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網絡的出現,不少青少年一遇到問題通常就會問「百度」、問「谷歌」,這種習慣對《十萬個為什麼》的新版編寫是很大的挑戰。所以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的編寫,除了知識性,更要注重趣味性。
《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將於8月13日在上海書展面世。昨天,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副主編、負責叢書統籌工作的洪星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新版《十萬個為什麼》只會保留第五版的少數經典問題,將近九成都是新「為什麼」。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書中的大量「為什麼」是向全國少年兒童徵集得來的,代表的是當前孩子們最關心、最愛問的問題。中科協主席、中科院院士韓啟德受邀擔任新版總主編。
經過數百位編委、院士、科普作者(包括科學松鼠會)歷時4年的努力,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終於起印。據悉,對於之前幾次改版基本上「保留三分之一、改變三分之一、增加三分之一」的做法,這一次只會保留第五版的少數經典問題,其他問題大部分是孩子們新提出來的,可以說是一次全新的改版。
孩子們的問題與以前不同
隨著時代發展,孩子們關心的問題和以前有很多不一樣。譬如,過去的孩子們常問「我是從哪裡來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冰棍為什麼會冒白煙」、「有的小孩為什麼會長白頭髮」、「路邊的大樹下半截為什麼要刷成白色」等,而現在的孩子則更「尖銳」:「為什麼有人在牛奶裡面加三聚氰胺」、「為什麼要用瘦肉精來餵豬」,針對這些問題,《化學分冊》增設了食品化學與營養學的章節。
還有些問題來自「更敏感」的兒童,比如「為什麼我是我,而不是別人」、「為什麼別人比我聰明」、「女孩為什麼比男孩溫柔」、「為什麼我有時候會很傷感」……洪星範說,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會關注自己和別人的差異。這些問題問得很有意思,但回答起來卻並不容易。據悉,五花八門、極富想像力的「為什麼」,常常讓德高望重的院士、科學家們感到棘手。
楊雄裡院士提醒跟自己一起編寫新版《十萬個為什麼》的科學家同行:「給研究生講課容易,給本科生講課難一點,給高中生、青少年講課更難,面對兒童,對我們科學家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培康回憶說,錢學森生前曾提醒他,一個科學家不能把自己的專業知識給非專業的人講清楚,並且讓他們聽明白,那麼就說明他的專業知識還沒學好。隨著網絡的出現,不少青少年一遇到問題通常就會問「百度」、問「谷歌」,這種習慣對《十萬個為什麼》的新版編寫是很大的挑戰。所以,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的編寫,除了知識性,更要注重趣味性。
童年提問需要一生來回答
「人在童年時期提出的問題,有的需要用一生來回答,有的,終其一生卻也得不到答案。答案固然重要,懂得提問才是根本。」韓啟德告訴記者,「每一個『為什麼』都意味著積極的探索和獨立的思考。50年來,《十萬個為什麼》不斷推陳出新,唯一不變的是『為什麼』這一提問方式,它培養並保護著孩子們對提問的興趣和習慣,而『一問一世界』的形式,也正是半個世紀以來《十萬個為什麼》被幾代讀者喜愛的重要原因。」
與前五版相比,即將面世的第六版有一些新的特點。原來的《十萬個為什麼》中,每個「為什麼」只有一個答案,而新的版本中大約有十分之一的問題不設置標準答案,而是採取列出科學界不同說法的方式,力求做到在介紹科學知識的過程中,給孩子們保留一個開放的空間,也因為對很多科學問題的探索還在往前發展,本身並未窮盡。
孩子們提供的「為什麼」(部分)
●2012年真的是世界末日嗎?
●為什麼地球上的災難這麼多?
●地球毀滅了,我們應該去哪裡?
●第一顆星星是怎樣產生的?
●人失憶時的記憶到哪裡去了?
●為什麼寶寶都是媽媽生的?
●為什麼眼睛那麼小卻可以看到那麼大的東西?
相關連結 書中問答(部分)
●為什麼晚上幾乎看不到星星?
答:這個問題應該是城市的孩子提出來的,因為到了晚上,城市的燈光非常亮,光汙染嚴重。星星本身就很暗,在明亮的夜色中我們用肉眼就看不到了。所以,看不見星星的孩子們,可以讓爸爸媽媽帶你們去農村,那裡不僅有美麗的星空,還有清清的河水。
●星座真的可以預測未來嗎?
答:星座和人類的認知歷史有關。人們希望有安定感,會不斷尋找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聯繫。有些人會認真追究某件事是如何產生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心理安慰。星座也是古代留下的一種文化,但和人的命運沒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