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色戒,是愛情的偉岸,亦或者是時代的歸宿?

2020-12-10 每天分享小說

張愛玲的色戒,是愛情的偉岸,亦或者是時代的歸宿?

關於《色戒》張愛玲一定沒有想過,這篇小說會在多年後遲到的這樣大紅大紫。雖然世人更多的是在關注李安拍攝出的色情場面。對於張愛玲的這本小說,一些地方都在討論,不僅是在討論劇情以及色情的問題,還有更為深入的爭辯,關於李安的政治傾向,以及張愛玲的政治傾向。

圖:色戒

總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帶有政治意圖的電影,關於某當和某當,美化漢奸的問題。在小說裡,王佳芝的愛國情懷始終輸給了個人感情,是國家觀念被放在個人情感背後的體現,是不良的導向。

王佳芝為了她的愛情送了命,心甘情願的。易先生輕易的就滅掉他們的團體,粉碎他們的愛國計劃。

有觀點認為這是對他們----愛國者力量的鄙視。同樣,在小說裡,漢奸以及賣國者的力量被描述得過於強大。在一向認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邪惡永遠輸給正義」的社會裡,這是一種反叛。所以應該被否認。

圖:色戒

小編以為一個愛國者,最後愛上一個賣國人士,一個人生觀與價值觀都錯誤的人,不免有著過於美化漢奸的嫌疑。以政治的觀點,社會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到是真的。但是拋開政治,從人性上來說,仿佛又沒有什麼說不通。

愛一個人,到拋棄靈魂,在任何的小說裡,或者任何人的生命中,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

可是當一件事情被太多的人觀望著的時候,它的定義就不再這樣的簡單明了。愛,愛的人不對。犧牲,犧牲的方向錯誤。死,死得應該被鄙視。放你媽的屁!小編可不可以這樣說。依據張愛玲自己的理論。

圖:色戒

「女人對男人的愛,總得帶點崇拜性。」越是崇拜,越是能夠神聖的去深愛。想要徵服她到直接要她的命,這就是老易情深的體現,最終級的徵服,帶著神聖性。小編認為李安讀懂了張愛玲,這是電影播出後,很多人的反饋。

從性格上來看,張愛玲是天秤座,同是天秤座的李安,在思維方式上就有了較為接近張的優勢。

但是色情的段落,絕對是有其他的意圖,不在對張愛玲的理解上。懂得的人還知道《色戒》裡,不光是有著歷史人物的痕跡。更重要的是,它不動聲色的隱約透露出另一個人的影子,以及張愛玲對他的情感。

他就是,漢奸文人,胡蘭成。在小說的創作中,寫作者是難以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脫離出來,然後理智的寫小說的。大概就是因為與胡某人有關,她才肯把這篇小說這樣鄭重的對待,來來回回改過多遍,持續多年。

在情感立場上,她應該是支持王佳芝的。因為他們的愛情就同她自己的一樣,是輸給了時代的。

時代,人永遠都是鬥不過時代的。不論他是誰!很多人現在在討論,小說中美化漢奸,對愛國力量孱弱刻畫的問題。用政治來定義它的非積極意義。說它是對觀眾的一種誤導,削弱大家的愛國情懷。

圖:色戒

呵,不知道是不是中國有過被侵略歷史的影響,判斷新事物總是帶著盲目防衛和自保的心理。社會主義的團結,總是要求著我們要絕對的終於國家和黨,在力量上,不能有細微的動搖。

很多問題,總是敏感得太厲害了,反而起了內鬨。從李安懷疑到張愛玲。那個時期就說她是漢奸,怎樣怎樣。

現在又有人在熱切地討論這個話題。她對胡蘭成的情害了她。就如同王佳芝對易先生的情害了她自己一樣。事實上,一個帶有明顯政治傾向的作家,是寫不出好的東西來的。

圖:色戒

除了說到生死存亡,否則真正擔憂著國家政治局面的人,又會有幾個?讀者想要看到的,多半是一個故事,一種心態,一樣感情,和共通的人性。

作為一個作家,張愛玲想必也是知道這一點的,有怎樣的市場,她就出怎樣的產品。

小編想她不至於在知道讀者想要看什麼的時候,又明顯的去表達其它的什麼。她自己也說,「說人所要說的,說人所要聽的。」她不過是在一邊說人所有說和聽的的時候,輕微的表達了一聲,她的嘆息。

