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時事新聞版權」,終於等到這一天

2020-12-21 騰訊網

11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這是著作權法的第三次修改。原法中,第五條第二項「時事新聞」不適用著作權法,改為「單純事實消息」不適用著作權法。這意味著,「時事新聞無版權」的局面被打破,今後,新聞媒體將能依法維護時事新聞的著作權。這是值得肯定的進步。

通過此次著作權法的修改,相關障礙得以搬走,相關爭議得以消除,相關界限得以釐清。儘管長期以來,「時事新聞有無版權」就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問題,但原法中的第五條第二項,客觀上卻成了侵權者否認侵權的「依據」。例如,在過往的訴訟中,被傳統媒體訴侵權的一方,通常會以原法中第五條第二項作為抗辯理由。今後這一幕將不會再出現。

時事新聞比單純事實消息有著顯而易見的寬闊外沿和內涵。假如一場球賽的比分是單純事實消息的話,那麼圍繞這場比賽,媒體投入時間、財力成本所生產的新聞報導,包括獨家向受眾展示的這場比賽的幕前幕後內容,則無疑是媒體的智力勞動成果,是不能被無償分享的。簡單點說,時事新聞報導是作品,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事實消息」。世上沒有「順走」他人作品而不用承擔責任的道理。

這些年來,媒體為保護著作權而展開的行動不少,但這一過程艱難無比。傳統媒體常遭侵權,而維權成本高、周期長、賠償金額低,往往成為傳統媒體進行維權的阻力。有些媒體因此不願意站出來大聲說不,與非法使用其作品的單位打官司。

現代快報曾經花了3年時間為4篇稿件維權,足以顯現維權之難。2018年6月21日,一公司在未經現代快報公司許可且未支付任何報酬的情況下,在其運營的網站轉載並向公眾傳播《緊鄰南朝石刻,國家文物局:仙新路過江通道方案要改》作品。該公司辯稱涉案文章是時事類新聞,僅為事實消息,並沒有作者的思想、觀點等,不適用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轉載沒有主觀上的故意,也沒有盈利。法院判決該公司侵犯現代快報公司對該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判處賠償現代快報公司相關經濟損失。其時,已是兩年之後。

因畏難而放棄合法權益,是令人遺憾的。這也顯示出破解「傳統媒體維權難」的迫切性與重要性。顯然,法律的修繕,消除了不利於媒體保護著作權的因素,為媒體維權起到了撐腰、鼓勵作用。我們相信,未來,對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打擊、遏制,將越來越給力。

