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人驚豔之作,短短幾句道盡功名利祿,最後一句值得一讀再讀

2020-12-17 美詩美文

曾幾何時,一部《笑傲江湖》讓年少懵懂的人們開始認識了江湖、紅塵這些名詞。後來,就開始有人感慨身在江湖,紅塵紛擾,不過總歸是無病呻吟的多,真正有所感悟的人少。江湖、紅塵都和一樣東西無法分開,那就是名利。而最瀟灑的、最快意的人往往並不是所謂的勝利者,而是那些放下和看穿之人。

如此一說,這個命題似乎已經趨於複雜。然而卻有一位元代小文人,寫下一首驚豔之作,短短幾句道盡功名利祿,最後8個字回味無窮,讓人秒懂人生真意,值得一讀再讀!

《山坡羊·晨雞初叫》元代:陳草庵晨雞初叫,昏鴉爭噪。那個不去紅塵鬧?路迢迢,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

曲詞大意:清晨雄雞唱曉,黃昏寒鴉聒噪,歲月輪轉,日復一日。哪一個人不在紅塵中浮浮沉沉,嘶鬧一場。路迢迢,水迢迢,人人都在去往長安的路上艱難跋涉。因為這條路才是通往功名成就的康莊大道。殊不知,近日還是青春少年,明日已是白髮老翁。山水依舊,人心憔悴,功名利祿成虛妄,值得否?

這首詞的絕妙處就在於堪稱一篇千古勸世文。首句用一個精準的四字對仗,晨雞、昏鴉,一個司晨,一個在黃昏聒噪。人生的歲月輪轉就在這一聲聲雞鳴,一聲聲鴉噪中悄然而逝。第二句,承接第一句,雖然日子一天天過得太匆匆,但人人都還是爭先恐後,踏入紅塵。在紅塵中,嘶鬧一場,最終了無生趣,不了了之。

曲的第二部分,起以山迢迢、水迢迢,說明道路艱難。這條道路便是世人爭著去走的長安道。因為「功名盡在長安道」。然而「今日少年明日老」,韶光易逝,青春不再,短暫的人生都用於追逐名利,是否真的值得呢?又有多少值得珍惜的美好從指縫中流過,從歲月的光陰中流逝呢?此曲的最後一句堪稱千古名句,「山,依舊好;人,憔悴了。」山河依舊,人已憔悴,恍然大悟之後,卻再也無心無力去抓住人生的美好和詩意了。

此曲作者陳草庵,大都(人,鍾嗣成在《錄鬼簿》稱其「陳草庵中丞」,曾經官拜河南省左丞。因此作者雖然得官,卻依然秉持看破紅塵,看淡名利之人生宗旨,確為後世典範,這也反映那時文人的人生觀吧!

