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孤獨感是怎麼產生的?

2021-01-09 張祥前

人的孤獨感來自於人的遺傳基因,後天的社會環境只是加強了或者減弱人的孤獨感。

人的xing欲、愛情、親情、痛苦、幸福、欲望·····和孤獨感一樣,都是來自於人的遺傳基因,屬於人關鍵的核心意識,也是一種基礎情緒。就像我們使用的手機,預先裝上了安卓、或者蘋果操作程序。

人來到社會上,後天的環境只是加強和減弱了人的xing欲、愛情、親情、痛苦、欲望、孤獨感。

歷史上很多人都不相信愛情和xing欲是來自於人的先天遺傳基因,他們做許多實驗,讓男孩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寺廟裡,所接觸的都是男性和尚。

當男孩長大,老和尚帶男孩上街,男孩對女性感興趣,老和尚說那些女人是老虎,可是男孩卻說,他就喜歡這種老虎。

人類在長期進化中,相互合作是至關重要的,對人的生存、以及能否很好的活下去至關重要。人類是群居動物,人類長期進化,使得與人建立親密關係變成是人的一種本能。

人類在過去幾百萬年中始終是處於極端落後的原始社會中,人不但經常受到自然災害的肆虐,還要受到野獸、蚊蟲、毒蛇等侵害。

所有這些災難都比不上受到同類的原始人的殘酷攻擊,這種攻擊往往是突然的,有時候是隱蔽的,也是很殘忍的,往往被對方殺死和吃掉。

很多人把原始社會想像為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是大錯特錯,現在很多考古學家發現,原始人在冬季食物匱乏的情況下,經常有原始人用石塊偷襲另一個原始人,偷襲成功後,就吃掉後腦。

如果許多熟人、有血緣關係的人在一起生活,形成一個群體,別的原始人就不敢輕易的發起攻擊。即使攻擊也很容易被眾人發現,在眾人面前,這種攻擊不但不能傷害到對方,可能自己要倒大黴。

可以設想,一個原始人落單了,突然遇到另一群陌生的原始人,自己的生命完全就操縱在對方這些人手中,他們想殺死你,想吃掉你,就可以輕易的達到目的。

所以,久而久之的,把與人合作、合群寫在了人的遺傳基因中,防止一個人脫離社會,去單獨生活。

當一個人被社會群體所排斥,或者自己主動排斥社會群體時候,人的遺傳基因做出了應激反應,它讓你感到孤獨,孤獨使你痛苦和害怕,你想要消除痛苦和害怕,結束孤獨,就要改變自己的態度,想辦法主動的融入社會群體中。

這樣可以防止這個人脫離社會群體,這樣就大大的提高了這個人生存下去的可能性。

所以,人的孤獨感是人經過長期進化得來的一種基礎情緒,孤獨感能夠給人帶來痛苦。人只有與人合作、與人相處中,才能夠忘記這種孤獨感,從而減輕痛苦。

所有的探討人為什麼有孤獨感的人,都把目光放在人在後天環境中造成人孤獨感的原因。

按照以上的看法,一個人經常的與人合作,與人相處,就不會感到孤獨。

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完全不是那個樣子,有人經常和人合作,與家人、同事時刻相處,但是,仍然感到孤獨。很多人的孤獨感來得是莫名其妙的,連自己都搞不清楚來源是什麼。

這個原因就是人與人的正常、平等交往受到阻隔。這種交往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人與人思想交往受到阻隔,另一個原因是人與人的肉體觸碰受到阻隔。

人需要與人在思想上交流、碰撞。人需要經常的得到別人的肯定、讚美。更希望得到別人的羨慕。

人與人交往中的思想產生了隔閡,一個原因是我鄙視別人,另一個原因是別人鄙視我。

在一個鄙視文化流行的社會中,很容易造成人與人的思想交流困難和阻隔。

什麼是鄙視文化?鄙視文化是怎麼產生的?

原來,任何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上,都希望自己有財富、有權、身體好,有很多漂亮的伴侶,受到別人的尊敬和肯定,日子過得幸福、滋潤。

但是,有些人希望自己有財富、有權、身體好,有很多漂亮的伴侶,受到別人的尊敬和肯定,日子過得幸福、滋潤。

同時,特別希望別人沒有財富,窮得一B吊糟,什麼權利都沒有,連說話權利都沒有,身體差,有一個醜陋的伴侶,甚至打光棍,沒有人尊敬他【她】,整天被人像嚇狗那樣訓斥,日子過得很糟糕。

