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建聞|內部「動刀」 碧桂園組織架構大調整

2020-12-17 中國建設新聞網


「新的業務很多,舊的東西會被打破,期望大家努力學習研究,盡情擁抱新的變化。」這是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在今年年初的內部會議上曾說過的話。

話音剛落,碧桂園近年來又一次大規模的內部組織架構「動刀」開始了。

2月24日晚間,碧桂園宣布了公司今年以來首次人事和組織結構的調整,共涉及十幾項總部部門、區域公司的合併,和多名高管的崗位換防。

此次調整涉及集團和區域兩個層面:

總部層面,將投策、設計兩個核心中心合併,成立投資策劃中心。目的是將相關職能進行整合,提升對區域的綜合服務水平,實現效率更高,流程更精簡。

區域層面,將部分業務規模偏小的、地域鄰近的區域進行整合。目的進一步利用優勢資源,提升區域工作效率和承責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較大的調整如下:

1、合併甘肅區域、蘭碧區域為甘肅區域。

2、合併成都區域、川東區域下轄的內江市、資陽市、德陽市為成都區域。

3、合併湖北區域(除孝感市外)、武漢區域為湖北區域。

4、合併江蘇區域、蘇州區域、蘇南區域為江蘇區域。

5、合併滬蘇區域、上海區域為滬蘇區域。

6、合併江西區域、贛州區域、南昌區域為江西區域。

而涉及的人事調整則有:原集團常務副總裁、品牌營銷中心總經理程光煜任新合併的投資策劃中心中心總經理;原湖南區域總裁黎曉林改任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總經理;原設計管理中心總經理楊翠瓏改任成本管理中心總經理;原江蘇區域總裁陳斌改任國際及特區事業部總經理;原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總經理彭志斌改任甘肅區域總裁;原成本管理中心總經理黃宇奘改任安徽區域總裁;謝金雄仍為滬蘇區域總裁,但管轄範圍增加原來的上海區域等。

上述多位高管只涉及崗位變動,職級上沒有變化,仍為集團副總裁。

此外,本次調整中,天津和內蒙區域總裁也採取了公開競聘的方式,真正實現「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企業文化,優化配置人力資源,使有能力的人在企業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獲悉,此次調整延續了集團「行穩致遠」的總體方針,是去年以來集團及區域組織結構調整的延續,總體目標是「實現總部精幹高效、區域做強做優,通過推進集團權責下放、業務流程精簡、內部人才培養, 提升全周期綜合競爭力。」

碧桂園集團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表示,目前,碧桂園旗下三大業務板塊地產、機器人和現代農業齊頭並進。碧桂園為自身注入高科技基因的同時,更期望三大業務深度融合創新,以高質量協同發展,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事實上,過去一年,碧桂園內部一直在推動各種級別的組織優化。比如2019年初,該集團就宣布了成立以來最大一次規模的高管調動,率先對集團各中心的負責人進行梳理、更換。此次調整,更換了包括投資策劃中心、運營中心、研發設計中心、成本管理中心、集團辦公室及數位化管理中心在內的6個中心的負責人。

第三季度,該集團還曾在品牌營銷中心展開了營銷大區、區域營銷架構和職能進行整合。在區域把客研、策劃、銷管這些工作合併成了「營銷支持」,在項目把策劃、銷管這些工作合併為「銷售支持」。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獲悉,去年11月碧桂園的高管會中,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就曾提出,總部要精幹高效,通過數位化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以服務幫扶區域發展。而區域則要做強做優,加強區域和項目的責任共同體建設,減少管控層級。

在外界看來,作為行業中體量最大的房企,碧桂園連續一年多的內部調整,被視作在市場中主動求變的反應。

一方面,步入2020年,在「房住不炒」宏觀定調未變的背景下,疊加年初新冠肺炎對銷售的直接衝擊,房地產企業註定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市場環境。

另一方面,因政策、資金全面趨緊,2019年,很多房企便開始通過謀變組織架構調整,來面對融資難、回款慢、業績壓力大的行情。

此際,主動採取防禦型戰略,或許是碧桂園等眾多房企的一致選擇。

據悉,去年以來,萬科、保利發展、融創中國等頭部房企,以及中梁控股、陽光城等二線房企,都或多或少在內部進行了組織和人事的調整優化,試圖讓新的組織架構與新的市場環境更為匹配。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幾年地產業的變化實際上非常快,規模增加、行業周期變化,這些都給房地產公司的管理帶來挑戰,架構調整也勢在必行,但具體調整效果如何仍有待考驗。


