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古證實:唐代高僧玄奘圓寂初葬於陝西西安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13日電 一項最新的考古研究證實:唐玄奘曾初葬於陝西西安白鹿塬畔雲經寺。

  據經濟日報消息,唐僧即唐玄奘在古長安圓寂後葬於現在的西安市長安區興教寺,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先葬於白鹿塬,後來才改葬至今興教寺。1999年以來,西安灞橋區政協文史委依據史料記載,先後到弘福寺、大慈恩寺、玉華寺、雲經寺、興教寺等走訪取證,經過三年考古調查,近日證實了這一事實。

  據史料記載,玄奘(公元602-664年),俗姓陳名禕,河南緱氏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佛學家、翻譯家、旅行家。他十三歲在洛陽淨土寺出家為僧,自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起,週遊全國,遍訪高僧拜學經典,窮盡各家學說,在全國各地遊學後,面對當時佛教經典的殘缺不全,教義分歧,派別紛爭,他決意到佛教發源地天竺國(今印度),去探求佛教的精蘊,以解眾疑,弘揚佛法。他沿著「絲綢之路」,闖「萬死之地」,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到達佛國印度。就學於著名的那爛陀寺。在印度佛教最高學府,博覽群書,刻苦研習,又用四年時間遍遊全印眾國,向更多的佛教名家高僧求學,觀禮了印度很多佛祖聖跡。至此,他獲得了極高的學術地位,備受尊崇。直至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西行取經圓滿成功,攜帶經像、舍利及657部佛經,載譽回國,歷時17年,共譯出75部1335卷,這些傾注玄奘全部心血的所譯經卷,又應唐太宗之請,撰寫了《大唐西域記》,乃是玄奘留給中華民族佛教文化的珍貴遺產。他和弟子窺基,創立了中國佛教的唯識法相宗(又稱慈恩宗)。

  據記載,公元664年2月12日,唐玄奘在玉華寺圓寂後,唐高宗十分悲痛,對唐玄奘安葬多次降旨,玄奘的門徒遵照旨意和遺命先安置在大慈恩寺經譯堂內,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長安僧俗紛紛赴來弔唁。4月15日,高宗下旨意將玄奘葬於產河之東的白鹿塬上。後因玄奘葬所離長安太近,高宗及滿朝文武容易見到時生悲痛之情,公元669年4月8日,高宗命改葬玄奘法師於樊川北原,今長安區興教寺。

