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帆||南鷗與《南仁東傳》的絕妙走筆

2020-09-14 新聞追夢者

——簡評《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

在詩歌界,南鷗是一位有影響力的詩人。三十多年來他主要以詩歌創作與詩學批評為主,他的詩歌文本強調揭示與發現的精神向度,善於從現實場景中觸摸存在的本質紋理,被譽為「詞語的原像與精神的斷碑」;他的詩學批評是對漢語詩學現場的嚴肅審視與敏銳概括,蒸騰著詩學現場的熱浪。

南仁東

四月我接到南鷗的電話,讓我為他即將出版的《南仁東傳》說上幾句,「有戲」這個詞當時就從我的內心蹦了出來。儘管我沒有閱讀過南鷗創作的人物傳記,但是我知道,他能夠駕馭,他獨有的認知,他詩性的穿透力,他的情懷與格局,一定會在《南仁東傳》這本傳記文學中彰顯出來。

我期待著發現其光彩。當我開始閱讀《南仁東傳》時,激動、緊張、快樂、敬佩逐一來襲;南鷗讓我意外地發現其構思布局的詭異與巧妙,騰挪、架構、穿插、刻畫、白描、心理等寫作手法運用自如。當然,這既是多年的儲備,也是天賦與才華,更是人文精神使然。我試著從《南仁東傳》的故事架構、敘述策略、主題開掘以及縱橫千裡的布局等方面談談這部傳記的幾個藝術特點。

一、以懸念抓讀者 以雙線塑性格

在傳記文學的表現上南鷗依然是老道,他以出版社朋友傳來主人公的噩耗開筆,找到一個關注度很高的切入點作為最初的懸念,以此拉動讀者的神經。

「那是 2017 年 9 月 23 日下午,也就是南仁東逝世第八天,也是距離「中國天眼」落成一周年還差兩天的日子,我午休醒來,剛剛睜開惺忪的眼睛,就接到貴州人民出版社策劃部主任陳繼光先生的電話:

「你知不知道中國天眼?知不知道南仁東?」

「南仁東逝世了。你知道嗎?」

當聽到他說南仁東已經逝世,我的心緊縮了一下。

作者為什麼緊縮?因為「攀「上親了,都「姓」南,幽默智慧溢於言表,藉以接近與主人公的情感距離,為作者創作《南仁東傳》作了不動聲色的鋪墊。接著作者敘述到:

「南仁東」這個名字我應該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就聽到的,因為這個姓氏非常少,我的筆名也許在冥冥之中與這個姓氏攀上了宗親,從此就記住了「南仁東」這個名字。隨後他的消息也斷斷續續地傳來,知道他帶著一個團隊在貴州黔南和安順兩地,翻山越嶺考察地質和地貌,為射電望遠鏡尋找一個理想的安家落戶的家園。

……

關於南仁東,一些關鍵詞開始在作者眼前閃動:

「歷盡千辛萬苦,用22年時間」……

「貴州黔南州和安順兩地翻山越嶺」……

「為超級大的射電望遠鏡尋找理想的家」……

「世界上口徑最大、靈敏度最高可以持續領先世界至少 20 年至 30 年,被稱之為大國重器」……

「……時任副總理劉延東出席,習近平同志發來了賀電……」

接下來就是順序、倒敘、插敘,渲染、白描、起伏迭宕,大開大合,行雲流水般運用素材,筆走龍蛇。

要想寫出好作品,實地採訪掌握第一手材料是前提,否則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作家南鷗深喑其理。

採訪第一站便落於「中國天眼」所在地黔南州平塘縣的克度鎮。而此時,作者第一次運用雙線運行手段,一條線呈現說主人公成長環境與心理,另一條線說爸爸的形象影響,運用的白描手法說出眼裡的爸爸……家庭困境,自與尊貴矛盾性格的形成;讀書時在班上和街坊的小夥伴面前表現出的自卑感與優越感。作者端出一個情節表現主人公這些性格特徵,而這便開始上「道具」了。作者借「同學們去他家裡玩耍」,推出南仁東家的牆上掛著的兩個重要物件:一個銀色的角尺和一把黑色的小錘子;爸爸上、下班手裡總是提著一個黑色的包,總是穿著和鄰居不一樣的衣服;爸爸在礦上和街坊鄰裡間非常受人尊重。以此強調南仁東的內心對爸爸身份的認知:

