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變臉」引關注

2020-12-16 濟南日報

作者:李雪萌

  □本報記者 李雪萌

  它是中國最知名的科

  普書,它單冊銷售量超過《毛澤東選集》,它曾言必稱毛主席語錄,它的每次亮相都與「國家大事」息息相關,它剛全新推出了第六版,它與時俱進內容新穎……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它賣到了980元一套。

  問題是,現在遇到困惑,你第一個想要去求助的,是工具書,還是百度?

  對很多人來說,提到科普,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十萬個為什麼》。作為新中國幾代青少年的科學啟蒙讀物,《十萬》已經成為中國原創科普圖書的第一品牌,被稱為是「一套傳承科學並且經久不衰的國寶級圖書」。「在我國,至今還沒有一套科普讀物能像《十萬個為什麼》那樣經得起如此長時間的檢驗,並產生如此巨大的社會影響。」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韓啟德院士這樣評價。

  當我們面對散發著獨特書香的這套全新版本時,欣喜之餘有幾個問題不得不面對:網絡時代,還得有多少人會從書中而不是網上尋找問題的答案?其近千元的定價會不會阻攔住很多孩子求知的眼神?科普圖書應該怎樣在「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同時又「謙虛樸素更親民」?

是科學普及,也是生活記錄

  《十萬》發展的歷史,

  不僅是新中國成立後科學知識進步的歷史,也記錄著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的生活變遷。

  著名作家葉永烈是唯一一位參與《十萬》每個版本編寫的作者。在他看來,正是由於貼近生活,才讓《十萬個為什麼》創造奇蹟:自1961年初版首印以來,單冊銷量逾一億,居全國圖書之首。屈居第二的,是《毛澤東選集》。

  「搪瓷的缸子為什麼不能在火上燒?」「種過牛痘以後為什麼很癢?」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第一版上的這兩個問題,與已從人們生活中消失的搪瓷缸、牛痘一起共同構成了那個年代的記憶。

  另一篇解釋鏡子原理的文章引來眾多讀者來信,詢問「銀鏡反應」的具體配方。葉永烈曾說他想了很久之後才想明白,「那個時候,鏡子還是限量供應,很多人買不到,就按書上的方法自己動手

  製作。」

  一些問題的消失,說明它們

  已經完成了「啟蒙」的使命:從

  「知識」變成了「常識」。它們的消

  失過程,正是中國的科普進步史。

  第六版徵集到了3萬多條

  「為什麼」,其中一個是「3D列印

  機列印出來的飛機能不能飛?」而在1999年的第五版中,孩子們還在問「什麼是DVD」。

  最火的是「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嗎?」這個問題在本次徵集活動中出現了幾百次,最終被收錄在新增的「災難與防護」分冊中。近幾年全球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構成了這個分冊出爐的時代因素。

  「為什麼『我』是『我』而不是別人?」「高鐵的安全性如何?」這些問題讓第六版的項目負責人洪星範大呼意外,現在的小學生關注世界大事、社會熱點,對社會、人文的哲學思考比他們想像的要多得多。

  對於「地震能否預測」,新版推翻了上一版的肯定論斷,給出了更嚴謹的回答:地震很難準確預測,我們更多能做的是普及防災和自我救護的知識。

  在叢書前三版編輯洪祖業看來,這在上世紀中葉是不敢想像的,「一般有爭議的話題不收,怕誤導讀者」。「松鼠」們卻以「相當多的問題沒有給出標準答案」為傲。

關於《十萬》值得記憶的事

●●●《十萬》的由來

  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王國忠回憶:1959年迎接十周年國慶時,少年兒童出版社決心吸取「大躍進」的教訓,出點有質量的書。編輯們在學校裡進行調查,發現學生們愛問「為什麼」。他們從1959年底開始,準備著手編一套問答式的大型自然科學叢書。書名借用了蘇聯作家伊林科普作品《十萬個為什麼》的名字,也受《科學畫報》的「為什麼」專欄的啟發。

  這「十萬個」也並非實數,而是虛指,它又是取自英國作家、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一個詩句:「五千個在哪裡?七千個怎麼辦?十萬個為什麼?」

●●●《十萬》的發展

  1961年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第一套《十萬》。初版分物理、化學、天文氣象、農業、生理衛生5冊,900多個「為什麼」。

  1970年到197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第三版被稱為「文革版」,共21冊,內頁都刊有毛主席語錄。

  1999年少年兒童出版社經過5年的修訂,推出了第五版——— 新世紀版。在歷次修訂工作中,第五版被認為最認真。

  2013年,第六版《十萬》以全新的問題、體系、內容、樣式面世。全書600萬字,8000餘幅彩色圖片,新版有90%的問題與上一個版本不同,老問題也由專家做了新回答。有大約十分之一的問題沒有設置標準答案,而是列出科學界不同的說法,據稱這是給孩子們保留一個開放的空間,也因為對很多科學問題的探索還在發展,本身並未窮盡。