相關焦點

  • 除了大雁塔陝西哪些地方還和玄奘有關
    韓睿   印度總理莫迪來西安,一個原因是高僧玄奘曾去印度取經,回國後弘揚佛法,為兩個文明古國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除了大雁塔,陝西哪些地方還與玄奘法師有關?  白廟村西明寺遺址:玄奘晚年譯經地  位於今天白廟村的西明寺,是玄奘晚年的譯經之地,從唐顯慶二年到顯慶四年,玄奘法師在此譯經兩年之久。唐西明寺位於唐長安城延壽坊西南隅,規模宏大,殿宇莊嚴,是唐代著名的皇家佛寺。
  • 農曆七月二十二日 唐代高僧圓測大師圓寂紀念日
    陝西西安興教寺圓測大師塔局部(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曹立君)2014年8月17日,農曆七月二十二日,今天是唐代高僧圓測大師圓寂紀念日。圓測(613~696),名文雅,是玄奘法師之弟子。原是新羅王孫,三歲出家,唐初來到中國,十五歲受學於法常、僧辯兩位法師。受戒之後,住長安玄法寺,鑽研《毗曇》《成實》《俱舍》《婆沙》等論及其註疏。在玄奘法師回長安以前,圓測所學內容已很豐富,並且負有盛名。玄奘回到長安,圓測就開始從玄奘受學。顯慶三年,玄奘徒居西明寺時,敕選名僧五十同住,圓測也在其中。
  • 西安少陵原上有座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寺廟 據說玄奘就長眠在此
    2014年6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陝西西安少陵塬上興教寺內的興教寺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一處遺產點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興教寺又稱"大唐護國興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也是中國佛教八宗法相宗祖庭之一。
  • 西安城南這座寺廟埋葬了玄奘法師,入選世界遺產,可免費參觀
    相信很多來西安旅行的人都一定會去大雁塔廣場打卡,而在大雁塔南廣場有一座玄奘法師的雕塑,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目光遙望的西安城南,這裡有座寺廟就埋葬了玄奘法師,它就是興教寺。興教寺位於西安城南外的少陵原畔,與大雁塔的大慈恩寺相比,興教寺的「名氣」似乎小了許多,但是興教寺的規格其實很高,它入選了世界遺產,是陝西世界遺產三大佛塔之一(另外兩個是大雁塔和小雁塔)。由於大雁塔和小雁塔位於西安城中,交通便利,去那裡的人很多,而興教寺就略顯冷清了一些,但這不就是寺廟應該有的樣子麼,佛門清淨,非常幽靜,可以在這裡虔誠的祈福。
  • 玄奘法師圓寂後,頂骨今何在?
    1身骨已不在,頭骨悄然不見公元664年2月5號的時候,玄奘圓寂,葬在當時長安的白鹿原。他的頭骨被放在唐朝的護國寺存放,以祭奠他為佛學做出的貢獻。但由於戰亂,玄奘的遺骨開始不再完整。2從日軍手中奪回「國寶」1942年11月初,駐防在南京的日本軍隊,在大報恩寺三藏殿遺址後建造「稻禾神社」,挖地基時挖出一個石函,石函上刻有文字,記載玄奘頂骨輾轉來寧遷葬的經過。為了證實挖到的就是唐玄奘頂骨舍利,日本軍方從國立中央大學抓走了5個教授,讓他們研究。
  • 玄奘法師生前佛法無邊 死後舍利子被爭搶供奉在世界各地
    佛塔最初是釋迦摩尼遺骨舍利子的存放處,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一些高僧圓寂,其弟子也會把火化之後的遺骨舍利子珍藏在地下唐代高僧玄奘,俗姓陳氏,名禕,法名玄奘,洛州緱氏(今屬河南洛陽)人,祖籍潁川,生於隋朝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世人尊稱其為三藏法師,民間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等高僧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 難得一見的大雁塔地宮——玄奘大師頂骨舍利與天竺真經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文化名人錄》裡,只有兩位中國人,一是孔子,另一位就是玄奘大師。小編有幸目睹陝西西安大慈恩寺內玄奘頂骨舍利,下文圖片均出自小編親自拍攝,見者六時吉祥,法喜充滿。,玄奘圓寂,葬在當時長安的白鹿原。
  • 一代法師玄奘舍利子歷經一千多年再度安寢西安興教寺曲折歷程
    玄奘法師於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圓寂,當時「四俗以之悲涼,七眾惜其沉沒」(《 續高僧傳》),高宗也為之廢朝數日,前後五下敕書經營喪事,斂以金棺銀槨。在葬日,長安及各州五百裡內送者百餘萬人,宿於墓所者三萬餘人。
  • 農曆二月初五 玄奘法師、天台九祖荊溪湛然尊者圓寂紀念日
    一、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圓寂紀念日玄奘法師取經線路圖(圖片來源:資料圖片)2014年3月5日,農曆二月初五,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圓寂紀念日。玄奘(600~664),唐代高僧,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經家之一。姓陳,俗名褘,偃師人。玄奘法師於唐太宗貞觀年間,獨自一人西行求法,跋涉萬裡,歷時四年,終抵印度,其後遊學四方,求師問道,成為當時印度學識最淵博的佛教大師,深受戒日王之敬重,戒日王曾為法師設大會,敕使諸國義解之徒於曲女城匯集,法師受請登床,專揚大乘論意,被尊為「大乘天」。