這些人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感覺自己高高在上,才能夠感覺到爽、幸福。

這些人在行動中一邊努力滿足自己的願望,一邊拼命的阻礙別人實現自己的願望。

當一個社會中這種人佔了大多數,而且社會對這些人沒有譴責,甚至給予肯定,這種社會風氣一代一代的繼承下去,這個社會鄙視文化就形成了。

還有,社會中很多人以鄰為壑,無緣無故的仇恨別人,仇恨外國人,這個就是仇恨文化。

由鄙視導致仇恨,仇恨文化起源於鄙視文化,屬於鄙視文化的延伸。

正是這兩種文化在社會上大規模的流行,阻礙了人與人交流,特別是阻礙人的正常的、平等的交流。

人的正常的、平等的交流變成了相互鄙視、攀比、較勁,處於下風的人,往往就不願意繼續交往下去,這些人往往陷入孤獨中。而處於上風的人,又高高在上的,瞧不起人,也不想交流了。

有時候,大家在一個單位裡天天見面,又無法相互離開,結果只能是相互假笑,敷衍了事,沒有了真心交流。

這個社會,科技越發達,人可以利用網際網路來相互交流的時代,人反而越感到更孤獨。

原因就是鄙視文化的流行,大家尿不到一個壺裡。本來是想從別人那裡得到肯定、認同、讚美、羨慕,而實際上得到的是鄙視、怒懟、嘲諷、謾罵。

關愛文化的匱乏,鄙視文化、仇恨文化的流行,加上對陌生人的恐懼,使得城市越擁擠,人的心卻相隔得越遠,沒有可以相信、信賴的人,生活在城市的人感到越更孤獨。

寂寞來自於我想找別人交流,別人拒絕了我。孤獨是我想拒絕與別人交流。

你找別人,別人不理睬你,而你又從內心瞧不起別人,不肯主動降低身份、姿態去討好別人,其結果是你既寂寞、又孤獨。

人的願望長期不能實現,會導致人的失落感,在得不到別人認同和理解後,就又產生了孤獨感。這種孤獨感產生的原因在現代社會中是最常見。

很多人長期有委屈、失落感,也加深了孤獨感。

很多人的孤獨,是自我封閉導致的,自己不願意和外界接觸。

這類人通常有些內向,很少能對自己有信心,又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不能擺正自己在別人或者社會上的真實地位,在與人交往中,被人鄙視,多次受到挫折,就會關閉自己的心靈,刻意的遠離別人。

聰明、智慧、愛獨立思考的人,更加的孤獨。原因是這些人很容易看穿社會的虛偽和假面具。這些人不肯同流合汙,又不肯屈服,加深了自己的孤獨感。

不過,寂寞孤獨能夠促進人更加思考,特別是向深度方向去思考,很多人的思想轉變,也是源於自己經歷孤獨的痛苦。很多思想家、成功人士,都經歷了劇烈痛苦和孤獨時期。

有的人在青少年時期,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並逐漸建立,產生了了解別人內心世界。他們很關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他們會將自己隱藏起來。一方面他們覺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不願告訴別人,有一種自我封閉心理;另一方面他們又特渴望別人能真正了解自己。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陷入惆悵和苦惱,產生孤獨感。

老人為什麼感覺更加的孤獨?

人在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也更容易感受到孤獨。

這種孤獨,是因為過去有未完成的事情,但是現在卻無法繼續進行下去,有些老人通過自己一生的經歷,看穿了社會的一切虛偽,就會產生後悔、失望等的消極情緒。因為沒有人能理解,也就變得孤獨了。

有的老人是因為得不到家庭的溫暖,身體有病,對未來沒有希望,又得不到別人的安慰和理解,失望和痛苦加劇了孤獨感。

貓喜歡人經常撫摸它,豬也喜歡人經常的給它撓癢。

人也需要和別人肉體上的接觸、撫摸,特別是異性的接觸、撫摸,有一些孤寡老人,特別的孤獨。

現代社會,養貓、狗的人特別多,原因就是無數人的寂寞和孤獨。

家庭內部的原因,容易造成人的孤獨感。

有人在家庭中,只能幹活,不能消費,對家庭事務沒有一點而發言權。他幹出的成績沒有人提,稍有錯誤就被無限放大,遭到痛罵,而且家庭的成員當著他的面吵來吵去的,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裡。

