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就明白,一用就不會」的病根在哪?

2020-11-02 讀人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翻譯:孔子說:「君子如果不厚重,就沒有威信,學東西也會不牢固。人當以忠信為本,要和勝過自己的人交朋友,有過錯就不怕改。」

1、「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①、「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沒有厚重就會沒有威信,厚重是一種修養,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平易親切的人也能散發出厚重之威;擺架子端起臉也有顯示不出威嚴,因為那不是莊重,而是「裝重」。

這兩種人我們肯定見過,但我們往往見的都是有權有錢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沒權沒錢就沒有自信,整個人說話語氣、神色就會不自覺地顯示出媚俗。這也反映出我們都崇拜金錢與權力,像有些德道高增、真正道士,真的你就能感到他們的那種厚重感。像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人很少了。

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確實很快,但這造成整個社會都在你追我趕比金錢,都十分崇拜金錢,而且很多往往還是沒有底線的。我們缺乏一種修養、缺乏一種禮的價值觀。很多人的威信不是由內而外散發,而是靠外來「裝重」,威而不信。

②、「學則不固」,如果人不厚重,不光沒有威信,學東西也不牢固。厚重,才能容納,才能反覆消化,慢慢吸收,「一學不會」,但定學得到,用得上。反之,淺薄之人學習,往往是一聽就懂,一用就不會。

我們很多人為什麼都會有這種感覺「一聽就明白,一用就不會」呢?這不是說不夠聰明,而是心態問題,是自己不厚重。一聽到自己熟悉的知識點就不以為意,如果一聽懂了就輕飄飄。只要一以為自己懂了,就會忽略老師接下來講的內容,就不會反覆去琢磨。其實自己根本就沒有明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們呀,要對一切事情心存敬畏。

而厚重的人,一般不會一聽就明白,心存敬畏,覺得還有很多自己未知而不懂的。於是就處處留個心,還能打起十二分精神去聽,課後還能在事上琢磨,舉一反三。最後能用起所學知識,而且這種態度也容易讓人去接受和敬畏。

那如何更好地做到厚重呢?我覺得後面三句都是!

2、「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①、「主忠信」,程頤說「不誠無物」,這多重要呀,人當以忠信為本。這個之前說過就不多說了。

②、「無友不如己者」,我們要善於和勝過自己的人交朋友。朋友對我們的影響勝過我們的上學學的東西,我們要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別人,向別人學習他的長處。這點我覺得馬雲就做得非常好。

華杉老師說,但我們人性,都容易有兩顆心,一顆是「糾錯心」,一顆是「勝心」。

何為糾錯心?就是寬以律己,嚴以待人。別人做一百件好事你都忽視,但只要出現做一件壞事,我們就揪著不放,還可能會放大別人的壞事。過去做那麼多好事,憑什麼一件做不好就認為過去是虛情假意,就否定別人,就否定過去的一切功勞。這就是我們的糾錯心在作怪,我們的眼裡都是盯著別人的短處,然後找機會說他,以讓自己覺得比他強。

何為勝心?就是見不得別人比我強,覺得和不如自己的人待在一起才舒坦!這個在農村我見過特別特別多,當然我們也有這個「心」的。在知乎裡面的人群學歷夠高了吧,多少人喜歡抬扛、喜歡噴別人的?別人提出一個觀點,第一反應不是先認真思考,而是先找出一些毛病噴一下,或就不接受別人觀點反駁維護自己觀點。

我們要收斂一點糾錯心、勝心,樂於承認別人的優秀,善於和優秀的人做朋友。做到孔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

③、「過則勿憚改」,錯了不要怕改。我們很怕犯錯,很怕失敗。誰沒有過錯呀,改就是了。人,一定要自信,這樣就不會覺得「哎呀,大家看到我錯了,影響我形象!」我們也要承認失敗,去接受失敗,只有包容了你才能從失敗中成長。失敗是常態,成功才是偶然。犯錯和失敗是伴隨我們一生的,如果不能包容他,總結他,那人生過得多累呀。

引用孔子學生子貢的話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改也,人皆仰之。」這句話很有味道,希望大家記住放到事上去琢磨。君子犯錯,就像日食月食,錯的時候,大家都看見了。改正,大家都仰望他。

很多公司心術不正,一出現錯誤,就急著否認,而不是承認,然後就各種公關。其實品牌的作用就是降低消費者的監督成本,如果消費者對你的品牌監督無效,則品牌就無效。2017年海底撈麵對店裡食品出現狀況的態度就處理得很好。

