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業務很多,舊的東西會被打破,期望大家努力學習研究,盡情擁抱新的變化。」這是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在今年年初的內部會議上曾說過的話。
話音剛落,碧桂園近年來又一次大規模的內部組織架構「動刀」開始了。
2月24日晚間,碧桂園宣布了公司今年以來首次人事和組織結構的調整,共涉及十幾項總部部門、區域公司的合併,和多名高管的崗位換防。
此次調整涉及集團和區域兩個層面:
總部層面,將投策、設計兩個核心中心合併,成立投資策劃中心。目的是將相關職能進行整合,提升對區域的綜合服務水平,實現效率更高,流程更精簡。
區域層面,將部分業務規模偏小的、地域鄰近的區域進行整合。目的進一步利用優勢資源,提升區域工作效率和承責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較大的調整如下:
1、合併甘肅區域、蘭碧區域為甘肅區域。
2、合併成都區域、川東區域下轄的內江市、資陽市、德陽市為成都區域。
3、合併湖北區域(除孝感市外)、武漢區域為湖北區域。
4、合併江蘇區域、蘇州區域、蘇南區域為江蘇區域。
5、合併滬蘇區域、上海區域為滬蘇區域。
6、合併江西區域、贛州區域、南昌區域為江西區域。
而涉及的人事調整則有:原集團常務副總裁、品牌營銷中心總經理程光煜任新合併的投資策劃中心中心總經理;原湖南區域總裁黎曉林改任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總經理;原設計管理中心總經理楊翠瓏改任成本管理中心總經理;原江蘇區域總裁陳斌改任國際及特區事業部總經理;原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總經理彭志斌改任甘肅區域總裁;原成本管理中心總經理黃宇奘改任安徽區域總裁;謝金雄仍為滬蘇區域總裁,但管轄範圍增加原來的上海區域等。
上述多位高管只涉及崗位變動,職級上沒有變化,仍為集團副總裁。
此外,本次調整中,天津和內蒙區域總裁也採取了公開競聘的方式,真正實現「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企業文化,優化配置人力資源,使有能力的人在企業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獲悉,此次調整延續了集團「行穩致遠」的總體方針,是去年以來集團及區域組織結構調整的延續,總體目標是「實現總部精幹高效、區域做強做優,通過推進集團權責下放、業務流程精簡、內部人才培養, 提升全周期綜合競爭力。」
碧桂園集團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表示,目前,碧桂園旗下三大業務板塊地產、機器人和現代農業齊頭並進。碧桂園為自身注入高科技基因的同時,更期望三大業務深度融合創新,以高質量協同發展,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事實上,過去一年,碧桂園內部一直在推動各種級別的組織優化。比如2019年初,該集團就宣布了成立以來最大一次規模的高管調動,率先對集團各中心的負責人進行梳理、更換。此次調整,更換了包括投資策劃中心、運營中心、研發設計中心、成本管理中心、集團辦公室及數位化管理中心在內的6個中心的負責人。
第三季度,該集團還曾在品牌營銷中心展開了營銷大區、區域營銷架構和職能進行整合。在區域把客研、策劃、銷管這些工作合併成了「營銷支持」,在項目把策劃、銷管這些工作合併為「銷售支持」。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獲悉,去年11月碧桂園的高管會中,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就曾提出,總部要精幹高效,通過數位化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以服務幫扶區域發展。而區域則要做強做優,加強區域和項目的責任共同體建設,減少管控層級。
在外界看來,作為行業中體量最大的房企,碧桂園連續一年多的內部調整,被視作在市場中主動求變的反應。
一方面,步入2020年,在「房住不炒」宏觀定調未變的背景下,疊加年初新冠肺炎對銷售的直接衝擊,房地產企業註定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市場環境。
另一方面,因政策、資金全面趨緊,2019年,很多房企便開始通過謀變組織架構調整,來面對融資難、回款慢、業績壓力大的行情。
此際,主動採取防禦型戰略,或許是碧桂園等眾多房企的一致選擇。
據悉,去年以來,萬科、保利發展、融創中國等頭部房企,以及中梁控股、陽光城等二線房企,都或多或少在內部進行了組織和人事的調整優化,試圖讓新的組織架構與新的市場環境更為匹配。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幾年地產業的變化實際上非常快,規模增加、行業周期變化,這些都給房地產公司的管理帶來挑戰,架構調整也勢在必行,但具體調整效果如何仍有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