交待就是鋪墊,它是作者告訴讀者,主人翁公性格形成的環境因素,也就是說,作者南鷗製造一些懸念,為主人公鮮明的性格特徵能夠站立起奠定可以依賴的心理基礎。

於是,童年的南仁東斷定,爸爸有學問,是工程師,於是,在他內心深處也早就打定主意,長大之後一定要成為像爸爸一樣被同學和街坊尊重的人。

作為報告文學作家,南鷗是智慧與高遠的,他沒有忽略向讀者交待主人翁性格形成的地域原因,他在一步步為自己塑造主人文公的立體形象做鋪墊:

「也許就是長白山的蒼茫與東遼河晝夜奔向松花江的激情, 賜予了南仁東蒼茫的智慧與生命的激情。」

上述情節,我想起魯迅先生之於創作營造氣氛的觀點:舞臺上的每一個道具都不是擺設,都有它特定的含義。其實所謂道具,就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但是它的佐證和渲染卻是無聲更勝有聲。

二、寓背景託事件 寓情境扣主題

說到這裡,我們還是有必要聊幾句關於傳記文學或報告文學的特徵。從寫作手法來說,都是非虛構。但是這個非虛構概念又是相對的,它是一種複合文體,顧名思義,即報告+文學:報告即事實呈現主人公經歷部分,文學便是寫作手法即用文學藝術手段呈現內容的行文特徵。既然有「文學」屬性,作者無疑會運用屬於巧妙的文學手法「移花接木」,調動插敘、倒敘等手法進行剪輯,仿佛電影蒙太奇之技。

於是,我們看到作者此時一筆甩到「清華的二大門」,又「不知不覺地沿著清華路來到了圓明園」。作者這種時空的穿越空靈,精明,避免了順敘的僵化、陳舊、單調、乏味。他停下腳步,隱約望去,月亮的幽輝清冷地灑在高低起伏的殘磚斷垣上,伴著幾聲鳥鳴,幾隻黑鳥扇動著翅膀向暗處飛去,黑漆漆的清華路和隱約的圓明園突然變得悲切與悽迷,一種前所未有的悲傷從南仁東的血液湧向胸腔, 他感到心尖發痛,他知道那些殘磚斷垣的傷痕就刻在他的心上……

我敢斷定,上面這段便是作者「文學」了。何以斷言:主人公已逝,文學加工合理合情便是最好的創作,更何況作者心懷一個為南仁東這位共和國傑出的科學家樹碑立傳,讚美其家國情懷的創作題旨,他一定會輔以與之相配的情節同步運行。國人沒有不知圓明園之痛的,同時,這種痛又不僅僅是痛,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恥辱。作者營造此景,為南仁東的家國情懷與敢於擔當的精神品格的形成做了堅實的精神性鋪墊。

一個國家的強大,首先應該是教育與科技的強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圓明園就是我們民族自強的教科書。

此時,走到圓明園的主人公突然「想到」,圓明園1860年被毀,清華大學創建於1911,但清華大學為什麼就建在圓明園的旁邊呢?這一定有某種昭示與警醒的意義,提示國人世代反思?!而這種昭示與警醒,一定要永遠持續下去,讓「民族自強」這四個大字,永遠鐫刻在 每一位國人的心上……

這時,作者再度強化渲染:又是一陣鳥鳴,又是一群黑鳥從黑黝黝的樹梢上飛走。而此刻南仁東的內心舒坦起來,他已經知道這個夜晚對他的一生意味著什麼,對他作為清華大學的學子又意味著什麼,他邁著輕快的腳步向清華園走去……

報告文學的寫作是拷量作家智慧與功力的。由此我想起著名作家徐遲寫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的經典作品《地質之光》。為了採寫《地質之光》,徐遲做了充分的準備:一是研究大量的中外文材料,二是向專家求教,三是專程訪問了李四光的女兒。在大量佔據廣泛、詳實而生動的材料之後,徐遲以詩人的氣質,將政論﹑詩歌、散文的風格熔於一爐,作品結構宏大,氣勢開闊,語言華美而警策,獨具風格。文章1981年獲得全國優秀報告文學一等獎,被稱為當代地礦報告文學的經典之作。其中李四光地質步的細節描寫精細到極致。要刻畫人物,嚴謹而獨到至關重要。顯然南鷗深喑此理。

於是,塑造主人公形象,一切都圍繞這個立意。

——講述南仁東畢業後的第一個工作崗位通化市無線電廠及那裡的人文地理政治環境……

——講述南仁東來到通化市無線電廠10年後成為無線電廠技術科科長……

——講述1977 年 10 月 21 日,國家宣布恢復高考制度,當天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的報導,給南仁東帶來的思考……

——講述無法入睡的主人公看著妻子和熟睡的兩個女兒,心理泛起的波瀾,最後決定:考回北京去!

