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4 08:54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根據教育部規定,從今年秋季學期起,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將使用統編版教材。語文教材的變化是所有家長、老師最關心的問題,統編版教材和原教材有啥區別?學校、老師、學生如何應對?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
9月起,我市中小學全面啟用統編版教材
「新語文」難度增加 一年級就有《論語》
根據教育部規定,從今年秋季學期起,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將使用統編版教材。語文教材的變化是所有家長、老師最關心的問題,統編版教材和原教材有啥區別?學校、老師、學生如何應對?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
統編教材變化大,一年級就有《論語》
2017年秋季學期起,教育部統編教材正式走進課堂。根據規定,今年「統編本」將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
此前,我市一、二年級已經開始試點統編版教材,三年級使用的是蘇教版修訂教材,四、五、六年級使用的則是蘇教版教材,初中三年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而今年9月一開學,蘇教版、人教版等多種版本的教材將告別課堂,成為歷史。
統編版語文教材有什麼重大變化?據了解,新教材大量增加古詩文,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有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了51%,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篇。比如,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語文園地裡設有《日積月累》,一年級下冊已經要求背誦並理解《論語》選段。
識字量也是一大變化。中山小學副校長、語文學科帶頭人李萬青說,以四年級上學期語文統編版教材為例,和原本蘇教版的老教材的生字差異量達到527個,這對學生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同時,新教材對閱讀和寫作更加重視,統編版設置了專門的閱讀策略單元、習作單元,對學生進行專題指導。」李萬青說。統編版教材初中階段名著閱讀成為必考內容,並有指定書目。
為無縫銜接新教材,老師學生已提前行動
省語文特級教師、府西街小學校長劉紅告訴記者,統編版教材的使用對於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有一定的挑戰。「比如,因為體系不同,老師們以前的一些優秀教材案例不能借鑑了,需要重新摸索。而對於學生來說,古詩文背誦多了,閱讀量大了,也會有一定壓力。」
為無縫銜接新教材,我市教師培訓早已開始。劉紅強調,「教育部明確使用統編版新教材後,我市小學語文培訓基本就圍繞統編版教材開展,特別是今年以來各種培訓不斷,包括網絡培訓、市區教研室培訓等,6月份省裡還針對新舊教材銜接進行了專門培訓,老師們已經準備好了。」
劉紅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下載電子版教材,「讓孩子把各年級的教材文章都讀一讀、看一看,生字寫一寫,出現的小古文、詩詞可以背誦一下,進行積累,對教材有個大概了解。」
李萬青說:「統編版確實比蘇教版難度大一些,擔心開學後銜接有困難,我找了電子版發到班級群,要求同學們能提前了解新教材。」
學好語文,高質量閱讀是關鍵
統編版教材使用後,接下來語文到底怎麼學?怎麼考?統編版語文教材的主編溫儒敏此前向媒體透露:「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改革。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對此,語文教學專家強調,只看教材,別說高考語文,就連中考語文都對付不了。孩子不閱讀,根本應付不了考試。
「從語文學習的方向來看,閱讀是第一位的,而且要強調高質量閱讀,讀整本書,涉及面也要廣。」劉紅說,在閱讀過程中要注重積累,注重思維深度,邊讀邊想,邊思邊寫,要強調語文在生活中的運用。
「多讀書、多寫作是學好語文的不二法門。」李萬青說,通過閱讀激發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種子撒上去,就能發芽,取得好收成。學生對書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內心由於書籍而激發的喜愛感越強烈,學習起來就越容易,因此培養好的閱讀習慣是關鍵。
本報記者 錢紅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