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談《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

2020-12-21 中國政府網

    日前,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組織編制的《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頒布實施,有學者評價《規劃》「涵蓋當前古籍整理研究界的最新成果,反映相關領域科學研究的總體水平,展現未來十年乃至幾十年的發展趨勢」。近日,記者就《規劃》制定的有關情況採訪了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組長柳斌杰。

    記者:《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是新中國編制的第7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如何評價以往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制定實施的成績?

    柳斌杰: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就謀劃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專門成立了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指導這項民族文化傳承的基礎偉業。作為在全國範圍內發揮主導、牽頭作用的組織協調機構,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歷來重視中長期規劃的編制工作。從1960年起,我國已陸續頒布實施和落實6個出版規劃,古籍整理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據統計,建國以來我國古籍整理圖書已經近2.5萬種,近年來年平均出版2000多種。幾十年來,推出一大批體現國家水準、能夠傳之久遠的精品工程,如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中華大藏經》、《甲骨文合集》、《敦煌文獻合集》、《新中國出土墓誌》、《中國古籍總目》、《續修四庫全書》等等;另一方面古籍整理出版人才培養穩步推進,初步形成一支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出版單位共同組成、具有較高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古籍整理出版隊伍。目前,全國有4所高校開設古典文獻專業,90多所高校設立了古籍研究機構,全國古籍整理專門人才有數千人,全國專業古籍出版社共有專業古籍編輯近千人。多年來的實踐已經充分證明:做好古籍整理出版中長期規劃,是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順利發展的成功經驗和重要保障。通過充分發揮規劃的導向和引領作用,推動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為古籍事業的繼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制定頒布的《規劃》,其重點和特點是什麼?

    柳斌杰:《規劃》全面反映了我國古籍整理研究領域新成果,體現了古籍整理出版的新思路,重點突出,特點鮮明。

    首先談談《規劃》的重點。《規劃》充分發揮其導向作用,有計劃有步驟地系統整理經、史、子、集等各部古籍,全面梳理我國古籍資源、總結古籍整理出版成果的古籍整理基礎性出版項目,採用多種方式深入整理甲金、簡帛、石刻、寫本、文書等各類出土資料的出土文獻整理出版項目,全面整理數學、天文、曆法、農醫等科技典籍的出版項目,不斷推陳出新。如《新編新注十三經》、《全唐五代詩》、《中國總書目》、《海外所藏中國珍稀文獻叢刊》、《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等一批具有文化積累價值、體現國家水準並能傳之久遠的古籍整理出版重點項目被收入其中。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規劃》的特點。從內容上看,《規劃》的編制緊扣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實際,注重反映古籍整理研究的新動向,探索古籍整理出版的新路徑,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點。

    《規劃》不局限於傳統四部典籍,加大了藝術、文化、醫學、天文、曆法、水利、建築、農學等各類典籍整理出版力度,如《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整理專題研究》、《中國古農書集成》等。《規劃》還首次在古籍整理中長期規劃中增加了20個數位化項目,加強資源整合,創新技術手段,努力探索古籍整理出版新業態。《規劃》匯集了一批極具文化傳承價值和學術價值,既注重學術的總結性,又注重填補學術研究空白的大型項目,如中華書局組織實施的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修訂工程、《中華大藏經續編》等。《規劃》還與國家古籍整理及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科研成果直接對接,反映出相關學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入選項目多數是權威學者或權威學術機構承擔的項目、國家古籍整理重點項目和高校古委會古籍整理研究項目,體現了目前古籍整理研究的最高水平。

    記者:據了解,《規劃》的出臺經過多次調研和專家學者的反覆論證。《規劃》如何做到既能順應時代要求,體現國家意志,又能符合古籍整理的學術規律?

    柳斌杰:為確保古籍整理出版質量,體現國家意志和古籍整理出版的導向,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古籍小組辦公室經過廣泛調研、徵求意見和深入研究,創新編制方法,加強評審論證,採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規劃》的編制工作。

    自上而下,是古籍小組根據國家整體文化發展的需要,提出急需整理出版的重要項目。為此,2009年10月初,組建了以古籍小組副組長袁行霈先生為組長的古籍專家組,參考文化部公布的兩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對全國古籍總目進行梳理,列出各類珍本、善本和有重要價值的抄本等具有較高文化、學術、藝術等價值的版本,根據輕重緩急排出整理出版次序,經過多次討論協商,提出了未來一個時期應重點整理出版的項目500種。2010年5月至12月又組織專家學者進行3次論證,遴選出了一批206種骨幹工程項目。

    自下而上,是面向出版單位和古籍整理研究機構開展項目申報,使規劃更具有廣泛的代表性。2009年8月,古籍小組辦公室向各出版單位和各古籍整理研究機構發出申報項目通知,共收到申報項目2453個。古籍小組辦公室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組織專家召開了5次論證會,通過嚴格評審,確定532種項目。