相關焦點

  • 史上最灑脫的一首詩,短短幾句堪稱獨處的最高境界,值得一讀再讀
    王維對禪宗十分入迷,也頗有造詣,因此他的詩作,多有清新脫俗的灑脫之作。尤其是當詩人獨處的時候,更是能夠將一種孤獨之感寫得禪意十足,美不勝收。王維曾經寫過一首出神入化之作,堪稱獨處的最高境界,值得一讀再讀。這首作品就是《終南別業》。
  • 陸遊大手筆之作,短短幾句又酷又有水平,最後一句振聾發聵
    不過在這其中也有文人例外,就像晚唐著名文人溫庭筠便擅寫詞,是「花間派」的首要詞人,更是被尊為「花間派」鼻祖。而在宋代,也有一些文人是以擅寫詩而出名,就像陸遊和楊萬裡。 筆者本期要分享的,便是陸遊的一首大手筆之作,短短幾句可謂是又酷又有水平,尤其是最後一句更是振聾發聵,堪稱豪邁到了極點。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陸遊的這首《金錯刀行》。
  • 馮延巳的一首經典之作,開篇就驚豔了千古,值得一讀再讀
    俗語說,開卷有益,品讀古詩詞,不僅可以感受韻律之美,而且可以讓人生在無形中變長變寬。當思想變得充實和嚴謹的同時,胸襟也慢慢地豁達,情感體驗更會逐漸變得細膩和善解人意。五代有一位宰相詞人,不僅極其擅長描寫閨怨題材,而且文採飛揚、被人推崇。
  • 張旭很有哲理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值得一讀再讀!
    儘管張旭的詩名不大,留存詩作也不多,但還是有著值得一讀的地方。《山行留客》是張旭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顧名思義,這首詩是張旭一次遊山途中所作。根據詩意,又可知它是一首登山春遊詩。但與同類登山春遊詩相比較,它又有著別出心裁的地方。即除了對春山美景進行描繪外,它還對客人因為天氣原因想要離去的想法,進行了否定和勸說。
  • 楊萬裡這首經典的五絕《梅花》,文筆優美句句驚豔,值得我們一讀
    ,還是陸遊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以及林君復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些詩句那都是千錘百鍊,每一句都令人驚豔,不僅寫出了梅花獨有的個性,同時也把梅花身上雍容高貴的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 高手宴席上寫首妙作,短短幾句既帶金木水火土,又句句含「春」字
    貫雲石,號成齋,祖籍西域,是一位元代散曲家。他家世顯赫,叔父曾任宰相,父親歷任擔任要職,母親是名儒之後。出生在這樣的環境下,貫雲石年紀輕輕就世襲官爵,但做了幾年官後他就厭棄了朝中的爾虞我詐,開始了漫遊生活。貫雲石一生存小令70多首,在當時頗有名氣。漫遊期間他每到一處都受到文人的追捧,一日他遊至南方的一個小鎮,當地一位鄉紳便宴請當地文人一起為他接風洗塵。
  • 命運多舛的李商隱鬱鬱寡歡,寫下一首感傷之作,道盡了思鄉之苦
    梅花這種特立獨行的個性,令無數的文人為之傾倒,用最美的文字讚美梅花,所以梅花也就有了君子之花的美譽,還與竹子、菊花、蘭花並稱為「四君子花」;所代表的正是一種精神,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通過梅花表達對於人生的感悟,還有對於生活的讚美,同時也借用梅花來表達思鄉之苦,總之梅花到了文人的筆下形態各異,有著不同的用途,以晚唐詩人李商隱這首《憶梅》來說,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思鄉之作,正是借景抒情,通過梅花來傳遞思鄉之苦。
  • 韓愈毫不留情之作,短短28字罵盡沽名釣譽之徒,最後一句當真解氣
    因為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木頭,長得有幾分人形,就被神化,最後成了供人膜拜的偶像。那些前來膜拜之人,不過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內心汙穢骯髒。膜拜朽木,本已可笑;內心多鬼,更加可鄙。然而這種朽木為偶像,私利之鬼魅橫行之狀況,卻是若干時代的真實場景。對此,大詩人韓愈深感氣憤。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一向都是嫉惡如仇的,這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他自然覺得十分可笑。
  • 王昌齡最經典的一首詩,最後一句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讀再讀!
    詩歌風格緒密而思清,有著「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美譽,後人又稱王昌齡為「七絕聖手」。其詩現存181首,經典詩作有《出塞》、《從軍行七首》、《閨怨》等。小編今天向大家推薦的這首詩,便是王昌齡的經典詩作《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是王昌齡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主要描寫了王昌齡在江邊送別友人辛漸的情景,抒發了王昌齡對友人的深情厚誼。
  • 席慕蓉很糾結的一首情詩,道盡想愛不能愛之苦,開篇和結尾都驚豔
    曾記得多年前,第一次讀到席慕蓉的《一棵開花的樹》便被驚豔到了,一向只能接受唐詩宋詞的我不禁感嘆:原來現代詩也能這麼美!後來再讀她的《蓮的心事》、《七裡香》、《無怨的青春》等詩作,更是愛不釋手。席慕蓉先是一個畫家,後才是一位詩人。
  • 元代高僧不留情面之作,短短28個字寫盡世人的虛偽,說的就是你我
