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為維護皇家顏面,創升行制度,父子變兄弟、大臣們苦不堪言

2020-12-09 雨霽視角

看宋朝電視劇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宋朝的稱呼與其他漢民族王朝的明顯不同。如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中,管皇帝叫官家,徽柔管母親苗娘子叫姐姐,管皇后丹姝叫嬢嬢。

管親媽叫姐姐,這稱呼怎麼聽怎麼怪,明明是母女,怎麼變成平輩了呢,除此之外,宋朝還有許多與傳統輩分叫法完全不同的喊法,許多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稱呼在宋朝的原意也大不相同。

清平樂中,禾兒第一次與宋仁宗親密接觸後說:「以後,我就是你的娘子了。這裡的娘子,可不是老婆的意思,而表示姑姑、姨娘的意思。與老婆相對應的詞叫良人,而不是相公。相公在宋朝特指丞相。

在莫高窟出土的唐朝一份離婚協議書:

願娘子相離之後,重梳嬋鬢,美掃蛾眉,巧呈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這裡的娘子就是姑娘的意思,在宋朝娘子指閨閣中待嫁的年輕女子,也指男人的妻妾。「娘子」稱呼是對未婚與已婚女人的通稱。

是不是感覺有點蒙,而宋朝最令人蒙的是升行制度。

升行制度出現的具體時間並沒有明確記載,,但根據現有資料,升行制度在宋以前並沒有出現,僅在北宋出現過實行案例。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來講一講宋朝這個奇葩的、有亂人倫道德的」升行制度「。

《宋史》中曾這樣記載英宗說的一句話:「國家舊制,士大夫之子有尚帝女,皆升行以避舅姑之尊」。

宋朝是漢族人建立的王朝,學習的是儒家文化,應該是最重視人倫道德的,而且北宋也是我國的一個文化巔峰,為何會出現這種有違人倫的制度呢?

從表面上看,這個制度是從禮節上考慮,那就是「避舅姑之尊」,看電視劇都知道,新人結婚後,第一天早上要給公公婆婆敬茶,行跪拜禮,這本也是中國傳統,這在古代任何女子都應該遵從,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公主。

在唐朝後期,這個傳統發生了變化,唐朝後期,社會秩序混亂,各種秩序禮儀也變得混亂不堪,但向公婆敬茶這個規矩一直沒有變化。

根據《宋會要輯稿》記載的宋太祖及太宗的幾位駙馬的結婚情況:

宋太祖開寶三年六月五日,以王審琦子王承衍「為左衛將軍、駙馬都尉,選尚昭慶公主」。

開寶五年七月十三日,以魏仁甫子魏鹹信「為右衛將軍駙馬都尉,選尚承慶公主」。

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八月十一日,以吳廷祚次子吳元扆「為右衛將軍駙馬都尉,選尚蔡國公主」。

也就是說宋太祖、太宗時期,這幾位公主出嫁時,並沒有駙馬升行制度,公主依舊是需要向公婆行禮的,但《宋會要輯稿》記載的宋太宗另幾位女兒的婚姻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公元1000年,宋真宗時期,魯國公主出嫁,她的駙馬柴宗慶就被強行升了一個輩分,「令稱禹錫子」,這樣柴駙馬就和他爹成了兄弟,他爺爺變成了他名義上的父親。

公元1008年,將軍李崇矩的孫子娶公主為妻後,也被強行升了一個輩分。除了升輩分外,連名字都要更改,中國人有按輩取名的習俗,例如,你是X輩,這個X,就代表你在家族中的輩分,而駙馬結婚後,必須將自己名字的X改成父親的字輩。

如:王貽永原名叫王克名,而他爹叫王貽正,成親後,改為王貽永,這樣和他爹就成了兄弟輩。

宋太祖的幾位駙馬王承衍、石保吉、魏鹹信等都是賜一個較高的官職,並沒有談及輩分上的升行問題,宋太宗在位時也沒有說到駙馬升行,而到了宋真宗年間,宋太宗的其他幾位公主選的駙馬柴宗慶、王貽永、李遵勖反而特別強調了升行的問題。

宋朝的這一做法明顯有違背人倫道德,後世也對北宋的這一做法頗有微詞。

為避舅姑之尊就實行了駙馬升行制度,強行把駙馬的輩分提高,這樣公主不用為公婆端茶倒水,這種歷代相傳的禮儀目的是凸顯新媳婦的恭順,但這對出身高貴的公主來說確實有折尊之嫌,然而公主下嫁,也是天下矚目,公主行舅姑之禮,「不以天子女至貴而紊居室之大倫」,在厚人倫、正風俗方面發揮的引領作用不言而喻。

