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入耳入心的聲音,擁有比血脈還久遠的情感,更是傳承文化的基因。訊飛輸入法通過「A.I.+公益」創新方言保護形式,讓人人都能用上家鄉話表達,喚醒對方言的記憶。
10月18日下午,由訊飛輸入法主辦,科大訊飛A.I.研究院多語種組、科大訊飛A.I.資源部、科大訊飛(蘇州)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訊飛銷委會市場部、蘇白學堂共同協辦的「方保文化沙龍•暨A.I.蘇州方言保護計劃啟動儀式」在蘇州隆重舉行。本次到場嘉賓座無虛席,業內著名的方言研究專家,各界方保組織代表、方言愛好者及文化名流齊聚本色美術館,近距離了解科大訊飛智能語音、人工智慧和「方言保護計劃」的豐富內容,同時作為方言保護的交流盛會,共商蘇州方言的保護、應用和推廣。
「醉裡吳音在姑蘇」——吳語主要代表方言蘇州話,以軟糯著稱,素有"吳儂軟語"之美稱。蘇州這座城,它的生活、習俗、物產、戲曲、飲食等都因蘇州方言流露出與眾不同的「味道」。蘇白學堂負責人予安首先介紹了訊飛輸入法方保文化沙龍的活動安排。隨後,評彈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袁小良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蘇派活口《趣說吳語》,一腔一韻,盡展吳儂軟語的溫婉神韻,一詞一句,盡展藝術修為與高雅颱風。
活動現場,新一代「斜槓青年」Hiro孫悟空為大家帶來一曲頗具韻味的蘇州話歌曲《阿婆說》,別具風格的唱腔透出一身煙火氣息,讓聽者對蘇州話又多了一份理解。「聽完這首歌,你才知道蘇州話這麼好聽!」
然而,如今的蘇州及周邊城市的年輕人說方言的比例越來越低,蘇州方言使用正在斷崖式下跌,保護方言已經成為重要而迫切的大事。方言消逝,決不是危言聳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顯示,全世界現有6000多種語言中,有96%的語言目前只被4%的人使用。現在這些鄉音正以每兩周消亡一種的速度在減少,預計本世紀末90%的語言可能消亡。
說起為什麼發起「方言保護計劃」,科大訊飛輸入法業務線副總經理李強軍給予解釋,如果不能有效地留存弱勢語言,我們將失去對人類文化遺產完整記錄的機會。「方言保護計劃」作為科大訊飛A.I.+公益的一部分,活動於2017年10月24日啟動,創新方言保護形式,用智能語音加速推動方言保護,為世界留下多彩鄉音!
隨著用戶體量變大,我們發現即便通用語音識別準確率達到98%,受制於複雜的環境,例如口音和方言,語音輸入依然無法滿足所有用戶。於是,訊飛輸入法率先提出方言語音輸入的方案來解決這一現實問題。憑藉科大訊飛行業領先的語音技術優勢,不斷推進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公益事業。2018年,訊飛輸入法啟動方言發音人招募行動,深入貴州丹寨小鎮,進駐校園尋找純正鄉音,同時獲得知名音樂人和短視頻達人紛紛打Call,為家鄉代「言」。身處人工智慧崛起時代,訊飛輸入法率先通過人工智慧留存方言,建立和完善「中國方言庫」。就在最近,訊飛輸入法方言語音輸入加入蘇州話,達可用水平。截至目前,訊飛輸入法已支持23種方言語音輸入,進一步拓展了方言使用群體,從而照顧更多使用者的母語方言習慣。
相信很多人都好奇人工智慧技術是如何完整複製語言的?科大訊飛多語種高級研究員祖漪清闡述了科大訊飛如何與相關部門深度合作,用人工智慧技術開展方言保護,利用統一的文本分析框架,深耕語言和語音的研究,加速方言的識別和合成。目前,已完成吳語上海話系統完整的語言複製,包括語音結構、語言結構、語言翻譯,實現了方言的永久留存。
作為首家支持蘇州話語音輸入的訊飛輸入法,在做蘇州話語音識別的過程中了解到,蘇州話長期以來是吳語方言的代表,屬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在歷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令研究人員感到頭疼的是,蘇州話與普通話相比,其發音與普通話相差甚遠,同時,蘇州話還有很多特徵詞、俚語和特殊的語言現象。即使在蘇州話內部,也有新派、老派之分,城區、郊區不同地域的蘇州話也是有所差異,構建蘇州話的語音識別系統是較難、較複雜的。這表明蘇州話正逐漸消失,這使得研究人員在收集蘇州話的相關資源、採集和製作訓練數據上面臨了很大的困難。因此,研發過程一定要有標準的方言發音人和方言學者的參與,這對方言研究實際上是非常有價值和有意義的。科大訊飛將對方言「語言圖譜」模型做了進一步精進。
通過蘇州地區方言語料的採集,將有助於蘇州話的語音識別率提升至85%,實現蘇州話的語音合成,最終達到蘇州話的完整複製,從而傳承蘇州的區域文化。基於高可用的方言語音識別成果,訊飛輸入法將逐步開放蘇州方言的識別能力,推動蘇州方言的在線教學和培訓。例如,與線上教育平臺合作推動方言教學的升級,向方言組織專家提供專業化的課程素材等。通過人工智慧助力,進一步營造說方言的氛圍,重塑文化自信。
本次沙龍的圓桌會議上,科大訊飛多語種高級研究員祖漪清、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語保工程廣東首席專家甘於恩、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鄭偉、蘇州職業大學吳文化研究院副院長陳璇以及常熟理工學院人文學院教授王健共同探討「A.I.賦能方言保護」。縱觀整個方言調查、保護與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如今,科大訊飛的「A.I.+公益」為方言保護帶來了新的思路,藉助網際網路的力量得以傳播,引發大眾關注並主動加入無門檻的方言保護行動中;隨著智能語音、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和應用,方言保護的模式進一步深化,實現人機耦合的新模式。研究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機器在一些方面替代不了人類,而人類在運算及信息處理方面沒有機器快,因此科大訊飛嘗試了「人機耦合」,讓方言保護更有效率,更有價值,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導航。
回望實踐訊飛輸入法「方言保護計劃」的一年多時間,這一行動加強語言的交流互鑑,形成保護方言的共識,誕生了豐碩成果。 從今天起,你的手機聆聽蘇州的聲音,動動手,下載實用訊飛輸入法,感受蘇州話的軟糯,傳遞愛的鄉音,為促進「人類語言大互通計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