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腳

2020-10-10 時代大健康

一、寒露節氣有什麼不同?

本月8日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9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初秋的涼爽已經被深秋的朔風所取代。從大雁南飛、寒蟬噤聲、菊始黃華的自然興衰榮謝中可以感受時間的明顯變化。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在農村老人們常說「降溫最狠三節氣」,即: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溫度的漸漸降下水汽產生凝結現象,寒露的氣溫將從涼爽過渡到寒冷。農諺:「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

這一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繼續下降。華南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於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了。千裡霜鋪,與華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使得人體難免有外寒內熱之氣,中醫日:「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寒涼的氣溫轉變是最為直白的影響,受涼感冒,脫髮頻繁,精力不足,眼睛乾澀……這些都是寒露以後至霜降以前短短的十來天時間裡,人體隨著寒冷加劇自然而然的變化。依據五行家之說,古人稱「秋」為金秋,而身體的肺也是五行的中的屬「金」,使得「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容易侵犯人體的肺部等部位。因此,在寒露以後、霜降之前,我們需要調整日常三餐,寒露養生以養肝、補血為重。

二、詩人眼裡的寒露

王安石: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白居易: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杜甫:此輩豈無秋,亦蒙寒露委。

韓愈: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

盧照鄰:窮巷秋風葉,空庭寒露枝。

劉禹錫:塵中見月心亦閒,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李鹹用:菊華寒露濃,蘭愁曉霜重。

《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層林盡染……

《沁園春•長沙》開篇獨立寒秋,中有層林盡染,推斷這應該就是主席在寒露前後的作品。圖為秋分寒露之間,和蔣院長、葉博士遊橘子洲頭,感受偉人風採。

三、寒露節氣有哪些傳統習俗?

1、登高

本月17日是農曆九月九,重陽節。眾所周知,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由於重陽節在寒露節氣前後,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

張家界看山,九寨溝看水。

慢慢的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節氣的習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壽」。古時登高源於「避禍」。

登高不僅可以懷古、陶冶情操,而且通過登高,人們可以藉此拋開工作煩惱,通過與自然的接觸,緩解壓力,放鬆自己。

珠海長南徑古道,香山古驛道之一,香山孕育了蘇兆徵、林偉民、楊鮑安、唐紹儀、蘇曼殊等群英。長南徑古驛道煙波潮湧景點,谷底大片溼地,似人間仙境。

所以在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的季節,登高遠眺,高喊幾聲呼出胸中濁氣,對抑制悲傷的情緒大有好處。

2、觀紅葉

寒露時節到香山賞紅葉早已成為北京市民的傳統習慣與秋季出遊的重頭戲。秋風颯颯,黃護葉紅。寒露過後的連續降溫催紅了京城的楓葉。金秋的香山層林盡染,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

3、吃芝麻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於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京,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後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芝麻分為白芝麻和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為好,藥用以黑芝麻為好。諺語說:「嚼把黑芝麻,活到百歲無白髮。」意思是說黑色芝麻養黑髮。麻油是芝麻的深加工作品,提香必備。寒冷天氣,一碗熱騰騰的面,滴上幾滴小磨香油,仍然是天津記憶深處的美好場景。芝麻含蛋白質18.4~19.1%,含亞油酸、芝麻素、芝麻酚,抗衰老、治療便秘、滋潤皮膚等。

4、飲菊花酒

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菊花富含葉黃素等類胡蘿蔔素,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5、吃花糕

寒露節氣一般與重陽節在時間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後,有吃花糕的習俗。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誌,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乾果。

寒露花糕、茶點推薦

1)紅糖桂花年糕湯—養肝補血的甜湯

寒露之後,深秋天寒,秋日黃華更勝,除了菊花慢慢開放,銀杏葉由綠轉黃,才開的晚桂再次泛起清香,錯過此時的晚桂,再想聞到枝頭清香,那就真的要待明年才能再見。

無論早開晚開的桂花,均有滋養肝肺的功效,再與補氣養血的紅糖同煮,盈盈一碗湯水已是滋肝養血的甜茶,要是倒進鍋中,往茶湯裡下點年糕燉煮,再灑點幹核桃仁、桂圓乾,真是香甜至極又養肝補血的甜品。

2)玉米紅糖餈粑—氣血雙補的雜糧

玉米是再普通不過的居家食材了,我們常以雜糧視之,卻不知道玉米還有補氣補血、健脾養胃的功效。將玉米打磨,再與紅糖攪拌和面,上籠屜裡蒸透,就是一鍋香甜滋潤,柔軟好嚼,補血養人的玉米紅糖餈粑。

3)核桃紅糖茶—活血補血的熱飲

中醫世家陳允斌女士在《吃法決定活法》中提到,從寒露到霜降的15天裡,應以理血活血為主。紅糖在補血效果上甚至超過紅棗,與幹核桃仁同煮,有活血、止痛、通經的功效,不少常年痛經的女性都以這道茶,作為從痛經中全身而退的良藥,逢期必煮。

