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材
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統一使用2017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針對巴中家長較為關注的小學、初中語文教材,巴中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017年,巴中小學一年級已開始使用統編版語文教材;2018年,巴中小學二年級開始使用統編版語文教材;今年巴中小學、初中全面使用統編版語文教材。
小學語文
增加傳統文化和革命題材篇目
巴中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小學語文教研員錢軍介紹,統編的小學語文教材採取「人文主題線」與「語文要素線」雙線組織編排。
語文要素線包含閱讀要素和表達要素兩個方面。比如,「複述」作為一種語文教學策略,可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明顯作用。在小學低段,複述能力的培養貫穿了統編教材二年級上下冊,其中明確提出複述要求的課文有11篇。
錢軍介紹,統編教材增加了傳統文化和革命題材篇目。巴中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初中語文教研員苟志弘舉例說,小學語文「日積月累」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
「統編教材在選文上,更體現深度、廣度,更接地氣,注重傳統文學的積澱和學習,加大了傳統文化篇幅選擇,加大小學低段閱讀量,小學中段則提前進入古文學習。」錢軍說,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佔有較大比重,小學教材裡包含40篇。例如,六年級上冊「革命題材」單元,將愛國、奉獻、忠誠等核心精神浸潤和滲透在教育教學中。
倡導學生和大人一起閱讀
錢軍表示,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帶來的另一大變化是,把更多教育資源納入進來。以閱讀為例,一年級教材中出現了「和大人一起讀」的環節。這裡的「大人」指有輔導能力的人。以前在學生閱讀方面,都是老師指導,現在把家長陪伴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納入教學中,幫助學生獲得更大進步。
初中語文
設置「口語交際」等欄目強化語文實踐性學習
巴中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初中語文教研員苟志弘說,初中語文統編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雙線組元的方式編排,強化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比說,語文教材七至九年級每冊6個單元,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各單元穿插安排「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欄目;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理念。
所謂「語文素養」重在讓學生掌握聽說讀寫基本知識和能力,「人文精神」體現在選文的思想性,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在苟志弘看來,語文學習目標不僅是提升語言運用能力,還要培養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傳承使命感。
值得一提的是,很難指出一條快速有效的辦法來提高語文素養,它需要一個長期的學習、積累過程。對於語文學習來說,說一千道一萬,終歸離不開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多思考、勤練筆
苟志弘介紹,統編教材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多思考、勤練筆。在他看來,初中語文統編教材的最大特點在於加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在以前「教讀」的基礎上,著重構建「教讀」到「自讀」再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閱讀體系。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國家法制教育等,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苟志弘說,與舊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選文注重經典性、多樣化,尤其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從初中語文統編教材的內容來看,一是增加了古詩文。小學語文有古詩文129篇,初中語文古詩文選篇132篇。初中語文選文體裁多樣,從《詩經》到清人詩作,從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現。二是增設專題欄目。比如初中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欄目,圍繞「友」「信」「和」等傳統文化關鍵詞,設計了一系列專題活動。三是大量編選反映傳統文化的課文,如《紙的發明》《中國石拱橋》等讚頌古代勞動人民智慧,《鄧稼先》《黃河頌》等弘揚愛國敬業、誠實守信、堅忍不拔的傳統美德。
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也在統編教材中佔有很大比例。比如課文《黃河頌》講述了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無名島》《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架次成功著艦》講述各族人民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守衛祖國海疆的英雄事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忱。(記者 嚴波)
原標題:巴中小學、初中語文全面啟用統編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