲劇的文學性」?這是一個非常具有辯證關係的話題,值得不斷思考和探討。
-
李贄文論:童心說
主張「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童心焉者也」。《童心說》選段:蓋方其始也,有聞見從耳目而入,而以為主於其內而童心失。其長也,有道理從聞見而入,而以為主於其內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聞見日以益多,則所知所覺日以益廣,於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務欲以揚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醜也,而務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
英達投身兒童教育談養兒經 將打造兒童戲劇劇本
,也分享了多年來研究戲劇教育的經驗和方法,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關於兒童教育的精神洗禮與理念提升,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授方式,引發了所有家長的共鳴和認同。察覺到此,英達一直在呼籲「戲劇教育從娃娃抓起」,希望能夠彌補此中教育空白,而英氏夢想(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紮根於英達兒童戲劇教育夢想的開創性教育平臺。
-
兒童劇改編:給經典以戲劇生命
中國兒童戲劇舞臺上,對當代的、原創的兒童文學作品改編相對較少,對世界童話和中國傳統故事的改編較多。而許多改編者對兒童心理學、行為學等問題沒有進行過研究,因而導致許多改編作品,看似忠實原作故事,實質上卻簡單粗暴,導致了兒童戲劇舞臺上常常出現價值觀正確、卻會令孩子驚懼不解的殘忍和暴力。只是,孩子們不會訴說,頂多以哭鬧、不肯在劇場停留來反應。
-
兒童戲劇之成長篇
兒童戲劇需要語言、肢體和表情來增加對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刻畫,而童話因為具有豐富多變的內容,以及生動有趣的情節,從而成為了改編為戲劇的最佳範本。由於兒童的心理特點與成長特點,兒童戲劇不僅需要豐富多變的情節為依託,還要以幫助孩子識別壞人與防止被騙為教育方針,以生動並富有複雜情感的動物或植物為藍本,將教育與趣味融為一體,從而增加並激發孩子觀看的積極性與教育性。
-
第七屆中國兒童戲劇藝術節成都分會場7月舉行
歷屆中國兒童戲劇藝術節表演現場 國際在線四川頻道報導(劉垚):5月26日,「第七屆中國兒童戲劇藝術節成都分會場新聞通氣會」在成都舉行,國際在線四川頻道從新聞發布會獲悉,第七屆中國兒童戲劇藝術節成都分會場活動於
-
戲劇節第三周精彩繼續 「點亮童心」主題夏令營本周開營
人民網北京7月30日電 第八屆中國兒童戲劇節進入第三周,金磚國家青少年兒童戲劇聯盟展演火熱進行,豐富多彩戲劇活動持續展開。 同時,中國兒藝攜手故宮博物院和中國教育電視臺,共同舉辦的「點亮童心」文化藝術主題夏令營活動也在本周開營,文旅融合,讓孩子參與到藝術體驗當中,感悟歷史,感受戲劇,培養孩子的藝術興趣與審美能力。
-
搜狐戲劇:兒童舞臺劇發展究竟有多大潛力?
加之兒童舞臺劇的受眾事實上不止是孩子,攜同孩子走入影院的家長與懷念童年的青少年甚至成年人都是兒童舞臺劇的受眾。 其次,從現在的兒童舞臺劇市場來看,其劇本多為改編知名兒童文學作品或者是以知名動畫人物為主角。
-
《童心說》值得看看的一篇議論文
該文分為四段,第一段第一句指出「童心」的出處,來自龍洞山農敘《西廂》最後一句「知者勿謂我尚有童心可也」。由此可見,李贄這個命題來源於龍洞山農的一篇文章。《童心說》是對這篇文章中所提出的「童心」一詞進行了新的表述,並不是李贄所創的一個新名詞或理論。接著李贄試圖對「童心」定義,指出何為「童心」。
-
第三屆北京劇院戲劇節暨兒童戲劇嘉年華開幕
中新網12月19日電 18日,2020第三屆北京劇院戲劇節暨兒童戲劇嘉年華開幕,將於2021年2月3日閉幕,為期48天。本屆戲劇節由北京劇院、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兒童劇委員會、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演藝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本屆戲劇節內容包括「童眼觀劇」「戲潤童心」「童戲未來」主題活動。現場圖戲劇節開幕式大戲由話劇《湘江1934》拉開序幕,故事講述了一位15歲的紅軍小戰士短暫而波瀾壯闊的生命歷程。
-
放飛童心 2017 Maybe國際兒童藝術節開幕
5月19日,2017Maybe國際兒童藝術節在南濱路原·美術館開幕。本屆藝術節由原·美術館主辦,重慶寅子劇場承辦,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最優秀的兒童表演藝術家共同參與。Maybe,意為「一顆童心,一切皆可能」,據悉,這也是本屆藝術節提出的口號。本屆藝術節在六一兒童節期間將有各種演出和藝術活動,主要分為「藝術表演」、「公共藝術」及「環境藝術」三個單元。「藝術表演單元」的西班牙多媒體手工動畫片《貓飛狗跳》在中國演出期間,孫儷、李晨、馬伊琍等影視明星紛紛包場帶孩子到現場觀看,給予了一致好評。
-
...主題曲《我曾是個讓你傷心流淚的孩子》 人來人往 勿失勿忘
2017年9月的一個黃昏,那時西安的天氣依舊很熱,坐在床上,窗口正好對著遠處要落下去被樓擋住的太陽,突然感覺那一刻的光線,空氣和那一片天都仿佛回到了兒時,所有回憶裡的畫面都浮現在腦海中,於是寫下這首歌,後來被選中成為電影《再見,陌生人》的主題曲,希望通過電影和大家傳達一個信息:家人一直在身邊,愛一直在身邊,珍惜每一段親情時光,人來人往,勿失勿忘。