    從小詩人林升題在客棧牆壁上的「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到詩聖杜甫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無一不是如此。但罵人不帶髒字,還能給世人以啟迪,這是有文化的高僧才有的能力。當年蘇軾有意為難自己的好友道潛和尚,故意讓美女以求詩之名,明送秋波。道潛不慌不忙,寫下了首《口佔絕句》。
  • 他是元代維族詩人,身居高位卻痛苦無比,一首《山坡羊》道盡心酸
    對古代讀書人來說,十年寒窗固然痛苦艱辛,可是如果有一天能一朝得中名垂天下,那麼所有的這些痛苦都是值得的。然而,等到人們爬上高位,俯視天下的時候,卻會突然發現自己還是很痛苦。這樣的文人很多,這樣的詩文也很多。
  • 偉人的一首秋詞,豪邁樂觀,意境之美遠超劉禹錫,值得一讀再讀
    在文章的一開篇,詩人就說「悲哉秋之為氣也」,充滿了傷感和愁緒;而後曹丕又說「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到了唐代,杜甫也說「萬裡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似乎秋天的色彩總是暗淡無光的。然而,到了近代,偉人的一首「秋詞」卻更加精彩,令人驚豔。
  • 唐詩中難以超越的詠山詩,來自杜甫的經典,大氣磅礴值得一讀再讀
    一筆在手,詠盡天下。詩人們詠花、詠草、詠月、詠水,那都是經典頻出。但頗有意思的是,文人的筆,遇見了高山,似乎就變得不那麼有氣勢了。在眾多寫山的經典詩作中,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中「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沒有大氣,只有落寞;王維的《終南山》也算是名作了,但「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仍不夠霸氣;而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則哲理有餘,豪氣不足。要論詠山詩哪家強?還是詩聖杜甫。在眾多詠山之作中,杜甫的《望嶽》是唐詩中難以超越的經典。
  • 王維洗盡鉛華之作,僅幾句共有4個「終」字,一般人寫不出這種美
    有個成語叫洗盡鉛華,最開始是形容女子之美,後來也經常用來形容文學藝術作品,但能配得上這個詞的作品不多。在詞壇,詞中之帝李煜的詞基本上做到了;而在詩壇,這個詞常被用來形容詩佛王維的作品。讀王維的詩就是一種享受,他的詩中總有一種其他文人仿不了的美。「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清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渾然,「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空靈,每一句都驚豔了千年。在前些期裡我們已經品賞過以上經典詩作,本期便給大家分享王維的另一首洗盡鉛華之作,詩名《答張五弟》。
  • 馬致遠別具一格之作,名利、成敗不過過眼雲煙,最後4字振聾發聵
    這是馬致遠別具一格之作,名利、成敗不過過眼雲煙,最後4字振聾發聵。《撥不斷·無題》元代:馬致遠布衣中,問英雄。王圖霸業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宮,楸梧遠近千官冢。一場惡夢。這首小令可謂明白如話,但卻讓人頃刻間看淡功名利祿。首句「布衣中,問英雄」,短短六個字,寓意無窮。第一,那些王圖霸業的英雄人物,其實原來就是布衣;第二,別看那些所謂的「天命所歸」的布衣搖身一變成為「真龍天子」,其實不過是時勢造就,經歷的不過是權力爭奪,求是求不來的。所以普通人還是不要去想著做什麼英雄了吧。
  • 蘇軾很有韻味的一首詞,一開篇看似很普通,最後幾句又充滿哲理
    宋詞原本是不入流,這並不是說筆者在這裡譁眾取寵,當時傳統的文人,還是致力於詩歌的創作,沒有多少人去創作詞。歐陽修就曾經說過,詞只是怡情,空閒的時候讀一讀尚可。另外他在晚年編撰自己的文集時,也沒有把詞收錄進去,只是選了散文和詩歌,可見在當時對於傳統的文人來說,那是看不上宋詞,只是把它當成娛樂。
  • 楊萬裡看見一座山峰悟此詩,無一生僻字,卻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因自然之景寫出的哲理詩,詩名《曉行望雲山》,來自宋代詩人楊萬裡。雖然就詩的成就來說大家普遍認為盛唐是巔峰,但是宋代文人其實在詩的造詣上也頗為不俗。不過與唐詩大多以抒情為主不同,宋詩更注重以詩說理,就像開篇提到的蘇軾和王安石的詩作一樣。如果說唐詩是「見山還是山」,那麼宋詩更像是「見山不是山」。
  • 範仲淹很有禪意的一詩,通篇都是大白話,卻充滿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他的形象,有時是朝堂上的一個儒雅大臣,畢竟北宋朝臣們曾以他馬首是瞻;有時是一個威風凜凜的戍邊大將,畢竟他曾一個能馬上定乾坤的文人;有時,則是一個穿著普通長衣,在民間四處體察民情的小官員,畢竟蘇州的範公堤至今仍在。後世很多文人稱範仲淹為「完人」,但在筆者看來,他更是一個智者。他把起起落落的一生,活明白了,活通透了。
  • 孫悟空唯一一句千古名言,短短14字道盡為人之道,至今廣為流傳
    古代的書畫價值不菲,而古書籍所記載的,同樣也值得我們去學習去了解。《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文學四大經典名著之一,同時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作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之後,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