    兩方面的項目合計738種。為使規劃項目具有科學性和權威性,古籍小組辦公室展開了細緻嚴密的評審和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經過專家多次研究評議、甄別遴選,確定《規劃》(草案)項目636個。2012年4月,古籍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古籍整理專項工作會議,邀請35位專家對《規劃》(草案)進一步論證審定,最後形成了收錄491個項目的《規劃》。這樣反覆論證,優中選優,慎重取捨,就是為了確保《規劃》的權威性和科學性。

    記者:《規劃》的頒布實施,對於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具有什麼意義?

    柳斌杰: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從戰略高度,明確提出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新聞出版總署和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頒布實施十年《規劃》,是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具體舉措,主要目的就是形成由國家主導、體現國家意志、代表國家水平的脈絡清晰的古籍出版體系,從而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建設。

    古籍整理出版中長期規劃是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發展的總綱領。只有通過全面的規劃,才能有計劃、有系統、分階段、分層次地把我國浩如煙海的古籍按照我們的需要整理和出版出來,滿足各方面讀者的需要;只有通過全面規劃,才能把全國有限的整理古籍的專業人才,合理地組織起來進行工作,並在規劃的實踐中培養一支宏大的古籍隊伍;只有通過全面規劃,才能使古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提高質量、迅速發展,在黨的百花齊放方針指導下,適應社會主義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要求。

    對於傳統文化,如何甄別優劣、去偽存真,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和元素,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明確導向。《規劃》突出了國家統籌規劃在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的核心地位,體現具有學術性、科學性、前瞻性和權威性的宏觀指導,通過《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全面梳理祖國傳統文化典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從而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不斷豐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不斷夯實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為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提供重要支撐,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記者 杜羽)