相關焦點

  • 「國企病」的病根在哪?
    眼下,一系列的負面消息,不僅再次將國企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而且讓「國企病」再一次暴露在公眾面前,且病情是那麼的危重。  先是國企佔據了2012年企業虧損榜的前十位,讓輿論譁然。接下來,媒體披露的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報中「業務招待費」一項高達8.37億元,不僅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還引發了輿論對其他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業務招待費」的關注。
  • 一聽就明白,人生三情懷
    一聽就明白,人生三情懷  近日,我在「儒風大家」上,看到一篇文章,僅用---三句話、九個字。說出了儒釋道,其實並不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大多數人都困在這一階段,雖然糾結、掙扎、痛苦,這卻恰恰是頓悟的契機。因為看到了,才能出來;經歷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 馬超一聽賈詡的口氣,頓時明白了賈詡的意思
    賈詡在馬上行了禮後,才正視馬超說道:「自古為將,摧敵鋒於正銳,斬驍將於陣前,是為猛將;善於練兵、長於統兵,雖兵寡而臨陣不懼、雖勢眾而臨戰不驕,且將士歸心、三軍用命,是為大將。」「軍師所言有理。」馬超雖然嘴上這樣說,心中卻犯起了嘀咕:這老狐狸,突然說這個幹啥?莫非他在遠處看得上癮,想讓我教他為將要領,親自衝鋒陷陣一番?「不知少主自認為是猛將還是大將?」賈詡語氣一變,有些責難的意味問道。
  • 學佛,就是要先找到病根,才能知道自己該往哪方面學!
    就是要先找病根,你想到哪去,那你知道現在在哪,怎麼到這裡的,然後再往哪走。這是這樣的一個了解背景,所以這段內容開始講到這個,可以說循業發揮染淨緣起。怎麼理解這個染淨緣起呢?
  • 畸笏叟為何說黛玉看完西廂記後就種下病根?暗喻康熙擔憂大清命運
    寶玉無奈只好遞了過去,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覺一頓飯功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覺詞藻驚人,餘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歷史上,康熙生前,非常喜歡《西廂記》(即《會真記》)及《牡丹亭》。黛玉看《會真記》就是暗喻此事。看著,看著,寶玉情不自禁,說「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城傾國貌。」
  • 民謠太窮了,一聽就是一包煙,一聽就是一整夜
    民謠太窮了,一聽就是一包煙,一聽就是一整夜聽民謠的人都很孤單,他們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我只有一根煙了,可還要撐一夜。浮世三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朝為日,暮為月,卿為朝朝暮暮——《嘿,姑娘》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的那麼糟,
  • 坐完月子後寶媽沒這幾種表現,恭喜月子很成功,往往不會落下病根
    但如果寶媽月子坐得不好,就會體質變得越來越差,落下更多病根,動不動就腰酸背痛,而且還會伴隨寶媽一輩子,可見產後「坐月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依依又要照顧寶寶,又要收拾家裡,所以依依出月子以後,落下了月子病根,身體經常不舒服。依依表示特別後悔沒坐好月子,但說什麼都已經晚了。
  • 精神疾病 胎兒時或埋病根
    精神疾病 胎兒時或埋病根發布時間: 2016-10-10 10:00:19   |  來源: 廣州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原標題:精神疾病 胎兒時或埋病根  33年間某醫院精神科門診量增140倍 紓緩精神心理疾病不能只靠談心  心理困擾者通過治療,用「健康的面具」取代「病態的面具」。
  • 鄧曉芒:忠孝立國是當代中國的病根
    這得用多久!表嫂說,幼兒園放了學就把他送進國學啟蒙班或者讓他在家裡背,「我不放心他和樓下小區的那群孩子一起玩」。我去過小外甥的國學啟蒙班。裝修古樸卻又更顯奢華。三面鏤空的牆體上面刻著整版的古代孩童啟蒙讀物《三字經》《百家姓》和《弟子規》。
  • 邵陽縣全力斬「病根」斷窮根
    邵陽縣全力斬「病根」斷窮根貧困患者門診、住院滿意度均達100%湖南日報7月3日訊(記者 肖祖華 通訊員 劉飛 康煌)「真是幫了我們家大忙啊近日,在邵陽縣人民醫院住院「一站式」結算窗口,該縣長陽鋪鎮三鞏橋村貧困村民胡女士為丈夫辦理出院手續時,在患者住院服務調查測評表「非常滿意」一欄打了勾。她高興地說,丈夫住院1個多月,花費5.8萬元,報銷了5.2萬餘元,自己花費不到6000元。 去年來,邵陽縣採取「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等措施,全力斬「病根」斷窮根,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 把《無量壽經》讀懂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你就明白了
