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沒有十萬個問題

2020-12-16 懂球帝官方

2005年,賈伯斯在史丹福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留下了那句迴響至今的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

這句話出自一本名叫《全球概覽》的雜誌,內容包羅萬象,每期都會介紹各個領域的新知識,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風靡全美科技圈。當時還年少的賈伯斯就是它的粉絲,「它就像紙上的google,卻比google早了35年」。

在《全球概覽》啟迪無數美國人的年代,遠在東方的中國也曾因為一套科普書籍引發熱潮,其印數一度超過了《毛選》,這就是給幾代人帶來科學啟蒙的《十萬個為什麼》。

出版至今六十年間,《十萬個為什麼》的印數超過一億冊,再版了六次。從「冰棍兒為什麼冒白煙」到「為什麼原子彈爆炸時,要背向爆心臥倒」,每一次再版都訴說著這個國家對於科學認知的改變。

科學的本質是懷疑,而一個充滿好奇的「為什麼」就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開端。

1903年,22歲的留學生周樹人決定剪去自己的辮子。

在東京上野公園的集會上,他和浙江同鄉會一道,聲討國內買辦出賣浙東四省的礦業權給外國人,他在《自題小像》裡高喊:「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當時的中國,經歷了甲午慘敗,學習西方、變革圖強成為朝野共識,梁啓超和康有為的「科學救國」成為時代大潮中的強音,在日本留學的周樹人也決定做點兒什麼。

於是,周樹人以「索子」為筆名,寫出了《中國地質略論》一文,發表在《浙江潮》第八期上,後來他又與同學顧琅合著了《中國礦產志》一書。很多年以後,《中國地質略論》和《中國礦產志》這一書一志,被著名地質學家黃汲清評論為是中國地質工作史中開天闢地的第一章。

從《中國地質略論》開始,周樹人正式開啟了自己的科普生涯。

兩年後,為了響應梁啓超以小說寫作達到新民救亡和改良群治的呼喊,周樹人翻譯了凡爾納小說《從地球到月球》,並撰寫了《月界旅行·辨言》。

在《月界旅行·辨言》中,他道出自己做科普和科幻的意義:「導中國人群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寫就此文三年後,周樹人棄醫從文,以魯迅為筆名發出自己的吶喊。


在梁啓超、魯迅等人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民國大儒加入到科普的行列中,有氣象學家竺可楨、數學家華羅庚、文學家葉聖陶以及開明書店創辦人章錫琛。

1934年,開明書店引進了蘇聯作家伊林的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麼——屋內旅行記》,裡面的「為什麼」更像是生活百科:爐子裡火旺的時候,為什麼呼呼直響?為什麼麵包心裡都是小孔?。

這套書剛推出就成了爆款,直到建國後仍是很多老百姓家中的「傳家寶」。出生於1940年的葉永烈就在初三的時候與《十萬個為什麼》相遇,當時他根本想像不到,自己居然會成為中文版的作者,並和科普結下一生的情緣。

1960年,葉永烈在北大化學系讀大三,從小就愛寫作的他11歲就在報紙上發表了詩歌。有一天逛書店的時候,他看到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塑料的一家》,馬上想起自己在暑假裡積累的十幾篇化學小故事,於是他給這些故事起名《碳的一家》,寄到了出版社所在地上海延安西路1538號。

當時,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編輯們正在發愁,他們想策劃一套大型問答式自然科學叢書,同事們七嘴八舌地起書名,有個人在小黑板上寫下「十萬個為什麼」,大家眼前一亮,都想起了蘇聯作家伊林的那套書。

但是,書在編寫中遇到了困難,師範學校的老師們寫得太枯燥,讀起來像教科書。正巧葉永烈撞上門來,立即就被「抓」來試寫,從小熟讀伊林的他一口氣就給《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冊》寫了163個「為什麼」。

最終,初版五卷本的《十萬個為什麼》總共收錄了971個問答,其中葉永烈就貢獻了326個。按一個5塊錢的稿費計算,他一共收到了1600多元的「天價」稿費,去郵局取錢那天,他成了眾人爭相一看的人物。

