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鼓浪嶼最負盛名的十大老別墅之一!「身世離奇」的番婆樓如今成了「文青」勝地……
(微信公眾號 廈門新聞廣播)
尋根廈門記憶
聽見歷史的聲音·文物傳奇
廈門新聞廣播聯手思明區文化體育出版局,共同推出系列報導《聽見歷史的聲音·文物傳奇》,通過口述歷史,尋根廈門記憶,揭示文物保護的現代意義。
思明區文體出版局
廈門新聞廣播聯合奉獻
記者陳穎音頻報導
番婆樓如今成了「文青」勝地
在鼓浪嶼最負盛名的十大老別墅中,有這麼一棟「身世離奇」:不曾住過番婆,卻被叫做番婆樓;原為私人豪宅,如今卻成了「文青」勝地……這就是80多年來風採依舊的番婆樓。
今天,本臺繼續推出大型系列報導《聽見歷史的聲音——文物傳奇》第59集,為您講述《番婆樓的「前世今生」》,由廈門新聞廣播記者陳穎採制。
本期片花
播音:碧城
音頻:鴻益
視頻製作:林軍
走到鼓浪嶼安海路36號
迎面可見一座高大的門樓
莊重的弧形頂冠
古樸的花崗巖門柱
精緻的雕花鐵藝
給人一種不凡的氣勢
兩扇大鐵門上
前後各有一個「福」字
寓意「出入平安幸福」
進門後,沿著石階拾級而上,只見兩側假山漏窗、詩詞照壁,移步換景,目不接暇。
及庭院深處,抬眼望去,一棟漂亮的老別墅始露全貌:
清水紅磚、拱券長廊、方柱浮雕,山牆圖案既有沉魚落雁、金猴獻桃的中式浮雕,也有張開翅膀的黑人天使造型,中西合璧、富麗堂皇。
這棟老別墅不曾鐫刻樓名,卻被民間俗稱「番婆樓」。
按照民間傳說:這棟樓是菲律賓華僑——許經權為孝敬母親蔡究(晉江人,1868年-1926年)而建。
據說許母到了南洋後,水土不服,思鄉心切,吵著要回國。兒子為表一片孝心,便選在治安比家鄉好的鼓浪嶼蓋個樓安頓母親。
許經權母親蔡究
據說許母養尊處優,穿金戴銀,儼然一個南洋富婆形象,被人戲稱「番婆」(即閩南語「外國女人」的意思),由此得名「番婆樓」。
但許經權的曾外孫、現住鼓浪嶼的吳米納卻不以為然,認為這當中多為民間誤傳。番婆樓名字的由來,其實另有原因:
許經權的曾外孫吳米納
「說許經權孝敬母親這沒錯,也是一種美談。但實際上,我外婆(許經權六女許晴霞)跟我說:這棟樓建好後,許經權母親還是住在舊樓(即一牆之隔的鑽石樓)。因為小腳老太太不愛折騰,不愛挪窩,所以沒有搬。」
番婆樓左側即為鑽石樓
「我從小就聽外婆講,這棟樓的正面女牆上有個西洋女人的雕像。因為那是個外國女人,被叫番婆,於是番婆樓就這麼來嘍!而不是因為什麼穿金戴銀,因為我後來看到老照片上許經權母親形象,就是一個清朝末年典型的中國婦女樣子,而不是電影《黃飛鴻》裡面十三姨的形象,怎麼會叫番婆呢?」
吳米納外公外婆在番婆樓留影
據吳米納的考證,番婆樓落成於1924年,當時正中女牆刻有西洋女郎側身版浮雕。但1959年廈門遭遇8?23大颱風中,這一女牆被吹倒,又沒留下老照片,由此「番婆樓」說法變得撲朔迷離。
現番婆樓正中的女牆已重修
【番婆樓主人-許經權】
番婆樓主人——許經權是何許人?
