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人「開天眼」的南仁東去世,他把我們的目光拉進星辰大海

2020-12-12 環球網

因病情惡化逝世,享年72歲。

FAST射電望遠鏡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昨晚因病情惡化逝世,享年72歲。

南仁東領導了FAST射電望遠鏡大部分早期工作,並且是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和首席工程師。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南仁東介紹

南仁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

南仁東的名字,與FAST密不可分。

他把仿佛揮灑不完的精力留給了「中國天眼」——世界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FAST。

某種程度上,他成就了FAST,FAST也成就了他。

1994年始,主持完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選址、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主編科學目標,指導各項關鍵技術的研究及其模型試驗。

2016年9月25日,舉世矚目的「大射電」竣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利用貴州喀斯特地區的窪坑作為望遠鏡臺址,建造世界第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利用FAST,人類可以觀測脈衝星、中性氫、黑洞等等這些宇宙形成時期的信息,還有就是用來捕捉外星生命的信號。

「20多年只做了這一件事」

「南老師20多年只做了這一件事。」南仁東的同事和學生們評價。

故事要從24年前說起。

1993年,日本東京,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科學家們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

南仁東跟同事說:「咱們也建一個吧。」

沒有多少人看好這個設想。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地方?施工難度能不能克服?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裡。他要尋找當地的窩凼——幾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體圍繞,正好擋住外面的電磁波。

「為了選址,南老師當時幾乎踏遍了那裡的所有窪地。」南仁東的學生甘恆謙回憶,有的荒山野嶺連條小路也沒有,當地農民走著都費勁。

南仁東參加早期的大窩凼選址。

訪山歸來,南仁東心裡有了底,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窪地建設射電望遠鏡的設想。但能不能籌到足夠資金,南仁東心裡沒底。

「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

有那麼幾年時間,南仁東成了一名「推銷員」,大會小會、中國外國,逢人就推銷自己的大望遠鏡項目。「我開始拍全世界的馬屁,讓全世界來支持我們。」他一度這樣自嘲。

每一步都關乎項目的成敗,他的付出有時甚至讓學生們覺得「太過努力了」。

連夜要趕項目材料,課題組幾個人就擠在南仁東的辦公室,逐字逐句推敲,經常幹到凌晨。

匯報項目是每一個課題首席科學家面臨的題目,南仁東每次至少提前一個小時到達會場。

把FAST項目扛在自己肩上,南仁東也有對付壓力的特殊方式。「如果碰到一件事情特別難,南老師會沉默,抽菸很厲害。那個時候,去他的辦公室要戴防毒面具。」甘恆謙說。

FAST項目副總工程師李菂說:「南老師的執著和直率最讓我佩服。擔起首席科學家和總工程師各種職責,推動了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

2016年9月25日年竣工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度過了舉步維艱的最初10年,FAST項目漸漸有了名氣,跟各大院校合作的技術也有了突破進展。2006年,立項建議書最終提交。通過最後的國際評審時,專家委員會主席衝上前緊緊握住南仁東的手:「You did it!(你做成了)!」

「FAST項目就像為他而生」

在FAST現場,能由衷感受到「宏大」兩個字的含義。而在10多年前,這樣的圖景在南仁東的腦海裡已經成型。他要做的,是把腦海裡成型的圖景化成現實。

「南老師知道問題的關鍵點在哪裡。」他的學生嶽友嶺說,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做鎖網變形,既要受力,又要變形,在工業界沒有什麼現成技術可以依賴。「國家標準是10萬次,我們需要200萬次的伸縮,南老師自己提出了特殊工藝,後來支撐起FAST的外形。」

不認識他的人,初見面覺得南仁東像個農民。面容滄桑、皮膚黝黑,夏天穿著T恤、大褲衩騎著自行車,他自己也跟學生說:「就像個農民。」

熟悉他的人才知道,他對繪畫詩書、服飾美學都頗有研究。早年在清華求學時,機械製圖比賽就拿過第一名。上世紀90年代,他甚至辦過講座談服飾潮流美學。

嶽友嶺曾見過南仁東畫50×60釐米的畫,「能看出來是專業水準」。「南老師在美學層面造詣比較深,我們FAST徽標,是南老師自己設計的,南老師的PPT配色,也都是自己調出來的。」嶽友嶺說。

在他的助理姜鵬看來,術業有專攻,在FAST項目裡,有人不懂天文,有人不懂力學,有人不懂金屬工藝,有人不會畫圖,有人不懂無線電。「這幾樣你能懂一兩個就算不錯了,但偏偏南老師幾乎都懂。」

「這個龐雜巨大的射電望遠鏡項目就像是為他而生。」姜鵬說。

來源:澎湃新聞、新華社

本期精彩回顧

27天出軌9次,安倍垂涎的「印度情人」瞬間碾壓馬蓉!

