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玉,字夢龍。1952年生,世居天津。天津師範大學畢業。幼庭家訓,母親啟蒙,結緣書畫。六歲習書法,八歲習芥子園,未及弱冠即隨惠夷之先生習書學畫。後師從楊德樹先生學畫,餘明善先生學書。硯池勤耕六十餘載,一路從傳統走來,基礎堅實,功力深厚。繪畫工山水,兼習人物,花鳥。書法工隸,旁及楷行。作品在多家報刊雜誌發表,並被《今晚報》評為最受百姓喜愛的十大山水畫家,專訪節目在天津電視臺播出。傳統山水畫得到山水畫大家何延喆先生詩讚--「筆底酷肖王耕煙,南宗嫡派得真傳」。作品百姓喜歡,專家首肯,深受書畫市場歡迎。多年從事青少年兒童書畫教育。現為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天津國學研究會會員。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內容,它發端於晉,繁榮於唐,鼎盛於宋,升華於元。
幾千年的傳統創新,一路走來,山水畫有了完備的技法體系,取得了耀世的成就。
從傳統中來,到傳統中去。
既要深入進去,又能走得出來。
這成為研習山水畫的不二法則。
張杰玉先生,是一位從傳統中來,又走進傳統的創新畫家。
在他的筆下,傳統的山水畫格調雅致、氣韻生動。
他最近畫的一組扇面山水畫,尺寸不大,但方寸之間顯精神。
1.重意境
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
意思是指意境好比是一支軍隊的統帥,沒有意境的統領,整幅畫作就好比是沒有指揮員的烏合之眾,沒有戰鬥力,也就沒有了美感。
張杰玉先生強調意在筆先,在他筆下的山水畫,表現的多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剛建國不久出生的他,與共和國同齡,看到祖國的日新月異,胸中常有激情澎湃。
於是造境寄性,吐胸中之豪氣,發思於千古之暢想,鍾情於當下之繁榮。
2.重怡情
他的這組畫是以淺絳,小青綠為主。
造型洗鍊、色彩明麗、清新典雅、意境幽深是這組青綠山水畫的特點。
有的是表現情趣盎然的山村景色,也有野橋扁舟、軒亭高士的傳統畫題。
有的是表現中國文人理想化的境界,抒發古人的審美意趣。
有的是為現代人提供親近青山綠水的指引,展現輕鬆寧靜的自然環境。
讓讀者身臨其境,如入蘭芳之室。
3.重技法
張杰玉先生極為重視傳統技法在繪畫中的運用,嚴格遵從傳統的石法、樹法、苔法、筆法、皴法、墨法、設色法等運用。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古人傳統山水的技法,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寶。
張杰玉深刻領會這一點,深知傳統技法底蘊的深厚、資源的豐富。
為此,在這組畫中,他將這些技法靈活運用,是一種傳統,更是一種責任。
中國畫的基礎是書法。
他每日清晨作畫前,必先研習書法。
書法入畫強其骨,以書法入畫作為底線和標準,是他不懈的追求。
他說:畫傳統山水畫,創新很難、出新不易,把書法的底子打好了,繪畫才有生命力。
(此文為陳曉輝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張杰玉近期作品欣賞:
感謝您的瀏覽,在山水畫創作中,您有什麼樣的經驗,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平臺,與眾多繪畫愛好者一起分享。
您的智慧,將會有助於更多熱愛繪畫的朋友圓夢!
期待您的大駕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