讀者會注音到,作者非常細膩地描寫主人公和妻子對話的細節:

抽菸、握住雙手、聽到彼此心跳、凝視著妻子的眼睛、他的雙手從妻子的手掌慢慢地移動到雙肩、妻子內心的堅定的力量……

作者以主人公人生十年為段落,大手筆縮短高潮的距離,也由此掀開主人公一個嶄新的人生階段,而這裡南鷗又一箭雙鵰,巧妙地用「報告」導師王綬琯在海外的求學經歷與作為國內天文科學奠基人和領軍人物的精妙筆墨,為日後南仁東「中國天眼」的偉大創舉奠定了他堅實的人生基礎與卓越的專業基礎,南仁東成為南仁東,南仁東與「中國天眼」的故事才如此驚心動魄而充滿著動人的力量。

三、起伏迭宕 收放自如

通過閱讀南鷗這部報告文學,作為評論者,我不斷感受到一位優秀的作家布局謀篇,駕馭客觀素材,精雕細琢形成文學作品的能力。假如南鷗平鋪直敘,恐怕費力不討好。再就是,一些錯綜複雜的歷史記憶,在社會轉型期肯定會有難以裁剪之難,這對南鷗的寫作智慧和藝術技巧又構成了拷量。

《南仁東傳》一書

我們看作者再對南仁東的導師王綬琯的「報告」部分:

首先交待出兩個關鍵點即喜和憂。喜是:中國天文學得到了革命性的發展;

「王綬琯導師 1936 年就在福州馬尾海軍學校造船廠學習,抗戰爆發之後他隨學校西遷重慶。1945 年,王綬琯去英國留學, 然後在英國皇家格林尼治海軍學院學習深造,而在 1950年,他在英國突然轉變方向攻讀天文學。南仁東對於導師專業突然轉向的具體原因不得而知,而這樣的不得而知,顯然為故事留下了玄妙的思考與美學的空間,與此同時帶出南仁東的感慨。」

這段文字看似在說人類天文學擁有四個重大的發現:一是脈衝星;二是類星體;三是宇宙背景輻射;四是星際有機分子,同時世界上已經有5位天文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實際作者要表達的是主人公南仁東的遺憾:這一切同中國都沒有關係……

文章至此,進一步強化了中國與其它國家的落差,這種落差又是關鍵的陪襯,它可以佐證中國科學家起步之艱難、距離之遙遠。

我們看到作家南鷗這樣一段文學:

「……但在南仁東過去的認知裡,中國人對蒼茫天宇最初的夢想與樸素的探尋似乎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且有著偉大的飛天夢想的創舉。」

打通必須交待的環節,如同道路鋪平,大手筆揮灑素材,作家再下筆便會洋洋灑灑,收放自如。再往下閱評,作者向讀者詳細交待了主人公投入天文科學實踐的空白背景:

南鷗同樣採用兩條線相互照耀的方式,明線說現實場景,暗線說心理活動,進而呈現實施的難度,這就交待了中國與這一領域先進國家的巨大差距:

一位優秀的作家每個層次每個段落起承轉合都有明確的目的性,南鷗的目的性無疑是步步清晰層層遞進節節鮮明。行文至此,他把著眼點「夢想」——也就是中國領袖倡導的「初心」這個文眼上,進而跨越一大步,呈現「京都會議」——這一高規格國際行業精英聚會中。而中國躋身於這一國際同業會議引領者的身份與地位,竟然是20年之後!

1993年9月,第24屆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年會在日本京都舉行,中國同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 荷蘭、墨西哥、南非、日本總共十國的天文科學家共同與會。會議指出:全球電波的環境正在一天天惡化,人類應該趕在電磁波環境沒有徹底惡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英文縮寫 LT),以便能夠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信息。

作家南鷗告訴讀者:會議強調的這個觀點是當時國際天文學界的普遍認知,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都在談論電磁波的惡化,他們非常焦慮,因而這個倡議完全說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心坎之上,一下子成為這個年會的主題,並得到各國科學家的高度贊同與支持。

我們通過對南鷗作品的閱讀得知,這次會上專門委員會主要討論了兩個重要話題:

其一,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

其二,建議由世界各國共同出資合作建造。

由此,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作出了成立大射電望遠鏡工作組(LTWG)的決議,以此推動和促進跨世紀的新一代射電望遠鏡(NGRT)工程的研究和各項準備工作。各國的天文科學家都知道,這是一項國際廣泛合作的巨大科學計劃, 如果實施建成,NGRT的主要性能將比當時已經建成的以及計劃建造的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還優一到兩個數量級。

換句話說就是:這個決議成了第 24 屆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最重要的成果,對推動世界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建設性意義,與此同時,參會各個國家都使出各自的招數,非常渴望這個國際大科學工程能夠建在自己的國家,一場曠日持久的競爭由此拉開了序幕,從而為後面故事的驚心動魄又埋下了伏筆……

四、跨度縱橫 布局有道

在南鷗筆下,此時的南仁東非常興奮,因為這是一個新的歷史起點,此刻,全世界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這無疑是中國射電天文科學尋求超越的絕好的歷史契機!

