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金鎖記》有別原著 電影手法運用巧妙

2020-12-21 藝術中國


話劇《金鎖記》

4月11日,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由許鞍華導演、王安憶編劇、焦媛主演的話劇《金鎖記》在北大百年講堂首演。《金鎖記》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許多「張迷」都對這部作品情有獨鍾。許鞍華導演首次觸電舞臺劇,並將許多電影手法運用其中。編劇王安憶在人物和情節處理上有別於原著,舞臺呈現和文本內容有較大差異。

電影手法巧妙運用劇情處理有別原著

這部話劇將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和由其改編的《怨女》融合在一起。話劇著重了七巧與季澤的戀情部分,其中有一場七巧與季澤關於「宣德爐」的戲,許鞍華沒有讓男女演員站在舞臺中間而是讓兩人躲在桌子後面演,視覺的前景營造了一個「偷窺」的主觀視點;還有一場僕人在舞臺一側念白七巧的境況,另一邊七巧已經走上臺來演繹旁白的內容,營造了聲畫對位的效果;另外七巧剛上場的一整段都沒有正面面對觀眾,這是電影裡常用的表現主人公受壓抑的手法。還有畫外空間的使用等等整場演出都不乏電影手法的運用。有觀眾對劇中情節提出質疑和建議。張愛玲原著描寫的十分「節省」,許多細節和片段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更多的是內心的情緒和波瀾。王安憶將其填充的更加表面和直白。結尾部分,書裡寫的是「七巧背著長安吩咐長白下帖子請童世舫吃便飯」,而戲裡改編成姜家上下慶祝童世舫和長安訂婚。有觀眾提到,書裡描寫的七巧出現的時候站在沒有光的地方,「童世舫直覺的感到那是個瘋子」,戲裡沒有營造出那種毛骨悚然的氛圍,並且最後長安童世舫的分別也沒有令人心酸。

焦媛傾情塑造七巧舞臺布景簡約

下半場七巧與季澤撕破臉皮以後每天以鴉片為伴,由於缺乏安全感而對金錢、子女產生了一種變態的熱愛,焦媛壓低了嗓音、扭曲了身體,將一副吸食鴉片過量的潑辣婦人形象演繹的入木三分。謝幕時,焦媛還不停的擦拭淚水,可見入戲程度之深。

話劇《金鎖記》的舞臺布景極其簡約,舞臺中間、兩邊分別有兩塊可以移動的竹牆,沒有特殊的修飾,意在營造一種空間感。燈光的運用十分考究,鏡頭感十足。遺憾的是,《金鎖記》這個故事發生在上海,上海作為故事背景,上海氣息之於整個故事是如影隨形難分難捨的,而且故事中的姜家雖然是落寞的大戶人家,但終究還是有著深宅大院的厚重感,過於簡單不加修飾的舞臺布景加上演員講的是粵語,不但削弱了上海氣息,而且使得整部戲更透著一股港味。宋之歌/文

