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成功後的鼓浪嶼有何不同:少了文藝粉飾,多了文化交流

2020-12-06 蘇丹卿

我相信在鼓浪嶼申遺成功後,這座美麗的花園一定吸引了更多遊客前往。因為身份地位的改變,鼓浪嶼的風情似乎變得更飽滿,從小清新的自然景觀到文藝氣息的古老建築,再至各種文化藝術博物館的建設與開放,如今的鼓浪嶼在申遺成功後,仿佛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實際上是一個大的改變和轉向。

記得我第一次去鼓浪嶼的時候,是在三月初春,下著小雨,從中山路附近碼頭坐船過去,當時還沒有行李安檢和身份證檢票的要求與功能,抵達目的地之後,文藝廈門的小清新在鼓浪嶼表現得淋漓盡致。印象深刻的是,我在那裡還花了80塊錢讓街頭畫師給我畫了一張自畫像,這張畫至今盒還留著。

但那時候的鼓浪嶼,主要是被文藝所粉飾,文化的氛圍並不那麼顯見。即便是那豐富的建築樣本,遊客所見多是文藝與爛漫,散發著文青們所追求的浪漫。這些結合了東西方建築文化與審美的古老建築,想必沒幾個人會去關注那古希臘的三大柱式陶立克式、愛奧尼克式、科林斯式,羅馬式的圓柱,哥德式的尖頂,伊斯蘭圓頂等等。

但申遺成功後,人們的目光變得有所不同,1200多座左右大大小小的老建築不再是文藝那麼表象,更多是沉浸了文化,比如黃家花園、八卦樓、海天堂構、黃榮遠堂、榮谷、林氏府、楊家園、番婆樓、金瓜樓、滙豐公館等等,猶中國近代史微縮版的文化視窗,見證著東西方文化在這座小島碰撞、交融的過程。

而這些老建築們不論前身是別墅還是其他用途,如今有的已經化身為博物館、藝術館了。使得鼓浪嶼更具有文化底蘊,令遊客們來到這裡,並不是一昧的追求小清新小文藝,更不是吃吃吃喝喝喝買買伴手禮。

如原先是門診樓、護士樓、配套樓等三棟現有建築所改造的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如觀海小樓被改造為鼓浪嶼國際刻字藝術館、昔日的八卦樓是今天的鼓浪嶼風琴博物館、以及去年剛設立的鼓浪嶼管風琴藝術中心等等。

而我這次來到鼓浪嶼,主要也是衝著這幾座博物館和藝術館去的。有的博物館雖然很小,但所陳列之物卻只有在這裡才能看見。

當然,最為驚喜的要屬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雖然我喜歡逛博物館,但至今還沒去過故宮博物院,這一次在鼓浪嶼當是完成了一個小心願。該文物館是故宮博物院在廈門設立的第一個主題分館,集中展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兩代的外國文物。整個展館分六大區域,分別為文物來源、科技典範、萬國瓷風、生活韻致、典雅陳設、域外神工。

其中,萬國瓷風和域外神工最令我眼前一亮。尤其是這萬國瓷風,在看到日本瓷器之後,對中國瓷器文化非常有感觸,有時間我會單獨分享一篇談談我的看法。

只是相對於鼓浪嶼管風琴藝術中心和鼓浪嶼風琴博物館,我的眼光並不像是在文物館那般充滿聚焦。因為我不懂音樂,更不懂管風琴和風琴,要不是這次在鼓浪嶼有所一見,我可能以為管風琴和風琴是同一類樂器吧。

鼓浪嶼管風琴藝術中心是在2018年7月8號正式揭幕,藏有亞洲最大管風琴,也是其鎮館之寶:波士頓-靈光堂卡薩翁第700號管風琴。每一位造訪的遊客都將開啟一場古董管風琴音樂之旅,探秘其百年傳奇身世,穿梭於管風琴內部感知管風琴發聲原理、精密的內部構造;更為重要的是,你將聆聽到百年管風琴的天籟之音。

而處於八卦樓的鼓浪嶼風琴博物館又是另一番景象,比起風琴的探究,更為出名的要屬這博物館所在的八卦樓,相傳是「鬼樓」,曾發生靈異事件。但在這「鬼樓」裡卻收藏著許多稀世風琴,它們看起來像鋼琴,但與鋼琴是完全不同。

可如果想要看看鋼琴博物館,就不得不去菽莊花園,原是私人別墅,後獻作公園。全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各景錯落有序,園在海上,海在園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又有海鷗飛翔的雄渾壯觀,動靜對比,相得益彰。