當南仁東第一時間聽到從日本傳來的第24屆京都世界無線電聯盟會議的這一決議時異常興奮,仿佛石破驚天,衝破淚水湧上心頭的第一句話是:「咱們也造一個吧!我很想試試!」是的,主人公這句話語氣平和,語義簡單,但是我知道,這正是主人公強烈的生命意志與深層思考的不動聲色、波瀾不驚的表達。

南鷗塑造的主人公南仁東是堅韌執著的,他所在的團隊共同夢想就是要想把新一代射電望遠鏡建在中國!但是,就當時中國天文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來說,從當時中國的經濟形勢與經濟地位、科技力量、工程能力來看,要想實現這一夢想,仿佛天方夜譚。但是南仁東信心猶在。南鷗用溫暖有力的文字表述了南仁東卓越的膽識和智慧,人文品格與科學情懷。

作家如此表達主人公的堅定信念是有道理的,所有發明創作無一不是從夢想開始的。而南鷗筆鋒一轉,又回到白描手法敘述的細節之中:夜已經很深,煙霧瀰漫著南仁東的書房,菸灰缸又堆成一座小山了,檯燈好像把黑夜讀成了白晝,南仁東擰開早已在桌上待命的一支老式的粗粗的黑色鋼筆,他展開稿子,在光影的照耀下,用飽滿的墨水寫下《大射電望遠鏡(LT) 國際合作計劃建議書》。從這段文字開始,宏大的計劃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多麼激動人心的開始啊。作者把筆尖在稿紙上發出的聲音形容成「美妙的音樂」「動人的樂章」;那飄逸而俊秀的筆觸鋪開了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偉大構想……

通讀《南仁東傳》之後,南鷗在用主人公南仁東的經歷編織現實中的神話,講中國科學家自己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不僅有現實意義,更有長遠意義。

怎麼講?

用南鷗的手法來看,對比著講,現實對比,差距對比,平和與瘋狂對比,這正是南鷗製造矛盾衝突,形成文學作品可讀性的絕妙手法。假如平鋪直敘,這麼長的文字一定乏味。

諸多篇什強化了南仁東的志向,中國人的志向;困難比比皆是,不勝枚舉,但鐫刻在骨頭上的堅定信念無法動搖溢於言表。

作者南鷗非常清醒,主人公南仁東非常清醒,儘管由於歷史的原因或諸多現實條件,我國天文科學的研究落後於世界,但是從日本京都國際無線電聯盟提出建設新一代射電望遠鏡來說,這是一個新的歷史起點,而此刻,我們與世界是同步的,如果我們抓住了這個歷史契機並且率先建成,那麼,我們一下子就跑到了世界的前列,如同把失去的時間搶了回來。

緊接著,又一次大開大合的呈現。作者交待LT 第三次國際會議之後,南仁東赴美兩次莫名被拒籤的情節,顯然,南鷗這個點到為止的筆觸,一下子就將南仁東建造「中國天眼」的國際環境的複雜性與他國的險惡用心隱喻出來,而這樣的隱喻無疑釋放出「中國天眼」的建造對於我國的政治、科技、乃至國防都有著非常敏感而重要的意義,因而南鷗的這個凌空飛來的點到為止的筆觸,為讀者的閱讀期待留下了一個非常豐富的想像空間,先是吊著讀者的胃口,進而層層剝筍,細節環環相扣,故事厚實新鮮,記事與寫實,渲染誇張,調動各種手段營造《南仁東傳》的可讀性。這一切仿佛是作者有意讓崩得很緊的讀者放鬆精神,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五、出奇制勝 節外生情

南鷗行文胸有成竹,一直通過帶著讀者走向他設計好的境地。

怎麼讓國際友人充分認識中國喀斯特地質地貌的獨有優勢呢?

