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的孤獨感從何處來?

2020-12-06 圖書管理員小玫瑰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自傳小說,我們可以從此書中對太宰治的生活和心理有更全面的認識。

他的孤獨感不僅來自於家人感情的淡薄,還有友情愛情的淡薄上的。《人間失格》主人公葉藏幾乎沒有朋友。中學時代的竹一第一個說出了葉藏在體育課上的行為是故意的,這讓他萬分惶恐。葉藏討好的接近竹一,他們之間的關係說不上是朋友。「相互欺騙,卻又令人驚奇地不受到任何傷害,甚至於就好像沒有察覺到彼此在欺騙似的,這種不加掩飾從而顯得清冽、豁達的互不信任的例子,在人類生活中比比皆是。」也許在葉藏看來,人與人之間很難存在真摯的情誼吧。

堀木雖然是葉藏長期交往的所謂的友人,但是葉藏在自殺事件後去堀木家找他的時候,他發現了堀木的小市民嘴臉,堀木自私自利的一面表露無遺。

而對於愛情,葉藏認為女人是很難理解的生物。即使他的一生中有很多的女人鍾情於他,但是能走進他內心世界的女性在小說中卻寥寥無幾。葉藏一直處於一個人的境地,這種孤獨感貫穿小說全篇。葉藏自認天生是個「邊緣人」,所以曾經積極參加非法的馬克思主義社團,後來因為與女友相攜自殺時候,女方身亡而他獲救,所以他被以教唆殺人的罪名短暫入獄,淪為罪人。

和良子結婚的時光,無疑是幸福的,雖然因為良子受到商人的玷汙,而讓葉藏走上了更加沉淪的道路。但是這短暫的幸福,應該是葉藏一生中最為快樂的時光了。最後葉藏完全憑感情行事,一步步由病弱,無力走向墮落的人生,從沉湎藥物,買春,自殺到完全不理解他人,同時恐懼棄絕世界,最終被送進精神病院。而太宰治本人,在完成《人間失格》後就投水自殺了。

日本評論家解《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只為自己寫作的作品,內在真實的內容自敘體」。太宰治身歷過革命的失敗與愛情的淪陷之後,倘若不能犬儒,即使他熟讀《聖經》也難覓歸宿,那麼虛無是唯一減緩痛苦之道。 主人公葉藏一直生活在對人的恐懼中。手記一開始就提到,「我過的是一種充滿恥辱的生活。」這是太宰治對自己人生的總結,充滿了恥辱的一生。

即使小說充滿了絕望,我們也能感受到。葉藏或者說太宰治本身對幸福的渴求。雖然與人之間有很多不能理解和無法交流的存在,但是葉藏仍然希望得到幸福。但是幸福對於他來說,又太遙遠。 他覺得人與人之間很難理解,人的關係有時候就是相互欺騙,但是卻不把事實說破。世間就是人與人的鬥爭。自己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造成了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和幸福觀人生觀,人生充滿了絕望恥辱和孤獨。