圖:色戒

嘆息著這一份鬥不過時代,只能消滅的愛。在計劃的最後一瞬間,他就在她身邊,可是整個時代都在逼她把他推進死亡,時代在推她。一場個人力量與時代的對峙,輸了。

文/香嘉

圖/香嘉

相關焦點

  • 張愛玲和《色戒》到底什麼關係?又寫的是誰的愛情故事?
    張愛玲作為一個深受小資們歡迎的女作家,被人們熟知的作品有《半生緣》、《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等。如果說一個人標榜自己是文藝青年,那就一定要讀過張愛玲的作品。張愛玲的一片多篇小說因為被導演李安拍成電影而聞名,那就是《色戒》。
  • 張愛玲作品《色戒》背後的隱情
    1978年,《色戒》出版於臺灣,終於打破了三十年來的沉默。《色戒》起筆於1953年,之後反覆修改一直未見於世,那麼問題來了:第一個問題:為何這篇小說反覆修改、時隔25年才發表?《色戒》並不是一部背景簡單的小說,雖為虛構,但有一定的紀實成份,或者說是影射。
  • 張愛玲《色戒》手稿曝光
    張愛玲《色戒》手稿曝光 ▼ 不知道看過 李安《色戒
  • 《色戒》是張愛玲對自己靈魂的拷問
    張愛玲有句名言:通往女人靈魂的通道是陰道。結合這句話,再縱觀張愛玲的一生,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愛情至上主義者。感情上,張愛玲是一個痴情女子;政治上,張愛玲是一個幼稚孩童。恐怕到死,她也沒有理清心中的「情絲」這團亂麻。於是,她寫了「色戒」,既是拷問自己的靈魂,也是向她的讀者們徵詢。
  • 張愛玲《色戒》結局太悲
    張愛玲色戒  張愛玲有一篇短篇,後來被拍成了電影,導演是大名鼎鼎的李安。不知道是導演拍的太好了,還是因為裡面的某段戲份太出名了,總之,這部電影就這麼火了,連帶著,張愛玲的小說也火了一把。  這篇小說的名字叫做色戒,是寫了一個女學生的故事。她委身於一個名聲狼藉的漢奸,卻因為覺得這個漢奸對她是認真的,而背叛了既定的暗殺計劃,示意自己的情夫快逃。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在電影裡面加了很多的東西。
  • 張愛玲小說《色戒》(上)
    《色戒》最早發表於1978年4月,臺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 止庵:張愛玲最好的作品是《色戒》
    張愛玲走了一個中國古代白話的正路第三個比較有意思的,就是張愛玲小說的語言跟同時代作家的非常不一樣。我們的新文學從「五四」以後成了一個主要的語言來源。以前都寫文言文,有了白話文以後,我們開始用白話文寫作。但在初期,人們不知道白話文應該怎麼寫。這個時候有一個模板——當時的翻譯文學,也就是魯迅、周作人他們這些人翻譯的文學。
  • 張愛玲《第一爐香》解釋了李安《色戒》的悲情結局
    仔細算來,從中學第一次讀張愛玲後,就再也沒有專注系統地讀過了。大學時被禁播的《色戒》,人們更津津樂道的是電影裡面的床戲,而非情慾,雖然二者有莫大的關係。這段時間莫名其妙想重讀,於是買了一本《傾城之戀》,重讀了裡面的《第一爐香》,兩個字:懂了。
  • 色戒:張愛玲最好的短篇小說
    色戒:張愛玲最好的短篇小說長期以來, 張愛玲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42至1945之間的小說, 尤其是在中國大陸。這些作品被收集在她最著名的書《傳奇》 裡, 所以這段時間也被稱為 "傳奇時代"。甚至有很多人認為自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她搬出上海後, 張愛玲的才華就被耗盡了。然而, 對她更熟悉的讀者, 包括我, 更有可能持相反的觀點。
  • 《色戒》:李安用7分鐘禁忌,破譯張愛玲25年隱忍,卻少有人看懂
    在張愛玲的創作生涯中,《色戒》是一篇獨特的小說。這部短短兩萬字的作品,耗費了張愛玲整整25年的心力創作。在「高產」的民國才女張愛玲那兒,如此「難產」的作品實屬罕見。有人評價說,因為這部作品映射了張愛玲本人和胡蘭成之間的情感經歷,張愛玲為了避免讀者將她與主人公「王佳芝」混為一談,才對《色戒》反覆修改,遲遲沒有發表。不管背後隱情是否如此,不可否認,張愛玲確實格外珍視《色戒》這部作品。可惜的是,這部張愛玲精雕細琢25年的作品,在發表後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
  • 《色戒》李安用7分鐘禁忌,破譯張愛玲25年隱忍,卻少有人看懂
