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歐洲,是羅馬式建築的天堂,為後世留下什麼東西?

2020-12-04 藝術集結地

當今大多數天主教教堂仍然是那種依照拉丁長十字形的形式進行修建的。很少會有建築師去開歷史的倒車,修建過去那種長方形釐子似的巴西利卡建築。現在我們仍然可以從義大利的北部或中部看到早期教堂的那種側翼走廊,它們的用處是支撐教堂四壁及屋頂的壓力。那開始於半圓形的祭壇的一排排小禮堂後來成了組成哥德式建築的重要部分。還有那些複雜的穹頂,一直以來都是建築師們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建築師們千方百計想把宮頂搞得更寬,所以困難自然也就更大了。這使得許多世紀以來,穹頂建築都不是那麼讓人十分滿意,這一點從有關穹頂坍塌的浩繁事件中就能窺見一斑。如果你今天想看最著名的羅馬式教堂,那你就只能去比薩或佛羅倫斯才能如願以償,這兩個地方還保留著一些在羅馬式建築中非常有意思的11世紀的教堂。其中佛羅倫斯的這種教堂中比較出名的是聖米尼亞託教堂,這座教堂不是十字形,而是仍然忠於古老的巴西利卡這種模式。

在盧卡還有一座羅馬式的大教堂,但是在建築時間上卻要比佛羅倫斯的大教堂晚上一個多世紀。在倫巴第人的故土米蘭,也有一個義大利最著名的羅馬式教堂,它的名字叫聖安勃羅焦。這個教堂曾有一個英文名為聖安勃羅焦的主教,他因為反對狄奧多西大帝(據傳此人是一個基督信徒)在平息一次發生在塞薩洛尼的小騷亂中無辜殺害了當地的全部居民,而拒絕了狄奧多西大帝跨進這個教堂的大門而為人們所讚賞。

12世紀時的人們為了紀念這位主教的英勇事跡,便在700多年前聖安布羅斯給聖奧古斯施以洗禮的地方給他建造了一座大教堂,這座教堂也是羅馬式的。有一座被叫做聖埃爾莫的教堂,坐落在維羅納這個波河平原上的城市,還有一座坐落在帕維亞的聖米歇爾大教堂,倫巴第國王弗雷德裡克巴爾已羅薩就是在這裡加冕的。在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諸地,每個地方都有那種集中了拜佔庭、羅馬和倫巴第三種風格為一身的教堂建築。

然而普羅旺斯這個地方卻完全沒有這種混合型的建築,它的所有教堂採取的幾乎都是羅馬式的,這大概是因為古羅馬對這個地方的影響要比歐洲其他地方長吧。阿爾的聖特羅範教堂是這個地方的教堂中最有意思的。這個教堂西部的大土魯斯,北部的昂古菜姆及韋茲菜,以及諾曼第各地,都明顯地受到倫巴第風格的影響。這大概是因為這些地方11世紀的教堂及隱修院是由帕維亞的建築師們自己設計施工建造的緣故吧。

徵服者威廉一世在1066年渡過諾曼第海峽,把羅馬式建築風格傳播到了英國,達爾漢教堂就反映了這樣的風格(雖有所變動,但幅度不大)。在這之後,這種風格便風廉了英國一切教堂。由於受到摩爾人的影響,西班牙這個國家的羅馬式教堂與歐洲其他國家的羅馬式教堂的趣味有點不大一樣。西班牙的聖地牙哥有一個孔波斯特拉大教堂,乃是中世紀全歐洲人的聖地,那個時期的歐洲人常常前往這個地方去朝拜。這個教堂是最早用雕飾做裝飾的教堂之一。然而歐洲最值得欣賞的羅馬式教堂,不是分布在以上所述的地方,而是分布在中部萊茵河河谷的施派爾、馬彥斯及科隆等地。