●●●《十萬》的陣容

  李四光、竺可楨、華羅庚、茅以升、蘇步青……這些上世紀60年代中國科學界最負盛譽的名字,都曾出現在《十萬個為什麼》審稿人的名單中。第六版更請來100多位兩院院士,陣容堪稱豪華。該版的編撰延續了當年分工:專家們負責科學性的把關,擔當寫作重任的則是來自「科學松鼠會」和「果殼網」的年輕科普作家。

  這批80後作者打破了「一問一答」的傳統,從第一版就出現的「人運動了為什麼要喝水」,他們給出了生理學、病理學、運動學等各個角度的解釋,試圖用這種方式引導讀者思考更多的「為什麼」。

●●●《十萬》的「回答」

  1970年,經歷了「鬥、批、改」的《十萬》以「工農兵版」的「嶄新」面目出版,黃皮封面上方是工農兵高舉紅寶書。第一冊第一頁上寫著:為什麼我們計數的方法大都是十進位的?1.因為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要胸中有數。2.因為手指頭只有十根。類似的還有:

  電子計算機為什麼算得非常快?1.毛主席要求我們: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2.因為事先做好了程序。

  怎樣估算田裡水稻的產量?1.毛主席教導說:要認真總結經驗。2.抽樣。

  黃浦江的寬度是怎樣算出來的?1.上海人民下決心「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汙泥濁水」。2.精密的經緯儀。

  ……

濟南讀者很認可新版

  9月25日上午,記者來到泉城路新華書店,該書店只剩下一套新版《十萬個什麼》。售貨員於女士表示,這套書已經被預訂,顧客中午會來取書。但她表示,書店很快就會補貨,不會影響正常銷售。稍後,記者遇到了前來取書的劉先生。劉先生稱,自己兩個多星期前就知道新版《十萬》問世的消息,當時就向書店做了預定。「我自己就是看著這套書長大的,可以說受益匪淺,家裡已經有兩套不同時期的版本,這套新的是給孩子買的」。

  記者看到,這套沉甸甸的書(銷售人員稱其重達19公斤)共分為三大板塊,18個分冊,分別為基礎板塊: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球、生命;專題板塊:動物、植物、古生物、醫學、建築與交通、電子與信息;熱點板塊:大腦與認知、海洋、能源與環境、武器與國防、航天與航空、災難與防護。

  書店副經理袁雪介紹,這套書上架一個多月來已經賣出了近30套,銷售情況比預想的要樂觀。大多數購買者都是家長,也有單位圖書室購買做資料。

  袁雪表示,現在科普類的圖書很多,「過去家長更多給孩子買一些名著,現在科普書越來越受歡迎,這些書圖文並茂,孩子也喜歡看。」記者看到,店內有兩大排書架,擺的都是各種自然科學普及類圖書,「這些書有國內作家寫的,也有翻譯引進的,每天都能賣出很多。」

  記者也注意到,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套書近千元的價格。在恒隆廣場新華書店,銷售人員稱他們沒有進這套書,「價格太高了,應該不會有多少人會買。」

新版《十萬》那麼貴;我們需要怎麼樣的科普?

《十萬》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是無數人知識的源泉。即使是「工農兵版」,8年內銷量也達3700萬冊。

  而最新版的《十萬》980元的定價卻讓現在很多家長望而卻步。記者在泉城路新華書店採訪的劉先生,儘管毫不猶豫地為孩子購買了這套書,但也坦承「定價有點高」。

  這個價格也引起了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的不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表示,這種百科知識類的圖書,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既然目的本身的公益色彩就很濃厚,那在具體的操作中,就不宜過分追求利潤。不能殺雞取卵,眼光要放長遠。特別是這種書屬於常銷 書 ,永遠都有市場。所以說,倘若真對自己的書有信心,那麼就不應該存在短期謀利的心理,應該讓儘可能多的家庭、學校可以買得起。特別是在大部分的農村裡,很少會有家庭願意花將近1000元去買一套書。

  針對人們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批評,出版社回應明年將推出680元的平裝本。但即便「平裝」,價格也並不親民。

  歷來「苛刻」的方舟子還表示,品牌的形成有它的偶然因素,並非書本身真的編得有多好,實際上相對現在很多百科知識類的兒童讀物,《十萬個為什麼》並不能算是最好的。

  他表示,百科式的閱讀,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大自然,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有一句話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這個話可能不太準確,更準確的表達應該是「每一個孩子都和科學家一樣,對世界充

  滿好奇」,科學家和孩

  子都喜歡探索世界,

  都喜歡問「為什麼」?