南鷗

通過閱讀,我們知道:世界上有三個喀斯特地質地貌最集中的區域:地中海沿岸、拉丁美洲、中國的華南西南地區。論分布的面積,中國的西南、華南地區喀斯特分布最廣,而這一區域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貴州、廣西與雲南一部分地區,但是最大的核心區域都在貴州,貴州的喀斯特地質地貌幾乎佔到全國總面積的73.3%,這當然是老天對貴州的恩賜,但優秀的資源並沒有夢想成真的保障,渴望競爭取勝的對手都是強大的,中國的天文學成果和無線電專業成就並沒有形成優勢,無疑話語權沒有國際性影響力。

跟著作者敘述的節奏,讀者的內心經歷著五味的雜陳。

當南仁東知道LT 第三次國際會議擬定召開的第一時間,他突然想到這是一個讓國際天文學界和國際無線電聯盟充分認識中國喀斯特地質地貌獨有優勢的重要契機,應該想方設法把會議放在貴州舉行,這樣各國的專家正好對中國LT的預選地址進行實地考察,讓他們對貴州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有直觀而全面的認知,進一步認識到貴州喀斯特地貌在四個競爭國家中的獨有優勢,認識到貴州是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最理想的家園,這對提升中國在四個競爭國家中的競爭力無疑有著巨大的推動,為大射電在貴州安家落戶奠定良好的基礎。

於是,作者打開了貴州克度鎮的襟懷:

——考察團的車隊剛剛駛入克度鎮,身著節日盛裝的人群揮舞著彩旗在夾道歡迎;

——成群的布依族少女捧著米酒,伴著蘆笙翩翩起舞,歡迎考察團專家;

這些場景的描述,使此前的矛盾軟化,也讓讀者緊張的心再次放鬆下來。

經過三天的實地考察,十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對平塘與普定兩地的峰叢窪地評價都很高,認為中國利用喀斯地貌的窪地作為新一代大射電望遠鏡選址的設想完全可行,給予高度肯定。於是出現了激動人心的《FAST國家立項》《奠基典禮》《告別家園》等等篇什,這些故事的敘述,無一不是在唯美唯細、合情合理的場景與細節中升華了主題。

看山不喜平!接下來,作者生怕快樂過頭失去矛盾的衝突,文章減彩,於是又出現一波大幅度起落。

在《開工儀式》中有這樣的描述:

2011年3月25 日,FAST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大窩凼身處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是一個被崇山峻岭層層包圍的世外王國,四周陡峭的山峰自然圍成了一個約500多畝的深坑,坑裡的一塊平地上住著12戶人家62位村民,一百多年來幾代楊氏家族在這裡繁衍生息,幾乎過著與外界半隔離的生活,而如今機器轟鳴著,人影晃動著,一派熱鬧非凡的令人激動的景象。

……

接下來,作者筆峰一轉,風向突變,故事瞬又間跌宕起來了。

在《來自哈工大的深淵》中有這個段落:

其實南仁東很清楚,由於FAST制定的科學目標和設計方案不僅沒有先例,而且與已有的國際頂級設備相比又遙遙領先,甚至是天壤之別。這樣超前的設計其實是一種科學的冒險,因而技術難題每時每刻都會降臨,只是南仁東萬萬沒有想到這個難題首先在哈工大出現,首先在範峰的團隊降臨。而當時「中國天眼」的各項工程正全面的張開,且都依賴於哈工大實驗的數據,這個索網耐力強度實驗的失敗,對於「中國天眼」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對南仁東與他的團隊來說,幾乎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當時姜鵬跑來向他匯報時,他的臉一下子就變成青色,而他的頭髮瞬間就直立起來,他的目光,射向姜鵬,半天沒有說出話來,直到姜鵬悄悄退出他的辦公室,直到天色慢慢吞噬了他的背影,他也沒有回過神來。

……

再一次大幅度起落,再一次矛盾衝突,一波未平,又起一波,作者吊足了讀者的胃口。

作者做足了前面這麼功課的鋪排講述,正是為了呈現「中國天眼」這一填補世界空白的大科學工程的歷史性意義,進而彰顯中國科學家高昂的精神氣質與非凡的創新能力。

由此,我想到中國南朝時期著名文學理論家劉勰《文心雕龍》中的論述。他認為,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

綴文,即寫文章;觀文,即閱讀文章;披文,即分析、理解文章。寫文章的人是事物觸動心靈而將感情表達出來,讀文章的人是分析文章而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句話說明文學創作與閱讀的規律和原則;換句話說,講述好故事如同「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主人公走到哪一步,故事講到什麼節點,作者心中謀篇布局皆胸有成竹,進而在閱讀過程中形成了作家與讀者隨心而動、時時共鳴,進而強化了作品的思想與美學空間的豐富與高遠。

