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人生的「斷舍離」

2020-12-09 小君在悅讀

崇尚極簡主義的我,最近重讀了日本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然後又是一番更深的感悟——捨棄繁瑣,一切從簡。

這是一本教我們如何立足當下,踐行新陳代謝式美學的書,它不僅僅只是告訴我們如何去收拾東西、整理物品、清理雜物這樣的收納術和整理術,更多的是教我們如何踐行一種生活哲學,以及對我們自己人生的深度整理。

通過處理多餘的雜物,來擺脫執念,恢復自我,發展自我,這種自我探查法被叫作 「斷舍離」。「斷舍離」最初源自瑜伽的哲學觀念——斷行、舍行、離行。表面要求我們捨棄一切無用之物,但實際是要告訴我們人生整理不在於貼標籤式的整理本身,而是靜下心來審視自己,弄清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和不需要的,而不是成為物品的附庸。

從精神層面理解,是要求我們放掉執著心、得失心和分別心。保持一顆平常心,坦坦蕩蕩,輕輕鬆鬆地生活。學習放手無用之物的同時,感受「斷舍離」的真正意義所在。

雜物整理

有舍方有得!捨得,捨得,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獲得。我們表面斷的是物品,但實際脫離的是——執念。正如佛陀說的「內觀」,往內觀察自己身心實相,以智慧洞見一切煩惱的根源,從中解脫,開展內心智慧及發展愛心的一種過程。這能使人以安詳的心態去面對生命的起伏,使內心達到完全的淨化。

斷舍離就是「生活的新陳代謝」,為確保空間的乾淨整潔,而將物品儘可能地縮減到最適合的量。讓我們刷新對物質的觀念,建立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做出最適合當下的選擇和決斷,從而成就自在從容的人生。

物品要去用才能實現其價值,反之不然。因此,建議大家多跟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把不要又捨不得扔的物品及時處理掉;好的物品可以分享給有需要的人或是以捐贈的方式處理掉。不需要的東西可以扔掉,有用的閒置品,可以送給有需要的人。其實,這樣真的挺好的。我一直就有這樣一個小小的踐行,每隔一段時間就來一場「斷舍離」,給自己一個輕盈的人生。

佛陀說,你是自己的主人。是的!讓我們一起來一場做減法的修行吧!人生路上一定會遇見各種美好的。其實,我們需要的東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斷絕一切不需之物,才是幸福生活的開始。不要讓自己成為生活的奴隸,欲望無止境、難以滿足的人。正如本書作者所說的那樣,放手一個無用之物,就騰出一點空間。處理一件多餘之物,就減少一份負擔。減少一次浪費,就恢復一分精氣神。然後,翻開人生新篇章。

空間創造

《斷舍離》,作為一本影響至深的「減法哲學」書,它的精髓在於「出」。因此,在家中實踐斷舍離時,先從「出」這一點著手,恢復家裡的流動感,給自己創造一個舒適的空間體驗。斬「斷」物慾,「舍」棄廢物,脫「離」執念,在充滿閉塞感的人生長河裡喚醒流通的生命氣息。

斷舍離的生活理念,正是我們需要的。它不是要我們一無所有,而是讓我們穿過物質的海洋,找到真正重要的東西。做有意義的取捨,捨棄一些不必要的陳舊的思想觀念;捨棄一些不必要的複雜的人際關係;捨棄一些不必要的虛榮的物質生活。

同樣,我們的情感也需要流動性,需要被看見。心中的情緒垃圾裝得太滿,不及時排出,也是會把我們整個人壓垮的。人生的執念太多,欲望太多,都會阻礙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物質層面的「斷舍離」,或許我們都不難做到,但精神層面的就沒那麼容易了,這更需要我們不斷地去練習。

斷舍離從捨棄開始,終點卻是更有意義的人生。漫漫長路,我們真的要果斷扔掉一些沉重的包袱,拋棄一些惱人的雜念,過濾掉所有的不好,然後輕裝上陣。

面對一段糟糕的感情或是工作,都能有說「不」的勇氣和魄力,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受外界的幹擾和影響。人生的斷舍離,不在於我們是否擁有所謂的「資本」,而在於我們是否能摒棄一些世俗的觀念。在人人攀比、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需要做人生的減法,不去在乎世俗的眼光,學會從容面對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自己的一股清流。不患得患失的同時,放下一些恩怨,斷離一些苦惱……

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幾乎沒有人能在最關鍵的時刻做到釋懷。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練習如何放手,才能坦然地接受生命中那些不可逆的自然現象,如:衰老、病患和死亡。

人生,大概就是一個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如何斷舍離的過程。這過程苦甜參半,卻是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不改初心,愛讀書,愛生活。」

斷舍離,就是簡單生活的開始!