相關焦點

  • 新城控股「動刀」內部架構直指效益 「調整」或成房企常態
    新城控股「動刀」內部架構直指效益 「調整」或成房企常態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20 15:01:27
  • 中石化集團組織架構「大動刀」!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集團)組織架構將進行大幅調整。11月29日,中石化集團官網公布了上述消息。設立四大業務板塊和調整機構職能是此次改革的主要舉措,但相關變動或暫不影響上市公司財務統計口徑。
  • 「風財訊·深度」攥緊拳頭伸出腳,如何理解碧桂園區域架構再次調整?
    來源: 風財訊撰文|黃小妹 來源|風財訊為什麼又是碧桂園?2020年的魔幻開頭給了每家企業重新審視組織架構的機會,前有地產企業萬科、龍湖人事換防,後有IT巨頭華為、騰訊、小米架構調整,但是一年時間經歷三次調整的可謂少見。
  • 碧桂園:「革傳統地產公司組織架構的命」
    無論是從2012年底開始啟動的「成就共享」計劃,還是2014年實施的「同心共享」計劃,碧桂園都試圖通過新的激勵機制來挖掘員工潛力,甚至試圖「革傳統地產公司組織架構的命」  [自2015年以來,隨著政府刺激政策逐步落地,房地產市場正迎來最寬鬆的政策周期,城鎮化
  • 中駿集團開啟組織架構調整,黃朝陽成立4大區域公司
    來源:藍鯨財經近日,繼遠洋(HK.03377)、旭輝(HK.00884)之後,閩系房企中駿集團(HK.01966)也開啟了組織架構的調整。在業內人士看來,在衝刺千億的關鍵階段,中駿主動進行架構調整,不排除為規模蓄力。據悉,依靠著地產+商業」雙輪驅動模式,中駿於2019年實現了805.01億元的銷售額。今年3月,黃朝陽在業績會上表示,公司內部開發計劃還是按照1000億元目標進行控制,公司930億元的目標肯定完成,並儘可能完成1050億元的目標。
  • 小米再次調整組織架構,為什麼?
    相比於之前的組織架構,新的集團質量辦公室分工更細、更明確。其實這是小米上市之後,第五次組織架構調整,第一次在2018年,雷軍的一封公開信宣布,內部近十位高管以及多條業務線的重大組織改革。在隨後不久的時間裡,小米集團又進行了多輪組織架構調整。各種人事、部門責任的重現規劃,小米集團的意圖到底什麼呢?
  • 中駿集團組織架構大調整
    來源: 第一財經今年渴望衝擊千億規模的閩系房企中駿集團(01966.HK,下稱「中駿」)正在通過調整組織架構,來適應未來的發展需要。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中駿總裁黃朝陽在6月8日籤署一份《關於成立中駿集團區域公司的公告》文件顯示,自6月8日起,中駿成立區域公司。其中,原上海公司和杭州公司合併成為中駿東南區域公司,集團助理總裁彭飛出任東南區域公司總經理。原南京公司變更為中駿蘇皖區域公司,唐登洋出任蘇皖區域公司總經理。
  • 碧桂園繼續構架調整,環京區域進行整合
    記者 | 王靜碧桂園於今年3月份啟動的架構調整,已經開始由總部下沉至區域公司。今年3月份,界面新聞獨家報導了碧桂園集團層面的架構調整。調整後集團總部共有13大中心,37個部門,5大事業部。這次調整,主要針對的是區域反映較為集中的「打破部門間壁壘」、「加大授權」「簡化工作流程」等問題,總部各部門就部門重點工作項、價值點進行了梳理和組織優化,這將是他們「加大授權」「簡化工作流程」的第一步。
  • 商會組織的內部架構
    但是從商會內部的自身需求來說,完善其內部的組織架構,建立權責清晰,分工明確的管理機制是商會運營中環環相扣的重要紐帶。商會章程是對商會各部門的總綱領,是指導和約束商會人員的行動指南,有權力而無約束只能滋生腐敗,讓人鑽了制度的空子。所以建立健全具有科學規範的商會章程是各大商會在組織運營中必須提上議程的一件事情。
  • 華為、騰訊、阿里、小米、百度3年組織架構調整最全梳理
    文章公布了騰訊的企業組織架構大調整,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平臺與內容事業群,並將原七大事業群壓減至六個。這是騰訊時隔6年後首次動刀組織架構。無獨有偶,9月13日,雷軍則通過內部郵件的方式,宣布了小米集團最新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同時將電視部、生態鏈部等四個業務部重組成十個新的業務部。
  • 騰訊調整內部架構:突出TO B業務 取消社交及網媒事業群
    據報導,騰訊9月29日宣布調整內部構架,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而原有的微信事業群(WX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企業發展事業群(CDG)繼續保留。
  • 碧桂園「矩陣革命」