久而久之,家庭給他的感覺就是糞坑,他時刻想跳出這個糞坑,可是種種條件又束縛了他,使他無法跳出,長期下去,就造成了這個人非常強烈的孤獨感。

相關焦點

  • 孤獨感會改變人的大腦,消除孤獨感,這些方法值得推薦
    孤獨感會改變人的大腦,消除孤獨感,這些方法值得推薦。孤獨感和孤獨情緒不同,孤獨情緒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一陣風來的快去得快,一個人在那裡高冷得不行也可以轉眼變沙雕。但孤獨感不一樣,孤獨感不是疾病,卻影響深持續時間長,甚至還會改變人的大腦。
  • 現代人的孤獨感是怎樣造成的?3步教你擺脫孤獨感!
    現代人的孤獨感是怎樣造成的?3步教你擺脫孤獨感!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書房裡的小百合」。小編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下孤獨感這個話題。從來車馬很慢,聯繫很少,你我之間離得遙遠,但是心卻在一起。人與人之間多了層隔膜,漸漸有了距離感,每個想擺脫孤獨感的人總會掙扎,卻又無力改變。孤獨感是怎樣產生的呢?大家如何巧妙擺脫呢?小編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
  • 孤獨感會造成健康問題
    孤獨感會造成健康問題 2005年05月11日11:04:22 新華網 曹麗君   美國科學家日前公布的兩項研究表明,很少社交的「孤獨者」免疫力較低,體內也更容易產生與動脈硬化有關的物質。  《新科學家》雜誌網站2日報導,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對83位大學生進行了兩周的跟蹤。
  • 疫情下孤獨的真相,所謂的孤獨感,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
    首先,明確孤獨感的來源孤獨感是一種主觀感受,多是由社會關係缺陷造成。孤獨感來源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孤獨者自身與他人產生情緒性隔離,也就是說,感到孤獨的人自己將自己和周圍的一切隔離起來,不願意和周圍的人有所交流;另一種是在孤獨者本身處於社會關係之外,周圍沒有朋友或親人,因而產生孤獨感。孤獨感和被孤立有所不同,孤獨感是孤獨者本身自願與他人拉開距離。
  •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需要孤獨感
    而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都需要一點孤獨感,這樣你才能真真實實的面對自己。但是人總會有一些時刻,有著無法明說的心情,在那個狀態之下,你自己走不出去,別人走不進來。而你只能在這個時候面對自己,並非每一個人都可以接受這樣的自己,孤獨也是伴隨我們每一個人一生的命題。我們很多人都無法接受所謂的孤獨感,因為會感覺到害怕,無法接受,無法靜下心來,去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不敢正視自己內心的想法。
  • 有一種感覺叫做蘇詞中的「孤獨感」
    蘇軾的一生起伏坎坷,期間難免會有孤獨寂寞情緒的產生。以「孤」為核心字眼的意象體現出蘇軾詞中的孤獨感,其孤獨感的產生既源自外在的客觀條件,也有蘇軾自身的個性和選擇的原因。
  • 情到深處人孤獨 ——談寶黛愛情中的孤獨感
    其實,愛情的痛苦本質還有另外一個體現——情到深處人孤獨,即愛情會給戀愛主體帶來一種深刻的孤獨感。「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戀愛中的賈寶玉和林黛玉都是孤獨的。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和賈寶玉的兒女真情,是在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中自然生成和發展起來的。
  • 孤獨一人會是什麼感覺,如何消除孤獨感?
    每個人對於「滿意」的不同,有些人享受深刻的友誼,有些人則喜歡擁有更多的朋友。因此,人們有著不同的孤獨感(Boomsma et al., 2005; Khazan, 2017)。人們往往認為,獨處就意味著孤獨。但事實上,孤獨一種主觀感受。孤獨來自於人們「擁有的聯結」與「渴望的聯結」之間的差異,讓人感到不安、痛苦與耗竭。
  • 華師大|老吾老⑥如何減輕城市高齡獨居老人的孤獨感
    年齡的影響不是線性的,僅80-84歲組高齡老人產生孤獨感的風險顯著高於70-74歲組老人(參照組),其他年齡組與參照組沒有顯著差異。女性獨居老人比男性更容易產生孤獨感,其發生風險比男性高約45%。沒有配偶的獨居老人產生孤獨感的風險比有配偶的獨居老人高約52%。受教育程度越高,獨居老人發生孤獨感的風險也越高。
  • 唐國強評價《雍正王朝》:我刻畫的是「合於天而齊於人」的孤獨感
    《雍正王朝》中唐國強老師塑造了一個鮮明特色的雍正,與民間傳說、二月河原著差別化很大的一個正面形象示人的雍正。後來,唐國強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自己對於《雍正王朝》中雍正這個形象的塑造,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文字摘錄於唐國強接受採訪時的看法——那麼雍正也是我有意識的在刻畫這個孤獨感。什麼孤獨感呢?就是「合於天而齊於人」的東西。你的這些措施,是順應歷史,推動王朝往前走,但是多少人理解,多少人知道?連自己的親兄弟都跟自己作對,自己的兒子都不理解自己,這個時候的那鍾孤獨感,這應該是在劇本之外,你要想使這個人物更有一些色彩,恐怕要時刻考慮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來找到一些意境。
