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感會改變人的大腦,消除孤獨感,這些方法值得推薦

2020-12-17 簡談問心

孤獨感會改變人的大腦,消除孤獨感,這些方法值得推薦。

孤獨感和孤獨情緒不同,孤獨情緒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一陣風來的快去得快,一個人在那裡高冷得不行也可以轉眼變沙雕。

但孤獨感不一樣,孤獨感不是疾病,卻影響深持續時間長,甚至還會改變人的大腦。

孤獨感是一種封閉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絕或受到外界排斥而產生的孤獨苦悶的情感。

只有長期的孤獨情緒,才會導致孤獨感,而這種長期存在的情緒會造成心理行為紊亂,引發某些情緒障礙,導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這種感覺會導致一個人對社交產生抗拒情緒,對他人和社會同時產生隔膜和疏離。

而這種跟正常社交的脫離,會反過來強化一個人的孤獨感,久而久之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個體的人格失常。

眾所周知心理健康會反饋到身體,孤獨感嚴重的人不願意和外界接觸,情緒不高,身體健康質量也隨之下降。

孤獨感深重的人有極深的厭世情緒,莫名的焦慮,血壓往往比正常人高出許多,導致其患心臟病和中風的概率大大提高。

孤獨感也會令人難以入眠,不得不藉助安眠藥入睡,而如果感到頭痛煩躁,就證明大腦皮層開始受到了不良影響——壓力激素皮質醇分泌過多,人體免疫系統被削弱,人的自控能力開始降低,意志力和決心會在不自覺的消失。

這更是會為老年之後患上阿爾茲海默症增加風險,讓人體的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經細胞內神經原纖維纏結,以及神經元丟失伴膠質細胞增生等。

戰勝孤獨感,早已不是什麼隱私的話題,是人們需要攜手面對的共同難題,這是一種社會化的亞健康。

解決孤獨感,首先就要讓自己的社交正常化。社交可以讓人從自己的世界裡走出來,將過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分散到其他的事物和人上面,只要能夠聊到一起,就能夠收穫一種認同感。這種感覺會讓人從自我困擾裡釋放,情緒跟著產生共振,重新調起活力。