如果英國掉進臺媒這大坑,後果不堪設想!

中國博士控訴在美含冤入獄,是環環一篇社評救了他!

大陸人買不起iPhone8,臺灣還真不少人信了……

看到印媒這條消息,我們就放心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20年只做一件事 西方佩服得五體投地
    參考消息網9月22日報導(文/芮思客)他奔向星辰大海了嗎? 時間定格在9月15日晚23時23分:中國「天眼」之父、著名天文學家南仁東因病去世,享年72歲。 遵照其遺願,人們沒有為南仁東舉行追悼儀式。
  • 南仁東:燃盡一生,他打開了「中國天眼」
    兩年前的今天一位中國科學家為崇山峻岭間的「中國天眼」燃盡了一生他打開了中國人追問宇宙的「天眼」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他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這就是「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
  • 《放眼星空,「時代楷模」南仁東》的作者,在完成書稿後的感悟
    還不足世界最大望遠鏡——美國的「阿雷西博望遠鏡」口徑的1/10;22年,他埋首深山,躬行大地,為中國「開天眼」,看星河,把一腔心血,澆築成的舉世矚目「國之重器」——「天眼之父」南仁東後來,你知道了這樣的南仁東你知道他用8000多個日夜完成了大國「天眼」
  • 來吧,追尋我們的星辰和大海
    你問我要去向何方, 我手指大海的方向; 你說星辰浩渺無處追尋, 我畫下星星們驚世駭俗的模樣; 你忍俊不禁,放肆大笑, 我知道此番行程不落俗套 ——
  • 「天眼之父」南仁東的故事
    在《你的眼睛能看多遠》中,作家描述的不僅僅是「天眼之父」南仁東的故事。字裡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澎湃於作家筆下的不可抑的情感,他寫的是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是一代科學家堅忍不拔,用理想和意志澆築我們國家自主科學項目成功的歷史進程。而支撐這一歷史進程的,是無數個「南仁東」的存在,這也凸顯了作者筆下關於個體生命存在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 古有二郎神開天眼,今有中國天眼FAST,世界第一!
    古有二郎神開天眼,能明辨事物本源,看清迷障幻象。今有中國天眼FAST能觀測到134億光年外星系發射出來的微光。他幾乎能觀測到宇宙的所有信號。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外星文明,只要哪個星球有這方面的跡象,它就能立刻觀測出來。現在的哈勃望遠鏡即將退役,中國天眼就要肩負起整個人類對外星文明探測的重任。說到中國天眼,不得不提到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是他憑藉一己之力,讓中國的天文探索事業領先全球20年!
  • 推書《他站在時光深處》:和他的遇見,仿佛跨越了星辰和大海
    《他站在時光深處》《夜旅人》《一座城,在等你》我是小貓,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推書看書排好書當然啦,大家有沒有什麼好看的小說呢?可以私聊小貓,我們一起排雷呀~1.《他站在時光深處》 作者:北傾你的生命裡有沒有出現過這樣一個人,和他的遇見,仿佛跨越了星辰和大海。【原作者文案】應如約外婆的手術,溫景然主刀。進手術室前,如約怕會給他增加壓力,特別淡定地讓他不要緊張。
  • 京味高幹文:《他站在時光深處》和他遇見,仿佛跨越了星辰和大海
    京味高幹文:《他站在時光深處》和他遇見,仿佛跨越了星辰和大海Hi,大家好,小任又來給大家推薦精彩小說啦!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京味高幹文:《他站在時光深處》和他遇見,仿佛跨越了星辰和大海。最近鬧書荒的寶寶們,今天就來看看小編推薦的幾部小說吧,保證讓你意猶未盡,身臨其境。
  • 藍帆||南鷗與《南仁東傳》的絕妙走筆
    ,讓我為他即將出版的《南仁東傳》說上幾句,「有戲」這個詞當時就從我的內心蹦了出來。而此刻南仁東的內心舒坦起來,他已經知道這個夜晚對他的一生意味著什麼,對他作為清華大學的學子又意味著什麼,他邁著輕快的腳步向清華園走去……報告文學的寫作是拷量作家智慧與功力的。由此我想起著名作家徐遲寫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的經典作品《地質之光》。