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就位於其中,由菽莊花園的聽濤軒所改造。對於喜歡聽鋼琴曲,或是懂鋼琴的人而言,這聽濤軒是千萬不能錯過的。這裡的鋼琴不僅歷史悠久、種類多樣,而且奇特。

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

當然,除了以上的博物館和藝術中心,鼓浪嶼還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藝術展覽館,是目前國際上唯一一家大規模、高檔次的國際刻字藝術展覽館,就位於菽莊花園對面。中國刻字文化已有6000多年歷史,那麼這國際刻字藝術展覽館又有何精妙玄機呢?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探究竟。

相關焦點

  • 鼓浪嶼申遺成功 把握文化遺產保護新起點
    導讀:有著「海上花園」美譽的鼓浪嶼,近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2處世界遺產,同時入選的還有被譽為「高原水鄉」的可可西裡。多年來,我國十分重視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瑰寶開始走向世界。
  • 鼓浪詩語抒發喜悅與豪情 慶祝鼓浪嶼申遺成功文藝匯演昨舉行
    「慶祝鼓浪嶼申遺成功——鼓浪詩語」文藝匯演昨日下午在鋼琴碼頭舉行。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本版文/本報記者 林路然 王玉婷 見習記者 陳毓璇 通訊員 楊坤傑 林逸輝 本版圖/本報記者林銘鴻)鼓浪嶼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消息一出,島上一片歡騰。昨日下午,「慶祝鼓浪嶼申遺成功——鼓浪詩語」文藝匯演在鋼琴碼頭開演,熱愛鼓浪嶼的人們歡聚一堂,歡慶盛事。同時,趣味十足的配套活動也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參與。
  • 國內思想周報丨劉仲敬被控抄襲;鼓浪嶼申遺成功
    廈門鼓浪嶼申遺成功當地時間7月8日下午17時多,在波蘭克拉科夫召開的第41界世界遺產大會宣布,「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通過終審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在前一天,中國青海可可西裡獲審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鼓浪嶼申遺成功,意味著中國超過義大利成為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
  • 青島老城申遺對標鼓浪嶼
    同時,申遺工作還將與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提升的總體工作部署有機結合,與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緊密銜接,通過老城區申遺,更好地實現城市文脈的傳承和城市功能的有機更新,服務社會和民生,在保護城市文化遺產的同時推動城市內涵的更好展示和城市品質的不斷提升。相關新聞鼓浪嶼申遺歷時9年在諸多國內外文化遺產地的經驗中,廈門鼓浪嶼成為專家口中出現頻次最多的地名。
  • 鼓浪嶼、可可西裡申遺成功:中國世遺數量排名第一
    7月8日,中國福建鼓浪嶼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我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數量位列世界第一。  可可西裡與鼓浪嶼,一個被譽為青藏高原「青色的山梁」,一個是中國東南部的「海上明珠」,它們的自然魅力與文化價值在申遺中大放光彩。可可西裡雪山冰川林立,沼澤湖泊縱橫,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在悠閒地吃草。
  • 對標鼓浪嶼,青島老城區已啟動申遺工作,紅瓦綠樹一起守護
    說起鼓浪嶼,每個年輕人應該不會陌生,這裡是旅行愛好者的天堂,也是文藝小青年的夢想。很多人都喜歡拿青島的老城區,中山路。大學路和八大關等,跟鼓浪嶼進行對比,因為這兩個地方實在是太像了:都是沿海城市,都是民國建築,都是古香古色的藝術氣息。
  • 鼓浪嶼是世界文化遺產,這裡有眾多的特色店鋪,充滿了文藝範兒
    鼓浪嶼是個寧靜美麗的小島,這裡有著各種風格迥異、中西合壁的建築,匯集了各種特色的食鋪和商鋪,充滿了文藝範兒。2017年7月8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鼓浪嶼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
  • 守護好鼓浪嶼文化之「魂」
    直到2017年,「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正式掀開了鼓浪嶼保護與發展的新篇章。廈門市採取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模式,通過科學規劃和系統實施,從城市格局、歷史建築和宅園、景觀環境、社區文化傳統等不同層面開展遺產保護工作,讓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活起來、傳下去。
  • 鼓浪嶼申遺成功兩周年 2019鼓浪嶼音樂節圓滿舉行
    鼓浪嶼申遺成功兩周年,2019鼓浪嶼音樂節圓滿舉行  邂逅7天不重樣的音樂鼓浪嶼
  • 300多人快閃鼓浪嶼 唱響「輪渡之夏」
    「輪渡之夏」鼓浪嶼合唱節快閃。記者 陳佩珊 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陳佩珊)7月,2018「輪渡之夏」鼓浪嶼合唱節舉行,為期5天。豐富多彩的活動在鼓浪嶼掀起了一股新的音樂熱潮,居民、遊客紛紛點讚。
  • 鼓浪嶼林語堂故居將修繕 同時整治各申遺要素點