在諾曼人(也就是北歐人)把科隆先前那些教堂燒毀100年之後,羅馬天主教皇菜奧九世在此修建了聖瑪利亞一一延卡皮託勒教堂。而被燒毀的教堂又是建造在古羅馬的一座教堂遺蹟之上的。二百年後,聖瑪利亞一一延一卡皮託勒教堂的旁邊又新建了一座聖庫尼貝爾特大教堂,而這座教堂具有拜佔庭和摩爾人的風格。這個事實說明,藝術在各個時代並不存在具體的分期。分期只存在於教科書中,現實生活中的建築師和藝術家是不受此限制的。

接著我要強調一個問題:羅馬式風格的建築藝術到底是否給我們留下了些許有用的東西?對這個問題,我持懷疑的態度。我自己很喜歡中世紀初各藝術大家的藝術,特別是建築和雕塑方面更是如此。然而這些藝術大家創造的藝術品到底有什麼寓意,恐怕不是我們今天的人們能完全領會的。如果歐洲想繼續堅持慢性自殺一一現在它似乎正這樣做一一那麼我們就可以在重新回歸文明社會之前,去迎接下一個中世紀的到來。

然而今天的我們各方面都有了很明顯的進步,我們不可能再回到那種時代,人人都為了種種不可預知的危險坐立不安。某種神經質在所有羅馬式風格的藝術中都隱隱可見,這種神經質使得羅馬式藝術朝著詭異的方向發展,表現著暴力時代所特有的殘忍和不人道。切的概括都有其偏頗之處,這些可以從許多事例中得到驗證,瓦特,現存的中世紀初期在歐洲森林中心修建的城之一,可以向大家展示羅馬式城堡的原貌。

