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節假日加班費如何計算

2020-12-18 澎湃新聞

原創 上海律協 上海律協

來源:上海律協(本文系作者投稿)

作者:王之焰 上海尊源恆律師事務所

·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分享交流各自觀點 ·

·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上海市律師協會立場·

問題的提出

每到法定節假日加班費的計算一直以來是一個熱門話題,對於哪一天是節假日每年都會成為一個熱點,尤其是今年遇到中秋節與國慶節雙節相撞,不免會讓勞動者產生認識上的誤區從而使得爭議頻發,因此各地人社部等權威部門會發布相關話題對此予以解答。然而對於用人單位而言,如何計算節假日加班費則成了一個冷門話題,到底該給多少呢?以前有沒有多給或少給?筆者對此進行了一番梳理。

加班工資的計算

(1)計算基數:

根據《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四條之規定:「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一)計時工資;(二)計件工資;(三)獎金;(四)津貼和補貼;(五)加班加點工資;(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由此可見,津貼和補貼、獎金與加班加點工資是並列關係,這三者應當分別按標準核算後作為工資總額統一合計。由此來看,在計算加班工資時是不應當將餐飲補貼、交通補貼等費用一併計算在其中的。

而由於2009年財政部為了規範企業職工的福利分配出臺了《財政部關於企業加強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的通知》將午餐費補貼納入工資總額管理後,有些用人單位乾脆將這部分午餐補貼直接納入工資一併予以核算,這是有所欠妥的。這樣做雖然便於用人單位進行工資薪酬的計算和發放,但變相會使得員工的工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雖然數字較小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於中小微企業而言經年累月也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對於大規模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這筆開支則會更大,因此要引起注意。

綜上所述,加班工資的構成應為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正常出勤月工資,不包括年終獎、上下班交通補貼、工作餐補貼、住房補貼、中夜班津貼、夏季高溫津貼、加班工資等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2)計算標準:

根據《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8〕3號)(下稱「《通知》」),勞動者的年、季、月的工作日分別為: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可見當我們在按照標準工時制下的月工作日20.83天/月來計算每月員工實際出勤的應發工資時是剔除了休息日而得出的,並根據應發工資總額來計算實發工資。但是在計算法定節假日時,則應根據《通知》第二項規定,「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可知,用人單位支付法定節假日加班費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而應按照21.75天/月支付。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

此外,倘若我們按照《通知》第二項規定來折算綜合工時制時會發現勞動者的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計算基數反而會比平常工作日低,這就使得一些企業管理層對此感到興奮,他們想當然的會適用未剔除的規定。於是,有時便會出現勞動者或用人單位有一方多算少算的情形,從而產生工資支付的爭議。因此在計算基數上,這個《通知》無疑會產生一些常識性的謬誤,從而造成認識上的誤區。

而在綜合工時制下,綜合工時周期與法定節假日是兩個獨立運行互不幹涉的時段。每一個綜合工時周期,實際上是將法定假日剔除後,單位得以綜合安排勞動者工作時間的具體時段。倘若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法定節假日加班,則按法定節假日當然勞動者付出的工時來計算加班工資。這一點筆者在下文會予以進一步講解。因此在綜合工時制下,用人單位支付法定節假日加班費仍應按照167小時/月的正常工資發放標準予以計算。

彈性工作制在疫情發生後是國家一直予以提倡的,但彈性工作制目前由於尚欠缺法律規定諸多事項仍處於盲區只能基於現行有效的法律規定予以合規應對,因此在彈性工作制下計算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時,仍應按照勞動者的實際勞動力的給付支付加班工資,以勞動合同約定、職工代表大會決定、工會決議以及其他協議規定作為參照。這需要通過具體問題來具體解決。

在不定時工作制下,原則上不支付加班工資,但個別地方有例外,上海沒有該例外規定,若勞動合同有約定按約定。

工時制與法定節假日的關係

工時制是用人單位根據日常經營需要與勞動者對給付勞動力的方式協商一致的結果。倘若每個行業機械性適用統一的標準工時制會增加用人單位自身成本不利於社會發展需要,這亦於常識相悖。因此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綜合工時制、不定時工時制以及彈性工時制陸續出現,相較於標準工時制,這三種工時制更具有靈活性,它們對於加班的計算處理方式也與標準工時制有所不同。在標準工時制下超出約定標準的部分屬於加班,在綜合工時制下超出當期計算周期的工作時間屬於加班,在彈性工時制下則參照前兩者的規定按實際給付勞動時間計算加班,而在不定時工時制雙方有約定按約定通常勞動者難以主張。由此可見,工時制的周期發生變化計算加班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勞動者的舉證困難程度也發生了變化。