< 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 >

1961年6月1日,《十萬個為什麼》前兩冊在全國上市,出版社怕銷量不好只印了五千本。僅僅幾天後,全國各大報紙都出現了對這套書的報導,不光孩子愛看,連父母讀起來也愛不釋手。在全社會的強烈要求下,後三冊也緊急下廠開印,印數飆高到驚人的五百萬。

在眾多給孩子買《十萬個為什麼》的家長中,就有大科學家錢學森。據其子錢永剛回憶,父親規定他每天必須看40頁,還說「看不懂就問我」。多年之後,葉永烈去越南訪問時,在胡志明故居的書架上也看到了一套第一版的《十萬個為什麼》。

《為什麼》火遍全國,出版社收到了數千封讀者來信,提出了近五千個新的「為什麼」,這也讓編寫組在1962年補充了地礦、動物和數學3個分冊,並正式把目標讀者定位為初中。

兩年後,總共14冊的《十萬個為什麼》第二版問世。在這個版本中,許多如雷貫耳的大科學家都作為審稿人參與進來,有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李四光,橋梁專家茅以升,植物學家錢崇澍和數學家蘇步青等。

 < 葉永烈 >

出版一年多時間,第二版《為什麼》就發行了二百萬冊。可就在這時,葉永烈被調離了原來的工作崗位。

1970年9月,被很多人稱為「工農兵」版的第三版《十萬個為什麼》經過修訂後出版。

這版《為什麼》有比較強烈的時代特徵,其中有許多當時六零後的小讀者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問題,比如「為什麼刺殺時雙腳不能離地、為什麼打縱隊行進的坦克要打中間」。

儘管這套語錄體的《為什麼》和以往的版本相比「別具一格」,但仍在書籍匱乏的年代發行了3700萬套。

< 第三版《十萬個為什麼》>

工農兵版的《為什麼》計劃出23冊,出到21冊的時候葉永烈被調到電影廠,參與把《為什麼》改編成電影《知識老人》的工作。此後,葉永烈兩次「轉行」,從科普作家、科幻作家再到傳記作家。

2003年10月,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即將上天,葉永烈接到了東方衛視的邀請,請他在飛船發射當天的特別節目裡擔任嘉賓。10月15日早上九點,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在航天員楊利偉飛向太空的時候,演播室裡的葉永烈百感交集,他想到了那些未竟的「為什麼」,想到了自己筆下神遊太空的小靈通,想到了被迫停筆的科幻小說。


八年後,在《十萬個為什麼》五十周年的紀念大會上,到場祝賀的官員和院士們一度忘記了自己的年紀和身份,眼中又浮現起小時候第一次翻開《為什麼》的情景。有個院士回憶自己當年到陝西插隊時,在農民老大爺家裡看到了《為什麼》,他數了好幾遍目錄,發現還不到三千個,心裡一直記著這一幕。

《十萬個為什麼》沒有十萬個也是很多孩子的疑問。葉永烈說它是個美麗的錯誤,這要追溯到1929年,蘇聯作家伊林特別喜歡英國作家吉卜林,就用了他在童話故事集《原來如此》裡的一句詩,原文是「七百萬個為什麼」,但在翻譯成俄語時變成了「十萬個為什麼」,就這麼沿用下來了。

2013年8月,歷經風雨的《為什麼》推出了第六版,其中不少作者和編輯都是讀著這套書長大的。他們一致認為第六版的特點就是「不給出標準答案」,他們希望零零後的孩子們看完能問出更多的為什麼。

有個編輯說自己的女兒小時候經常問「為什麼」問到他崩潰,可是上小學後就不再問了,他為此失落了好一陣子,所以他想用這套書告訴孩子們:「科學家也有不知道的,沒有標準答案才是標準答案。」