不要太過熱火以免陷入人情糾纏,也不要太過冷漠疏離。逐漸消除自身的自卑情緒和消極想法,他人的認可或是反駁都能給人存在感,人可以藉此重拾自信重塑自我。

其次,孤獨感強烈無法進行社交的人可以嘗試養寵物,或者是培養跟比較柔軟物體的親密。

科學實驗證明,人類會對自我觸感適度的毛絨物體產生安全感,這种放心的感覺是可以依賴的,尤其是在零到六歲的孩子們和經歷創傷的人當中最為明顯。

貓兒或者狗狗本身就有這種溫暖柔軟的觸感,而且擁有純粹的感情,你對它好它也加倍對你好,孤獨的人最適合這樣的陪伴。

但如果沒有做好養寵物的準備,就不要貿然去領養寵物,避免對寵物的傷害,也避免雙方產生感情後自己失控,害了寵物,自己也情感受創。

所以可以儘量在擁有玩偶抱枕之類的物品後,確認自己能夠照顧另一個生命,再做出決定。

最後,緩解孤獨感還可以儘量外出,和自然接觸。這是科學也沒辦法解釋的,但人就是跟大自然多接觸之後心情會變好,這可能是刻在基因裡的本能。

在大自然裡面人們會暫時感覺不到競爭的壓力,或是社會方面帶來的焦慮,很大程度上的放鬆會讓人的神經脫離緊繃的狀態。

尤其是接觸植物,以及清新的空氣,可以給人安全感,緩解對自身過度注意的疲勞。

人只要冷靜下來,提高專注力,就可以拿出精力和時間應對原本被孤獨感打亂情緒無法完成的事,足夠的自我相處空間不僅對已經孤獨感嚴重的人有益,還能幫助人們預防孤獨。

很多亞健康問題可大可小,我們在日常生活裡要做的就是及時發現,及時止損。不能等到問題嚴重了再想著要解決,那會錯過很多的時機,並且往往投入更多效果也不甚明顯。

而孤獨感就是如此,問題不嚴重的時候要及時處理,不要拒絕他人的善意,儘量獲得理解。

一旦情況加重無法解決,最好的辦法還是去看醫生,專業的人士會對這樣的情況有更好的了解和處置辦法。

只有那些勇敢且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

相關焦點

  • 孤獨一人會是什麼感覺,如何消除孤獨感?
    儘管孤獨讓人感到不舒服,但它也是一種有益的信號。孤獨提醒著我們:要更加注意社會聯繫,著手修復破損的人際關係,或是鼓勵我們去尋找更多的社會聯結。因此,當你感到孤獨時,你的大腦在提醒你:「你需要走出去,和人建立更多的聯結了。」孤獨的惡性循環如果長時間陷在孤獨中,就可能會越來越孤獨。
  • 睡眠不足會導致孤獨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4日報導,睡眠不足會導致孤獨感並使人牴觸社交活動。研究人員建議保證每晚7到9小時的睡眠時間,且僅一個晚上的良好睡眠就能讓人更外向,在社交時也更自信和更具吸引力。
  • 人的孤獨感是怎麼產生的?
    所以,久而久之的,把與人合作、合群寫在了人的遺傳基因中,防止一個人脫離社會,去單獨生活。當一個人被社會群體所排斥,或者自己主動排斥社會群體時候,人的遺傳基因做出了應激反應,它讓你感到孤獨,孤獨使你痛苦和害怕,你想要消除痛苦和害怕,結束孤獨,就要改變自己的態度,想辦法主動的融入社會群體中。
  • 孤獨感會造成健康問題
    孤獨感會造成健康問題 2005年05月11日11:04:22 新華網 曹麗君   美國科學家日前公布的兩項研究表明,很少社交的「孤獨者」免疫力較低,體內也更容易產生與動脈硬化有關的物質。  《新科學家》雜誌網站2日報導,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對83位大學生進行了兩周的跟蹤。
  • 現代人的孤獨感是怎樣造成的?3步教你擺脫孤獨感!
    人與人之間多了層隔膜,漸漸有了距離感,每個想擺脫孤獨感的人總會掙扎,卻又無力改變。孤獨感是怎樣產生的呢?大家如何巧妙擺脫呢?小編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這種人一定是害怕寂寞的,如果你身邊有這種朋友,小編建議,一定要給他點個讚,讓他知道有人很在意他,你的贊或許可以幫他擺脫內心的孤獨感。
  • 有一種感覺叫做蘇詞中的「孤獨感」
    有些人認為作為「天才型」文人的蘇軾,面對困境時「理所應當」的表現是曠達豪放。 他們忽視了蘇軾成長的過程,事實上沒有人的成熟是一蹴而就的。蘇軾也會有寂寞孤獨,也會有惆悵離殤,也會有不能釋懷的情感。
  •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需要孤獨感
    而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都需要一點孤獨感,這樣你才能真真實實的面對自己。但是人總會有一些時刻,有著無法明說的心情,在那個狀態之下,你自己走不出去,別人走不進來。而你只能在這個時候面對自己,並非每一個人都可以接受這樣的自己,孤獨也是伴隨我們每一個人一生的命題。我們很多人都無法接受所謂的孤獨感,因為會感覺到害怕,無法接受,無法靜下心來,去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不敢正視自己內心的想法。
  • 華師大|老吾老⑥如何減輕城市高齡獨居老人的孤獨感
    自評經濟狀況困難和一般的獨居老人的孤獨感發生風險比寬裕組的孤獨感發生風險大約分別高78%和40%。這與我們的認知相契合,經濟狀況較差的獨居老人會比較擔憂自己的生活和養老,同時,與富裕老人對比也會產生心理落差,這些可能成為孤獨感產生的誘因。居住在不同城市的獨居老人的孤獨感發生風險有顯著差異。一個非常有趣的發現是:從北到南,獨居老人的孤獨感發生風險是遞減的。
  • 深入解讀——專屬天秤座內心深處的孤獨感來源
    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孤獨,但,每個人的孤獨感來源都不一樣。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天秤座的孤獨感從何而來吧。天秤座對孤獨的感覺是隨心的。天秤的孤獨感是由內心去觸發的。哪怕天秤座自己一個人呆著,只要內心沒有孤獨感,天秤座自己也一點都不會感受到孤獨的人。天秤座的孤獨感是沒有辦法預判的,也許別人因為一個分享不出去的開心,難過,而感到孤獨。而,天秤座在這種情況下,不一定會感受到孤獨。天秤座懂得享受孤獨。
  • 唐國強評價《雍正王朝》:我刻畫的是「合於天而齊於人」的孤獨感