    對此,我還記得年初的時候,碧桂園提出「打破部門牆」、「打破中心牆」,對總部組織架構進行優化調整。而現在,結合年初碧桂園的動作,將其視為一個整體,我們會發現,營銷端的「客研、銷管、策劃」職能變「支持部門」,是碧桂園在企業架構層面實現「矩陣革命」的最後一公裡。
  • 聯想組織架構調整 旨在更加清晰品牌定位
    【天極網筆記本頻道】1月5日晚間,聯想集團CEO楊元慶發布內部郵件,宣布公司將作出組織架構調整,將內部業務重組為兩大集團:Lenovo業務集團和Think業務集團。調整後原MIDH負責人劉軍將負責Lenovo業務集團,聯想全球產品部門總裁彼得·霍騰休斯(Peter Hortensius)將負責Think業務集團,調整將於4月1日生效。
  • [公告]小康股份:關於調整公司組織架構的公告
    [公告]小康股份:關於調整公司組織架構的公告 時間:2018年03月10日 15:06:30&nbsp中財網 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 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調整公司組織架構的議案》,為了更好地響應和執行公司的發展戰略,通過戰略部署、實施和控制的各個環節,提高公司管控效率,保障公司的戰略執行能行之有效和真正落地,經全面梳理公司業務布局,並根據公司戰略發展的實際需要,董事會同意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具體如下
  • 京東調整組織架構 多部門負責人不再向劉強東匯報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 攝12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獲悉,京東商城發布了組織架構調整的公告,公告中將京東商城的組織架構調整為前臺、中臺、後臺三大部分。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各大事業群負責人不再向劉強東匯報隨著組織架構的調整,京東各事業群負責人的匯報人也將隨之調整,而這一變化更引人關注。
  • 碧桂園、萬科、旭輝的背後,千億房企如何提升人均效能?
    02組織精簡化:橫向整合,縱向扁平提升人均效能,房企要對組織架構動刀。近年來,碧桂園、萬科、旭輝、陽光城等TOP房企紛紛從橫向和縱向兩方面進行組織優化。1.通過整合,加強工程與成本的交圈,可以減少彼此間摩擦和內耗,提升內部決策效率。同時,突破傳統的「深井」式的組織架構,提升團隊的靈活性。2.
  • 小米將總角,雷軍知天命:組織架構調整兩年記
    上市後18天,小米內部又下發了一條針對生態鏈組織架構的調整。 自2017年,「11·24調整」讓生態鏈部成為一個大部門後,這次調整在該部還增設了貴金屬業務、探索產品以及投資三個分部。簡言之:整合生態鏈部,並建立新的層級。 這對於小米集團組織架構來說無疑是劃時代的,讓此前扁平化管理在某些領域有了層級化趨勢。
  • 萬科總部組織架構大調整:戰投部更名事業發展部
    下半年的第一天,萬科集團CEO鬱亮親筆籤署《關於集團總部部門調整的決定》。提出為有效促進業務發展,經研究決定,要對集團總部組織架構進行大調整。   具體調整如下:   1、總裁辦公室更名為集團辦公室,客戶關係、媒體關係和品牌管理職能併入集團辦公室;   2、財務與內控管理部更名為財務與內控中心;   3、審計監察部更名為監察審計部;   4、工程管理部與建築研究中心合併,更名為建築研究與工程採購中心;   5、流程與信息管理部更名為流程與信息系統部;
  • 小米組織架構調整,背後有何深意?
    然而,在聚光燈背後,大家所忽略的,是小米繼去年9月成立集團組織部、參謀部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這次調整,意味著小米告別了引以為傲的扁平化管理,選擇層級化。   小米的戰略選擇,是在複雜和敏感的外部環境之中,對產業變化的持續觀察,對自我認知的持續分析,以及面向未來目標的持續接近。
  • 六個月四次調整組織架構,小米集團升級技術戰略地位
    小米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整片領域共佔地672平米,所列產品之中的平衡車、VR/AR眼鏡等前沿技術產品,頗受國內外參展人員喜愛。2月25日,小米集團(01810.HK)在參加MWC大會、發布5G版本手機新品MIX3的次日,由小米集團組織部下發正式文件,宣布最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任命崔寶秋為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並且在核心管理崗位上共任命了14名總經理、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