  • 睡眠不足會導致孤獨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4日報導,睡眠不足會導致孤獨感並使人牴觸社交活動。研究人員建議保證每晚7到9小時的睡眠時間,且僅一個晚上的良好睡眠就能讓人更外向,在社交時也更自信和更具吸引力。
  • 單論虛擬戀人的可靠性,伴遊天下網深度剖析孤獨感背後的隱藏意義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找個對象和談場戀愛都應該存在於現實中,虛擬環境中的戀人很難得到認可。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年輕人需求的日益多樣化,「虛擬伴侶」已經成為一種新生事物,贏得了眾多年輕人的青睞。單從虛擬戀人的可靠性角度出發, 今天伴遊天下網將做客這裡深度剖析孤獨感背後的隱藏意義!
  • 深入解讀——專屬天秤座內心深處的孤獨感來源
    孤獨,這個詞是每個人人生中躲避不了的一種狀態。無關乎你擁有的多少,從不取決你的社會地位,背景條件。孤獨,總是能在某個時刻,不動聲色,如期而至的湧上我們的心頭。孤獨,一個讓人聽到就本能地想避而遠之的詞。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孤獨,但,每個人的孤獨感來源都不一樣。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天秤座的孤獨感從何而來吧。天秤座對孤獨的感覺是隨心的。天秤的孤獨感是由內心去觸發的。
  • 太宰治的孤獨感從何處來?
    他的孤獨感不僅來自於家人感情的淡薄,還有友情愛情的淡薄上的。《人間失格》主人公葉藏幾乎沒有朋友。中學時代的竹一第一個說出了葉藏在體育課上的行為是故意的,這讓他萬分惶恐。葉藏討好的接近竹一,他們之間的關係說不上是朋友。
  • 八大山人朱耷的藝術孤獨感
    八大山人 《枝上鸜鵒圖》 但我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卻又強烈地感覺到朱耷的個性今天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欣賞和理解他藝術的人越來越多。 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在中國繪畫史上,倪雲林、石濤、八大山人可謂三位具有獨創意義的大家,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以精純的技法為基礎,以哲學的智慧來作畫,以視覺語言表現對人生、歷史乃至宇宙的思考。但一人的風味又有不同,雲林的藝術妙在冷,石濤的藝術妙在狂,八大的藝術則妙在孤。
  • 林風眠作品中的寂寞孤獨感是詩意盎然
    當然,林畫的孤獨感並不是空虛感,也不同於佛家說的空茫境界,更沒有現代西方畫家如契裡柯、達利作品中那種荒誕式空漠;換言之,它只是一種寂寞,一種獨自欣賞世界的自足的寂寞,不妨再作個比較:八大山人的畫也充滿孤獨,但那是孤獨而憤,演為清狂。
  • 朱良志:八大山人強烈的孤獨感
    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 作者:朱良志 八大長於水墨寫意,這是宋元以來興起的一種畫法白石老人曾有詩曰:「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遠凡胎,缶老(吳昌碩)當年別有才。我原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其傾倒如此。今天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欣賞和理解他藝術的人越來越多。 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
  • 來訪者產生抑鬱症,抑鬱症狀有「四個方面」體現,早發現早點幹預
    我們的生活不是取決於這個世界怎麼了,而是取決於我們怎樣看待這個社會。來訪者說最近一段時間,自己也不清楚為什麼會出現一些情緒上的低落,做什麼事情也不想去做。在食慾方面也有所減退,晚上睡覺也總是睡得不踏實。自己在網絡上查詢了自己的這種症狀,症狀顯示有抑鬱傾向。但是自己的這種抑鬱情緒看上去不是很嚴重,至少自己還是能夠掌控自己的情緒特點,也不是受到這方面很大的影響。
  • 畢夏北京拍攝新歌MV 老歌新唱享受孤獨感
    畢夏展現孤獨感。網易雲音樂官方下載地址網易娛樂3月6日報導 近日,畢夏現身北京,為EP中的歌曲《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拍攝MV。老歌新唱享受孤獨感「我喜歡鮮花,城市裡應該有鮮花」,這是《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中畢夏最喜歡的一句歌詞,她認為這首歌很好的反映了現在的生活。
  • 海子詩歌中的3種生存體驗:無根感、孤獨感、分裂感
    讀過海子詩歌的人會發現,海子的詩歌中大量出現「遠方」這一意象。海子詩歌中的「遠方」情結折射出他的3種生存體驗 :無根感、孤獨感、分裂感。   這種歸屬感的喪失促發了海子詩歌中「返鄉」這一重要主題的產生。「我要還家/我要轉回故鄉,頭上插滿鮮花/我要在故鄉的天空下/沉默寡言或大聲談吐/我要頭上插滿故鄉的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