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老師王世襄:我撿的最大便宜是天下第一紫檀案子,80買的

2020-10-03 趣史錄

「2009年11月28日,王世襄先生駕鶴西去,回歸道山。雖知這一天早晚會來到,但看到朋友發來的簡訊,我仍獨自發呆,半天沒回過神來。」馬未都這樣描述有著京城第一玩家之稱的王世襄先生離世時自己的心情。

王世襄與馬未都相差了幾十歲,算是忘年之交,也是師生。馬未都一直很敬佩王世襄在鑑識明式家具上的功力。「天下第一紫檀案子」是王世襄的藏品之一,當初得到這塊案子他只用了八十塊。

明式書房裡的紫檀案子

王世襄的住在北京四合院裡,有一間明式書房。對王世襄來說,他的書房是他與明式家具對話的樂園,在這件書房裡,王世襄鬥蟈蟈,養鴿、吟詩作畫……

而在這期間,與他最親近的,也最讓後人驚嘆的是他那張巨大的紫檀插肩榫大畫案,他的《明式家具珍賞》與《明式家具研究》都是在這件紫檀案子上完成的。

這張畫案之所以被視為珍寶,首先是因其體積的碩大,王世襄書房裡的這張紫檀案子是目前發現的國內外最大的一件。除此以外,它還因出身貴族之家而身價更甚。這件案子的用料也十分名貴,紫檀屬於名貴木材,原本就難尋,這塊紫檀案子如此之大,就更是珍貴了。

於我看來,畫案對文人而言有著如紅袖添香的意義,文人們需要用畫案承放畫紙、文房四寶或是一些把玩的物什。

據說王世襄這件紫檀案子,是明朝末期河南商丘的名門望族宋葷的傳家之寶。後來伴隨著朝代更迭,社會變動,這件紫檀案子也流落在外。幸運的是,這塊珍貴的紫檀案子在兜兜轉轉之間被賣到了北京,然後得以被清宗室溥侗收藏。

溥侗是識貨的,拿到這塊案子後他就在案上鐫刻了銘文,以說明其來歷,銘文刻於1907年,全文共九十八字。後來,這件珍寶再次在亂世間流落民間,王世襄偶然間得到,視若珍寶。後來,這件紫檀案子陪伴王世襄度過了一段時光,可無奈黑暗十年的到來,讓這件紫檀案子陷入被毀的危險之中。

聰明的王世襄意識到了這一點,他開始想辦法保住這張案子。這件案子用料紮實,十分厚重有分量,王世襄卻硬是把它拆散下來,然後把各部分綁緊,希望這一舉能讓它逃過H衛兵的蹂躪。

後來,這張案子被扣押後又回到了王世襄手中。重新拿回這一件珍寶,王世襄的心情不言而喻。王世襄後來是在木藝大師的幫助下完成了案子的組裝,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

「櫃人」王世襄

那些年,與王世襄結緣的遠不止有這一張紫檀案子。因為收集多種家具,甚至睡在柜子裡,王世襄還有著「櫃人」的稱號。

王世襄出身於京城一望族,家境優越,從小他就見慣了各式各樣的家具,只是那時他還對那些家具毫無感覺。直到後來在燕京大學念書,與在中國任教的古斯塔夫·艾克相識,艾克對中國的家具很感興趣,那時他正在研究《中國花梨家具圖考》。

王世襄與艾克熟絡起來後經常到艾克家中做客,艾克彼時因研究《中國花梨家具圖考》,常需要給家具拍照。他與王世襄兩人很合得來,於是熱心地教王世襄為家具拍照或測量。

也是在那之後,王世襄才開始意識到,原來在他眼中平常無比的家具竟然藏著如乾坤般的學問與奧秘。與艾克來往期間,王世襄觀賞過很多明式家具,開始發覺其中的美感。久而久之自己也愛上了明式家具。

王世襄收藏的第一件家具是一件黃花梨琴案,這張琴案是王世襄從金石學家楊嘯谷家中收購回來的,當時王世襄購回這張琴案主要是為了方便夫人袁荃猷學琴。可自收藏這張琴案開始,王世襄便開始對家具痴迷,一如從前他迷上養鴿子一樣。

使得王世襄在研究家具上更進一步的人是梁思成先生。王世襄曾受到梁思成邀請前往營造學社擔任助理研究員一職。王世襄應梁思成之邀去了營造學社,每天在那裡研究《營造法式》的小木作。