  • 官方發布「天眼」總工程師南仁東訃告: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網站9月16日消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北京天文臺原副臺長南仁東先生於北京時間2017年9月15日23時23分因病逝世,享年72歲。 南仁東先生是FAST工程的發起者及奠基人。
  • 《群星》:我們的徵程除了大海,還有星辰
    ,甚至沒有新意的「4X」遊戲,但它滿足了玩家對星辰的想像這一點已經做的足夠優秀了,值得我們為它買單。幾百年前的人類站立在城堡上,眺望著無邊無際的海洋,身後生活了上千年的陸地,遠不及遼闊的大海那般,讓人充滿遐想。於是他們揚帆起航,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有的只是徵服大海的那顆雄心。
  • 「陽光英豪杯」大賽入圍077號月芽雨詩歌《南仁東》與您分享
    >【陽光英豪杯】大賽入圍077號月芽雨詩歌《南仁東南仁東大國工匠的發令槍在貴州打響 他用射電望遠鏡聚焦世界的目光對準中國聚焦中國的目光對準貴州貴州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打造成全國科技旅遊勝地,世界級名片遊客每年二十萬
  • 南仁東,燃盡生命為國築「天眼」
    時任FAST選址組負責人聶躍平回憶,對篩選出的一百多個備選窪地,南仁東堅持每個都要跑到,「他說要是漏掉了最好的,他死了還會在這裡轉。」從1994年到2005年,12年裡,南仁東無數次坐著綠皮火車,一次次扎進貴州的荒山野嶺。雨衣、柴刀、拐杖,是他常伴左右的裝備。
  • 【新華網】進入無垠廣袤的人生——追憶「天眼」之父南仁東
    「痴」:為「天眼」穿越一生  「『天眼』項目就像為南仁東而生,也燃燒了他最後20多年的人生。」  許多個萬籟寂靜的夜晚,南仁東曾仰望星空: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茫茫宇宙中我們真是孤獨的嗎?  探索未知的宇宙——這個藏在無數人心底的夢,他用一生去追尋。  八字鬍,牛仔褲,個子不高,嗓音渾厚。
  • 重拾生命的重量,貴州詩人南鷗新書致敬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全書採用人物傳記的文學形式,以南仁東從少年到老年、直至去世的求學、科研、訪問,以及全身心撲在打造 " 中國天眼 " 的人生經歷為線索,書寫了南仁東不懈奮鬥的一生,真實展現了其窮盡二十餘年生命與精力,打造國之重器的先進事跡。
  • 從此,天上有一顆星星叫「南仁東」!
    很多人還記得,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南仁東老人吃力地、一字一頓地說:「美麗的宇宙太空,正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無垠的廣袤。」是的,可以說在貴州,因為FAST,無人不識南仁東。我們再次刊登這篇文章,用這些文字,用這些畫面,向這位老人致敬!沒有他,就沒有建在貴州的超級工程FAST2016年9月25日,平塘!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和大海」廣為人知,《銀河英雄傳說》續寫傳奇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和大海」廣為人知,《銀河英雄傳說》是否還續寫傳奇?去看看這部在少年時代收藏的舊雜誌(譬如《新幹線》、老版《漫友》)上每期必提的神作,這部影響了馬伯庸、蔡駿以及無數老一代創作者的,20年、30年的歲月也無法洗去其光彩的傳奇作品......去看看那句被作為大國雄心的"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和大海"的真正的出處——是的,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話,很多時政、軍事博主將它奉為圭臬,可有多少人知道,它最初的來源是《銀英傳》的一句臺詞
  • 「天眼之父」南仁東:不要叫我科學家,叫我「戰術型老工人」就行
    是他讓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看得最遠的國家2017年9月15日北京時間23點23分,南仁東在美國波士頓去世,享年七十二歲。在同齡孩子中,南仁東從小就表露出了這樣的傾向。在上小學時,南仁東就非常喜歡去龍首山上看星星;上初中的時候,讀到《地理》課本時,他還關心過「南半球看到的星星是不是跟我們看到的一樣」;上高中時,他已經非常喜歡天文知識了,還訂了本雜誌叫《每月一星》,每期必讀。
  • 願你眼裡有星辰和大海,心中有溫暖與愛
    願你眼裡有星辰和大海,心中有溫暖與愛 —— 梁啓超《少年中國說》 2 願你的未來純淨明朗, 像你此刻的可愛目光, 在世間美好的命運中, 願你的命運美好歡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