六、悲喜交集 收筆成泣

在社會現實中,有些事物以喜劇形式出現,有的則以悲劇形式出現。喜劇,因為把醜惡的事物撕裂給人看,使人開懷大笑。那麼悲劇呢?從文學的角度說,悲劇更是一種美。何謂悲劇?用魯迅先生的話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我習慣於說:把美好的東西撕裂給人看。

當我看到南鷗這部大作結尾時,被強烈的悲劇氛圍所浸染,它使我(讀者)內心生出遺憾與哀婉。而且作為這部書的讀者很不容易,一直在被作者牽動著,且悲且喜,悲喜交集。

可喜:2006年8月12日至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6屆大會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舉行,南仁東應邀出席,並當選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射電分會主席;2016年9月25日,「中國天眼」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南仁東知道,他的這一份榮譽背後包含著數千年來我國觀天歷史曾經的榮耀,也同樣包含著落後時被抽打的屈辱與悲哀,更包含著中國天文學家孜孜不倦追求的夢想。

可悲:中國天文學驚世駭俗的成果落成典禮時,主人公南仁東只能從喉管擠出的微弱的聲音。

緊接著,作者有這樣一段文字:

南仁東邁開腳步向前走去,同事們圍攏上前似乎要陪他上去。只見他停下腳步,轉頭環視著大家。同事和學生明白,他要獨自前行。他重新邁開腳步,向面前的 FAST 獨自走去。

「獨自走去」這是雙關語,在攀登科學的艱難道路上,中國始終是自力更生,獨自行走的。還可以隱喻為主人公南仁東的告別暗示……

臨近結尾,悲劇色彩越來越濃,讀者的酸楚也更加強烈;

我們看到作者這樣的描寫:

沿著高高的階梯,南仁東移步而上。落成之後的望遠鏡在群山的環抱中變得異常安靜,而此刻,南仁東的腳步發出沉重而有力的聲響。站在圈梁的最高處,整個望遠鏡盡收眼底,就像一個銀色的巨大的玉盤,靜臥在群山蔥鬱的懷抱中。一道陽光正好穿過雲團射在銀色的玉盤上,巨大的望遠鏡在陽光的照耀之下顯得更加壯麗。

南仁東雙手扶在銀色的欄杆上,他低著頭,4450塊反射面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閃著耀眼的光芒。而此刻,南仁東的淚水從胸腔湧到眼眶,又從眼眶滴到銀色的反射面,人們分明聽到清脆的聲音……

這段文學帶有一種悽楚之美。由此,我想到劉勰《文心雕龍》中關於文章「情採」美的比喻,即如:淪漪,波紋,花萼,花託。文,指文章的文辭。質,指文章的思想內容。水性虛,所以水面能生波紋;樹體實,所以花朵能綻放於花託之上。可見,文章的文採要以文章的思想內容為依託;以水與波紋、樹與花朵的關係為比喻,在思想內容佔有主體美的同時,輔以修辭文採之美,這是非常重要的,而南鷗處理得精妙自然……

作為報告文學,再美的文採都需要作者在營造衝突互現的故事中彰顯:主人公南仁東像流星一樣,帶著明亮的華光抽身而行。作為這部傳記文學的評論者,請允許我任性地加個結尾:

南仁東已然「轉世」,他以另外一種姿態光照人間;那天文臺上的射電望遠鏡就是他的化身;那4450塊反射面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閃爍耀眼光芒的晶體,正是他堪比日精月華的眼睛。

藍帆

作者簡介

藍帆,現為四川傳媒學院教授碩導、教研所、語言文字研究所主任……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詩歌學會、中國報報告文學學會等會員、中國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家編委;中國文化促進會語言藝術委員會等國家相關部委機構藝術及考試專家顧問;四川省作協專家庫等專家;四川省誦讀藝術學會會長、四川省文學藝術發展促進會理事、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校園文聯副主席……

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詩歌創作與朗誦指導專家、中央廣播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聽評專家、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廣播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詩社、朗誦團體業務詩歌創作與朗誦指導專家:四川省廣播電視學會播音主持專業委員會播音員主持人業務專家顧問……評論文章數十篇,對著名詩人評論家給予關注。

受四川省圖書館等單位邀請,2017年12月完成了一個月的百年新詩大講堂的講座——《百年新詩華彩與憂傷與朗誦示範表演》,獲得主辦方及現場觀眾讚譽。近百次獲得海內外詩歌、散文、報告文學、評論等徵文特等獎、金獎、一等獎、最佳詩人獎、當代詩歌詩集獎、百年新詩百位詩人創作最具活力獎、最佳詩人獎、詩歌創作與朗誦特等獎。作品發表於《詩刊》《人民文學》《星星》等海內外近百種刊物,已出版個人專集等六部。