從表面上看是為了「避舅姑之尊」,其實內裡卻是宋朝開國繼位者埋下的一個雷。

宋太祖時期的駙馬基本上都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開國功臣的兒子輩,和公主是平輩,但到了繼位者這裡就出了問題了,因為繼位者是趙匡胤的弟弟,而他後期的女兒選的駙馬卻是這些大臣的孫子輩,本來自己和開國大臣是一起打開下的兄弟,是平輩,現在卻因女兒婚事,變成了這些大臣的下一輩。

根據《宋史》記載,宋太祖本來打算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李崇矩的兒子,但被李家拒絕了,後來在宋太宗時期,公主又嫁給了李崇矩的孫子,這明面上皇室就低了大臣一輩,對於皇室來講就是一種恥辱,為了保住皇家顏面,宋真宗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給駙馬升輩分,這樣自己是平輩了,這樣皇室的顏面的保住了。

到了宋英宗、神宗時期,駙馬升行制度再次成了討論的話題。

治平二年,宋英宗為女兒徳寧公主選駙馬,是否要遵循升行制度再次成了君臣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但由於沒有了真宗時期駙馬與公主輩分的比較,而且當時皇權專制已經很穩定了,所以駙馬升行制度就失去了賴以存在的環境,因此宋英宗斥之為「義甚無謂」,同時這種倫理混亂的制度也遭到眾人的強烈反對。

治平四年二月,神宗頒布了《公主行舅姑禮詔》,令陳國長公主仍然要行舅姑之禮,駙馬都尉王師約更不升行,」升行制度至此終被廢止,「公主見舅姑禮自此始」,王師約成為第一個明確規定不再升行的駙馬。

這個制度雖然在表現上挽留了皇室的尊嚴,維護了皇家與大臣間的輩分平衡,同時也鞏固了帝王與大臣間的關係,提高了駙馬在宗族中的地位,但這一制度所帶來的倫理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害苦了那些與皇室結親的大臣,搞得他們家輩分混亂不堪,同時也顯示了皇家無處不在的權威。

這一制度的能夠實行,是具體其特殊針對性的,也與宋朝前期的政治環境相關,到了英宗時期,這項制度除了招惹罵名外,也完全喪失了實用的環境和存在的意義,因而被廢止。

參考文獻:

《宋史》

《宋會要輯稿》

【END】

相關焦點

  • 父子變兄弟,為什麼北宋駙馬家會有這樣的奇怪事
    這就要說到宋朝真宗時期開始的駙馬「升行」制度了。宋太宗時大臣柴禹錫的的兒子柴宗亮與孫子柴宗慶,都是宗字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柴宗慶娶了宋太宗的女兒魯國長公主,按照宋真宗的昭令升為了柴禹錫的兒子(宗慶尚太宗女魯國長公主,升其行為禹錫子)。
  • 駙馬升行:宋初的獨特製度,既樹立皇家的權威也體現宋的政治環境
    於是,到了宋真宗時期,為了保持皇家和駙馬輩分上的平衡,宋真宗正式實行了"駙馬升行制度"。只是,此制度雖然彰顯了皇家的權威,卻給當時的社會人倫造成了混亂的影響。因為它違背了中國自古以來的禮節,被後世所不喜,在宋神宗時期被廢止。《宋史》中就出現了英宗與神宗關於此制度的對話:"士大夫之子有尚帝女,皆升行以避舅姑之尊。""
  • 詳解宋朝的稱呼與升行制度
    詳解宋朝的稱呼與升行制度文/無計讀史電視劇《清平樂》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鏡頭,就是身為公主的徽柔在和親媽苗昭儀相處時對苗昭儀的稱呼是「姐姐」,對正宮娘娘曹皇后的稱呼是「孃孃」。為何喊親媽為姐姐讓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實在宋朝時有很多稱呼都與現在大不一樣 ,並且宋朝還有一個升行制度直接讓很多父子變成了兄弟。
  • 詳解宋朝的稱呼與升行制度
    為何喊親媽為姐姐讓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實在宋朝時有很多稱呼都與現在大不一樣 ,並且宋朝還有一個升行制度直接讓很多父子變成了兄弟。普通人家的正妻稱為大娘子,宋朝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小妾們統一稱為小娘。小娘們生的孩子得叫正妻母親,叫親媽也得叫小娘,在一個家庭裡正妻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小妾們得夾緊尾巴做人,得寵的在家稍微有些地位,不得寵的就是家中奴僕,正妻隨時可以將其賣走。宋朝人家生的男孩得稱某哥,女孩就得稱某姐,這一點在電視劇《知否》中大家也可以發現。
  • 尷尬的北宋駙馬:娶了公主,父親變兄弟
    中國古代傳統上講究「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內」。但在北宋前期,皇帝出於一定目的,強令駙馬升行,即將駙馬輩分抬高一輩,以祖父為父,以自己的父親為兄弟,相應的,駙馬的名字也進行改動。這與中國傳統的倫理觀念極為不合,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 北宋最奇葩的制度:娶公主後,駙馬升輩,與親爹稱兄道弟
    歷史上稱這種制度為「升行」制度,也就是說凡是娶公主為妻的男子,自動升一個輩分,「皆以祖為父,以父為兄」,也就是說,駙馬在成婚後,管自己的祖父叫父親,稱父親為兄長。無論是當時,還是在今天看來,這種制度都非常荒謬,有悖於人倫道德。那麼這種「升行」制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從表弟到女婿,再到「舅舅」,尚公主的李瑋會實施升行制度嗎?
    底層出身的楊氏一揮手:什麼糊塗的規矩,皇家的規矩是多,那能大過天理人倫?在這場戲中,顯示一條重要的歷史信息,就是宋朝公主下嫁、駙馬尚主要執行的「升行制度」。什麼是升行制度呢?這個制度彰顯了封建社會裡皇權至上的事實,哪怕有違天理人倫也在所不惜。按照電視劇演繹,李瑋尚福康公主,要實施升行制度,駙馬的父母就要降等和兒子一輩,而李瑋升行和父母同輩,所以福康稱呼楊氏做阿嫂。是這樣嗎?在歷史上,李瑋尚福康公主真的升行和父親做兄弟嗎?
  • 宋朝叫母親為姐姐,叫比自己大的也叫姐姐,怎麼區分?
    前言電視劇《清平樂》之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鏡頭,徽柔公主在面對苗昭儀之時,稱呼竟然為「姐姐」,而面對曹皇后的稱謂卻是「娘娘」!這並非是宋朝倫理制度上最為奇葩的,宋朝的升行制度可以使得父子變為兄弟。公主高貴,而宋朝相對於女性還是開放,自然皇家公主即使是下嫁到夫家,那也是代表著皇家的顏面。皇家之人怎可向臣子行禮,所以帝王為了公主不在輩分上低夫家一頭,便將駙馬的身份進行升遷,如此一來駙馬便與父親成為了兄弟。例如宋真宗時期,魯國公主駙馬柴宗慶在迎娶公主之時,重新安排了族譜,與自己父親同一個輩分。
  • 宋朝疑案:大太監養子是不是宋真宗私生子?
    在正史中,宋仁宗確實是李宸妃的孩子,但作主將宋仁宗送給劉貴妃即後來章獻太后劉娥的,並非旁人,而是宋真宗。宋真宗對劉娥非常寵愛,就如唐高宗對武則天一般,為扶劉娥坐上皇后寶座,宋真宗絞盡腦汁,用盡手段。為讓劉娥擁有皇子,有做皇后的資格,他竟然讓李妃將孩子送給劉娥。
  • 《迴鑾碑》為宋真宗詩碑,宰相寇準書丹,見證宋遼「澶淵之盟」