去年,葉永烈做客央視的《開講啦》,在演講的結尾,他說想把多年前想好的墓志銘改成「請到圖書館找我」,因為網際網路時代大家對知識的渴望讓他重燃豪情。

還是在去年,一個叫勇哥超級數學的短視頻博主收穫了百萬粉絲。1987年出生的勇哥從小就是「困難模式」,村子裡沒有一條通往外面的公路,一家五口人擠在一座土坯房裡,家中只有幾畝農田,勞作一年也只夠餬口,勇哥最驕傲的事就是在中考裡考了全校唯一一個滿分。

大學畢業後,勇哥進入教育行業,數學是枯燥的,但是他總能講得有趣。去年6月,勇哥在抖音上開了個帳號講中學數學題,每當他推送一個又一個解題「殺手鐧」,下面就會出現

「勇哥,你出現在我的世界太晚了」、「勇哥,早點知道你我就能上清華了」的評論。

一年下來,勇哥火了,他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捐贈了價值100萬元的網絡課程。他說,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他想幫助這些山區的孩子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雨後春筍,生機勃勃,和勇哥一樣的短視頻知識博主正在成為年輕人刷手機的理由。地質學家蘇德辰的短視頻《眾說紛紜的亞特蘭蒂斯》收穫了4.4萬個贊,播放量高達數百萬,這位耕耘科普十八年的學者第一次認識到,科普竟然可以如此迅速地觸達到千百萬人。

而被稱為「抖音最酷科學家」的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也通過短視頻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生命的壯闊和美麗,以及世界萬物演化的奧秘,比如四億年前的魚是怎麼樣一步步爬上陸地的」。

盧靜的帳號叫「玩骨頭的盧老師」,和古代動物打了很多年交道的盧老師知道,如果直接跟大家講骨頭的構造太乾巴,所以她就想從日常生活中的骨頭入手。她拍的第一個視頻就是把吃外賣剩下的魚骨頭拼成了古代生物的骨架模型。

那天她和幾個學生從下午5點一直忙活到晚上10點,總算把油乎乎的魚骨頭拼出了始祖鳥的樣子,收穫了104萬個贊。後來,無論吃黃燜雞還是烤鴨,她都會把骨頭留下來,真材實料自己動手,用離我們最近的骨頭,講述最古老的故事。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也是一個國家重新問出「為什麼」的時代。在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裡,你能與這些寶藏博主相遇,只要有一顆好奇的心,每一個人都能分享和得到知識。

再過幾個月,葉永烈就將迎來自己八十歲的生日,他有一篇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散文或許能為我們為什麼有這麼多「為什麼」提供一個答案,那篇課文的名字就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參考資料