相關焦點

  • 《斷舍離》|讀懂斷舍離,人生從此豁然開朗
    《斷舍離》這本書想必很多人一定聽說過,2013年7月被引進內地,一經推出便迅速攻佔各大暢銷書排行榜,至今熱度依舊不減。從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收納整理的指南手冊,但實際上,它更是一種做減法的人生哲學。
  • 讀《斷舍離》有感,斷舍離是一種人生態度
    斷舍離是一種人生態度,是讓生活流動起來,是讓自己放下包袱輕鬆前行,是簡單的日子清爽的空間,是停止舊觀念追隨新思維。有時候斷舍離會覺得無所謂,有時候斷舍離會覺得心痛不已。無論如何,新的徵程已然開啟,有舍方有得!斷舍離,即出之美學。久聞大名斷舍離,這次卻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讀完原作。
  • 人生下半場,學會斷舍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時間自由、金錢自由、精神自由.....殊不知人生下半場,是刪繁就簡的過程,斷舍離,會讓你的生活變得很輕鬆,精神更自由。
  • 山下英子:斷舍離是人生的新陳代謝
    人們最初提到斷舍離的時候,可能更多人理解的是斷舍離是怎麼幫助大家把生活的空間整理好,因此很多人會誤解為是單純的整理事務,但是真正的斷舍離是讓大家怎麼把生活過的更好,怎麼把人生過的更好。例如有很多東西我們一直不用它,對我們也沒有太大意義了,但是還是把它放在我們的生活空間裡,使我們的生活空間裡越來越混沌。
  • 《斷舍離》第十四章:斷舍離,讓人生處處自在怡然
    能認真讀到這裡的朋友,我敢說都已經開始對自己生活的區域進行了斷舍離。你或許已經發現自由.自在的人生的樂趣了!今天我們把斷舍離的思維運用到家務整理以外的地方,收穫人生自由自在之路。在不斷的家務斷舍離中,我們所居住的空間和「心靈」空間在慢慢的不斷擴大,自然而然「自在」一詞躍然眼前。它指的是一種無拘無束的、悠然的、各方面和諧的狀態。那麼在我們身邊有哪些「自在」可以運用斷舍離的思維來思考呢?
  • 讀書|思考|學會斷舍離,讓人生更輕鬆
    學會斷舍離,讓人生更輕鬆文/竺冰落斷舍離,我們應該都聽說過。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斷舍離呢?斷,指斬斷物慾;舍,指捨棄廢物;離,指脫離執念。很多人都認為斷舍離不過就是清理廢棄物,其實不然,斷舍離真正指的是一種所謂「物質減法,精神加法」的狀態。
  • 斷舍離是智者應對人生的智慧,是一種難得的人生境界
    刪繁去簡的生活,就是要學會斷舍離,去除心中過多的欲望,讓生命回歸簡約簡單。其實,一個人活著,最難戰勝的人就是自己。去除繁蕪,讓心靈變得明淨,捨棄無用的,留下有用的,超越自己,才是全新的蛻變和成長。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修行。
  • 斷舍離:整理內心的混沌,開啟高級感的人生
    斷舍離被譽為「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出自日本山下英子老師所著圖書《斷舍離》。意思是:斷絕不必要的欲望,捨棄多餘的負累,脫離對外的執念。主張通過整理物品,來整理內心的混沌,從而過上舒適、幸福的生活,自提出起就風靡全球。
  • 過度的人生,需要斷舍離
    斷舍離就是這個新時代的產物,是我真正需求的東西。斷舍離絕對不是單純地扔掉物品。斷是為了避免過度攝取。舍是為了避免過度堆積。離是為了和自己以外的物品構築愉悅的關係。斷舍離以物品為對象,反覆詢問自己,對這件物品的感覺。針對不同物品,進行思考,而從得到感悟,使生活變得簡單美好。放手不需要的物品,選擇適合自己的物品。保持簡單而愉悅的狀態,人生每一天都會變得無比美好。
  • 斷舍離也就是對人生不斷做減法的過程!
    禪宗裡有一個故事,說有人要過河,於是花了半天的光陰親手打造了一個筏子,當他度過湍急的河流之後,捨不得這個親手打造的筏子,於是背著這個筏子繼續蹣跚上路,我們人生何嘗不是如此,背著沉重的筏子踟躕在漫漫人生路上,始終難以抵達心靈的彼岸,我們對自己創造的一切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我也很難捨棄已經擁有的東西,儘管那些東西在外人看來是那麼的累贅,它已經超出了你的負荷
  • 斷舍離:過減法生活,獲得輕盈人生,探尋斷舍離的奧秘
    人生本就是在不斷獲得、不斷捨棄的過程。分別是我們必須學會的,也是不得不學會的。回想自己所經歷的時光,其實我們從小就在經歷著分離:小時候我們學會和奶瓶分離、畢業後和同學分離、長大後和父母分離……但同時我們也在不斷遇到新的朋友、新的事物:當我們還奶瓶分離後,我們會遇到碗筷、當我們和同學分離後,我們會遇到同事、當我們和父母分離後,我們會有自己的另一半和子女……我們的人生就是在這樣反反覆覆的丟棄和獲得中度過的。