    《雍正王朝》中唐國強老師塑造了一個鮮明特色的雍正,與民間傳說、二月河原著差別化很大的一個正面形象示人的雍正。後來,唐國強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自己對於《雍正王朝》中雍正這個形象的塑造,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文字摘錄於唐國強接受採訪時的看法——那麼雍正也是我有意識的在刻畫這個孤獨感。什麼孤獨感呢?就是「合於天而齊於人」的東西。你的這些措施,是順應歷史,推動王朝往前走,但是多少人理解,多少人知道?連自己的親兄弟都跟自己作對,自己的兒子都不理解自己,這個時候的那鍾孤獨感,這應該是在劇本之外,你要想使這個人物更有一些色彩,恐怕要時刻考慮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來找到一些意境。
  • 太宰治的孤獨感從何處來?
    他的孤獨感不僅來自於家人感情的淡薄,還有友情愛情的淡薄上的。《人間失格》主人公葉藏幾乎沒有朋友。中學時代的竹一第一個說出了葉藏在體育課上的行為是故意的,這讓他萬分惶恐。葉藏討好的接近竹一,他們之間的關係說不上是朋友。
  • 疫情下孤獨的真相,所謂的孤獨感,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
    首先,明確孤獨感的來源孤獨感是一種主觀感受,多是由社會關係缺陷造成。孤獨感來源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孤獨者自身與他人產生情緒性隔離,也就是說,感到孤獨的人自己將自己和周圍的一切隔離起來,不願意和周圍的人有所交流;另一種是在孤獨者本身處於社會關係之外,周圍沒有朋友或親人,因而產生孤獨感。孤獨感和被孤立有所不同,孤獨感是孤獨者本身自願與他人拉開距離。
  • 單論虛擬戀人的可靠性,伴遊天下網深度剖析孤獨感背後的隱藏意義
    這些需求的客戶群體大多數是一些初高中懵懂的青少年,他們所想要的服務不是精神領域的碰撞,而是毫無意義的身體上的、心理上的一種釋放與需求!「虛擬戀人服務」興起的背後,伴遊天下網認為離不開「社恐」和「孤獨感」兩個方面,追求異性是作為人出生下來的一種天性,但不可全寄希望於虛擬世界,究其源頭需求用戶與虛擬戀人之間存在只是一種簡單的僱傭關係(金錢交易),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情感,單純通過網絡工具能夠了解彼此嗎?顯然這是不現實的,且不說人還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偽裝的生物。
  • 朱良志:八大山人強烈的孤獨感
    個山小像 黃安平繪 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藏 但是,我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卻又強烈地感覺到朱耷的個性,上述那些古人的法則,不過是他隨手拈來為自己服務的
  • 八大山人朱耷的藝術孤獨感
    八大山人 《枝上鸜鵒圖》 但我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卻又強烈地感覺到朱耷的個性今天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欣賞和理解他藝術的人越來越多。 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在中國繪畫史上,倪雲林、石濤、八大山人可謂三位具有獨創意義的大家,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以精純的技法為基礎,以哲學的智慧來作畫,以視覺語言表現對人生、歷史乃至宇宙的思考。但一人的風味又有不同,雲林的藝術妙在冷,石濤的藝術妙在狂,八大的藝術則妙在孤。
  • 林風眠作品中的寂寞孤獨感是詩意盎然
    當然,林畫的孤獨感並不是空虛感,也不同於佛家說的空茫境界,更沒有現代西方畫家如契裡柯、達利作品中那種荒誕式空漠;換言之,它只是一種寂寞,一種獨自欣賞世界的自足的寂寞,不妨再作個比較:八大山人的畫也充滿孤獨,但那是孤獨而憤,演為清狂。
  • 插畫家 Perry Rowe 以畫作勾勒令人共鳴的孤獨感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幾次重大的轉折,好或不好都在命運的安排下如期發生。改變對任何人而言,都不是容易的,之所以困難除了是拔去原有的一部份,另一方面是我們時常只看見外在的不同,卻忽略內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回頭檢視契機的發生,誰不渴望更好的成績、找到更好的工作、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但有時也得面對被迫改變的事實,面臨被公司開除、與心愛的人分離、身體健康不如預期、發生意外等等,每每遇上人生的急轉彎,在尚未釐清的同時還要做出該有的應對進對。
  • 畢夏北京拍攝新歌MV 老歌新唱享受孤獨感
    畢夏展現孤獨感。網易雲音樂官方下載地址網易娛樂3月6日報導 近日,畢夏現身北京,為EP中的歌曲《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拍攝MV。老歌新唱享受孤獨感「我喜歡鮮花,城市裡應該有鮮花」,這是《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中畢夏最喜歡的一句歌詞,她認為這首歌很好的反映了現在的生活。
  • 海子詩歌中的3種生存體驗:無根感、孤獨感、分裂感
    讀過海子詩歌的人會發現,海子的詩歌中大量出現「遠方」這一意象。海子詩歌中的「遠方」情結折射出他的3種生存體驗 :無根感、孤獨感、分裂感。 「隨著前現代的階層社會轉變為現代的、按功能區分的社會,現代人不再能牢固地定位在社會的單一子系統中,相反,現代人失去了家園,而且永遠地在存在意義上失去了家園……他們在任何地方都是異鄉人,儘管他們努力改變,但仍到處事與願違。在現代社會中,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他們真正有家的感覺,這些地方也不可能給予他們家的身份。」
  • 你這一生的孤獨感是多麼嚴重
    孤單是一種心態,是一個人最容易出現的情緒,每個人都會孤單,人生一世,都是孤單的,所有人都是孤單的,生不帶、死不帶,常常會有孤單的感覺,但是,如果心理問題形成,就會很嚴重,這輩子,你的孤單感有多嚴重?來個心理測試吧,下面有三隻玉兔,你認為哪一隻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