原本王世襄只是喜愛明式家具,等自己真的開始研究家具,王世襄更深入地了解到家具之奧秘,開始慢慢地開始收藏、研究明式家具。

黑暗十年之間,王世襄不知收藏了多少件家具,看到氣勢洶洶的H衛兵,王世襄擔心自己的藏品被糟蹋。為了保護藏品,王世襄竟主動要求H衛兵抄家,只是他叫來的是文物局的H衛兵,因為王世襄知道,文物局的人識貨,不僅不會毀掉他的家具,反而會呵護有加。

事實如王世襄所料一般,那些從他家裡搬走的藏品都毫髮無傷。家裡被搬空後,王世襄又開始繼續物色新的藏品。

那時王世襄早已不能居住在豪宅之中,他與妻子所住的只是一件簡陋的小屋。鄰居們都能看到,王世襄常騎著三輪車四處尋找舊家具,每次都往家裡搬回一些又老又舊的家具,那些被他們認為是破爛的家具,在王世襄這都是珍寶。

就這樣,原本就不大的屋子很快就堆滿了各式的明式舊家具。王世襄還把兩個明代的柜子拼在一起,然後睡在裡面,「櫃人」之稱也就此而來。

等到黑暗十年過去,王世襄開始做起了研究,他收藏的家具被他搬到專門的攝影處拍照。當時人們根本想不到,這是王世襄在為《明式家具珍賞》而做的工作。

1985年,《明式家具珍賞》在香港出版,不久後《明式家具研究》也問世了,這兩本著作直接把王世襄推上了明式家具研究界泰鬥的位置。

自1945年至1985年,王世襄收藏的家具約八十件,後來都以低價賣給了香港商人莊貴侖,後來,莊貴侖按當年與王世襄的約定,把這八十件家具都捐給了上海博物館。

王世襄玩家具,不僅使得明式家具成為一門正式的學問,且其學術成績填補了學術界的空白,也讓明清家具相關產業有了新的生機。

馬未都與王世襄

馬未都與王世襄因明式家具而相識。馬未都曾與王世襄一同淘家具,馬未都為王世襄識別好貨的眼光而折服,王世襄並不會使用太多華麗詞藻去形容一件好家具,通常都是用「好」來形容。

馬未都曾與王世襄一同前往山西尋找古董家具。兩人一同去到一農民家中,發現一烏木南官帽椅,王世襄一眼就看出那是一件好東西。馬未都發現王世襄一直在盯著那張官帽椅,卻完全忽略了擺在炕頭的《明式家具珍賞》。

等到離開農民家,馬未都為了安慰碰壁的王世襄說:「您那本書是全村最貴的書。」可王世襄卻對此毫不在意,話語重點還是落在了那把官帽椅上。這件小小的事,讓馬未都見到了王世襄心態的闊達與對家具的痴迷。

馬未都是王世襄的晚輩,兩人相差四十歲以上。在馬未都眼裡,王世襄脾氣很好,是比較恬淡的一個人。兩人雖是因家具而相識,但談話經常都是圍繞家常小事,在家具研究上,王世襄一般只會道一言半語。

