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群書治要》之論語 第三十五集*
(本文共441 字,閱讀大約 1分鐘)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終身行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言」在這裡當「一個字」講。子貢問,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依之而行的?這句話必得是善於言語的子貢才問的出來,也必得孔子這樣有智慧的人才能回答的出來。如果是換了別人,子貢可能也不這樣問了。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有的人說給我說二句終身行之,但是子貢還嫌多,需要一個字。這一個字,也只有孔子能回答,孔子答覆,說這個字就是「恕」。所謂的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所不欲的事情,不要加在別人身上,這個就是《弟子規》上所說的「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這一句話雖然很簡單,但是你如果時時刻刻,每一件事都用這個話來要求自己,衡量自己的行為,就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了。當然這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是暗含著因果在其中的,為什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為你施於人,別人也會這樣來對你。所以你不想讓別人這樣對你,你就不能這樣去對別人,這是孔子給「恕」字最明確的註解。學仁學道,都應該依此而終身行之。
-正體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終身行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言」在這裡當「一個字」講。子貢問,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依之而行的?這句話必得是善於言語的子貢才問的出來,也必得孔子這樣有智慧的人才能回答的出來。如果是換了別人,子貢可能也不這樣問了。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有的人說給我說二句終身行之,但是子貢還嫌多,需要一個字。這一個字,也只有孔子能回答,孔子答覆,說這個字就是「恕」。所謂的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所不欲的事情,不要加在別人身上,這個就是《弟子規》上所說的「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這一句話雖然很簡單,但是你如果時時刻刻,每一件事都用這個話來要求自己,衡量自己的行為,就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了。當然這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是暗含著因果在其中的,為什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為你施於人,別人也會這樣來對你。所以你不想讓別人這樣對你,你就不能這樣去對別人,這是孔子給「恕」字最明確的註解。學仁學道,都應該依此而終身行之。
*內容來源《群書治要》學習網*
小故事 大智慧 學習傳統文化 利己又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