  • 農曆十二月七日 唐代高僧玄琬大師圓寂紀念日
    貞觀初年,玄琬大師奉詔為皇后、太子、諸王等授菩薩戒。(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1月26日,農曆十二月七日,隋代高僧玄琬大師圓寂紀念日。 玄琬(562~636),隋唐時代著名高僧。雍州(陝西)新豐(一說弘農華陰)人氏,俗家姓楊。十五歲從曇延出家,受具足戒;後就洪遵律師,學四分律,涉獵律部三年;復依曇遷法師,研習《法華》《大集》《楞伽》《勝鬘》《地論》《中論》《百論》等諸經論。
  • 農曆八月十一 唐代高僧南嶽懷讓禪師圓寂紀念日
    湖南南嶽磨鏡臺(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李保華) 2014年9月4日,農曆八月十一,是唐代高僧南嶽懷讓禪師圓寂紀念日 南嶽懷讓(677~744),唐代高僧。俗家姓杜,是金州安康(即今陝西漢陰)人,又稱大慧禪師。十五歲時出家,一度習律,後參曹溪,為六祖慧能之高足,留侍六祖身邊有十五年之久,六祖圓寂之後,懷讓禪師始於玄宗先天二年(713)住於湖南南嶽般若寺觀音臺,宣揚慧能學說,遂開南嶽一系,世稱南嶽懷讓。懷讓禪師之法系相對於青原行思之法系(稱「青原下」)而稱「南嶽下」,同為南宗禪之二大法流。
  • 特稿:寫入《孟加拉國史》的中孟考古發現——阿底峽高僧故址發掘記
    新華社達卡5月5日電特稿:寫入《孟加拉國史》的中孟考古發現——阿底峽高僧故址發掘記新華社記者劉春濤在新版《孟加拉國史》(第1卷)中,有一章節介紹歷史古都毗訶羅普爾,其中部分內容吸納了中孟聯合考古毗訶羅普爾遺址群的最新發現和研究成果。
  • 探秘西安千年古剎,玄奘法師長眠於此,卻常常被外地遊客忽略!
    西安是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每年來這裡的遊客多達上億人次。西安的旅遊景點也很多,但是大多數人也只知道大雁塔、兵馬俑、回民街等等。今天帶大家去參觀一下西安的一個小眾景點,位於長安區少陵園的護國興教寺。唐代時期這裡被尊為「護國興教寺」,著名的大唐高僧玄奘法師就長眠於此地。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回到長安城之後,在大慈恩寺翻譯經書,之後圓寂於玉華寺,葬於西安白鹿原上。因為唐高宗李治常常思念玄奘法師,之後便把其遺骨遷於距離長安城較近的少陵原上。此塔底下就安葬玄奘法師的遺骨,兩邊的塔則是他的高徒窺基和圓測遺骨安葬之處。
  • 陝西最低調的世界遺產 埋葬玄奘大師遺骨 門票0元卻少有人知!
    被譽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陝西西安,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境內擁有眾多舉世聞名的歷史古蹟。位於長安縣杜曲鎮少陵原畔的興教寺,又稱「大唐護國興教寺」,唐代著名翻譯家、旅行家玄奘大師的遺骨即安葬於此。
  • 西安這座寺廟,據說玄奘法師就埋在這裡,現在只需10元就能遊覽
    文/1提起陝西西安,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是回民街的各種美食,還是大唐不夜城的鶯鶯燕燕,不管你想到的是什麼,都說明這個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近年來火爆異常的旅遊勝地,隨便一處景點都可以讓你回味無窮。
  • 「國際玄奘論壇」在西安舉行
    經過一年的籌備,在西北大學118周年校慶之際,由西北大學主辦,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國際漢唐學院及學校社科處、國際合作部、歷史學院聯合承辦,西安灃東文創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協辦的「國際玄奘論壇」於10月18日上午在西安灃東新城新軸線國際會議中心開幕。
  • 歷史名人故事:一代高僧玄奘圓寂,唐高宗李治喟嘆:朕失國寶!
    這年四月,玄奘法師列隊迎接《慈恩寺碑文》,前面用天竺法儀幢幡等開道,隊伍長達30裡。高宗登上安福門(唐長安皇城西牆北門)城樓觀看。不久,高宗又命雕塑家吳智敏為玄奘等高僧塑像。五月,玄奘法師患病,高宗命御醫蔣孝璋、上官琮去給法師治病。可見,高宗對玄奘的關懷可謂無微不至。顯慶二年(657年),玄奘隨高宗去洛陽。這一年高宗以洛陽宮為東都。
  • 歷代高僧:玄奘法師如何對待生死?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玄奘便圓寂於斯。古者有言,生有時,死有地。玄奘居然應驗了。627年,玄奘27歲,開始了西域之行。他是隨商隊出境的。他曾經再三上書朝廷,盼望能批准其往天竺去學習佛經,最終無音訊。遂不惜違反法律而去追求真理。見他走了,官方便發布了通緝令,指出:「有僧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宜嚴候捉。」
  • 文物講述「玄奘西行」
    陝西歷史博物館曾舉辦大型歷史人物專題展覽「取經歸來——一代宗師唐玄奘展」,展覽選取與玄奘、佛教、唐代、印度、中西文化交流、絲綢之路等主題相關的展品近50件(組),以玄奘生平為線索,展示玄奘西行取經的背景、經過,取經歸國後翻譯佛經、著書立說、弘揚佛法等事跡,及其對後世產生的深遠影響,為人們更好地了解玄奘提供了生動素材。
  • 西安大興善寺玄奘法師的墓塔
    大唐高僧玄奘,又稱「三藏法師」,生於公元602年,圓寂於664年,在這短短的62年的歲月裡,玄奘法師究竟作出了什麼樣的功績,可以讓當時的大唐王朝在他安葬時,一百餘萬人為其送行,三萬餘人為他守墓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