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壇,有兩個人仙氣最足,一個是李白,一個是王維。與李白狂傲浪漫的仙氣不同,王維仙氣則是灑脫和嫻靜,世人稱之為佛系。王維對禪宗十分入迷,也頗有造詣,因此他的詩作,多有清新脫俗的灑脫之作。尤其是當詩人獨處的時候,更是能夠將一種孤獨之感寫得禪意十足,美不勝收。
王維曾經寫過一首出神入化之作,堪稱獨處的最高境界,值得一讀再讀。這首作品就是《終南別業》。
《終南別業》唐代: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此詩一出,立馬就將世人帶入了那座靜謐的終南山。自古以來,終南山高人就不少。這些高人,大多是隱居於此的人,李白,王維都曾到過終南山,也都曾嘗試過隱居終南的滋味。雖然王維算不上真正的隱士,但是對於終南山的生活,卻有著不凡的理解。
王維曾在經典詩作《酬張少府》中寫道:「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為官時,他還在朝堂和山野中來回切換生活,但到了晚年,他乾脆在終南山安下家來。有興致的時候就一個人去轉山。此時內心的喜樂只有自己才知道。
在那山窮水盡頭,坐下來看雲霧蒸騰,潮起潮落。偶爾遇到一個林中的老人,就興致勃勃一起閒聊,連回家的都忘記了。這種生命狀態,空靈,自由,美好,令人無限遐想,令人羨慕!
詩的開篇,點明了自己從中年到晚年的生命思想軌跡。「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因為厭塵俗,所以信奉佛教。王維的輞川別墅就在終南山下。詩人在《山中與裴秀才迪書》中說:「步仄徑、臨清流也。」這個地方確實是一個論道清修的絕佳所在。
在這裡,孤獨是一種常態,但卻並非一種苦痛,而是一種超脫於塵俗的化境。「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不求人知,只追求自己內心的寧靜。
「行到水窮處」,自由而散漫;「坐看雲起時」,闊達而灑脫。這是名利場蠅營狗苟之輩永遠無法體會到的人生至樂。陶潛「雲無心以出岫」,亦是此妙境。這兩句詩極富禪機禪意,無怪乎後世尊他為「詩佛」。但這份孤獨卻又是美的,它閒適而又自在,不受俗塵驚擾。這10個字是流傳千古的名句,驚豔了世人,也被不少人當成人生最高的理想追求。
最後一句:「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偶然」二字,不著痕跡,體現了詩人天性淡逸,超然物外。這代表了王維晚年近乎純真超脫的生命狀態。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然而早已看破塵世。
王維的名和字,其實都可以從《維摩詰經》找到出處。全詩禪意深遠,卻又空靈絕美,堪稱史上最美的孤獨,讀一遍就愛上了,這樣的佛系王維,大家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