現代快報評論員 戴之深

(編輯 周冬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時事新聞的著作權明確了:向「新聞搬運工」說不!
    新聞報導是一種創造性智力活動,新聞機構有權享有著作權。「時事新聞」的著作權得到明確了。修改後,原法中「時事新聞」不適用《著作權法》,改為「單純事實消息」不適用。換言之,新法明確了新聞報導的著作權保護、適用原則,之前紛紛擾擾20多年的「時事新聞到底有沒有版權」問題,終於在法律上得到了明確。那些一度炫耀「我只是新聞搬運工」者終於失去了底氣,而媒體則可以理直氣壯地維護自身權利了:時事新聞報導就是一種創造性智力活動,新聞機構有權享有著作權。
  • 時評:明確時事新聞著作權,向「新聞搬運工」說不
    明確時事新聞著作權,向「新聞搬運工」說不  ■ 社論  新聞報導是一種創造性智力活動,新聞機構有權享有著作權。  「時事新聞」的著作權得到明確了。修改後,原法中「時事新聞」不適用《著作權法》,改為「單純事實消息」不適用。  換言之,新法明確了新聞報導的著作權保護、適用原則,之前紛紛擾擾20多年的「時事新聞到底有沒有版權」問題,終於在法律上得到了明確。那些一度炫耀「我只是新聞搬運工」者終於失去了底氣,而媒體則可以理直氣壯地維護自身權利了:時事新聞報導就是一種創造性智力活動,新聞機構有權享有著作權。
  • 時事新聞版權爭議如何化解?著作權法規定需改進
    有觀點認為,這篇文章引用了大量傳統媒體的深度調查,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權;也有人提出,向公眾發布的時事新聞屬於合理使用的範圍,自媒體對傳統媒體文章的二次傳播並非照搬照抄,而是有獨立思想及評論的二次傳播。  隨著全媒體時代來臨,新聞版權糾紛此起彼伏。《法制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業內有關專家。
  • 新聞與版權——基於新聞自由角度的考察
    而在新聞產品①的諸多權利中,新聞產品的版權②長期以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以至於在世界的版權公約和各國的版權法裡,新聞產品的版權受到種種的限制,不少國家的相關法規中明確將新聞產品的版權排斥在保護的大門之外。立法者對新聞產品的認識是否符合現實,目前尚存在爭議,就司法實踐而論,立法者的態度導致了對新聞產品版權保護的漠視。
  • 新聞作品版權保護勢在必行
    因本文並非學術論文,故筆者從我國的新聞能不能進行版權保護、西方國家如何保護、加大新聞版權保護的緊迫性和如何加強新聞版權保護幾個方面做一簡單討論。 「新聞」不等於 「時事新聞」 「新聞無版權」的觀點緣於對我國現行《著作權法》的誤讀。
  • 受「修例風波」影響的港人談香港國安法:「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中新社香港7月9日電 題:受「修例風波」影響的港人談香港國安法:「終於等到了這一天」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已正式頒布並實施。他們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令香港社會恢復和平穩定,「終於等到了這一天」。於今年5月在香港銅鑼灣一帶被激進示威者圍毆的律師陳子遷,身體上表面的傷痕已大致康復,但對於因說了一句「你們這幫黑暴,不要跑,警察會來抓你們」就被「私了」的經歷,他仍然心有餘悸。
  • 時事新聞作品納入著作權法保護
    焦點1 「時事新聞」將受著作權法保護 著作權法的不適用範圍原本包括「時事新聞」,修改後變為「單純事實消息」不適用。這意味著,時事新聞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成為歷史。
  • 2020年10月23日時事新聞摘抄:近期時政熱點新聞匯總、時事新聞
    在此,山東社區公益崗考試網給大家整理了2020年10月23日時事新聞摘抄:近期時政熱點新聞匯總、時事新聞,希望大家認真備考。4、22日,公安部通報公安交管新措施,其中明確,取消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輕便摩託車駕駛證70周歲的年齡上限。5、住建部日前發布通知,要求嚴格控制建設高度超過30米或寬度超過45米的大型雕塑,嚴禁以傳承文化等名義盲目建設大型雕塑。6、據國家發改委消息,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於22日24時開啟,汽油每噸上調80元,柴油每噸上調70元。
  • 2020年12月14日時事新聞摘抄:近期時政熱點新聞匯總、時事新聞
    【導讀】:時事政治在社區工作者考試中,是必考的內容,也是我們與外界交流聯繫的重要信息來源,掌握時政,你就能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好的與外界相處。在此,山東社區公益崗考試網給大家整理了2020年12月14日時事新聞摘抄:近期時政熱點新聞匯總、時事新聞,希望大家認真備考。
  • 新聞與版權——基於新聞自由角度的考察【2】
    新聞產品,尤其是時事新聞則不然,記者採寫(編導)的新聞作品,只要這樣的新聞作品與其他法規(如保密法)不發生牴觸,不發表該新聞作品既是對信息的變相屏蔽,也是對新聞自由的扼殺,因為這與公眾利益息息相關,任何人都沒有壟斷的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將時事新聞納入著作權法的調整範圍,是保護基本人權——公眾知悉權的重要舉措。
