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灑脫的一首詩,短短幾句堪稱獨處的最高境界,值得一讀再讀

2020-11-24 美詩美文

唐代詩壇,有兩個人仙氣最足,一個是李白,一個是王維。與李白狂傲浪漫的仙氣不同,王維仙氣則是灑脫和嫻靜,世人稱之為佛系。王維對禪宗十分入迷,也頗有造詣,因此他的詩作,多有清新脫俗的灑脫之作。尤其是當詩人獨處的時候,更是能夠將一種孤獨之感寫得禪意十足,美不勝收。

王維曾經寫過一首出神入化之作,堪稱獨處的最高境界,值得一讀再讀。這首作品就是《終南別業》。

《終南別業》唐代: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此詩一出,立馬就將世人帶入了那座靜謐的終南山。自古以來,終南山高人就不少。這些高人,大多是隱居於此的人,李白,王維都曾到過終南山,也都曾嘗試過隱居終南的滋味。雖然王維算不上真正的隱士,但是對於終南山的生活,卻有著不凡的理解。

王維曾在經典詩作《酬張少府》中寫道:「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為官時,他還在朝堂和山野中來回切換生活,但到了晚年,他乾脆在終南山安下家來。有興致的時候就一個人去轉山。此時內心的喜樂只有自己才知道。

在那山窮水盡頭,坐下來看雲霧蒸騰,潮起潮落。偶爾遇到一個林中的老人,就興致勃勃一起閒聊,連回家的都忘記了。這種生命狀態,空靈,自由,美好,令人無限遐想,令人羨慕!

詩的開篇,點明了自己從中年到晚年的生命思想軌跡。「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因為厭塵俗,所以信奉佛教。王維的輞川別墅就在終南山下。詩人在《山中與裴秀才迪書》中說:「步仄徑、臨清流也。」這個地方確實是一個論道清修的絕佳所在。

在這裡,孤獨是一種常態,但卻並非一種苦痛,而是一種超脫於塵俗的化境。「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不求人知,只追求自己內心的寧靜。

「行到水窮處」,自由而散漫;「坐看雲起時」,闊達而灑脫。這是名利場蠅營狗苟之輩永遠無法體會到的人生至樂。陶潛「雲無心以出岫」,亦是此妙境。這兩句詩極富禪機禪意,無怪乎後世尊他為「詩佛」。但這份孤獨卻又是美的,它閒適而又自在,不受俗塵驚擾。這10個字是流傳千古的名句,驚豔了世人,也被不少人當成人生最高的理想追求。

最後一句:「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偶然」二字,不著痕跡,體現了詩人天性淡逸,超然物外。這代表了王維晚年近乎純真超脫的生命狀態。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然而早已看破塵世。

王維的名和字,其實都可以從《維摩詰經》找到出處。全詩禪意深遠,卻又空靈絕美,堪稱史上最美的孤獨,讀一遍就愛上了,這樣的佛系王維,大家喜歡嗎?

