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英博物館到底藏了多少中國文物?】

2020-09-03 宣公話收藏

至2014年,大英博物館已向公眾開放整整255年。從建館之初內科醫生漢斯·斯隆捐贈的七萬一千件私人藏品,發展到如今超過八百萬件館藏珍品,大英博物館已成為全球最負盛名的博物館之一,收納其中的歷史物證跨越兩百多萬年的人類文明,每件藏品都折射出地球文明史上一個燦爛的瞬間。

從建立的那一天開始,大英博物館就致力於擴大收藏渠道,它既接受私人捐獻,也投入重金購買藏品,更重要的是,它還積極組織考古發掘和古物收集活動。

在十八、十九世紀大英帝國最鼎盛的時期,帝國考古學者和探險家深入其殖民地乃至全球範圍的古代遺址,大力搜羅古物。跟隨著大英帝國軍隊的腳步,他們豐碩的收穫極大地充實了帝國各大博物館的收藏,其中最主要的受益者無疑是大英博物館,藏品的數量和質量都獲得了飛躍。

頂部由玻璃組成的「大中庭」位於大英博物館中心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

今天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大英博物館建於1823年,展廳涵蓋了全世界各大文明地區:西亞、埃及、希臘羅馬、印度、中國,等等。由於收藏與英帝國的徵戰範圍密切相關,東方文物,尤其是中國文物很早就成為大英博物館的收藏重點。

1907年,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在進行第二次中亞考古旅行時,沿羅布泊以南的古絲綢之路來到敦煌,將藏經洞中發現的九千餘件寫本和五百多幅繪畫帶回英國,其中的繪畫精品被收入大英博物館。

如今,博物館擁有的敦煌相關藏品達13700多件,成為全世界收藏敦煌文物珍品最多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95號展廳輪流展出斐西瓦樂·大威德收藏的1700餘件高品質中國陶瓷

目前,作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約有23000件中國文物棲身於大英博物館中,這也使它成為海外收藏中國文物首屈一指的博物館。然而,由於展示空間有限,大部分中國文物只能保存於庫房,公開陳列的展品約2000件,只佔總數的十分之一。

它們集中展示於三個展廳: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33號展廳、中國玉器廳(33號乙館)以及大維德瓷器展廳(95號展廳)。以上展廳中幾乎囊括了中國文物的所有類別——從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到魏晉石佛經卷、宋元書畫、明清瓷器,門類齊全,美不勝收。

大英博物館95號展廳輪流展出斐西瓦樂·大威德收藏的1700餘件高品質中國陶瓷

大維德展廳的瓷器收藏聲譽卓著。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國瓷器藏家,大維德爵士青年時期就與中國瓷器結下緣份,並為之奉獻了畢生的熱情。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出身於猶太富商之家的斐西瓦樂·大維德遊走於清廷倒臺後大量宮廷文物流散於市的北平,最終收穫了規模驚人的瓷器收藏,包括近一千七百件陶瓷和一卷清宮御製古玩圖,年代跨越十至十八世紀。

早在二十世紀初期,大維德的瓷器收藏就已成為整個西方世界中國陶瓷收藏的裡程碑,迄今也仍然是兩岸故宮博物院以外最大最全面的單體收藏。

大英博物館95五號展廳輪流展出斐西瓦樂·大威德收藏的1700餘件高品質中國陶瓷

1952年,大維德爵士將全部藏品捐出,成立 「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

然而在大維德爵士去世後,由於無法解決的財政困難,基金會迫不得已於2007年底關閉。兩年後,大英博物館接手了這批曠世珍藏,並為其專門新建了展廳作永久性展出。

晉 顧愷之 女史箴圖局部(唐摹本) 絹本設色 大英博物館藏

中國美術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顧愷之《女史箴圖》,大英博物館藏有存世的兩件摹本之一,這是該館在中國古書畫領域的頂級藏品(這件摹本被認為更能體現原作的神韻,然而關於它的年代,學術界仍存在爭論。另一件宋摹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據大英博物館亞洲部研究員史明理博士介紹,此摹本曾是乾隆的案頭愛物,其上共有三十七枚收藏章來自這位風雅的皇帝。1903年,英國軍官克拉倫斯·詹森將《女史箴圖》帶到大英博物館,原本是為了給畫軸上的翡翠套環估價,幸而大英博物館的歷史學家西德尼·考爾文爵士認出了這幅畫的價值,並以二十五英鎊的價格將它買下。