相關焦點

  • 簡介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廣義的解釋是:凡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手法來敘述故事的均稱為私小說。但人們多數傾向於狹義的解釋:凡是作者脫離時代背景和社會生活而孤立地描寫個人身邊瑣事和心理活動的,稱為私小說。其實,在日本的「私小說」發展史上曾經有一個理論值得一提,就是將日本「私小說」樣式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一類是「破滅型」,另一類是「調和型」,前者的主要代表人物就不得不提到今天的主人公太宰治。
  • 《人間失格》:太宰治筆下的女性形象,靈魂的愛與救贖
    而孤獨作為一種情緒,每個人都曾體驗過孤獨感所帶來的間隙間的冷漠,或者也曾努力學著享受獨處。然而還有一種人,他們似乎具有與生俱來的靈性與觸角,敏感地感知著生命中的孤獨與絕望,太宰治就如同這種人。太宰治作為日本文學的重要人物,是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
  • 18年自殺5次,日本作家太宰治自殺的真相:生的富貴又很「多餘」
    太宰治本名是津島修治,1909年6月19日,太宰治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家境優渥,他的父親是經營銀行與鐵路的大地主,也是貴族國會議員,他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在這個家庭中,太宰治過的並不幸福,他津島家那一輩裡面的第六個男孩,上有五哥四姐。太宰治覺得自己的出生很「多餘」。
  • 今年為什麼這麼多人提起太宰治?他是誰?
    太宰治的父親是政要人物,母親常年體弱多病,所以太宰治從小就由保姆照顧,作為家族中第6個兒子,他的存在一直是可有可無,每次吃飯的時候只能排在最末席。在貴族嚴格的家庭中,太宰治似乎成為一個「多餘的外人」。從懂事起,強烈的孤獨感就與他如影隨形。
  • 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假文藝真渣男?學者:他是思想巨人
    --太宰治 1948年6月19日,那天雨下得很大,玉川上水河河水上漲。 這天是太宰治的生日,也是人們發現他遺體的日子。 此前飽受肺結核病情惡化折磨的太宰治,時常吐血。
  • 為什麼太宰治這麼喪,卻有很多人喜歡?如何理解太宰治《斜陽》?
    但如果我們看一下太宰治的生平的話,就會發現,太宰治的「喪」絕對不是無病呻吟。太宰治也不是不想把自己治好(雖然他有一段時間確實拒絕去醫院),要不然他也不會去自殺。自殺對於太宰治來說,「反而是對活著有欲望的人才會去做的事情」。關於太宰治的真誠,我在其他關於太宰的答案裡講了很多,這裡不再贅述。
  •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人間失格的太宰治
    母親體弱多病,太宰治從小便在姑母及保姆照顧下長大。在兄弟姐妹共十一人中排行第十。幼年時期少了母親的影響,改由保姆養育長大的過往,對太宰治的人生有不可小覷的意義。自卑疏離與冷漠的困境中,那份身為富家之子的誠惶誠恐,使太宰治無法擺脫出身帶有的隱然的內疚與罪孽。
  • 現代人的孤獨感是怎樣造成的?3步教你擺脫孤獨感!
    現代人的孤獨感是怎樣造成的?3步教你擺脫孤獨感!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書房裡的小百合」。小編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下孤獨感這個話題。從來車馬很慢,聯繫很少,你我之間離得遙遠,但是心卻在一起。人與人之間多了層隔膜,漸漸有了距離感,每個想擺脫孤獨感的人總會掙扎,卻又無力改變。孤獨感是怎樣產生的呢?大家如何巧妙擺脫呢?小編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
  • 有一種感覺叫做蘇詞中的「孤獨感」
    分析蘇軾詞中所體現的孤獨感,分析這種孤獨感產生的原因並探究蘇軾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如何自處的,如何去排解這種孤獨感的。 因而,蘇軾孤獨感的產生是必然的,並且他超常的感受力會將這種孤獨感放大,並通過文字呈現出來。 其次,蘇軾的孤獨感也體現於「無人可說」「無處可說」「無人相伴」 這樣的情境之下。蘇軾在悼念亡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寫道,「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孤獨感會改變人的大腦,消除孤獨感,這些方法值得推薦