  • 人生,要學會斷舍離
    最近幾年,時常聽過一個詞,叫做「斷舍離」。從更深層的方面去說,斷舍離,從深層來看,它指的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斷去不必要東西,給自己的心靈一點空間,內心自由了,整個人相對而言,也會倍感輕鬆。當你心中的欲望太多,心就不自由,心不自由,你整個人只會被負面的情緒所裹挾,越活越累。斷舍離的本質是什麼?讓我們內心變得更簡單,生活才會輕鬆,人生才會更幸福。
  • 大陸期貨的人生感悟:人生無非「斷舍離」
    不同的是,以往的禮物都是為了讓母親擁有,而這次,則是我們母女共同進行的、也是一場人生最徹底的斷舍離——我完成了遺體捐獻志願者登記,讓父母給予我的身體最終回到醫學院裡、為中國的醫學事業再盡微力。醫學院,曾經是年輕的母親最嚮往的地方。品學兼優的她,高考時恰逢特殊年代,各種原因阻斷了她成為醫生的夢想。
  • 看完《斷舍離》,我的人生發生了這些變化
    看完《斷舍離》後我果斷扔掉了那支鋼筆,隨後我發現我基本不會刻意去想起過去的戀情,反而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是呀,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我為什麼還要讓自己活在過去呢?我扔掉的不僅是那支鋼筆,還有我對那段遺憾感情的執念。
  • 斷舍離-讓你的人生螺旋上升的人生法則
    有人說斷舍離是消費降級的表現,我倒覺得,主動斷舍離是找到最核心最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必經之路。而且是能夠讓工作和生活螺旋上升的最佳法則。02斷舍離,斷掉的是理不清的人脈和多餘的思想斷舍離,不僅整理的是東西,在整理物品的過程中,你的思想也被整理的習慣而整理。
  • 斷舍離,餘生給自己一個輕裝上陣的人生
    「斷舍離」一詞來源於日本山下英子所著圖書《斷舍離》意思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斷舍離》一書中,所謂的斷舍離指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它對工作、生活、人際關係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意義。
  • 懂得斷舍離的人生,才會更加高級,快來看看你正確地斷舍離了嗎
    殊不知,斷舍離才是我們生活中最頂級的活法。日本有一位家庭主婦,堅持斷舍離十年,她以前並不喜歡整理收納,自己一個人獨居的時候,房間裡的東西擺放的雜亂而無章法,到處都是散落的書籍,桌面上和衣櫃裡也非常凌亂,衣服超過了500件。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很久,在25歲的時候她突然頓悟,認為自己不能再以這樣的方式生活下去,斷舍離就這樣開始了。
  • 斷舍離成就優秀人生
    作為現代生活方式的一種「減法理念」,「斷舍離」由日本山下英子所提出: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人們將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斷舍離只是理念,真正實踐是對身邊的物品減去清理,而這裡的物品包括社交,信息,貪慾,實物,更重要的是對心靈進行減負和洗滌,其實心靈斷舍離不過是一種處事方法,一種手段,讓自己為人生中更重要的事而減負。
  • 梁朝偉陳道明陳數:會「斷舍離」的人生,才是成年人最幸福的活法
    她在為《斷舍離》作序時還提到,用「斷舍離」梳理身心,就能按照心跳的節奏去做事。什麼是斷舍離?在人生中,我們應該做到哪些斷舍離?物品的斷舍離斷舍離,從整理房間開始。生活中有舍才有得斷舍離讓你在收拾整理的同時了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這種自我肯定的過程,可以讓你發現自己真實的價值觀和思考方式,整個人生豁然開朗起來,幸福也就越來越多。
  • 「斷舍離」從來不只是整理,更是人生智慧的踐行
    「斷舍離」從來不只是整理,更是人生智慧的踐行。——山下英子。那麼什麼是斷舍離呢?我們先來講一個富翁與一群美女們的故事。有一個富豪,超級有錢,有近千萬的家產。斷舍離,其實更重要的是人生的態度作者是山下英子,是日誌著名雜物管理諮詢師。她在一次寺廟修行中發現了一種整理的秘訣,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化,提出了雜物管理的「斷舍離」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