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唐代著名詩人。與高適、岑參合稱「唐代三大邊塞詩人」。王昌齡以七言絕句著稱,在七絕上與李白齊名。詩歌風格緒密而思清,有著「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美譽,後人又稱王昌齡為「七絕聖手」。其詩現存181首,經典詩作有《出塞》、《從軍行七首》、《閨怨》等。
小編今天向大家推薦的這首詩,便是王昌齡的經典詩作《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是王昌齡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主要描寫了王昌齡在江邊送別友人辛漸的情景,抒發了王昌齡對友人的深情厚誼。全詩語言精煉、意味渾厚,韻味無窮。下面我們便來看看王昌齡的這首《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首句「寒雨連江夜入吳」,描繪了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具有一種高遠壯闊的意境美。而「寒雨」既有對天氣的描寫,增加蕭瑟寒意的意思,也有渲染離別的氣氛之意。所以這迷濛的寒雨不僅籠罩在了吳江上,更是滲入到了王昌齡和友人兩人的心中。
次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即天明送走了好友只留下了楚山的孤影。結合前面一句,可以想像出王昌齡因為離別情思而一夜未眠的情景。當詩人站在送別之地,遙望遠處的楚山,想到等下友人便要隱沒在楚山之外,內心的那種孤寂之感便油然而生。
古代詩歌中,我們知道以江水的流動來表達離情的詩句有很多。但以山的矗立來表達離情的則很少很少。王昌齡在這首詩中之所以將離情傾注在不動的楚山上,是因為要遠行的人是他的友人,友人到了洛陽便能見到親友。而詩人卻只能如孤零零的楚山一樣,佇立在江畔看著流水遠去。因此這樣的表達,不但極為自然還非常的貼切。
最後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千古名句,歷來備受讚譽。我國自古以來便有以「冰壺」來比喻高潔清白的品格,最早在六朝劉宋時期,詩人鮑照《代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到唐代王維、李白等詩人均有以冰壺自勵,推崇高潔清白品格的詩句。
所以王昌齡這首詩的獨特之處,便在於他託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問候,不是通常的報平安,而是將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告訴給洛陽親友。王昌齡這一顆高潔清白的心,就比任何言辭都要能代表對友人的深情厚誼。這也體現了王昌齡豁達樂觀的胸懷。
綜觀王昌齡的這首詩,緒密而思清,而它所傳達出來的要保持一顆高潔清白的品格,卻是無論何時,都值得我們學習的。所以這首詩,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時刻要謹記「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至理名言。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