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十多年的高中語文教師,越發感覺高中語文不好教,主要原因是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在下降,特別是古詩文方面,大有一屆不如一屆之感。
在經歷了中考的「洗禮」後,學生普遍對語文興趣不濃、熱情不高,加之高中其他科目難度很大,使得語文的重要性進一步下降;而語文的重難點古詩文,學生的水平更為堪憂。
缺乏積累、上課消極、學法機械,成了古詩文學習的三大不利因素。但僅從高考的角度看,語文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語文成績低,對高考總分的競爭力影響巨大。 由此,高中語文老師要說:別指望上課能把古詩文學好,課外才是關鍵。
高中古詩文學習,建立在初中基礎上,如果初中基礎薄弱積累不夠,高中只能進行額外強化。而現在的學生能課外主動讀古詩文的寥寥無幾,直接導致到了高三,古詩文鑑賞水平也沒有多大提高,作為帶了多屆高三的老師,我對此深有感觸。
為了遺憾不再發生,這一屆學生的古詩文學習,從一開始就加強課外拓展,把課內基礎知識學習與課外積累結合起來。
課內,讓學生認識到文言的特點、古代詩歌的基本賞析方法;課外,儘可能多地去讀,只有多佔有語言材料,才能培養語言能力。而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除了課本內容,課外幾乎沒有讀過文言作品。
在此,我們重點關注課外學習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首先,選好學習材料很重要,力求循序漸進。
古代典籍浩如煙海,無論是詩歌還是文章,經典作品可謂不計其數,但對於剛剛涉獵這一領域的學生來說,所選擇的學習材料應該易於接受、帶有趣味,也要考慮篇幅等因素。
先從語言難度小、趣味性高的內容入手,逐漸向更高難度作品過渡。為此 ,我的建議是讀《史記》和《聊齋志異》。這兩本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者和目前高考文言考查人物傳記密切相關,後者故事趣味性強;而且這兩部書學生都不陌生,更易於接受。畢竟,對古詩文的學習,有興趣才會有更大收穫。
這兩本書要用精選本,沒必要用全本。類似《史記選》這樣的即可,《聊齋志異》也有選本,裡面的故事更為精彩。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購買白話版的,那些書對提高文言水平沒有幫助。
古代詩歌方面,初級階段一本《唐詩宋詞鑑賞辭典》就足夠了。
2、抄寫是文言學習的重要方式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抄寫是浪費時間的事,似乎沒有多大意義;在我看來,不應該忽視抄寫在古詩文學習中的重要意義。通過抄寫,至少可以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可以強化文言和古詩記憶。而且,抄寫也是古人學習的基本方法,所謂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堅持抄寫的好處,在學習古詩文上顯而易見。
要充分動員學生,讓他們認識到抄寫的意義,本著積極認真的心態去抄寫,而非完任務式的。要在抄寫中深化認識,要在抄寫中加深領悟。可以每天抄一點,堅持不懈 ,這要比好幾天抄寫一篇的效果好。
3、以更加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全面走進古詩文
文言也有趣,古代詩歌也很美。如果能以更為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帶領、啟發學生走進古詩文的世界,對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大有裨益。
這裡不妨採用以下這些方式:「詩詞大家講」,讓學生來講他們自己喜歡的古詩詞,你會發現學生的水平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高,更重要的是這能調動他們學習詩詞的熱情。
「歌詞與詩詞之美」,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中,有很多是從古詩詞演繹而來的,或者語言風格與古詩詞頗為相似。因此讓學生帶有古典美的歌詞中,過渡到古典詩詞,是個不錯的方式。
「寫意唐詩、寫意宋詞」,學好古詩詞,最好還是要帶著興趣去學,如果詩詞文本不讀懂,可以從賞讀寫意詩詞入手。最近市面上有不少寫意類的詩詞作品,這些文章語言優美,將學生用這類文章「帶入」古詩詞,的確是很不錯的做法。
學好古詩詞是個漫長的過程,對於高三學生,他們的現狀已經難以改變;對於高一學生,現在正是大好時機。上課積極,打好基礎,課外全面發力,大量閱讀全面積累,在持續的努力中古詩文閱讀能力一定會由弱到強,無論是語文素養,還是解題水平都會有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