相關焦點

  • 張旭很有哲理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值得一讀再讀!
    不過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不是張旭的草書作品,而是他的一首詩作《山行留客》。儘管張旭的詩名不大,留存詩作也不多,但還是有著值得一讀的地方。《山行留客》是張旭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顧名思義,這首詩是張旭一次遊山途中所作。根據詩意,又可知它是一首登山春遊詩。但與同類登山春遊詩相比較,它又有著別出心裁的地方。
  • 元代文人驚豔之作,短短幾句道盡功名利祿,最後一句值得一讀再讀
    而最瀟灑的、最快意的人往往並不是所謂的勝利者,而是那些放下和看穿之人。如此一說,這個命題似乎已經趨於複雜。然而卻有一位元代小文人,寫下一首驚豔之作,短短幾句道盡功名利祿,最後8個字回味無窮,讓人秒懂人生真意,值得一讀再讀!
  • 李商隱歷經千辛萬苦,寫下平生境界最高一首詩,靜不下來時讀一讀
    為了追求詩歌的語言之美、韻律之美、對仗之美,他甚至不惜將詩寫得令世人難以捉摸。有人甚至用「晦澀」來形容他的詩。但他卻用平生600首詩,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哪怕看不懂卻一樣能流傳千年。在世人眼中,李商隱一向以詠史詩和愛情詩著稱,但卻忽視了其實他也是一個敘事詩的高手。
  • 唐朝境界最高的一首送別詩,無一生僻字,堪稱不世經典
    唐朝的「送別詩」可以說是浩如煙海,有送別友人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送別親人的,「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也有送別情人的,「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或縹緲,或傷感,或唯美,而在這眾多的送別詩中,境界最高的當屬初唐詩人王勃的
  • 文天祥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極富愛國主義精神,值得一讀再讀
    一路上,文天祥寫下了許多詩。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揚子江》就是其中的一首,是文天祥歷北海經長江口南下之時所寫。雖然《揚子江》相比較《過零丁洋》來說,要冷門的多。但是它同樣極富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一讀再讀。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文天祥這首詩,字裡行間表現出的,正是堅定不移的愛國主義精神。
  • 虞世南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的幾句,連當時的皇帝讀了都愛不釋手
    這也正是唐詩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可能有的詩作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只要細細品來則是會發現這些作品,其實很不一般,通篇充滿了一種高遠的意境,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所以唐詩也是最值得一讀。而我們讀這些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古人無窮無盡的智慧。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4句有2句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讀再讀!
    王安石在詩、詞、文等領域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散文與韓愈、柳宗元、蘇軾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而他的詩,則以擅長說理與修辭著稱,並且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王安石的經典詩作《登飛來峰》。《登飛來峰》是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畢竟作為入選語文課本的一首古詩,我們打小就被要求背誦全文,可以說是膾炙人口了。不過相信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增加,再次品讀《題西林壁》的時候,也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和見解。或許曾經年幼的我們,讀到這裡並不理解它的詩意、詩境,但相信此刻的我們是深有體會了。
  • 白居易最豁達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看破貧富值得一讀再讀
    《對酒》總共五首,我們本期要講的是最為經典的一首。這是詩魔白居易最豁達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短短28個字,看破世間貧富執念,值得一讀再讀。《對酒五首其二》-(唐-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喜,不開口笑是痴人。
  • 唐代最懶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令人嚮往,堪稱物我合一的最高境界
    雖然這些詩句讀起來讓人覺得心曠神怡,但細細思量無非便和我們常人「犯懶」是一回事,不過在文人的筆下「犯懶」都有著別樣的詩意。而本期筆者要介紹的這首詩堪稱《全唐詩》中最懶的一首,雖然只有短短28字,卻似達到了物我合一的最高境界,雖然懶散卻令人陶醉不已。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詩。《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 李商隱很冷門的一首詩,卻道出了愛情的真諦,值得一讀再讀
    在我國文學史上,愛情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表現這個主題最為精煉的文學形式便是愛情詩。古往今來,膾炙人口的愛情詩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無論是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還是元稹《離思》中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千百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動人心弦。
  • 李白最酷的一首詩,開篇就寫出了愁的最高境界,其中14字千古名句
    世人心中的李白是浪漫的、灑脫的。哪怕遇上傷心事,也能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或許是不少人喜歡他的原因。但若只讀這些,便不能算真正的了解了詩仙。事實上,在被賜金返還後,他的痛苦是顯而易見的,哪怕再大氣磅礴的語句也無法掩飾他在這段時間的落寞。
  • 詩佛王維的一首詩,短短幾句,包含人生的4境,迷茫時值得一讀
    蘇軾評價他寫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給人一種意境之美。關於「基佬」這一爭論,學者們分為兩派,一派認為他有可能是耽美,一派認為他愛的是自己的妻子。說他耽美的有兩點理由。第一是他曾經寫給樂師李龜年詩詞「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紅豆」代表相思,因此學者們認為此首詩寫給同性李龜年是比較的曖昧。
  • 孟郊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50字,便寫出了愛情的最高境界!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結愛》,便是其中一首經典詩作。它出自唐代詩人孟郊之手。眾所周知,孟郊是苦吟詩人的代表,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著「詩囚」之稱。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孟郊的樂府詩質樸自然,語淡情深。這首《結愛》便是孟郊樂府詩的代表作。
  • 王昌齡最經典的一首詩,最後一句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讀再讀!
    詩歌風格緒密而思清,有著「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美譽,後人又稱王昌齡為「七絕聖手」。其詩現存181首,經典詩作有《出塞》、《從軍行七首》、《閨怨》等。小編今天向大家推薦的這首詩,便是王昌齡的經典詩作《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是王昌齡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主要描寫了王昌齡在江邊送別友人辛漸的情景,抒發了王昌齡對友人的深情厚誼。
  • 阮籍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短短的幾句,讀來卻是發人深省!
    而這一句話不僅張狂,同時也充滿了一種深刻的哲理,以及對於現實深刻的諷刺,這也正是阮籍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而我們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感受到他獨特的才情,特別是他的這首《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通篇描寫得極為孤獨,同時也很是傷感,那詩人寫這首詩時,正是由於在夜間睡不著覺,於是信手拈來寫下此詩。
  • 李商隱一首絕美詩,全文無一柳字卻句句寫柳,堪稱詠物詩最高境界
    李商隱最為有名的當屬他得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等經典詩句雖歷經千年,依然被大家奉為經典。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正是李商隱的一首絕美詠柳詩,全文無一「柳」字,卻句句寫柳,更是將「柳」當人來寫,堪稱詠物詩的最高境界。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詩。
  • 元好問很著名的一首詩,寫心中偶像陶淵明,短短28字值得一讀再讀
    文/顧無【引觴漫談】今天來看元好問的一首詩,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最早知道元好問是從哪一首詩詞或者文章開始的呢?下面這首詩就是元好問評價陶淵明詩歌風格的作品。【臨其詩境】這首詩從整體上看,更像是一位粉絲寫給偶像的作品,是為了回應當時詩壇上一些不好的聲音。金元之際的詩壇走上了齊梁宮體詩的老路,崇尚雕琢粉飾、矯揉造作,視野狹窄,格調不高。
  • 李商隱很有禪理的一首詩,蘊含人生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禪宗思想,對他的詩歌創作和詩風形成,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也是後來人們稱王維為「詩佛」的主要原因。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北青蘿》,便是一首很有禪理的詩歌作品。它出自於唐代另一位詩人李商隱之手,是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雖然李商隱與王維所處的時代不同,但他們一心學佛的目的,為的都是以求看空名利,擺脫政治上的不如意所帶來的煩惱。
  • 孟浩然要是灑脫起來,就沒李白啥事了,一首詩道出孤傲的最高境界
    世人都說李白灑脫,一襲白衣飄飄,腰間再別上那把青蓮劍,何等的快意恩仇。但就算是這樣的詩仙,也曾為了功名,三入長安,最終以失敗告終,可見一生灑脫的李白也有為俗世煩惱的時候。若要說唐代詩壇誰才是真正看開了的人,那只能是縱情山水半輩子的孟浩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