  • 著作權法修改 時事新聞作品納入著作權法保護
    時事新聞作品納入著作權法保護著作權法修改,明年6月1日起施行;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11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自明年6月1日起施行。焦點1「時事新聞」將受著作權法保護著作權法的不適用範圍原本包括「時事新聞」,修改後變為「單純事實消息」不適用。這意味著,時事新聞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成為歷史。
  • 西方國家新聞版權保護的舉措與借鑑
    時事消息的單純性使其被排除在著作權保護範圍之外,但是,通訊、深度報導、評論、版式、編排模式體現了新聞生產者的創新和思想,其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等應該受到法律保護。日本和德國就按內容的差異對新聞作品進行了區分和保護。日本不但對時事消息進行了嚴格界定,還把新聞作品分為三類並進行了不同的保護。按照日本文化廳《新版權概要》的解釋,時事新聞是指關於人事往來、訃告、火警、交通事故等日常消息。
  • 論《著作權法》中「時事新聞」的含義
    原標題:論《著作權法》中「時事新聞」的含義   我國《著作權法》第5條規定:本法不適用於時事新聞。但該條規定在實務中經常引起爭議,甚至導致了法院判決中的分歧。鑑於此,本文試對《著作權法》中「時事新聞」的含義作一研究。
  • 網絡轉載不能再"任性" 新聞作品版權保護勢在必行
    因本文並非學術論文,故筆者從我國的新聞能不能進行版權保護、西方國家如何保護、加大新聞版權保護的緊迫性和如何加強新聞版權保護幾個方面做一簡單討論。   「新聞」不等於 「時事新聞」   「新聞無版權」的觀點緣於對我國現行《著作權法》的誤讀。
  • 「時事新聞」終成受法律保護的「作品」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一大修改,是將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時事新聞」,進一步壓縮為「單純事實消息」。換言之,新聞作品但凡不是僅有簡單的時間、地點、事件等信息,就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範圍。時事新聞沒有著作權,不受法律保護,從此成為歷史。    在過去,何謂「時事新聞」一直存在著界定困難。似乎只要跟時事相關,或者跟新聞相關,就成了不受法律保護的免費品。
  • 保衛新聞版權可借鑑香港經驗
    一是對新聞作品的版權作明確界定;二是降低刑事制裁門檻,提供涵蓋面廣泛的刑事條文,以保護版權。  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雜誌的新聞版權(版權又稱著作權)問題,近來因「今日頭條」事件而升溫。  從深層次來說,新聞作品的版權問題在智慧財產權法中本來就處於邊緣地位。
  • 2020時事政治、熱點新聞:11月9國內外時事新聞
    山東中公三支一扶考試網每日給大家搜集整理國際國內時政新聞熱點和山東省內時政新聞以及歷史上的今天,供大家閱讀整理。下面請大家看2020時事政治、熱點新聞:11月9國內外時事新聞 11月9日,星期一,農曆九月廿四
  • 青海民和縣馬營鎮:拆的面目全非,當地人: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近年來,隨著交通的發展,馬營鎮終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鎮容鎮貌的改善忽如一夜春風來,整個街道都拆得面目全非,當地人卻雙手歡快,對於馬營的建設表示十分的期待和贊同,甚至不少人感嘆: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 中秋節月圓人更圓,30年了他們終於等到團聚的這一天
    在中秋節前,兩個被拐賣30年的孩子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家,他們失聲痛哭,終於可以與家人一起共度中秋賞月了。中秋之際團圓了看到父母激動地痛哭,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等了30年相聚了「可找到你了,這一天等了30年了。」哥哥的一個深情擁抱,這一天真的太久了。
  • 專訪文著協總幹事:時事新聞作品受法律保護,源自新聞界長期呼籲
    界定「時事新聞」與「單純事實消息」,遏制新聞作品侵權盜版新京報:定義中將合理使用範疇的「時事新聞」改為「單純事實消息」,這對「洗稿」「搬運」新聞作品等現象是否會有明顯遏制作用?張洪波:現行著作權法規定「時事新聞」不受保護,同時,《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將「時事新聞」定義為「單純的事實消息」。但是實踐中,新聞界和產業界對於「時事新聞」與「單純的事實消息」是否為同一性,長期意見不一致,對「時事新聞」的定義和範圍界定標準不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