報告文學個人專集《青山遮不住》受到專家學者高度評價,並獲得遼寧省建國以來優秀報告文學集評獎二等獎。報告文學作品《為人類帶來光明的天使》《中國好漢 世界雄傑》分別獲得海內外報告文學作品評獎一等獎;《來自社會的報告——蒼穹下的陰雲》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作品評獎二等獎;《杯酒自釀總關懷》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生院收入新聞研究生教材;作品被收入海內外數十種典籍及多語種刊物。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新書首發式暨作品分享會舉行
    2020年9月15日北京時間下午15點整,《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新書首發式暨作品分享會在貴州省貴陽市雲巖區華聯大酒店舉行。據了解,《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是由著名詩人、批評家南鷗所撰寫,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 貴州詩人南鷗新作致敬「天眼之父」南仁東
    據貴州作者南鷗先生介紹,本次分享會以紀念南仁東先生的書籍《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這部作品出版首發的形式弘揚他的精神,激發吾輩志氣,緬懷南仁東先生。南仁東,貴州平塘天眼大射電望遠鏡項目的領軍人物。堅守22年,主持完成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遺憾的是,在天眼建成使用的第二年,便因肺癌惡化,與世長辭。《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一書,由貴州作家南鷗先生所著。
  • 重拾生命的重量,貴州詩人南鷗新書致敬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南仁東記者了解到,在南仁東先生逝世 5 天后,貴州人民出版社策劃、擬定和創作提綱,邀請南鷗執筆。南鷗略帶激動地在分享會上回憶起自己的創作歷程:「那是 2017 年 9 月 23 日下午,也就是南仁東逝世第八天,我剛剛睜開惺忪的眼睛,就接到貴州人民出版社策劃部主任陳繼光先生的電話——南仁東逝世了,你知道嗎……」整個回憶過程,南鷗為在座嘉賓詳細地講述了整本書的創作緣起、經過,以及在這本書中寄託的情懷。
  • 新書發布,紀念「天眼之父」南仁東
    人民網貴陽9月16日電(王秀芳) 9月15日,圍繞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先進事跡創作的傳記文學《仰望星空據了解,《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由貴州省詩歌學會會長、省新詩研究中心主任南鷗執筆,全書共分為10個章節,旨在通過人物傳記形式,真實展現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國天眼」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先生窮盡22年的生命與精力,打造國之重器、成就獨一無二項目的先進事跡。
  • 獻禮非凡的紀念|南仁東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日,新書《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於貴陽首發
    與會的省內外的作家、詩人、文藝理論家、圖書編輯等 50 餘人匯聚一堂,分享對該書的讀後感,以此緬懷、紀念南仁東先生。該書由貴州省詩歌學會會長、作家南鷗撰寫全書採用人物傳記的文學形式,以我國著名天文學家:&34;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先生從少年到老年、直至去世的求學、科研、訪問,以及全身心撲在打造 &34;的人生經歷為線索,書寫了南仁東不懈奮鬥的一生。不僅透過紀錄式地反映了的南仁東先生窮盡22年生命與精力,為國打造國之重器,成就中國在世界上獨無二項目的偉大事跡,展現他勇於擔當、敢為人先、嚴謹執著、百折不撓的人生態度與精神品格。
  • 南仁東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日,新書《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在築首發
    該書由貴州省詩歌學會會長、作家南鷗撰寫,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採用人物傳記的文學形式,以南仁東從少年到老年、直至去世的求學、科研、訪問,以及全身心撲在打造「中國天眼」的人生經歷為線索,書寫了南仁東不懈奮鬥的一生,真實展現了其窮盡二十餘年生命與精力,打造國之重器的先進事跡。
  •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新書首發式暨作品分享會在貴陽舉辦
    2020年9月15日北京時間下午15點整,《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新書首發式暨作品分享會在貴州省貴陽市雲巖區華聯大酒店舉行據了解,《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是由著名詩人、批評家南鷗所撰寫,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 從此,天上有一顆星星叫「南仁東」!
    在命名南仁東星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30日,「時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東事跡展暨南仁東塑像揭幕儀式在北京舉行!「時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東事跡展選用了百餘張圖片,八十餘件實物及十餘部影像資料,從夢想、創造、奮鬥、團結、生命無垠五個方面,展示了南仁東的成長足跡和先進事跡,呈現了FAST的建造歷程和作用貢獻。
  • 南仁東,燃盡生命為國築「天眼」