    就因為聰明人他不老實,總有自己的見解,要老實人說你信願持名,那他就得找信願持名;你像我這樣老實的,我就知道最後光念佛沒往生,一看祖師怎麼說的?信願念佛,那我就找信願!信願怎麼修?原來聞我名號!這回知不知道?明白了嗎?度眾生用什麼度?聞我名號!那我們這回講了幾願聞名的了?這是五個,對不對?這五個之前講幾個?講三個,是不是八個?八個還有什麼?
  • 9個最直觀的菜名,每個都讓你一聽就懂,你有不明白的嗎
    紫薇因為起菜名起得詩情畫意,被一眾人大大誇贊,妥妥地吸了一波粉,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出圈」啊。一個宮女丫環竟然有如此才學,一個一個極具詩意的菜名被她娓娓道來,能不「吸睛」麼?與這一幕形成對比的就是,後面集體大逃亡,大家分散開來後,又終於團聚到一起時,做了一桌子菜,小燕子起的菜名同樣也是「出圈」,但她是「另類出圈」。
  • 鄧曉芒:忠孝立國是當代中國教育的病根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鄧曉芒《忠孝立國是當代中國教育的病根》這篇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當前,中國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中國人想要把自己的下一代教育成什麼樣的人,已經完全失去了目標。只要在大學中為官一任不出事,則烏紗可保,升遷有望。當然,外國也有國立大學和官辦大學。但一方面這些大學並沒有家長式地絕對壟斷教育資源,民辦私立大學有相當強的競爭力和獨立性;另一方面即使在官辦大學中,它的有實權的領導者也是政府聘請的教育家,而不是上級委派的官僚,這些教育家只向教育質量負責,而不向行政官僚效忠。
  • 酒局上,低情商的人勸酒用這3句話,領導一聽就煩,希望你沒有
    酒局上,低情商的人勸酒用這3句話,領導一聽就煩,希望你沒有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人際關係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擁有好的人際關係,生活過得會相對輕鬆一點,職場上走得也會相對遠一點。在酒局上,情商低的人勸酒用這3句話,領導一聽就煩,希望你沒有。一、不管是勸誰喝酒,都用同一句勸酒詞在酒桌上,經常出現勸酒的情況,很多人是通過勸酒,去和別人拉近關係,也就是常說的套近乎。但是跟別人拉近關係,還是有套路的,不是你跟別人喝一杯酒,別人就會記住你,把你放心上。
  • 「我為什麼要照顧你媽,我坐月子的時候她在哪?」
    在人與人的相處中,都是相互的,別人對你好,你肯定不會對別人差,每個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人的天性本是善良的,只是隨著生活瑣事的增多,不得不變得狠心起來。 愛情如此,感情也是如此,婆媳關係更是如此。
  • 不是人老了就要掉牙,牙齒鬆動的病根是牙周炎
    不是人老了就要掉牙,牙齒鬆動的病根是牙周炎 2020-12-04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桃花源詩廊 || 武陵君子《枯木是春天落下的病根》
    枯木是春天落下的病根一夜間脫髮只剩枯枝一把秋風中瑟瑟發抖怪只怪當日早春刺骨寒霜凝固了血脈嫩枝嫩丫發育受阻落下了營養缺乏更可恨 遊人攀爬 折枝捋葉那到"此一遊 ″ "永結同心"…鋒利的刀刺 刻得它血淚雙流樹葉捲縮 枯黃
  • 聽一聽,廬江這些俗諺裡的諧音句
    聽一聽,廬江這些俗諺裡的諧音句 2020-06-13 04: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聽就會,一幹就廢
    一聽就會,一幹就廢張小笨記得小時候跟外爺爺學習詩詞寫作,由於自己心不在馬,只記得他講,寫七絕和七律時可以一三五不論只記得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不知道你自己一東二冬不分,三江七陽不明,九青十蒸瞎矇,典型的一聽就會一幹就廢。罵的我是暈頭轉向,羞愧難當。那時候才懂得做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最搞笑的是,我填詞的時候也按照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來做,結果是可想而知。填幾首廢幾首,結果又被罵。漸漸地才懂得原來詩有詩格,詞有詞譜。無論做什麼都得按照規矩來,否則將一事無成。
  • 一禪小和尚的新夥伴,師傅一聽就知道新夥伴的想法?
    一禪小和尚的新夥伴,師傅一聽就知道新夥伴的想法?一禪在這普通的一天裡,卻跟往常不一樣,臉上滿是興奮的表情,懷裡還抱著一隻白色的小狗,小狗狗看上去很乖巧,柔順地任由一禪這樣摟抱,一邊還朝著不遠處的師傅大聲叫喊,而師傅則淡定地回頭看著一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