  但區別在於,孩子問

  「為什麼」,可能大人

  給他一個答案,他就

  信了;而科學家則有

  理性和實證的精神,

  他們不僅問為什麼,

  還有懷疑精神,去探

  索和求證。而百科式

  的閱讀,在滿足孩子

  的好奇心之外,也承

  擔著培養孩子科學素養、

  理性精神的任務。

  教給孩子知識是必要的,但是知識無窮無盡,永遠也學不完,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學會用科學的思維和方法去探索世界,去獲得答案。「所以說,我覺得一本好的百科讀物,第一要給孩子一個有科學依據的答案,第二要讓孩子明白這個答案是怎麼來的,其中的邏輯要講清楚。這也是培養一個人科學素養的途徑,它不是朝夕之功,而是潛移默化。」(本版照片均由記者張源源攝)

相關焦點

  • 《十萬個為什麼》
    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有問不完的「為什麼」,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裡有著學不完的知識等著他們去探索。《十萬個為什麼》就是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而生!《十萬個為什麼》都出到第6版啦?!至2013年上線以來,《十萬個為什麼》第6版持續暢銷,大盆友小盆友愛不釋手,如果熱愛科學的你還沒入手一套的話,辣麼你有福啦!
  • 為什麼川劇變臉傳男不傳女,從變臉技巧上就解釋了這個問題
    說起川劇中的變臉,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舞臺上叮叮咚咚的鑼鼓,再加上那變臉人自己的喊唱,一顰一笑之間,紅臉白臉綠臉藍臉各種顏色,各種變化,各種引人發笑又或是大叫一個好字,說起這個變臉小編我可是有一肚子的話講都講不完。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以前川劇變臉傳男不傳女嗎?
  •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沒有十萬個問題
    在《全球概覽》啟迪無數美國人的年代,遠在東方的中國也曾因為一套科普書籍引發熱潮,其印數一度超過了《毛選》,這就是給幾代人帶來科學啟蒙的《十萬個為什麼》。出版至今六十年間,《十萬個為什麼》的印數超過一億冊,再版了六次。從「冰棍兒為什麼冒白煙」到「為什麼原子彈爆炸時,要背向爆心臥倒」,每一次再版都訴說著這個國家對於科學認知的改變。
  •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受歡迎
    2008年,《十萬個為什麼》第五版(新世紀版)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時,被評為「感動共和國的50本書」之一。1960年,我有幸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第一版的主要作者之一,從此與《十萬個為什麼》結下不解之緣,參與從第一版直至2013年第六版所有版本的寫作。回顧《十萬個為什麼》半個多世紀的歷程,對於當今出版科普讀物也有些許有益啟示。
  • 「十萬個為什麼」需要多少答案
    原標題:「十萬個為什麼」需要多少答案  科普應該啟迪受教育者開放地看待問題、獨立地思考問題、多元地解答問題,不應該以一家之言作為標準答案,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  據《光明日報》報導,人們翹首以盼的《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於8月13日在上海首發。
  • 新版《十萬個為什麼》「試」說新語
    原標題:新版《十萬個為什麼》「試」說新語  新華網北京8月9日電(記者劉陸 胡龍江 李志暉)「夢是什麼顏色?」「牛奶加三聚氰胺有什麼危害?」「我為什麼是我,而不是別人?」……如果被小朋友問到這些問題該怎麼回答?新版《十萬個為什麼》將揭開答案。
  • 《十萬個為什麼》也上網了:有問題問十萬
    □晨報記者 徐 穎  還記得伴隨我們成長的《十萬個為什麼》嗎?無論你是當年的孩子還是現在的家長,很多人家中都有這樣一套《十萬個為什麼》。當我們有問題的時候,家長總會說「去看《十萬個為什麼》吧,那裡能找到答案。」
  • 紀念|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
    這些文章後來以《碳的一家》出版,也正是因為這本書,他被《十萬個為什麼》編輯看中。當時《十萬個為什麼》的化學分冊編輯曹燕芳邀請他參與了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口氣寫了100多個跟化學有關的「為什麼」,《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初版本共收175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個人寫了163個。隨後,葉永烈又受到邀請為《十萬個為什麼》其他分冊撰稿,即天文氣象分冊、農業分冊、生理衛生分冊。
  • 《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原標題:《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中國江蘇網12月26日訊 中國科普讀物最具影響力的品牌,當屬家喻戶曉的《十萬個為什麼》,其總發行量已超過1億冊。從1961年第一版到今年第六版,唯一的版版參與的作者葉永烈,日前在江蘇省第六次科普作家代表大會上,向聽眾講述了親身經歷《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 《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問題」出新