    不管背後隱情是否如此,不可否認,張愛玲確實格外珍視《色戒》這部作品。可惜的是,這部張愛玲精雕細琢25年的作品,在發表後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直到幾十年後,著名導演李安將這部塵封的佳作搬上熒幕,片子一舉斬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香港金像獎、臺灣金馬獎等多個獎項。人們這才驚覺,原來張愛玲還有這樣一部曠世佳作。
  • 張愛玲色戒胡蘭成,不是我愛你,便是算了
    01愛情,從來都不是生活,生活卻需要愛情!03色戒,胡蘭成張愛玲因為才華,被人欣賞,卻給她,帶來了一段姻緣!蘇青攜張愛玲到周佛海處,求情。胡蘭成出獄後,看到小說《封鎖》,拜訪張愛玲。緣分到了,5個小時的長談,24歲的張愛玲與38歲的胡蘭成相愛了!張愛玲這樣評價這段感情,「一見鍾情。
  •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讀張愛玲小說《色戒》的時候,我總會由王佳芝聯想到張愛玲本人,由裡面的「易先生」聯想到胡蘭成。據說,《色·戒》的原形正是張愛玲與胡蘭成相戀時,胡蘭成講與張愛玲聽的一則傳奇的暗殺故事。但現實中的張愛玲,卻是一副「幼稚可憐相,待說她是個女學生,又連女學生的成熟亦沒有」(胡蘭成)。也正為如此,張愛玲在胡蘭成這個浪蕩男子的面前,潰不成軍,交付了所有的感情。而胡蘭成呢,至始至終,都不改他風流無情的秉性。
  • 張愛玲寫了三十年的短篇小說《色戒》,究竟有何精妙之處?
    大多數人知道張愛玲的小說《色戒》,還是從李安的電影才開始。張愛玲說她移居美國後,便一直反覆修改,一改就是三十年,應當特別看重《色戒》這篇小說。她在《色戒》的卷首如是寫道:「這個小故事曾經讓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
  • 張愛玲《色戒》手稿真跡,這字讓人無語
    不知道看過李安《色戒》的人中,有多少看過張愛玲的《色戒》—>看過張愛玲《色戒》的人,又有幾個看過她的手稿—張愛玲的文字是孤傲的張愛玲的字
  • 《色戒》:張愛玲用3次「性陷阱」,說透了人性的現實
    然而,諷刺的是,現在大多人只知道李安的「色戒」,鮮有人知道張愛玲的「色戒」,就算我現在誠懇認真地想聊聊張愛玲的這部作品,有時候也不得不蹭一下李安導演的流量。不是張愛玲不好,而是李安太強。這部小說原本是個稀鬆平常的故事,在那個大環境下,諸如此類英勇獻身的熱血人士不止王佳芝一人,像她這樣臨陣倒戈為了愛情飛蛾撲火的女人也非特例,也不是只有張愛玲寫過這樣的題材。這部小說在當時風靡一時,更多的原因是因王佳芝和易先生,讓人聯想到張愛玲和胡蘭成的一段不堪情事,才讓故事變得撲朔迷離。
  • 色戒:李安的電影,張愛玲的小說,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小說《色戒》,呈現出小說家張愛玲的人生觀。電影《色戒》,展現了導演李安的人生觀。張愛玲個性叛逆、清醒,對人類的缺陷,有著敏銳的洞察。張愛玲的視角犀利,對人對己都如此。李安的這種反應,和張愛玲的反應,可說是兩個極端。李安和張愛玲兩個人,生命氣質迥異,因此就註定了,李安不會是張愛玲的忠實詮釋者。李安鏡頭下的王佳芝,純潔、善良、可欺,出於愛國心而做間諜,後來卻感動於漢奸易先生的真情,甘願為易先生犧牲性命。
  • 《色戒》觀後感_作者:邵明
    ——《色戒》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認為愛情是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激情是愛情中的性慾成分,是情緒上的著迷;親密是指在愛情關係中引起的溫暖、舒適的體驗;承諾則指維持關係的擔保。擁有了這三點,愛情才能長久。張愛玲的《色戒》所描述的愛情故事,除了激情是否還有其它兩點,我看觀眾很難達成一致。下面來看看龍應臺的點評。龍應臺在——『《色戒》:性在床上,愛在絕望裡』一文裡我看到了三個觀點。其一、「徵服一個男人通過他的胃,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牝道。」——張愛玲。
  • 張愛玲遺作《小團圓》比《色戒》還嚇人
    上月底,張愛玲帶有自傳性質的遺作《小團圓》在臺出版,讀者直呼「坦率得嚇人」。也有讀者表示,書中「食色而不疲」的直白描寫簡直與電影《色戒》同出一轍。     《小團圓》描述在傳統家族長大的九莉,後來到香港讀大學,回上海後和身為漢奸的有婦之夫邵之雍熱戀——與張愛玲的經歷很相似。
  • 《色戒》手稿曝光,張愛玲的字竟然是這樣的
    封面「色戒」兩個結合了隸書的筆法,很有意思張愛玲寫下堅強勇敢的女主角,寫出的字體竟然是如此秀氣,甚至流露出一絲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