4)核桃紅糖酥餅—補充能量的零食

如果你厭倦了用紅糖衝水這種單一的方式,簡單的入門級烘焙可以讓你的食補菜單多姿多彩起來。比如這道核桃紅糖酥餅,食材和操作都很簡單,但又是不發胖,還很健腦的休閒茶點,送茶或是咖啡,都是比奶油蛋糕與威化、泡芙等高熱量點心更理智的選擇。

您可以將紅糖掰碎,加同等分量的黃油打散,之後倒入雞蛋液、低筋麵粉繼續攪拌,紅糖麵團就逐漸成型了。將麵團冷藏半個小時之後揉成圓柱形,均勻切片之後平鋪在烤盤上,並給每個紅糖切片擺上一個核桃仁,刷好油,中火烤70分鐘即可。

四、寒露食療:我們愛板慄、板慄愛上雞

1)糖炒慄子

寒露必定少不了一種美食:糖炒慄子。偶爾駐足,看那四處煙火起來,鐵鍋內黝黑的鐵砂夾雜著紅棕色的小板慄,在一鍋粗大黑砂熱氣騰騰地翻攪著,譁,譁,聞著這香氣,伴著這冬季清冷的陽光,空氣中瀰漫著香甜的氣味,糖有著甜絲絲的焦味的香氣,板慄皮經過烤制後,散發著果木特有的香鬱,給北方寒冷的天,增添了不少該有的氣氛。一隻牛皮紙袋,裝上幾十顆帶著熱氣的板慄,按捺不住貪吃的嘴,趁熱吃上幾粒,頓時感覺,寒露不寒。糖炒板慄北方尤甚。

2)板慄紅燒雞

主料:雞肉1隻、板慄300克、柿子椒3個

輔料:花生油適量、食鹽2克、蔥1段、姜4片、八角2個、花椒適量、幹辣椒4個、生抽2勺、老抽1小勺、米醋少許、白糖2克、花雕酒2小勺

做法:

1、鍋內油熱後首先放入幹辣椒絲,小火炒至顏色發暗讓辣味釋放,然後再放入蔥、姜、八角、花椒炒香

2、加入雞塊,開大火翻炒,炒的過程中,雞塊會出一些水分,不用管它繼續大火炒,一直炒至鍋內看不到水分,並能聽到啪啪的炸聲時,說明水分已經靠幹雞肉開始出油

3、加入沒過雞的熱水、珍珠板慄、鹽、生抽、老抽、白糖、花雕酒、米醋幾滴,加蓋大火煮開後轉中火燒煮

4、當鍋內的湯汁收濃時,放入青椒拌勻,能聞到清新的青椒味時,即可關火出鍋。

板慄的營養豐富,果實中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鈣、磷、鐵、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維生素C、B1和胡蘿蔔素的含量較一般堅果都高。所以板慄具有補腎健脾、強身健體、益胃平肝等功效。被稱為「腎之果」。