晉 顧愷之 女史箴圖局部(唐摹本) 絹本設色 大英博物館藏

大英博物館將在第91展室重新展出已經停展六年的《女史箴圖》。如何在不損傷作品的情況下,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幅珍貴的畫作,一直以來都是大英博物館一直在考慮的議題。這次展覽時,畫作將被陳列在特製的盒子裡,展期僅四十天。按照大英博物館的計劃,以後每年它都將「露臉」一個月。

大英博物館的玉器收藏體系非常完整,從新石器時代的良渚玉琮和紅山玉龍到明清玉杯、碗、擺件,琳琅滿目,而其收藏重點則是漢代以前的高古玉器。

大英博物館前任東方部主任傑西卡·羅森是中國古玉研究的大家,她曾將該館玉器展室中的三百多件藏品編成圖錄,成為研究中國玉器的基本讀物。透過這些溫潤通透的美石,觀者當可體驗到中國古人對待自然敬畏和欣賞之情兼有的複雜內心。

大英博物館所藏青銅重器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一件商代雙羊尊。兩隻背對背聯結的公羊背負尊身,四條羊腿用作支撐,公羊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令人聯想起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著名國寶「四羊方尊」。與雙羊尊同樣出自清宮舊藏的重器還有西周時期的周伯啟卣,器身鐫刻的銘文透露出它的身世出自西周鄭地。

在大英博物館的樓梯間,矗立著一尊高達六米的白石阿彌陀佛立像。中國古代白石造像以出自河北曲陽者最為著名,這尊隋代開皇五年(五八五年)的佛造像巨作也不例外,它來自曲陽縣韓崔村崇光寺。

隋開皇五年 阿彌陀佛立像 大英博物館藏

阿彌陀佛原本尚有觀世音、大勢至兩尊脅侍菩薩構成「西方三聖」,其中觀世音菩薩流落到東京國立博物館,大勢至則下落不明。大英博物館的這尊阿彌陀佛最初由古董商盧芹齋盜運出國,一九三五年還曾作為其私人收藏參加了轟動一時的倫敦中國藝展,後來才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唐 樹下說法圖 絹本設色 大英博物館藏

擁有豐富中國文物收藏的大英博物館已經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其中國藏品的價值。今年9月,大英博物館在新建的塞恩斯伯裡展廳舉辦大型中國明代特展《明:盛世皇朝五十年》。

此次展覽將首次全面地把明代物質文化產品與文獻資料結合進行展示。

大英博物館現任館長內爾·麥克格雷說:

「中國在十五世紀前半期所經歷的政治、社會和文化變遷,使這段歷史成為非凡的故事,到現在才獲得較全面的理解。

新的發現和研究成果提供新的角度去審視這段重要的歷史時期,讓我們不再只以歐洲為中心的觀點來看待中國歷史。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到底藏了多少中國文物?
    由於收藏與英帝國的徵戰範圍密切相關,東方文物,尤其是中國文物很早就成為大英博物館的收藏重點。餘件高品質中國陶瓷目前,作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約有23000件中國文物棲身於大英博物館中,這也使它成為海外收藏中國文物首屈一指的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到底收藏多少中國文物?看到這幅畫時,專家:暴殄天物
    大英博物館到底收藏多少中國文物?看到這幅畫時,專家:暴殄天物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其中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許許多多的珍貴文物,其藏品之豐富在全世界的博物館中都實屬罕見。據統計,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的藏品多達八百多萬件,但由於空間有限,只有百分之一的藏品能夠公開展出,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藏品未能公開展出過,人們不禁猜測,英國到底有多麼燦爛的歷史文化?而事實上這八百萬藏品中絕大多數原本並不屬於英國。
  • 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的來龍去脈
    作者從藏品捐贈人斯隆爵爺開始,理清了中國藏品的幾次重大來源。斯隆為大英博物館的文物收藏開了一個先河,此後中國文物陸續以饋贈、遺贈、購買、交換等多種方式源源進入大英博物館。帝國有興衰,財富有聚散。正是那些有遠見之士,趁自身財力鼎盛之際,孜孜不倦收集維護,才有如今大英博物館的盛況。
  • 賞析: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
    大批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已成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痛。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竟達2.3萬件。  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文物囊括了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樂大典》等超級國寶,可謂門類齊全,時間則跨越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
  •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美到心痛!
    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失落的國寶:大英博物館藏中國文物
    我們熟知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大英博物館,「霸佔」多少「中國國寶」?
    現在,正遭受這種「霸道法則」的驅使,尤其跟舉世最大的搶奪受益者——大英博物館,侵略戰爭之後,英國人根本就感覺不到欠下了受害國——中國,多少虐債。英國人由衷地揣著一句話:搶來的寶貝,也是我的。絕不奉還。2006年,聯合國曾公布調查結果顯示,通過戰亂,或者侵略,中國先後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全球總共有47家博物館,大大方方地作了博物收藏者。
  • 遊覽百萬藏品的大英博物館有感,文物何時回家?
    很多人該說了這個人真傻,但對於愛收藏的他來說,這是他一生的熱愛,只有獻給國家才能得到更好的保存,如果他傳給他的後代,他的後代不能很好的幫他保存或者把他心愛的收藏全賣了呢,這對於他來說可不是好消息,所以能夠藏於博物館被很好的保存才是他樂意見到的。所以大英博物館裡原來放的的都是一些漢斯斯隆爵士收藏的圖書,手抄本自然標本之類的。
  • 大英博物館裡的那些中國頂級文物
    印象中的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相信很多人有著相似的觀念 ,但當你走進大英博物館第33號展廳中國文物廳,你會發現我們的先人是在七千年前就開始創造文明,製造藝術品,目前在中國文物廳以年代劃分展品,從公元前5000年至新中國成立,它所展出的中國文物,跨越了整個中華民族歷史長河,展品從商周的青銅器
  • 大英博物館內的中國文物(圖)
    原標題:大英博物館內的中國文物(圖)   唐代墓葬俑   見習記者 李超然   大英博物館,這座人類文明的寶庫,自成立之初就是世界博物館界的翹楚。現在,在大英博物館中,收藏了800萬件來自不同地區,代表不同文化的珍貴文物。進入大英博物館,就像進入了一條人類歷史的長河,你可以通過館藏的文物追根溯源,一點一滴地了解文明的演變和時代的變遷。
  • 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被盜事件分析:可能流向亞洲
    15件中國文物失竊事件,北京晨報記者昨天採訪了多家拍賣公司及國內博物館,得到的答覆是,即使這些文物順利離開英國,它們也很難公開拍賣,因為根據國際保護公約的規定,贓物的下落找到後必須歸還所屬博物館,有專家認為,根據藏家喜好來分析,它們未來的流向可能會是亞洲的一些國家。
  • 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 60張實拍高清圖片
    ,博物館藏有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其中,中國陳列室(中國館)就佔了好幾個大廳,中國文物被大英博物館視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總數多達23000餘件,珍品如山。大英博物館稱古代中國藏品與古代希臘、埃及收藏一併為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
  • 藏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國寶
    我們熟知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大英博物館裡:藏著明清皇帝奢侈的書房
    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圖書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世界博物館所罕見。在資本的原始積累推動下,英國人在世界各地通過各種活動攫取了大量原料、資金以及各類珍貴文物。中國文物更是琳琅滿目,其中文房用具佔據了相當數量。
  • 國博發布新書,帶讀者「參觀」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英國大英博物館卷》今日在國家博物館首發。該書是目前刊布大英博物館中國古代文物藏品最多的一本書。資料圖 白繼開 攝《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策劃出版的一套大型圖說叢書。
  • 在大英博物館裡了解中國文物 這本書雖不完美但卻值得珍視
    大英博物館是收藏數量最多的一家,目前藏有中國文物23000件,長期公開展出2000件,包括書畫、青銅、玉器、瓷器、織品、雕塑、金屬、漆器、服飾等,很多是稀世之寶。「十大鎮館之寶」中,就有三件來自中國,分別是《女史箴圖》、敦煌壁畫和大維德花瓶。2017年11月,主要陳列中國文物的33號展廳整修後重新開放,英國女王親自剪彩。
  • 大英博物館兩萬多中國文物中,如何挑選出260件文物
    「閉關」一段時間後,4月11日,中國國家博物館恢復開館,並舉辦了三場活動——《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新書首發式、「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
  • 大英博物館提供15件中國文物被盜清單
    11月2日晚6點(倫敦當地時間上午10點),英國大英博物館新聞發言人漢娜·波頓向記者證實:10月29日,館內東方展廳裡的15件中國文物被盜,這些文物製作於唐朝、宋朝和元朝(公元700年—公元1400年間)。    她向本報獨家披露被盜文物清單。截稿時,英國警方懷疑,此案與一個月前倫敦另一博物館中國文物失竊案有關。
  • 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宮廷器物
    這些令人驚嘆的陶瓷無疑來自中國大英博物館所藏瓷器為佩西瓦爾·大衛爵士系列收藏的一部分該瓷器在95號房間展出多為景德鎮為皇室燒造也有中國早期出土文物看出了大英博物館藏品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