根據許經權兒子-許書楚生前留下的自述文字,大概勾勒出這位僑商的傳奇人生:
菲律賓「三B」煙廠遊行花車
『三B』煙廠即菲律賓第一家華人紙菸廠泉慶煙廠
所謂「三B」煙廠為西班牙語:Bueno好、Bonito美、 Barrato便宜
許經權1890年10月18日出生於福建晉江檀林鄉。9歲時,許經權隨父親許志長到菲律賓馬尼拉生活;13歲,許經權在父親開辦的菲律賓第一家華人紙菸廠——泉慶煙廠中擔任司庫(管理財務),18歲升任總經理,因經營有道,業績不俗,很快富甲一方。
許經權在番婆樓前的留影
1917年父親許志長去世後,許經權決定回國創業。當時鼓浪嶼是公共租界,治安良好,引得大批歸國華僑在此定居。
鑽石樓
(現為鼓山路7號,舊樓已拆除,此新樓基本按原貌恢復)
許經權也不例外,他先在鼓浪嶼買下「鑽石樓」(鼓山路7號,即現在吳米納家;1922年,許經權的六女許晴霞就出生於「鑽石樓」),隨後又購得旁邊一塊空地,蓋起了番婆樓。
1930年代鼓浪嶼的老照片可以看到並排的鑽石樓和番婆樓
許書楚在自述中說,許經權經商重誠信。早年父親許志長在廈門開美南信局,專為菲律賓華僑代送信件與匯款,後來被三家代理商拖欠大概七萬美金。結果,許經權出錢還清債務,才結束了業務。雖然這一信局為已故父親所有,但許經權認為父債子還,責無旁貸。
許經權當年所用的名片
當時番婆樓門牌編號是安海路42號
在廈門開設順慶錢莊時,許經權因用人不當,導致一些放款無法收回。但1937年許經權舉家遷往菲律賓後,卻不忘從馬尼拉匯錢回廈門,並派人送款上門,挨家挨戶清理客戶存款。正是憑著誠信經營,許經權獲得當時中國銀行廈門分行行長黃伯權的支持,後來在菲律賓得以創辦中菲匯兌信託局。
從1924年建成番婆樓,到1937年離開,許經權在鼓浪嶼居住時間並不長。但他熱心廈門公共事業,曾經擔任鼓浪嶼救世醫院、鼓浪嶼電燈公司的董事,還是廈門群惠小學的校董。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9月,許經權因救濟抗日誌士在菲律賓被日本人拘捕17日。
【番婆樓的「前世今生」】
1924年番婆樓落成,當年許經權的三子許書楚就在這裡出生。但是,番婆樓由誰設計?為什麼這麼建?怎麼建成的?對許家後人而言,至今還是個謎。
吳米納:
「我聽外婆講,番婆樓門窗、地板的木頭用料,都是從南洋運回來的。以前把木頭從南洋運回來叫做『綁船』(閩南語),相當於把木頭綁在船上運回來。除了主樓外,番婆樓還有附樓,專門給傭人、夥夫、花工等住。據說當年家裡請的人多,甚至請過包頭巾的印度人來做門衛保安。」
從主樓眺望附樓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內局勢動蕩,許經權又舉家遷往菲律賓。直到1956年9月病逝馬尼拉,許經權沒再回到番婆樓居住。雖然許經權子女眾多(三男八女),但只有六女許晴霞因為與廈門天一樓主人吳文屋七公子吳炎生聯姻,1941年嫁到廈門,由此這一支在廈門生根發芽。
許晴霞(許經權六女)與吳炎生結婚照
許晴霞與吳炎生在菲律賓馬尼拉教堂結婚合影中
許經權站在新娘背後,第二排
許書楚是新郎右邊第二位
隨著時代變遷,番婆樓角色也不斷轉換:早先用做鼓浪嶼醫院、後來又當過鷺潮美術學校(即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院前身)校舍;21世紀以來,因為《迷失鼓浪嶼》一書作者AIR夫婦在這裡開過一家「花時間」咖啡館,使得番婆樓在文藝青年當中名聲大噪;現在番婆樓又成為婚紗攝影基地,引得全國各地新人慕名而來。
在番婆樓嬉戲的吳米納和他姐姐、表弟(80年代)
吳米納說,他從小在番婆樓長大,並在這裡生活了30多年。雖然外婆2007年過世後,番婆樓已轉賣他人,但所幸老宅至今保存完整、風姿綽約。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番婆樓被廈門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