關於法定節假日。根據《通知》所列的工作日構成,我們可以將全年時間的構成予以明確:「365天=工作日(250天)+休息日(104天)+法定節假日(11天)」。而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六條:「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可知,原則上法定節假日是硬性規定,必須要安排休息。若遇衝撞則應在工作日安排補假,未安排工作日予以補假的則按工作日加班計算加班工資,若安排法定節假日當天工作的,則應按照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標準計算;若遇雙節衝撞則根據前述原則予以延長,從而保障法規的穩定性,即保障當年度計算工資標準不發生變化,保障法定節假日期間的穩定持續,而避免出現特殊年度會減少的情形。因此在本次雙節衝撞的情況下,並沒有坊間傳聞的疊加至6倍的說法,而是10月1日至4日為法定休假日,如果用人單位在法定節假日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按照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標準支付加班工資,其餘4天作為休息日或休息日的調休時間,如果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可以選擇給勞動者安排補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資。如果不補休,則按工作日加班計算加班工資。

由此可見,綜合工時制、不定時工時制以及彈性工時制是單位對工作日(時間)和休息日(時間)進行綜合安排的一種制度。工時制的協商結果——雙方意思自治的結果並不能違反法律規定。工時制與法定節假日是兩個獨立運行互不幹涉的時段。

工時制是否需要經過審批以及審批的效力

根據上文所述,工時制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的結果,雙方約定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便是有效的。司法實踐中對於這一點亦作出了肯定,即綜合工時制、不定時工時制以及彈性工時制未經過審批,經雙方約定且已履行亦是有效的。由此可見,工時制是否經過審批並不影響給付勞動力的方式,不影響加班費的計算。

本院認為,法律規定的目的是要促使勞動合同當事人雙方都誠信履行,無論用人單位還是勞動者,其行使權利、履行義務都不能違背誠實信用的原則。本案某餐飲公司在2017年9月之後雖無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批覆,但是雙方當事人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了綜合計算工時制,故某餐飲公司以此來安排王某的工作以及支付加班工資,確實難謂存有惡意。

由此可見,《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原勞動部發〔1994〕503號)(下稱「《辦法》」)中的審批是備案效果而非準入資格。倘若違反該規定而予以實施則用人單位可能會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然這方面《辦法》並沒有具體明確,可以說在工時制的引導規範方面勞動法律有所欠缺,用人單位完全可以跳過該項審批工作,勞動者對此也容易陷入認識誤區而產生訴爭。這則一直在使用的審批辦法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需要,其也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增加了一些用人單位的合規成本以及社會運作成本。

在當下的時代,隨著疫情爆發以及科技的不斷發展,彈性工作制更為大眾所接受的情況下,如何妥善處理好勞動力的給付以及加班問題已成了社會的主要爭議焦點。可見,如何重新規範引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工時制的協商結果是未來重點應以關注的領域之一。

上海律協投稿通道:

shlxwx@lawyers.org.cn歡迎來稿~

原標題:《法定節假日加班費如何計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18年國慶節放假安排 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18年國慶節放假安排 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如何計算時間:2018-09-28 22: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國慶節放假安排 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國慶節放假安排:10月1日7日放假,9月29、30日(星期六、日)上班。
  • 保安專場,關於加班費到底有沒有延時、雙休日、法定節假日
    工資單中記載,2017年1月平時加班費2,660.69元,節假日加班費1,149.31元;2月平時加班費1,730元,節假日加班費0元;3月平時加班費1,859.50元,節假日加班費0元;4月平時加班費1,730元,節假日加班費0元;5月平時加班費870.88元,節假日加班費1,308.62元;6月至9月、11月至12月平時加班費1,579.50元,節假日加班費
  • 除夕不是法定節假日,春節加班費要這樣算哦!
    其中1月25日、26日、27日(大年初一、初二、初三)是法定節假日,其他四天為休息日對於實行標準工時制的職工,用人單位安排職工在春節期間加班的,加班工資按以下方式計算:1月25日-27日為法定節假日,應按工資的300%支付加班工資,不能用補休來替代。
  • 【市民雲解讀】做一休一遇到法定節假日就沒有加班費了,這對嗎?
    【市民雲解讀】做一休一遇到法定節假日就沒有加班費了,這對嗎?,比如元旦、春節都要上班,但從沒有拿過一分加班費,老闆說我的工作時間在計算周期內沒有超過標準工時制,所以即使是法定節假日也沒有加班工資,這種說法對嗎?」
  • 中秋加班費如何計算?
    在中秋節加班,自己加班費如何計算?還有2019年中秋節高速公路免費嗎?一、2019年中秋節放假安排2019年中秋節放假安排:中秋節當天是星期五9月13日,因此中秋放假安排是9月13日至9月15日共3天。二、2019年中秋節加班費如何計算?
  • 法定節假日是哪幾天
    法定節假日,從名字可以看出來,就是法律規定的可以放假休息的日子,還是帶有薪酬的有薪假期,在法定節假日上班要以加班認定,公司需要支付員工法定節假日的加班費,那麼,法定節假日是哪些呢?  法定節假日有哪些呢?
  • 2020年清明節加班費是怎麼計算的
    那該公司或企業就需要發放加班費,4月2號、3號兩天是計付2倍的加班工資,4月4號是給付3倍的加班工資。那麼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清明節加班費是怎麼計算的。一、2020年清明節加班費是怎麼計算的(一)休息日的加班工資計算:加班工資=日標準工資(或計件工資)÷8(小時)×2×加班時間。
  • 2018年五一法定節假日是幾天
    五月份有一個法定假期就是:五一國際勞動節。2018年五一法定節假日是幾天你知道嗎?馬上就要到五一假期了,要是你不知道的話就一起來看看吧。2018年五一法定節假日是幾天答:2018年五一法定節假日是五一節當天,也就是:2018年5月1日(星期二)五一國際勞動節又可以稱為:國際勞動節、勞動節,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勞動節。
  • 2020元旦放假一天加班費怎麼計算
    很多部門可能會為了能在年前完成項目選擇加班,那麼2020元旦放假一天加班費怎麼計算。下面法律快車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元旦加班費的相關內容。 一、2020元旦放假一天加班費怎麼計算國務院《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我國法定節假日包括元旦、「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
  • .| 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如何計算?住院及休養期間工資應該如何發放?
    你問我答 | 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如何計算?住院及休養期間工資應該如何發放?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如何計算?問 網友:計算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時,加班工資計算基數必須等於或高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才可以嗎?
  • 律師稱法定假日加班費不得以調休方式代替
    雙節臨近 算算你的加班費法定假日加班費不得以調休等方式代替本報訊(記者 郭俊樓) 中秋、國慶臨近,很多行業的員工需要在假期裡加班。加班費到底該怎麼算?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共10天,4天法定假日、6天公休日。
  • 法定的三倍工資、二倍工資、一點五倍工資如何計算?你拿到了嗎?
    其實這是個簡單的問題,但有部分小夥伴卻不一定清楚應該所得和實際所得是否有誤,如何得來。(4)、實行計件工資的,應當以法定時間內的計件單價為加班費的計算基數。(5)、加班費的計算基數低於當地當年的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以日、時最低工資標準為基數。
  • 今年起11個帶薪的法定節假日 加班付四倍工資
    從今年開始,我國公民可以享受11個帶薪的法定節假日,因此,以往計算加班費時俗稱的「法定節假日三薪」已經悄然變成「法定節假日拿四薪」。昨天,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做客城市管理廣播時明確表示,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加班,除了應得的當日工資外,用人單位還須「額外」支付三倍加班費。
  • 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同一天加班費怎麼算?附計算方法
    2020年國慶節和中秋節是同一天,不少人有疑問: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同一天加班費怎麼算?會有6倍加班費嗎?  根據計算基數、計算係數、加班天數,這加班費的「三要素」來分析考量,2020年中秋國慶同日加班,並沒有疊加到6倍工資。
  • 如果你法定節假日放假了,單位不給工資怎麼辦?
    如果用人單位國慶節期間安排職工工作,那麼應當按照月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加班費。法定節假日僅僅限於國慶節的10月1、2、3日;調休的那幾天,屬於周末,如果不再安排調休應當支付200%工資標準的加班費。總體來看,沒有必要是不應該安排加班的。但是放假又沒有工資怎麼辦?錯了。法定節假日放假有工資。
  • 2019年國家法定節假日放假時間安排表 調班補休加班費介紹
    2019年國家法定節假日(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都怎麼放假呢?據國務院客戶端6日消息,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2019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2019年國家法定節假日放假時間安排表,以及放假怎麼調休補班,加班費怎麼算。
  • 北京市勞動保障局:法定休假日加班費按三倍算
    市勞動保障局勞動工資處調研員李長保提醒讀者,根據《北京市工資支付規定》,只有在法定休假日加班的,才按照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300%支付加班工資。在周末休息日工作的,用人單位應當首先安排勞動者在同等時間補休,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 除夕不是法定節假日?春節加班,只有這三天是三倍工資
    除夕加班該如何計算?一起來看計算方法。除夕是不是法定節假日?2013年12月 11日,國務院對《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進行了第三次修訂,明確將第二條第二項修改為「(二)春節,放假3天(農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 HR必知:「十一」假期加班費十問十答!
    首先要明確法定節假日和休息日這兩個概念。法定節假日是指元旦、春節、清明、端午、勞動節、中秋和國慶節等節日,10月1日至4日為法定節假日。休息日是雙休日,即星期六和星期日,10月5日至8日為休息日調休。用人單位在法定節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不能以安排補休代替加班工資。
  • 2019年法定假日加班費怎麼算?元旦春節10天賺6000
    齊魯網12月27日訊2018年即將過去,2019年放假安排已經公布,即將迎來兩個法定家假日——元旦和春節。朋友圈各種假期攻略盛行,比如回家、聚會、旅遊……但事實上很多像新聞、交通通運輸、餐飲娛樂等行業從業者由於工作性質特殊,是無法在法定節假日正常休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