相關焦點

  • 西歐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
    對於西歐中世紀,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時期的建築。這些建築和我們國家的建築相比,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又有著別樣的魅力。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西歐中世紀時期的羅馬式建築。中世紀的主導藝術是教堂建築,教堂建築在中世紀盛期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因而這一時期也成為西方建築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
  •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文明之羅馬式教堂
    羅馬式教堂建築藝術指的是查理大帝時代到12世紀哥德式建築出現以前的建築風格。總的說來,這是一個模仿羅馬宗教建築風格時代。十字軍東徵掀起了整個歐洲的宗教熱潮,許多狂熱的宗教封建主全力在自己的領地興建壯觀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築史上稱這種新形制為「羅曼內斯克」,即羅馬式教堂建築。羅馬式教堂建築採用典型的羅馬式拱券結構。拱券結構演變自古羅馬時代的巴西利卡式。
  • 哥德式建築如何在中世紀取代羅馬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是12世紀中葉產生於法國的一種建築風格,以教堂為主要表現形式。這種建築風格到13世紀中期已經傳遍整個西歐,15世紀中後期開始衰落,16世紀逐漸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所代替。從瓦薩裡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他對這種高聳的、有著誇張高度的建築充滿了厭惡 。他將這種建築形式的起源歸因於哥特人的入侵 ,認為哥特藝術是醜陋而野蠻的。他相信,蠻族入侵不僅造成了羅馬帝國的滅亡 ,也使古典風格在藝術和建築中絕跡。從時間上看 ,哥特人入侵羅馬與哥德式建築產生的時間之間相差六百多年 ,而且西羅馬帝國滅亡後 ,羅馬式建築還曾在數個世紀中風靡西歐各地 。
  • 哥德式建築、羅馬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如何分辨歐洲建築風格?
    歐洲建築式樣繁雜,什麼哥德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羅馬式建築……一堆沒聽過的名詞擺在眼前,卻也成了提升審美旨趣的一大難題。今天,維京遊輪和你一起探訪歐洲建築精粹,並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帶你入門歐洲建築史!為了讓建築變高,羅馬式那些沉重的大圓頂自然不能要。塔頂越變越尖,像利劍直插雲霄,並且為了讓建築夠高,飛扶壁也因此被創造出來,用來支撐奇高的建築。
  • 哥德式建築藝術被稱作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哥德式藝術特點,它是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流行於12到15世紀。哥德式的藝術最早產生於法國,它有幾個特徵:首先它有隆重的宗教色彩,哥德式的教堂非常強調「高」是天堂,「光」是神靈,以此來淨化人們的靈魂;它比羅馬式的建築輕巧的多,使用「失狀券拱」。
  • 秒懂歐洲建築史,羅馬式、希臘式、哥德式一口氣讀懂
    然而古堡、教堂、神殿,羅馬式、希臘式、哥德式讓人眼花繚亂,到底應該怎麼看?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一篇純裝逼乾貨,帶你一口氣讀懂歐洲建築。今天如果把歐洲切兩半,會發現羅馬式建築在西邊天主教地區(像法國、義大利),而跑到東邊東正教地區就都變成了拜佔庭式建築(像捷克、波赫)。▼
  • 羅馬式建築與哥德式建築的區別是什麼?
    答:所謂「正面律」,就是指表現人物時,頭部為正側面,眼為正面,肩為正面腰部以下為正側面。運用以上的表現手法對人物的形象進行處理,是為了使人的形象特徵更加突出和完整,這也是埃及繪畫追求完整性的體現。(2)其內容豐富,技藝精湛,裝飾性很強,藝木水平極高,在希臘美術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3)先後出現過三種主要風格:東方風格、黑繪風格、紅繪風格 一起背簡答專題二十八—羅馬式建築+哥德式建築
  • 什麼是羅馬式建築和哥德式建築?
    羅馬式建筑西歐中世紀的建築,最初多半是木製的羅馬式建築(九至十二世紀),繼而發展為哥德式(十二至十四世紀),以後又發展到十五世紀至十七此外,這種建築的窗戶也很有特點,那就是既小又窄,再加上特別厚實的牆壁,更顯得非常狹小了。因此,這種樣式的窗戶,與其說是為了通風照明之用,不如說更象為便於射擊而設的炮眼要更恰當一些。羅馬式建築所以會有上述一些特點,是與古羅馬時的建築式樣有聯繫。
  • 羅馬式、哥德式、巴洛克式…分分鐘搞清歐洲各種建築風格!