    相伴幾代中國人童年時光、在過去半個世紀中銷量逾億冊的科普巨著《十萬個為什麼》,8月13日在滬首發第六版,以全新的問題、體系、內容、樣式問世。  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少兒出版社歷時3年組織編纂的新版《十萬個為什麼》,全書為16開本的全彩色圖文本,分18卷,共收錄7000餘幅圖片、600餘萬字,其中包括4000多個問題,既提供完整的基礎知識體系,也展現全球新科技和文明,聚焦各個學科領域的前沿發現。
  • 新《十萬個為什麼》挑花眼,模仿版本多
    繼上一版問世13年後,2012年底,少年兒童出版社將推出全新的《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以下簡稱「新十萬」),「新十萬」除了繼續保持科學水準,書中的為什麼通過各種形式向全國少年兒童徵集,力求將當前孩子們最關心、最愛問的問題一網打盡。
  • 《十萬個為什麼》,真的是這樣寫的嗎?
    《十萬個為什麼》是少年兒童出版社在20世紀60年代初編輯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讀物,最新版本是第六版,第六版總主編是韓啟德。50年來,這套書先後出版了6個版本,累計發行量超過1億冊,是新中國幾代青少年的科學啟蒙讀物,已經成為中國原創科普圖書的第一品牌。
  • 我和《十萬個為什麼》
    猶如第一次會寫自己的名字,9歲那年,我翻開父親給我的《十萬個為什麼》第1冊時,既興奮又忐忑。     那是1970年版,許多文章還套用語錄和口號。雖然書上正弦的「弦」之類的文字我還讀不對,雖然我還不知道(a+b)(a-b)的含義,雖然我還不懂平方根符號,然而,在那文化生活和知識出版物極度匱乏的上世紀70年代,對於我,《十萬個為什麼》就是沙漠中的甘泉,讀它,不稱廢寢忘食,也屬愛不釋手,我做完作業和飯後首先要讀《十萬個為什麼》,有些篇目百讀不厭。
  •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 葉永烈講述與「十萬」的半生緣
    東方網3月1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自去年8月份,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精裝彩色圖文版與讀者見面後,這部影響了幾代人的少兒科普讀物近期又將推出三個新的系列。日前,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周晴介紹了第六版「十萬」品牌的系列化內容。著名作家葉永烈、上海交通大學女科學家曾凡一等《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編輯,也到場講述了他們與「十萬」的故事。
  • 《十萬個為什麼》將推電子書、遊戲、動漫
    昨日,記者從「我和科學有個約會」——「十萬個為什麼」品牌分享會上獲悉,少年兒童出版社在去年推出最新修訂的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之後,今年將再推三個系列的全新產品。同時加緊了數字出版的步伐,其口號是:「過去,『十萬』是有關孩子的科普讀物,未來,它將成為一個幫助青少年學會思考成長的啟智體系。」
  • 「我是讀《十萬個為什麼》長大的」
    《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 ■尹傳紅 8月13日,《十萬個為什麼筆者置身其中,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也是讀著《十萬個為什麼》長大的。」而設在禮堂廊道展臺上的《十萬個為什麼》各個時期的版本,則勾起了不同年齡段的許多與會者溫馨的回憶。
  • 《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葉永烈去世,初版971個「為什麼」他寫了...
    這位《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曾陪伴幾代人度過了好奇的童年。葉永烈,1940年8月出生於浙江溫州,是著名小說作家、歷史學家、報告文學作家,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筆名蕭勇、久遠等。1950年,11歲的葉永烈開始發表詩作1957年開始發表科學小品;1959年,在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1960年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編寫。
  •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是中國最牛科普
    「十萬個為什麼,一輩子用得著,幾代人忘不了」,敢喊出這樣的宣傳,口氣不小;而且,這個口號還真的做到了。曾經,「十萬個為什麼」叢書,火遍大江南北,甚至讓「十萬個為什麼」成了一個流行俗語。那麼,一套科普讀物,為什麼能火成這樣呢!
  • 原神派蒙的十萬個為什麼題目答案大全:派蒙的十萬個為什麼標準答案...
    原神派蒙的十萬個為什麼題目的答案是什麼?原神派蒙的十萬個為什麼時候結束?各位原神玩家小夥伴們大家好,今日原神遊戲的全新活動《派蒙的十萬個為什麼》開始了喲,每天答對題目就可以獲得摩拉獎勵,下面小編就把全部的題目跟答案分享給大家。
  • 《十萬個為什麼》將「動起來」
    《十萬個為什麼》將「動起來」時間:2018/11/27 8:53:24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施晨露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新生代的"00後""10後"似乎生來就會使用手機、iPad。怎樣讓閱讀在"觸屏"一代的生活中佔據不一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