    碑文系宋真宗的一首詩,由宰相寇準書丹,草體豎刻,三行,每行四句,字大如拳。刻立時間是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迴鑾碑》是一座紀念碑,是為紀念宋遼籤訂「澶淵之盟」,從此雙方化戈為玉帛的御製詩碑。籤約之地在澶州(今濮陽),春秋時稱「澶淵」,故稱此次和約為「澶淵之盟」。「澶淵之盟」在歷史上是影響深遠的事件。
  • 宋真宗:籤訂澶淵之盟,改年號鹹平為景德,賜名小鎮為景德鎮
    宋太宗即位後封他為襄王,改名為元侃。七年後被立為皇太子,改名為趙恆,主管開封府的事情。皇太子是帝國未來的儲君,本來朝堂開會的時候要站在百官最前面的。可是趙恆向來謙虛,一直都站在大臣中間。平時見了大臣也會主動行禮,把他們送到宮門外的臺階才離開。首都開封人口很多,事情也很繁雜。趙恆對待所有訴訟都是高度謹慎,幾乎沒有冤假錯案。不僅百姓稱頌,太宗也多次點名表揚。
  • 史上最長最大規模的演戲活動,「宋真宗造神」,泰山封禪
    不過這個「造神活動」不是宋真宗想出來的,是一個想要得到重用,不擇手段的大臣王欽若他提出來的。這個王欽若當時是宋朝的一個參知政事,他向宋真宗灌輸「澶州之盟」是一個極大的恥辱的思想,讓宋真宗覺得一定做些什麼來挽回自己的顏面。雖然這是一個膽小的人,但他畢竟是一個萬人之上的皇帝呀,面子還是要的。
  • 尷尬的北宋駙馬:公主娶進門,父親變兄弟
    中國古代傳統上講究「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內」。但在北宋前期,皇帝出於一定目的,強行將駙馬輩分抬高一輩,以祖父為父,以自己的父親為兄弟,相應的,駙馬的名字也進行改動。
  • 為何宋代頻現父子宰相兄弟同榮?恩蔭制為何在宋代達到高潮?
    為何宋代頻現父子宰相兄弟同榮?恩蔭制為何在宋代達到高潮?>宋庠、宋祁兄弟,理學「二程」程顥、程頤兄弟,父子狀元梁灝、梁固等等,不勝枚舉。然而,由於唐代科舉制度的興隆,以及國力的昌盛,再加上唐代人才濟濟,星光熠熠,並且唐代只能恩蔭嫡子制並且還要降等,數量上也有著嚴苛的限制,使得恩蔭制和封爵制顯得數量有限,雖然也湧現了不少世代為官、父子宰相等現象,不過和宋代一比,就顯得相形見絀。
  • 為何宋代頻現父子宰相兄弟同光?恩蔭制為何在宋代達到高潮?
    >父子,文學家「二宋」宋庠、宋祁兄弟,理學「二程」程顥、程頤兄弟,父子狀元梁灝、梁固等等,不勝枚舉。然而,由於唐代科舉制度的興隆,以及國力的昌盛,再加上唐代人才濟濟,星光熠熠,並且唐代只能恩蔭嫡子制並且還要降等,數量上也有著嚴苛的限制,使得恩蔭制和封爵制顯得數量有限,雖然也湧現了不少世代為官、父子宰相等現象,不過和宋代一比
  • 古代大臣被皇帝御賜自盡,為何無人敢反抗?古人:誰跑誰才傻
    漢朝時,董仲舒在孔子原話的基礎上,又提出「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則為不孝。」的觀念,它進一步強化了君臣關係,成為三綱五常中的關鍵。而在明清時期,此事則上升到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高度。
  • 朱元璋定一規矩,讓大臣苦不堪言,妃嬪欲哭無淚,現今卻很盛行
    朱元璋定一規矩,讓大臣苦不堪言,妃嬪欲哭無淚,現今卻很盛行文/毛毛歷史講廊說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在他上任之後,反貪反腐的風氣十分興盛,大力嚴查底下的大臣們,確保運勢過程中,中間接受的官員不會有膽量再去撈油水。不僅如此,他還下令要改革,要創新,一定要減輕農民的負擔。歷史上曾言,朱元璋定下了一個規定,讓大臣們苦不堪言,嬪妃們欲哭無淚,然而如今卻十分盛行。這個規定雖然聽起來很邪乎,但是確實非常簡單的一個規定,就是「四菜一湯」。
  • 宋真宗誠心修道,禮敬上天,天上竟然真的掉下來1件東西,在場大臣全...
    公元997年,宋太宗趙光義病逝,太子趙恆繼承大統,成為宋朝第3個皇帝,是為宋真宗。這個真宗皇帝,在北宋歷代皇帝中,還稱得上是一個有道之君。他知道體恤民情,愛惜民力,多次減免民間賦稅。他還崇尚節儉,力戒驕奢淫逸之風。
  • 朱元璋讓公主們苦不堪言的原因
    朱元璋讓公主們苦不堪言的原因在咱們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外戚幹政,什麼是外戚幹政呢?他的意思就是,皇上的母親、妻子、她們娘家一族。利用皇上,年齡比較小、或者是皇帝比較平庸、沒有能力管理朝政大事。
  • 《大宋宮詞》宋真宗的扮演者 如何評價宋真宗趙恆
    縱觀宋真宗的一生,對於宋朝的貢獻不小,同時也有讓後世人詬病的地方。宋真宗繼位之初,勵精圖治,任用李沆等為相,勤於政事。在他的治理之下,北宋的統治日益穩固,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百姓生活安樂。特別是在他鹹平年間的統治,國家出現了一個治世,史稱鹹平之治。宋真宗執政時期,於國家的多個方面都有可圈可點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