相關焦點

  • 柳斌杰:把古籍整理出版推向精品化階段
    古籍出版種類除傳統四部及文史哲古籍外,農醫科技類、少數民族古籍均有重要成果問世,方志類、域外漢籍、出土文獻、海外珍藏善本古籍等均有不同成果出版。   二是古籍整理出版規劃不斷完善。從1958年到2006年,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主持,先後制定了6個古籍整理的中長期規劃,涉及近4000個品種,引導並規劃全國古籍整理出版的總體發展。
  • 斯文在茲——古籍小組與新中國古籍整理出版
    1960年發布的《三至八年(1960—1967)整理和出版古籍的重點規劃》(草案),就將「二十四史」整理納入其中,《全唐詩》《全宋詞》《冊府元龜》《太平御覽》《永樂大典》等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傳統文化典籍都被列入整理規劃。「古籍圖書的出版周期長,出版難度大,對編輯的要求高,而市場需求相對較小。」
  • 古籍整理出版 四川新增一項目
    古籍整理出版 四川新增一項目   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行調整,新增74個項目,撤銷18個項目。
  • 新中國70年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綜述
    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五年,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圖書不足30種。1958年,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立後,古籍整理出版步伐明顯加快,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圖書的數量達到200種左右。20世紀80年代,古籍整理出版迎來了新的發展,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圖書增至400種左右。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更加繁榮興盛,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圖書1800種左右。
  • 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編制中部片區專家諮詢論證會在嶽麓書社召開
    10月15日,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編制(2021—2030)中部片區組專家諮詢論證會在湖南長沙嶽麓書社召開。中宣部出版局古籍處處長章隆江、四級調研員周楊、幹部邊遠,湖南省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後毅、副處長宋亮,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雙平、中文天地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遊道勤,湖南、河南、江西三省古籍整理單位、古籍出版單位負責人,古籍學術專家等30餘人參加會議。
  • 王元化與古籍整理出版
    整個90年代,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資助了《古文字詁林》的編纂出版。這一國家古籍整理規劃重點出版項目是由元化先生主持的,由華東師範大學《古文字詁林》編纂室承擔編纂任務。這部匯集了一萬多個字頭、一千多萬考釋文字、皇皇十二冊的巨著,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搜羅最齊備的古文字彙釋類工具書。它將歷代學者的古文字研究成果薈萃於一編,填補了我國漢語文字學學科建設的一個空白。
  • 李一氓:堅守古籍整理出版之路
    時年78歲的李一氓可謂臨危受命,他主持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十年時間,在古籍搜集、整理、出版方面傾注了極大心血,對推動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守著「規劃」辦事    1981年9月,中共中央發布《關於整理我國古籍的指示》,指出「整理古籍,把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繼承下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關係到子孫後代的工作」。
  • 鄔書林:無愧歷史 珍惜時代 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
    1956年,時任文化部副部長鄭振鐸便提出整理出版面貌全新、校勘精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版「二十四史」的建議。此後,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下,點校本《史記》和「二十四史」其他各書,在1959年至1978年的20年間,陸續推出,並奠定當代通行本的地位。其中,點校本《史記》分段精善,校勘審慎,標點妥帖,有關技術處理得當,出版後受到學術界好評和廣大讀者的歡迎,至今還流通不衰。
  • 整理出版,是對古籍善本最好的保護
    這不僅體現在物質形態的古籍善本的數量、體式、種類、內容等方面,非物質形態的製作工藝也享譽世界,四大發明中兩項與古籍製作有關。非僅如此,在悠久燦爛的文化遺產孕育下,還出現了與古籍善本保護、研究、利用密切相關的專門學問,即古籍整理。長期以來,湧現出了眾多以古籍為研究對象的文獻學家和以古籍整理出版為主要職責的出版機構。這些,都是其他文明與國家絕少出現的文化奇觀。
  • 陳垣的古籍整理出版往事
    宗教史學家、教育家,對我國古籍整理和古文獻學科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1951年,毛澤東在懷仁堂舉行國宴時,向別人介紹說:「這是陳垣,讀書很多,是我們國家的『國寶』。」1958年,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立,陳垣為小組成員(共19人),在此期間,他為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做了很多工作。
  • 古籍整理出版:賡續千年文脈 綻放文化光彩
    1958年,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立後,古籍整理出版步伐明顯加快,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圖書的數量達到200種左右。20世紀80年代,古籍整理出版迎來了新的發展,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圖書增至400種左右。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更加繁榮興盛,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圖書1800種左右。
  • 2019年度古籍整理出版擬資助項目公示
    本報訊 (記者孫海悅)5月6日,根據《古籍整理專項經費管理暫行辦法》和《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對上海古籍出版社《楚辭要籍叢刊(第四輯)》等88個2019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擬資助項目名單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時間為2019年5月7日至5月16日。
  • 2021—2030年國家古籍規劃編制專家諮詢論證會 華南片區分會在廣西...
    2021—2030年國家古籍規劃編制專家諮詢論證會 華南片區分會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召開 2020-10-24 2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古籍總目》出版 共5部26冊耗時20年
    同時,站在保存民族永恆記憶、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高度,《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出版對於新時期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目前,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組織編制的《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已頒布實施。《規劃》共列入491個項目,分為文學藝術、語言文字、歷史、出土文獻、哲學宗教、科學技術、綜合參考、普及讀物和古籍資料庫等九個門類。
  • 柳斌杰:中國出版「走出去」
    這個問題不解決,光靠教材的出版來求生存,不去創作更好的作品,不去開發品牌圖書,就很難做到走出去,所以這個問題也需要解決。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出版社資源重複浪費非常大,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很多出版生產長期以來就是做古籍,今天《二十四史》翻譯了一個版,明天《論語》出了一個翻譯版,當然這是需要的,古籍傳承也是需要的。但是這不能成為出版的主體,應該結合當代創作。
  • 《貴州清水江文書(第六輯)》入選國家古籍整理專項經費資助項目名單
    近日,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2020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公告,決定對84個項目予以資助,貴州人民出版社《貴州清水江文書(第六輯)》(《黎平卷·第四輯》《劍河卷·第二輯》)入選。該套叢書由貴州省檔案館牽頭,組織全省專家力量編纂。
  • 《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出版 共5部26冊耗時20年
    同時,站在保存民族永恆記憶、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高度,《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出版對於新時期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目前,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組織編制的《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已頒布實施。《規劃》共列入491個項目,分為文學藝術、語言文字、歷史、出土文獻、哲學宗教、科學技術、綜合參考、普及讀物和古籍資料庫等九個門類。
  • 「十四五」出版規劃和未來10年古籍規劃編制啟動
    本報訊 (記者孫海悅)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日前決定組織開展「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以下簡稱「十四五」出版規劃)和2021—2030年國家古籍規劃(以下簡稱古籍規劃)編制工作
  • 87個項目獲2019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
    本網訊(記者 孫海悅)6月3日,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2019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公告,決定對已公示的《楚辭要籍叢刊》(第四輯)等87個項目給予資助。  2019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擬資助項目公示期已滿,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收到的意見進行了深入調查核實。
  • 「十三五」少數民族古籍將完成32個重點項目的整理出版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8日訊(記者 鄭彬)《「十三五」時期全國少數民族古籍重點項目出版規劃》近日正式印發。規劃明確,由國家民委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具體負責,組織、協調、聯絡、指導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民(宗)委(廳、局)和國家民委民族文化宮及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25個相關單位完成整理出版重點項目32個,涵蓋55個少數民族。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