相關焦點

  • 寒露臨近,俗語:「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說的啥意思呢
    導讀:寒露臨近,俗語:「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說的啥意思呢隨著寒露的臨近,這幾天氣明顯的感覺到氣溫驟然下降。北方多地已經步入了涼爽的秋季,夜晚來臨之後,能夠感受到明顯的寒意。在10月的8號將會迎來二十節氣之中的:寒露。
  • 二十四節氣|今日寒露!
    北京時間10月8日3時55分   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   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寒露」   此時節   霜染紅葉,雜樹蕭疏   蟬噤荷殘   秋深露重需添衣   寒露有三候:   一候鴻雁來賓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三候菊有黃華   鴻雁南飛,此時已是最後一批。
  • 二十四節氣 | 寒露
    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寒露時節,我國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此時最為五彩斑斕。
  • 寒露節氣和菊花茶
    寒露節氣是農曆二十四節之十七,是秋季六節之五。鬥指戊,太陽到達黃經195度。寒露節後,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溫差大,早、晚已有絲絲寒意。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從地域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南方仍然秋意濃濃,而北方則已進入初冬天氣。
  •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登高賞菊話重陽
    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較之白露,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今日寒露,已是深秋。 02 寒露三候 一候鴻雁來賓 鴻雁白露節氣已經開始南飛了
  • 登高賞秋景、飲菊花酒 寒露習俗有哪些吃什麼好?
    2019-10-08 15:37: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上官雲 | 字號:A+ | 在二十四節氣中,緊隨秋分之後的是寒露。它的到來,也意味著氣溫進一步降低,秋高氣爽,一副深秋的美麗畫卷在大地上徐徐展開。在忙碌的農事活動之餘,人們飲酒、登高,迎接寒露的來臨。寒露:季秋時節開始寒露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5個節氣,也意味著季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 白露節氣將至,今年白露是哪天,啥意思?白露和寒露有啥區別嗎?
    文/農夫也瘋狂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詩經》中兩句耳熟能詳的古詩,其中詩裡的「白露」指的就是24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白露。
  • 明日寒露,寒露和白露節氣有啥區別?寒露三候又是啥意思?
    今天分享的主題:明日寒露,寒露和白露節氣有啥區別?寒露三候又是啥意思?國慶8天長假餘額不足了,很多上班族已經踏上了返程的路,準備重新投入到工作之中,但對於農民來說,國慶假期正是很多農作物豐收的季節,每天都忙著下地收割莊稼,目前正是「三秋」的關鍵時期,而且明天就迎來了寒露,這意味著秋天結束迎來了冬天。
  • 2017寒露節氣是什麼意思 寒露節氣的由來及各地養生習俗一覽
    10月8日10時22分,寒露至。寒露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結束,天氣乾燥;此時節常常出現咽幹、鼻燥、皮膚乾燥等秋躁症狀;「寒露不露腳」,進入寒露後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腳部。國慶假日即將結束,返程留意天氣變化! ​寒露的由來
  • 節氣|寒露——鴻雁入夢 寒露醒秋
    寒露,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意為寒露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晨露冷,快要凝結了。「寒露」節氣之後,熱氣消退,寒氣漸生,天氣漸轉寒,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 白露與寒露的區別_天氣新聞_東方天氣網
    在公曆中,一般將8—10月劃分為秋季,一般認為全年的節氣中,有六個是屬於秋季的,分別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白露和寒露一樣嗎白露和寒露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季節氣,但是白露和寒露不是同一個節氣。每年9月7日—9日之間到來的是白露節氣,每年的10月8日—9日之間到來的是寒露節氣。白露過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
  • 印跡·甕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即將凝結成霜,寒意愈盛,故名。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 諺語:「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時節是怎樣的氣候變化
    寒露節氣的到來,正式開始了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的進程,讓萬物隨著寒氣的增長,近日了蕭瑟的階段,這個時候人們要做好保暖的準備。一、諺語:「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我國民間俗語有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意思是說進入白露時節天氣轉涼,自此不宜赤膊露體;到了寒露時節天氣更冷,需要注意足部的保暖。寒露,天氣漸寒,萬物衰退。
  • 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古人這句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古人語:「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實際上就道出了二十四節氣中,第15個節氣白露的氣候變化,古人這句俗語有科學道理嗎?2020年09月7日,白露節氣到來,作為一個反映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白露到了,暑熱基本就結束了。
  • 寒露溼青苔,別來蓬鬢秋。天冷已涼多穿衣,品讀嶽飛《小重山》
    今天是2020年10月8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寒露。常言道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腳。寒露一到,天氣就特別冷了,白天去逛街,街上還有好多年輕人穿著單薄的衣裳,露著小腳脖兒,洋溢著青春和美麗。千家風掃葉,萬裡雁隨陽。隨著天氣轉涼,天地一片蕭瑟,再過一段時間,就會飄雪了。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 2018寒露節氣是什麼意思 寒露節氣的由來及各地養生習俗一覽
    10月8日,寒露至。寒露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結束,天氣乾燥;此時節常常出現咽幹、鼻燥、皮膚乾燥等秋躁症狀;「寒露不露腳」,進入寒露後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腳部。國慶假日即將結束,返程留意天氣變化! ​
  •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季節的文化
    今天是2020年10月8日陰曆8月二十二寒露,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鬥指戊;太陽到達黃經195°;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絲絲寒意。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 今日寒露節氣,別忘了吃這8種食材,寒從腳起,記得注意足部保暖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寒露節氣,寒露過後天氣就會逐漸轉涼,直到變冷。晝夜溫差大,清晨有些地區都需要穿外套了,正午時分又悶熱無比,冷熱相互交替,身體很容易受寒。俗話說得好,「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腳」,到了寒露節氣前後一定要注重足部保暖,防止寒氣侵襲體內。
  • 寒露秋意濃:飲菊登高賞紅葉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今日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代表著深秋正式登場。此後,天氣將一日冷過一日,凝露成霜,冬天的腳步也不遠了。資料圖寒露和白露,均以露水為名。白露是「露凝而白」,而寒露則是「露氣寒冷,將凝結也」。一字之差,凸顯天氣從涼爽到寒冷的變化。唐朝劉滄寫道,「寒露滿枝枝不勝」,形象地描繪了寒露凝霜的畫面感。寒露有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鴻雁南飛,此時已是最後一批;風涼天寒,古人認為雀鳥躲在水裡,成為蛤蜊;百花凋謝,而菊花卻爭相開放。
  • 寒露秋意濃:飲菊登高賞紅葉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今日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代表著深秋正式登場。此後,天氣將一日冷過一日,凝露成霜,冬天的腳步也不遠了。 物候:秋深露重須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