    記者了解到,目前鼓浪嶼申遺工作重點主要集中在53個核心要素點的整治方面,這些核心要素點均為文物保護單位,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有關規定,只有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才能對文物保護單位提出整治設計方案。近日,廈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組織召開了《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申遺要素第六批整治設計方案》評審會,省、市文物保護和規劃等方面的專家參加了評審會。
  • 文化部部長蔡武:鼓浪嶼申遺需要形成共識凝聚合力
    文化部部長蔡武:鼓浪嶼申遺需要形成共識凝聚合力 xm.fjsen.com 2013-06-19 06:48   來源:廈門網    我來說兩句 文化部部長蔡武考察指導鼓浪嶼申遺工作海西晨報訊(記者 李凌)6月16日上午,國家文化部部長蔡武在廈門出席第五屆海峽論壇的百忙之中
  • 25國橄欖球愛好者鼓浪嶼上激情「碰撞」
    -首屆「鼓浪嶼杯」橄欖球俱樂部友誼賽昨開賽  -鼓浪嶼街道慶祝申遺成功一周年系列活動拉開帷幕  主辦方鼓浪嶼街道表示,經過10年的打磨,橄欖球賽已成為鼓浪嶼的一項傳統賽事,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國際業餘橄欖球賽事。此次比賽面向國際,為國際橄欖球愛好者提供一個競技球藝、增進交流的平臺,另一方面,也宣傳了鼓浪嶼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歷史積澱,進一步推動鼓浪嶼體育和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成為促進國際交流的一張「金色名片」。
  •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接下來又有哪些大動作?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弋本報訊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也因此成為河南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神拳,婦孺皆鹹;流派紛呈,蔚為大觀;風靡全球,海北天南......太極拳源於溫縣陳家溝,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它以太極陰陽學說、中醫經絡學說、道家導引吐納術為依據,結合武術眾家之長而創製,又被稱為哲拳、文化拳。目前太極拳傳播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有4億多人,被公認為21世紀人類最佳健身運動方式。
  • 對話中國畫《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創作者林生
    日前的廈門金磚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同各國領導人及配偶在中國畫《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前合影留念,引人關注,繪就這幅作品的作者是土生土長的廈門畫家林生。  問:您的作品以鼓浪嶼為創作題材,無論是新作《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還是80年代您畫的鼓浪嶼主題作品,都取得了巨大成功,鼓浪嶼對您來說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 鼓浪嶼「世界遺產」標誌落成 日光巖有了「姊妹石」
    楊伏山 攝中新網廈門7月8日電 (記者 楊伏山)在廈門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三周年之際,8日,坐落在鼓浪嶼核心景區日光巖附近一小廣場上的「世界遺產」標誌——被命名為「時光晶體」的大型石雕正式揭幕,日光巖從此有了「姊妹石」相伴,鼓浪嶼又添一處新景點和打卡地。
  • 240名歷史人物講述鼓浪嶼故事 還原琴島歷史
    《鼓浪嶼歷史名人畫傳》,還原琴島各個歷史階段因為鼓浪嶼申遺成功,出版於2016年的《鼓浪嶼歷史名人畫傳》再次廣受關注。……【聲音】深化鼓浪嶼研究形成「鼓浪嶼學」鼓浪嶼申遺成功,周旻說,不僅是廈門市和福建省的榮譽,也是國家的榮譽。
  • 「送王船」申遺成功!
    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在閩南,大多每三或四年在秋季東北季風起時舉行;在馬六甲,則多在農曆閏年於旱季擇吉日舉行。儀式活動歷時數日,或長達數月。聯合申遺探索出「跨國聯合申遺的廈門案例」就像教科文組織非遺的審查機構呈交委員會的報告所認為的該遺產的列入將成為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共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例子
  • 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
    (檔案照)小販文化是新加坡首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的項目。這也是新加坡繼植物園2015年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第二次申遺成功。她說,雖然做這一行很辛苦,靠勞力賺錢,常常做到手疼腳酸,但是小販在她心中佔有特殊的位置,獲得國際認可覺得很光榮,可以吸引旅客多嘗試本地美食。新加坡管理大學校長江莉莉教授研究本地小販文化多年,政府2018年成立14人申遺提名委員會,她是成員之一。她昨天受訪時說:「這次的提名和準備過程,讓來自不同背景的國人聚集在一起歡慶所愛的小販文化,能促進彼此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