這倒也不是因為王世襄不願賜教,只是那一言半語通常就是精華。而且馬未都認為,文物似乎「傷著」王世襄了,因此倒不如少說為妙。

相關焦點

  • 王世襄的收藏生涯:我撿過最大的便宜,是一個清朝檀案子,80買的
    可有一次別人問馬未都:「你一生最敬佩的人是誰?」馬未都想都不想,直接回答:王世襄! 而王世襄又是何許人也?他也是收藏界的一枚傳奇,眼力非凡,也就是這種本事,讓他在他一生的收藏生涯中撿到了一個大便宜,一個清朝的紫檀案子,他居然只用了80元就買到了!不禁讓人好奇這到底是怎樣的故事?
  • 馬未都的老師,究竟有多牛?天下第一紫檀案子,80塊錢收入囊中
    馬未都的老師,究竟有多牛?天下第一紫檀案子,80塊錢收入囊中馬未都何其豪橫,可也離不開高人指路。馬未都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剛接觸收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與民國走過來的老先生交流學習。馬未都的成就就不用多說了,放眼當今確實是牛,可論起牛氣,不及王世襄的一星半點。那麼,王世襄作為馬未都的老師,究竟有多牛?
  • 馬未都老師王世襄:我撿的最大便宜是天下第一紫檀案子,80塊買的
    在上海博物館四樓的明清家具館,展示著王世襄老先生歷經半個世紀收攏的明清家具。在展館進門處擺放的便是那件傳世重器——「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83釐米,長192.8釐米,寬102.5釐米上海博物館家居館陳列的這件王世襄先生舊藏紫檀插肩榫大畫案,是目前所見國內外最大的一件,被明清家具研究界公認的重器中的重器,因畫案形制巨大,且出自名門望族之家,向來被推為「存世第一紫檀畫案」。
  • 馬未都老師王世襄,眼光究竟有多好?價值千萬紫檀案子,80到手
    價值千萬的紫檀案子,80到手 古玩市場是一個淘金的寶地,但是很多時候卻要比在礦場淘金更難而且風險係數更大,這需要淘金者有超乎常人的眼光,沒有眼光的人花了幾十上百萬最多也只能買個贗品回家,而有眼光的人花了幾十幾百塊錢就能搬一個
  • 王世襄:我收藏生涯撿過大便宜,是一個清朝紫檀案子,80買的
    荷蘭王子專門到北京,為王世襄頒發了2003年"克勞斯親王獎最高榮譽獎"。而他對工藝美術史及家具,尤其是對明清家具特別喜愛,他晚年經常沾沾自喜的一件事便是,他曾經花了80元淘到了一張紫檀案子。
  • 王剛馬未都追思王世襄:其收藏無人能望其項背
    國內古舊家具收藏發端於20世紀80時代,王老此書一出版,讓80年代後明式黃花梨家具的價格開始飆升。港臺收藏家開始湧入內地,深入到江浙晉冀陝等省的城鄉乃至京津滬,低價搬走了大量黃花梨、紫檀、烏木、雞翅木、紅木等明清家具。  王剛回憶,當時結婚流行的都是買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的組合家具,一套的價格大約八百到一千元。相比之下,當時相當好的明清家具能賣幾十元就不錯了。
  • 拜在大師王世襄的門下,馬未都是如何做到的?
    馬未都為什麼能達到今天的成就呢?有人說他得益於古董鑑賞大師王世襄老先生。在某網站看過一個帖子,是扒馬未都的。後來喜歡上古玩收藏,在看過文玩大師王世襄寫就巨著《明式家具珍賞》後,直接扎到人家裡請教,後來三天兩頭往王世襄家跑,最後終於得其真傳。在七八十年代古玩便宜如糞土的年代收藏了大量文物(經常在出差的時候去村裡收貨),最重要的是馬爺不光收還善於賣,低買高賣聚集了大量財富,也得罪了很多人。馬未都並不善於創作文學作品,沒有靠得住的著作,且為人機狡,所以成名後被人稱為只是一個商人不是文人。
  • 王世襄收藏之路的啟蒙老師
    說起明式家具研究與收藏,世人皆知王世襄。王老對明式家具的研究和傳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他收藏的明清家具也樣樣是精品。但是,在他著錄的《明式家具珍賞》中,扉頁卻印著「謹以此書紀念陳夢家先生」。陳夢家是誰?為何能讓一代藏家王世襄敬佩不已?
  • 王世襄收藏之路的啟蒙老師
    說起明式家具研究與收藏,世人皆知王世襄。王老對明式家具的研究和傳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他收藏的明清家具也樣樣是精品。但是,在他著錄的《明式家具珍賞》中,扉頁卻印著「謹以此書紀念陳夢家先生」。在為學校搜羅文物的同時,他也為新住處勝因院12號添置家具,不惜把所有收入都用來買古董字畫和家具,儼然是一名古家具發燒友。在與妻子的通信中,陳夢家先生有不下數百次提到購置古家具的細節。
  • 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有一件藏品,竟然是王世襄的得意之作
    馬未都在收藏界是赫赫有名,大家也都知道,馬未都憑著自己的經驗創立了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這件藏品很有名,是王世襄的得意之作,被稱為天下第一藏品,獲得一代名家誇讚。這就是一件明代的犀皮漆捧盒,製作工藝及其精良。