[1]《把一個問號拉直變成驚嘆號,你就是科學的發現者!》,央視節目《開講啦》

[2] 葉永烈,《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END-

原文連結

相關焦點

  • 《十萬個為什麼》也上網了:有問題問十萬
    □晨報記者 徐 穎  還記得伴隨我們成長的《十萬個為什麼》嗎?無論你是當年的孩子還是現在的家長,很多人家中都有這樣一套《十萬個為什麼》。當我們有問題的時候,家長總會說「去看《十萬個為什麼》吧,那裡能找到答案。」
  • 《十萬個為什麼》
    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有問不完的「為什麼」,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裡有著學不完的知識等著他們去探索。《十萬個為什麼》就是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而生!《十萬個為什麼》都出到第6版啦?!至2013年上線以來,《十萬個為什麼》第6版持續暢銷,大盆友小盆友愛不釋手,如果熱愛科學的你還沒入手一套的話,辣麼你有福啦!
  •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受歡迎
    不知道是誰,寫了《十萬個為什麼》,得到一致贊同。《十萬個為什麼——室內旅行記》是蘇聯著名作家米哈伊爾·伊林在1929年出版的一本書,很受歡迎。1934年,這本書在上海同時出現3種不同的中譯本,其中以董純才譯《十萬個為什麼》影響最大。新中國成立後,王汶、鄭繽、餘詩琴的中譯本均以《十萬個為什麼》為書名。
  • 《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問題」出新
    相伴幾代中國人童年時光、在過去半個世紀中銷量逾億冊的科普巨著《十萬個為什麼》,8月13日在滬首發第六版,以全新的問題、體系、內容、樣式問世。  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少兒出版社歷時3年組織編纂的新版《十萬個為什麼》,全書為16開本的全彩色圖文本,分18卷,共收錄7000餘幅圖片、600餘萬字,其中包括4000多個問題,既提供完整的基礎知識體系,也展現全球新科技和文明,聚焦各個學科領域的前沿發現。
  • 科學家作答《十萬個為什麼》 收入4500多個問題
    從1961年首次出版以來,《十萬個為什麼》成了幾代中國人的閱讀記憶,如今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將於8月中旬正式發售。新版《十萬個為什麼》將近九成都是新「為什麼」。書中的大量「為什麼」是向全國少年兒童徵集得來的。這套由科學家主導的《十萬個為什麼》將帶領讀者去了解這個時代科學最前沿的發展。
  • 解讀新版《十萬個為什麼》 老問題新答案
    昨天,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副主編、負責叢書統籌工作的洪星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新版《十萬個為什麼》只會保留第五版的少數經典問題,將近九成都是新「為什麼」,即便是那些經典的問題,也有新的回答。原來的《十萬個為什麼》中,每個「為什麼」只有一個答案,而新的版本中很多問題不設置標準答案,而是採取列出科學界不同說法的方式。1. 為什麼要修訂?
  • 紀念|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
    這些文章後來以《碳的一家》出版,也正是因為這本書,他被《十萬個為什麼》編輯看中。當時《十萬個為什麼》的化學分冊編輯曹燕芳邀請他參與了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口氣寫了100多個跟化學有關的「為什麼」,《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初版本共收175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個人寫了163個。隨後,葉永烈又受到邀請為《十萬個為什麼》其他分冊撰稿,即天文氣象分冊、農業分冊、生理衛生分冊。
  • 《十萬個為什麼》明年底上市 問題更多開放答案
    同名圖書良莠不齊  洪星範坦言,《十萬個為什麼》再版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市場上各種版本的《十萬個為什麼》良莠不齊,迫切需要一個權威、全新的版本。  在中國,直接反映圖書內容的書名不能註冊為商標,因此沒有版權限定,這也直接導致任何一個出版社都能以《十萬個為什麼》為題出版圖書。
  • 新版《十萬個為什麼》收錄4500個問題很多無標準答案
    原標題:新版《十萬個為什麼》鼓勵孩子找多種答案 9月14日為「全國科普日」,《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全國巡迴見面會活動正式啟動,首站選在北京舉辦。新版中收錄了4500個問題,其中很多問題並沒有給讀者一個標準答案。 見面會上,吳新智、滕吉文、周忠和等參與編輯工作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與現場的小讀者們進行互動,解答他們的問題。
  • 原神派蒙的十萬個為什麼題目答案大全:派蒙的十萬個為什麼標準答案...
    原神派蒙的十萬個為什麼題目的答案是什麼?原神派蒙的十萬個為什麼時候結束?各位原神玩家小夥伴們大家好,今日原神遊戲的全新活動《派蒙的十萬個為什麼》開始了喲,每天答對題目就可以獲得摩拉獎勵,下面小編就把全部的題目跟答案分享給大家。