    在被諸多建築風格充斥著的歐洲,作為遊客的我們常常會迷失自己。一座又一座不同時期的教堂、城堡,真是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啊…今天就為大家簡單普及一下歐洲5大建築風格: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
  • 一口氣秒懂歐洲建築
    其實室內風格與建築風格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先帶來一篇建築風格,純裝逼乾貨,帶你一口氣讀懂歐洲建築。古堡、教堂、神殿,羅馬式、希臘式、哥德式讓人眼花繚亂,到底應該怎麼看?先給大家看這麼一張圖:  整個歐洲,先有希臘文明起其先,後有羅馬文明承其後。連建築也是如此。
  • 西歐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風格
    上回我們講到西歐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這次我們來講哥德式建築。在之前,羅馬式在西歐盛行一時,但從羅馬式到哥德式是一次偉大的創新,它那驚人的成就把中世紀建築藝術推向了最高峰。「中世紀盛期教堂建築風格的演進,是由中世紀文明的兩種基本趨勢決定的。第一,大教堂是城市革命的產物,也是增長的財富、市民的自豪感、以及城市狂熱的宗教信誠的產物。
  • 一篇文章教你搞清歐洲建築,太有趣了!
    而東羅馬帝國隨著東進,與東方文明的交融、碰撞,形成了與羅馬式大同小異的建築風格----拜佔庭式建築。如何辨認拜佔庭風格,主要是看它的頂。和羅馬式一樣,在建築上加一個大圓頂,但風格又有所不同。羅馬式直接加個半圓,而拜佔庭式則是在半圓的底部略微內收,就像是一個洋蔥頭。洋蔥頂▼
  • 歐洲遊 | 一條微信看懂歐洲建築
    而東羅馬帝國隨著東進,與東方文明的交融、碰撞,形成了與羅馬式大同小異的建築風格----拜佔庭式建築。如何辨認拜佔庭風格,主要是看它的頂。和羅馬式一樣,在建築上加一個大圓頂,但風格又有所不同。羅馬式直接加個半圓,而拜佔庭式則是在半圓的底部略微內收,就像是一個洋蔥頭。像這個洋蔥頂:
  • 歐洲的那些建築,終於讓我弄明白了!
    特別整理一期歐洲建築,讓大家可以輕鬆成為歐洲建築達人。    看到這些圖,朋友們反應一定是歐洲的,有去過可以指出,這是索菲亞大教堂,這是倫敦橋等等。哪我們經常聽到所謂的羅馬式、希臘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哪又是如何來分別的?
  • 歐洲希臘、羅馬、哥德式建築,怎樣區分?
    我們把歐洲切一半,羅馬式的在西邊(像法國、義大利),而跑到東邊就都變成了拜佔庭式建築(像捷克、波赫)。哥德式建築出現了贖罪券、十一稅等為天主教搜颳了大量的財富。原來希臘式、羅馬式風格通通不要。什麼三明治、包子、洋蔥,都站一邊。天主教的風格就是----高聳入雲
  • 生活中的裝修風格,家具要有特點,中世紀羅馬式風格簡介
    生活中的裝修風格,家具要有特點,中世紀羅馬式風格簡介中世紀西方的家具主要特點就是比較簡單而且還稀少。房子了嗎所擁有的家具不多,陳設也很簡單,雖然房子很大,可是也就只有那麼屈指可數的幾件家具。其中最普遍的家具就是,床、桌椅、還有衣箱,此外就還有幾個放東西的柜子,那個年代人們都比較喜歡坐在地上,就算家裡面有椅子,那個椅子也基本算是裝飾品。就算如此,中世紀的家具在歐洲文明進化史的重要是毋庸置疑的。中世紀前期西方家具主要風格為羅馬式,這種藝術風格在當時的建築雕刻上都可以看出來。
  • 大白話跟你講歐洲建築史(3+4):拜佔庭式+羅曼式建築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非友們將不時看到來自豆瓣的「___花慢」為大家奉獻的歐洲簡明建築史,大白話的講述方式,吃塊西瓜的時間就能讀懂。意公子的公眾微信:意外藝術(yiwai11)首先是第三期,拜佔庭式建築。
  • 教你分分鐘搞清楚歐洲各種建築類型,太有趣了
    提起西洋建築,尤其是歐洲建築,相信不少朋友有點兒暈,各種建築風格傻傻分不清,和我們讀歐洲歷史的感覺一樣一樣的。而東羅馬帝國隨著東進,與東方文明的交融、碰撞,形成了與羅馬式大同小異的建築風格----拜佔庭式建築。 如何辨認拜佔庭風格,主要是看它的頂。和羅馬式一樣,在建築上加一個大圓頂,但風格又有所不同。羅馬式直接加個半圓,而拜佔庭式則是在半圓的底部略微內收,就像是一個洋蔥頭。 洋蔥頂
  • 「輕閱讀」簡說歐洲那嘎達的建築風格
    到歐洲旅行一定得對歐洲建築有一定的了解,但一座又一座不同時期的教堂和古堡,不僅讓人看的眼花繚亂,真的要說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我們經常聽到所謂的羅馬式、希臘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哪又是如何來分別的?整個歐洲,不管我們聊什麼都可以說:先有希臘文明起其先,後有羅馬文明承其後。整個歐洲都是建立在希臘、羅馬文明之上。
  • 中世紀藝術 | 中世紀建築的代表作品-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中世紀,巴黎聖母院是中世紀建築的一個代表作品。中世紀是從公元五世紀一直到公元十五世紀,如果對照中國當時的社會朝代來看,應該是從南北朝時期一直到明朝的樣子,所以這個時間是相當長的。由於這個時期歐洲長期的混亂和戰亂,社會動蕩不安,民眾困苦不堪,大家都想要尋求精神上的救贖和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