  • 觀復博物館鎮館之寶,被馬未都稱「天下第一床」的明式家具!
    觀復博物館鎮館之寶,被馬未都稱「天下第一床」的明式家具!在觀復博物館中有幾件鎮館之寶,其中一件就是這個「天下第一床」。馬未都曾在節目中分享道,他在觀復博物館中有一張晚明時期的黃花梨百寶嵌羅漢床,號稱「天下第一床」,是目前能見到的最大的一隻黃花梨百寶嵌大床。這個羅漢床是迄今為止能知道的最大、用料最壯碩的百寶嵌羅漢床。這個羅漢床的後背板的寬度就達50公分一塊整板。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黃花梨在古代時就非常名貴!
  • 被故宮開除的「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玩出最高級的人生
    好在老師們看他的國學成績極好,便幫他爭取了一個轉系的機會。自幼飽讀詩書的王世襄便從醫學系轉到了文學院國文系。憑著過人的天賦與之前的積累,王世襄很輕鬆拿到了燕京大學的畢業證。畢業之後,他更是順利考進了燕京大學的文學研究院,研究中國畫論。但就在這一年,最疼愛他的母親猝然離世。
  • 古家具收藏第一人,王世襄的啟蒙老師——陳夢家
    接著說了這樣的話:陳夢家是自己明清家具收藏的啟蒙者,他自己買的家具跟陳夢家的沒法比,自己買的是邊邊角角,不成系列,陳夢家買家具是一堂一堂地湊,大到八仙桌畫案,小到首飾盒筆筒,一應俱全。1927年高中尚未畢業即考入了中央大學法律系,在此遇到了中央大學任教的聞一多和徐志摩,受到這兩位老師的影響,陳夢家走上了詩歌創作的道路,從自己寫詩,出版詩集,再到創辦詩刊,在這一過程中,不到20歲的陳夢家就成為了當時新月派的一員主將,並且在詩歌名氣上幾乎與老師不相上下。1932年底,21歲的陳夢家來到北平,經人介紹在燕京大學聽課。
  • 馬未都罵承德一個司機:你拉一輩子煤都賺不回那一塊丟失的牙板
    王世襄2.這個人叫王世襄。他是多個領域專家,更是那個時代最大的「頑主」。在兩塊大洋能買一袋白面的時候,他花一百塊大洋買了一個鳥(白鷹)玩兒。這一百塊錢還有幾十塊錢是借來的。就是喜歡,尤其是古玩。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於是,身世顯赫的王世襄「玩兒」成了一個大家。
  • 馬未都老師是王世襄,我的師父也姓王
    我以為這個行業講究三家,四力。馬未都的老師王世襄是一代大家,將畢生所藏明清家具全部捐贈上海博物館,有機會一定要再去觀賞。中午吃飯席間,師父介紹這位老伯是洪老師,收藏快30年了,論輩分是你師弟,論閱歷可以給你當祖師爺。洪老師客氣地說以後跟著教授,就少走彎路。真沒想到我也是有身份的人了,原來一直以為我是一個有身份證的人。心裡哈哈大笑,當然這事就開心一下就好了,學國學玩收藏,跟對人確實很重要。那麼下面就說說個子醜寅卯,從三家、四力說起。
  • 名家馬未都買到黃花梨大案,結果只是貼了一層皮而已!
    馬未都在圈內剛開始有點名氣的時候,心理因素也悄悄的發生了改變。自認看了很多書籍,掌握了很多的鑑定技巧,對很多古玩都不在話下,尤其對實木家具更是如數家珍。馬未都喜歡去天津,那時候天津老家具特別多,馬未都就經常在京津兩地來回跑,買到好的家具就裝車拉回北京。那時候馬未都在圈內已有些名氣,加上又是天津常客,賣家對這樣的客戶當然不乏恭維。
  • 王世襄捐79件文物,馬未都開博物館,相差41歲愛古玩成老友
    2009年11月28日,王世襄先生去世,享年95歲。王老去世後,馬未都第一時間在網上發表文章,緬懷王世襄先生,字裡行間流露著馬未都沉重的心情。王世襄比馬未都年長41歲,二人因文物而相識,而後建立幾十年深厚友誼,成為莫逆之交。一開始,馬未都會稱其為王老,後來熟了,就「老頭兒,老頭兒」這麼叫著。而他們對於文物的「聚散」態度,更顯其大境界、大格局。
  • 王世襄捐79件文物,馬未都開博物館,相差41歲愛古玩成老友
    2009年11月28日,王世襄先生去世,享年95歲。王老去世後,馬未都第一時間在網上發表文章,緬懷王世襄先生,字裡行間能夠感受到馬未都心情異常沉重。王世襄比馬未都年長41歲,二人因文物而相識,而後建立幾十年深厚友誼,成為莫逆之交。一開始,馬未都會稱其為王老,後來熟了,就「老頭兒,老頭兒」這麼叫著。而他們對於文物的「聚散」態度,更顯其大境界、大格局。
  • 馬未都說家具:房子大了就需要中式家具,西式家具僅實用而已
    買書畫、陶瓷的可以4月買5月賣,但收藏家具的人一般不愛賣。這是因為古代家具可以使用,人們在主觀上不願意讓它流動。我認識的幾個藏家都是這樣,除了家具,他們的書畫、瓷器你想買都可以,家具則是你出多少錢都不賣的。
  • 馬未都在北京的地位,王朔爆料馬未都的第一桶金來自於她
    提起古玩界的大玩家,我們自然想起了馬未都。馬未都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規模藏品逾千件。在古玩界已經有一定的影響力。1996年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終於獲準成立。2008年百家講壇,讓他被人廣為熟知。這時已經身價上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