    孤獨感會改變人的大腦,消除孤獨感,這些方法值得推薦。孤獨感和孤獨情緒不同,孤獨情緒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一陣風來的快去得快,一個人在那裡高冷得不行也可以轉眼變沙雕。但孤獨感不一樣,孤獨感不是疾病,卻影響深持續時間長,甚至還會改變人的大腦。
  • 在日本尋找太宰治
    今年是太宰治逝世70周年。作為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家,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於幾年前在中國引發熱潮,先後有十餘個中譯本出版;而太宰治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一語,至今仍為不少人奉為金句。在39年的短暫生命中,他曾五次自殺,最終與情人殉情而死。
  • 鈴木忠志來了,他改編了太宰治最有趣的作品
    鈴木忠志來了,他改編了太宰治最有趣的作品創辦7載的「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今年「擴容」,本月16日至30日,15部各國大戲將在新靜安區9大劇場輪番上演。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執導的喜劇《咔哧咔哧山》將作為本季戲劇谷開幕大戲,連演兩場。
  • 林風眠作品中的寂寞孤獨感是詩意盎然
    當然,林畫的孤獨感並不是空虛感,也不同於佛家說的空茫境界,更沒有現代西方畫家如契裡柯、達利作品中那種荒誕式空漠;換言之,它只是一種寂寞,一種獨自欣賞世界的自足的寂寞,不妨再作個比較:八大山人的畫也充滿孤獨,但那是孤獨而憤,演為清狂。
  • 文豪野犬:太宰治頭像來了,蹲一隻中也!
    連發兩期的太宰治壁紙,有小夥伴留言表示想要一些頭像。那肯定可以的啦,接下來也會繼續出兩期的頭像,只是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喜歡。這是第一期,還會有第二期! 喜歡的話保存當頭像還是不錯的呢,當然啦,如果不喜歡也可以私信我幫你找一些不同的類型的呢。
  • 杜海玲:太宰治的斜陽館
    太宰治故居建於1907年,他父親津島源右衛門是眾議院議員,也是大地主,有很多地收租,還向農民放貸——少年太宰治目睹家中如何財大氣粗繁華富貴,正義感徒生,悲從心起,充滿了要打破舊世界的青春意氣。之後也果然去東京參加左翼青年地下黨活動。豪宅建成兩年後太宰治誕生。
  • 《人間失格》:從葉藏對作者的自我映射中,看太宰治的人生起落
    這篇文章,我將帶領大家從太宰治與葉藏的相似經歷,他藉由葉藏所表達的對世界的疏離與恐懼,以及他的自我救贖三個方面來了解太宰治的坎坷一生。01、作者採用「私小說」的方式來講述主人公葉藏的人生經歷,這種方式也是太宰治的自我人生表達用第一人稱的手法來敘述故事的小說被稱為「私小說」,日本小說家久米正雄對私小說進行了界定,其中最顯著的特質是作者將自己毫無掩飾地、直截了當地暴露出來。
  • 人的孤獨感是怎麼產生的?
    人的孤獨感來自於人的遺傳基因,後天的社會環境只是加強了或者減弱人的孤獨感。人的xing欲、愛情、親情、痛苦、幸福、欲望·····和孤獨感一樣,都是來自於人的遺傳基因,屬於人關鍵的核心意識,也是一種基礎情緒。就像我們使用的手機,預先裝上了安卓、或者蘋果操作程序。
  • 太宰治的反擊(2)
    軟弱當然不是罪,但太宰治將軟弱提升到從事文學的最高和唯一標準,這就有問題了。軟弱,說到底是一種顛倒,是在醜陋的世間堅持內在的"誠"所要付出的代價,不過是把內裡的堅忍翻到外面來,變成世俗的軟弱、苦惱罷了。 我們似不妨將他的這種態度定義為"反牽牛花主義"。"
  • 教科書中的太宰治
    不必花錢買版權,恐怕這也是我們熱心翻譯太宰治小說的緣故吧。他善於用說話的腔調,羅列單詞,頻繁斷句,仿佛跟讀者個別談心,讀來有點像當今的網文(網絡文章),也是其魅力所在。不過,要說最根本原因,恐怕是教科書。1948年太宰治開始寫《古德拜》,筆調是幽默的,但分量才夠報章連載十三回,就擱筆跟情人投水了,屍體被找到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享年三十九。
  • 太宰治,尋歡作樂,人間失格(內含太宰治語錄,建議收藏!)
    太宰治,原名津島修治,生於1909年的一個日本富豪家庭,道理說這樣的家庭本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人物,但恰好相反,他的一生仿佛是別離,死亡,抑鬱的悲劇雜糅體。太宰治的悲劇人生似乎從童年便開始了,他出生之後,是津島家那一輩裡面的第六個男孩,上有五哥四姐,其中兩個哥哥不幸夭折,只剩下文治、英治、圭治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