  • 「十萬個為什麼」需要多少答案
    原標題:「十萬個為什麼」需要多少答案  科普應該啟迪受教育者開放地看待問題、獨立地思考問題、多元地解答問題,不應該以一家之言作為標準答案,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  據《光明日報》報導,人們翹首以盼的《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於8月13日在上海首發。
  • 我和《十萬個為什麼》
    雖然書上正弦的「弦」之類的文字我還讀不對,雖然我還不知道(a+b)(a-b)的含義,雖然我還不懂平方根符號,然而,在那文化生活和知識出版物極度匱乏的上世紀70年代,對於我,《十萬個為什麼》就是沙漠中的甘泉,讀它,不稱廢寢忘食,也屬愛不釋手,我做完作業和飯後首先要讀《十萬個為什麼》,有些篇目百讀不厭。
  • 《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原標題:《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中國江蘇網12月26日訊 中國科普讀物最具影響力的品牌,當屬家喻戶曉的《十萬個為什麼》,其總發行量已超過1億冊。從1961年第一版到今年第六版,唯一的版版參與的作者葉永烈,日前在江蘇省第六次科普作家代表大會上,向聽眾講述了親身經歷《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 「我是讀《十萬個為什麼》長大的」
    筆者置身其中,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也是讀著《十萬個為什麼》長大的。」而設在禮堂廊道展臺上的《十萬個為什麼》各個時期的版本,則勾起了不同年齡段的許多與會者溫馨的回憶。 「為什麼」的來由 著名作家葉永烈是看著《十萬個為什麼》(以下簡稱《十萬》)「出生」、「長大」的一位科普界前輩,也是《十萬》第一版最年輕並且寫得最多的一個作者,他同時還是唯一一位參與《十萬》每個版本編寫的作者。
  • 《十萬個為什麼》重出江湖
    「我們並沒有採取傳統的保留三分之一、改變三分之一、增加三分之一的做法,而是90%都採用了新問題。」提到新版《十萬個為什麼》,負責編寫統籌工作的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編輯洪星範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2011年底舉辦的啟動儀式上,韓啟德院士指出,「1956年,黨中央號召『向科學進軍』後,《十萬個為什麼》第一版出版;1995年,國家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十萬個為什麼》新世紀版(第五版)出版。」    相比宏大敘事,這套叢書更為關心幾代中國人細枝末節的生活。
  •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 葉永烈講述與「十萬」的半生緣
    東方網3月1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自去年8月份,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精裝彩色圖文版與讀者見面後,這部影響了幾代人的少兒科普讀物近期又將推出三個新的系列。日前,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周晴介紹了第六版「十萬」品牌的系列化內容。著名作家葉永烈、上海交通大學女科學家曾凡一等《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編輯,也到場講述了他們與「十萬」的故事。
  • 新版《十萬個為什麼》「試」說新語
    原標題:新版《十萬個為什麼》「試」說新語  新華網北京8月9日電(記者劉陸 胡龍江 李志暉)「夢是什麼顏色?」「牛奶加三聚氰胺有什麼危害?」「我為什麼是我,而不是別人?」……如果被小朋友問到這些問題該怎麼回答?新版《十萬個為什麼》將揭開答案。
  • 《十萬個為什麼》「變臉」引關注
    問題是,現在遇到困惑,你第一個想要去求助的,是工具書,還是百度?  對很多人來說,提到科普,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十萬個為什麼》。作為新中國幾代青少年的科學啟蒙讀物,《十萬》已經成為中國原創科普圖書的第一品牌,被稱為是「一套傳承科學並且經久不衰的國寶級圖書」。「在我國,至今還沒有一套科普讀物能像《十萬個為什麼》那樣經得起如此長時間的檢驗,並產生如此巨大的社會影響。」
  • 十萬個為什麼包含了百萬個無情與幸福
    這個問題是不是每個孩子都問過,母親笑一笑,「撿來的」我們會天真地說到「我以後也要撿一個」。「媽媽,那什麼在叫」媽媽說到鳥。「媽媽,鳥為什麼會飛」,媽媽說到「它有翅膀」。「媽媽,那是什麼,為什麼會跑,這個東西是什麼,它可以吃嗎,那個東西為什麼在水裡」。媽媽終會耐心的解答。
  • 《十萬個為什麼》:新中國的科普傳奇
    鳥為什麼會飛,魚為什麼能在水中遊,天空為什麼有彩虹,浪花為什麼是白色的……這些天真而不乏詩意和哲理的問題,不知道多少人小時候曾經問過,並且在一套百科全書中得到親切活潑的解答。這套書就是《十萬個為什麼》。自1961年出版以來,這套單純的兒童科普書,經歷了科技發展最為迅猛的50餘年,也經歷了中國政治與文化風雲變幻的5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