-
「國際兒童戲劇周」本周迎來臺北如果兒童劇團
、第二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兒童劇《狗狗Lucky歷險記》、第三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經典童話改編《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到第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兒童歌舞推理劇《豬探長秘密檔案之統統不許動》,臺北如果兒童劇團已連續四屆受邀演出,受到大小觀眾們的熱烈歡迎,培養了無數的觀眾粉絲。今年第五屆中國兒童戲劇節,臺北如果兒童劇團帶來的魔幻寫實兒童劇《雲豹森林》將於8月15、16日在中國兒童劇場精彩上演。
-
「小梅花行動」從兒童戲劇之鄉瀏陽走出去,創建兒童戲劇孵化基地
本月中,首屆「小梅花行動」少年兒童戲劇展演啟動儀式暨歐陽予倩大劇院少年兒童藝術中心、小梅花行動兒童戲劇孵化基地授牌儀式在湖南瀏陽的歐陽予倩大劇院隆重舉行。「小梅花行動」首屆少年兒童戲劇展演 《小小花木蘭》拉開序幕小梅花行動兒童戲劇展演包含戲劇後備人才培養計劃和戲劇活動實踐兩大板塊,旨在打造瀏陽乃至湖南首個兒童戲劇專業展演項目。首屆小梅花行動兒童展演預計會有三臺戲劇、八場演出,兩個月之後,歐陽予倩大劇院將正式運營瀏陽的專業兒童劇場。
-
兒童戲劇表演藝術家方掬芬去世:那隻《馬蘭花》中的小鳥飛走了
曾在《馬蘭花》《以革命的名義》《報童》等經典兒童劇中飾演主要角色的兒童戲劇表演藝術家、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原院長、名譽院長方掬芬,12月31日8時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月8日上午在八寶山蘭廳舉行。
-
孩子們創作的抗震救災兒童畫:以童心撫慰童心—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退休)、博士生導師、兒童心理發展和教育研究者李文馥,在採訪中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展示了一批十年前孩子們為汶川地震創作的抗震救災的兒童畫。 十年後再看這些畫,因時間的饋贈有了更多的內涵和意義。毋庸置疑,這些畫是中國兒童參加社會性活動的一個側影。
-
中國兒藝第六屆新春兒童戲劇嘉年華開啟
人民網北京12月30日電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第六屆新春兒童戲劇嘉年華精彩開啟。2020年,第六屆新春兒童戲劇嘉年華將繼續陪伴孩子們歡度「兩節」(元旦、春節)。嘉年華期間,《長城的傳說》《小蝴蝶的媽媽在哪裡?》
-
「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戲劇表演,又雙叒叕要上春晚啦!
特大喜訊「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戲劇表演,又雙叒叕要上春晚啦!2021年1月3日,煙臺市少兒春節聯歡晚會錄製現場,一群可愛的小朋友,身著華服,自信大方地為大家表演了一場精彩的戲劇《孔子採靈芝》。表演的小朋友們來自童心教育集團大華幼兒園。從2018年開始,該幼兒園就採用「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及其系列產品。從對該教學法的「一見鍾情」到落地生根,得到家長、一線老師等的高度認可,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充分展示了它在幼兒教育上的魅力。圖|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教師專用教案《孔子採靈芝》是「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中頗具特色的兒童戲劇課的劇目之一。
-
張金梅:我國學前兒童戲劇教育的範式分析
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我國學前兒童戲劇教育依次呈現出舞臺童話劇範式、戲劇應用教學範式、基於戲劇表達的戲劇創作範式、生長戲劇範式;每種範式既蘊含著各自的理念、話語與技術,又存在著繼承與變革的關係,這一關係可以從劇本中心——教學中心——兒童中心、鏡框式舞臺——即興扮演教室——多元空間兩條發展脈絡進行考察。
-
為期48天的第三屆北京劇院戲劇節暨兒童戲劇嘉年華開幕
12月18日,2020第三屆北京劇院戲劇節暨兒童戲劇嘉年華開幕,將於2021年2月3日閉幕,為期48天。本屆戲劇節由北京劇院、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兒童劇委員會、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演藝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將打造一個集「原創兒童劇、兒童戲劇教育產業、行業交流」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兒童戲劇品牌活動,將成為兒童全面感受戲劇魅力、體驗和學習戲劇的機會,也將成為兒童劇和戲劇教育行業人士共謀發展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