    9名記者,東到位於黃海海域的江蘇連雲港開山島,西至國境線上的新疆烏恰縣吉根鄉,南到廣東汕頭,北至內蒙古四子王旗草原深處,探求20位先進人物崇高的精神世界,見證他們愛國、愛民、敬業、奉獻的非凡人生。今日,本報大型策劃報導收官。謹以此組報導,致敬大國棟梁!
  • 追憶「天眼」之父南仁東:進入無垠廣袤的人生
    手往褲兜裡一插,精神頭十足的南仁東總是「特別有氣場」。尋找外星生命,在別人眼中「當不得真」,這位世界知名的天文學家,電腦裡卻存了好幾個G的資料,能把專業人士說得著了迷。2年前,已經70歲的南仁東查出肺癌,動了第一次手術。家人讓他住到郊區一個小院,養花遛狗,靜養身體。他的學生、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蘇彥去看他。
  • 【新華網】進入無垠廣袤的人生——追憶「天眼」之父南仁東
    「天眼」工程副經理張蜀新與南仁東的接觸越多,就越理解他。  「天眼」是一個龐大系統工程,每個領域,專家都會提各種意見,南仁東必須做出決策。  沒有哪個環節能「忽悠」他。這位「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同樣也是一個「戰術型的老工人」。每個細節,南仁東都要百分百肯定的結果,如果沒有解決,就一直盯著,任何瑕疵在他那裡都過不了關。  工程伊始,要建一個水窖。
  • 「天眼之父」南仁東的故事
    該書生動講述了「天眼」之父南仁東一生的故事:從成長歲月到爭取大射電望遠鏡國際項目,從向中科院提出由我國自主建設該項目到將終身精力投入這一事業,直至「中國天眼」橫空出世,南仁東病逝於工作崗位。這位科學家的一生,由這本通俗生動的傳記娓娓道來。人物傳記,顧名思義,是通過對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領域進行系統描述和介紹,以達到對人物特徵和深層精神反映的文學形態。
  • 緬懷時代楷模南仁東:生為天眼,死得其所
    ——南仁東  2017年9月15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辭世。他帶著對中國科學事業的執著與夢想離去,留給我們一架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時光如箭,帶不走深深的思念;驀然回首間,他和宇宙一樣深邃與遙遠。南先生逝世一年來,後人緬懷不斷。
  • 南仁東:燃盡一生,他打開了「中國天眼」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國之重器,以命鑄之從落後於人到一馬當先「中國天眼」成了南仁東人生道路上堅定無悔的選擇凝結了他一生的心血與汗水拒絕優厚待遇毅然回國致力科研南仁東年輕時曾應邀前往荷蘭、蘇聯等國的著名天文臺進行考察訪問還在日本國立天文臺
  • 讓中國人「開天眼」的南仁東去世,他把我們的目光拉進星辰大海
    FAST射電望遠鏡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昨晚因病情惡化逝世,享年72歲。南仁東領導了FAST射電望遠鏡大部分早期工作,並且是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和首席工程師。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仁東介紹南仁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
  • [發行]藍帆股份(002382)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意向書
    藍帆塑膠、股份公司 藍帆塑膠有限 指 淄博藍帆塑膠製品有限公司,為發行人前身 藍帆集團 指 藍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9 年 5 月 20 日由淄博 藍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成 藍帆集團有限
  • 吳智睿:歷歷星河二十載 ——紀念「天眼」之父南仁東
    ——南仁東 2017年9月15日,對天文界來說無疑是個特殊的日子。 北京時間19:55分,卡西尼號探測器在土星大氣層中墜毀,結束了歷時二十年的太空旅程,永遠離開了人們的視線。 同一天的23:23分,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老師,也結束了他二十年來嘔心瀝血的工作,與世長辭,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 官方發布南仁東訃告: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
    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北京天文臺原副臺長南仁東於北京時間
  • 南仁東:曾是吉林理科狀元、中科院博士,「中國天眼」主要奠基人
    他就是吉林遼源的南仁東,是中國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我國的「天眼之父」。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早至專職的天文官,再到徐光啟等著名的天文學家,但到80年代,我國在世界上的天文成就遠遠落後其他國家。
  • 臨朐縣政府與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舉行項目籤約儀式
    臨朐縣政府與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舉行項目籤約儀式本報訊(記者魏先萍)12月5日,臨朐縣人民政府與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籤約儀式舉行。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建國,縣委書記杜建華,縣委副書記劉豔芳,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晉成,縣委副書記李飛雨,藍帆集團董事長李振平,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劉文靜出席籤約儀式,杜建華、劉文靜分別在儀式上致辭。杜建華代表臨朐縣委、縣政府對項目的成功籤約表示熱烈祝賀,對藍帆集團多年來給予臨朐發展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