相關焦點

  • 話劇《金鎖記》
    原標題:話劇《金鎖記》張愛玲,一個載入歷史的個性作家;王安憶,一個低調紮實的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許鞍華,一個家喻戶曉的最佳導演;焦媛,2016「壹戲劇大賞」最佳女演員獎獲得者。這樣四位女性藝術家,以原著、編劇、導演、主演的身份各就各位,共同奉獻出一臺舞臺版《金鎖記》。
  • 話劇《金鎖記》來京 許鞍華再導張愛玲作品
    由香港演員焦媛、尹子維主演的舞臺劇《金鎖記》將於4月11日、12日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上演,這是香港導演許鞍華執導的首部舞臺劇作品,由上海作家王安憶擔任編劇,她們攜手將張愛玲筆下最著名的悲劇人物曹七巧的故事搬上了舞臺,並將用粵語演出。
  • 港版話劇《金鎖記》福州驚豔上演
    港版話劇《金鎖記》福州驚豔上演 2017-05-08 09:51:劉可耕 攝 此次是香港版話劇《金鎖記》第四次在內地巡演。 劉可耕 攝劇中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飾演曹七巧。 劉可耕 攝《金鎖記》講述的是曹家為攀附權貴,把曹七巧嫁進豪門姜家,她丈夫是癱病在床的姜二爺,七巧卻鍾情於三爺季澤。 劉可耕 攝劇中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飾演曹七巧。
  • 以重慶京劇、香港話劇演繹的張愛玲同名小說《金鎖記》將亮相山城
    會上主辦方介紹,5月23日和5月25日重慶香港兩地的藝術團體將會分別以京劇和現代話劇的手法,演繹張愛玲同名小說《?鎖記》。這也是首次京劇與舞臺劇的碰撞、京劇與粵語的碰撞。 據焦媛實驗劇團高志森導演介紹,此次即將在重慶上演的現代話劇版《金鎖記》是自公演10年以來的第110場,該劇是由海派作家王安憶編劇、金馬金像獎導演許鞍華執導,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主演
  • 香港版話劇《金鎖記》開演 許鞍華話劇處女作致敬張愛玲
    原標題:許鞍華話劇處女作致敬張愛玲 作為2017首屆老舍國際戲劇節的展演劇目,香港版話劇《金鎖記》將於6月23、24日登陸天橋藝術中心。這部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由著名作家王安憶編劇、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許鞍華執導、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主演的香港版話劇,此次在北京的演出恰逢張愛玲逝世22周年,無疑是對原著的一次致敬。 《金鎖記》講述的是女主角曹七巧嫁入豪門後,在封建家族的桎梏、勾心鬥角的壓迫、斷送愛情的痛苦等種種壓抑下,為了金錢欲望,人格扭曲極盡瘋狂,賠上子女幸福的悲慘命運。
  • 山城迎來兩個「曹七巧」 月底將上演重慶京劇、香港話劇版《金鎖記》
    會上主辦方介紹,5月23日和5月25日重慶香港兩地的藝術團體將會分別以京劇和現代話劇的手法,演繹張愛玲同名小說《金鎖記》。這也是首次京劇與舞臺劇的碰撞、京劇與粵語的碰撞。 據焦媛實驗劇團高志森導演介紹,此次即將在重慶上演的現代話劇版《金鎖記》是自公演10年以來的第110場,該劇是由海派作家王安憶編劇、金馬金像獎導演許鞍華執導,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主演。
  • 話劇《金鎖記》看的就是人物
    原著張愛玲、編劇王安憶、導演黃蜀芹、主演吳冕和關棟天……因為這些名字,話劇《金鎖記》引起了超越話劇以外的很多關注,於是,戲裡戲外的人,成了這部話劇聚焦的部分。    但是昨天,在《金鎖記》的第一次聯排中,當劇中的角色用著他們張愛玲式的話語、黃蜀芹要求的形體,活生生地演繹著王安憶筆下的戲劇衝突時,曹七巧的可悲可憐、季澤的可愛可恨,長安的被扼殺、甚至於所有小人物的可笑可氣,都有著令人感慨的悲劇力量。    就像黃蜀芹對這個戲的設定一樣:「我們主要就是想把小說和劇本中複雜豐滿的人物性格表現出來」。
  • 話劇《金鎖記》一次來了倆 粵語版隔空「對話」京劇版
    時隔兩年,粵語版話劇《金鎖記》又來重慶了,而這次將與京劇版《金鎖記》「對話」上演,為市民帶來視聽盛宴。據了解,張愛玲的《金鎖記》曾被各種藝術形式以各種版本演繹,而由海派作家王安憶編劇、金馬金像獎導演許鞍華執導,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主演的粵語版話劇《金鎖記》,自2009年問世後一度創下香港舞臺劇演出場次記錄,並且在國內巡演後留下極佳口碑。
  • 舞臺劇《金鎖記》5月將海口上演 據張愛玲小說改編
    據了解,舞臺劇《金鎖記》在張愛玲原著基礎上,精簡了故事情節,使整部戲劇更加專注於曹七巧的一生,變成母女兩代人的故事。小說中「戲份」不輕的七巧之子長白的線索被基本刪除,這種安排加強了戲劇衝突,凸顯出舞臺表現與文字呈現之間的差異。
  • 舞臺劇《金鎖記》5月將海口上演據張愛玲小說改編
    此次將在椰城上演的舞臺劇《金鎖記》,正是根據張愛玲最經典的小說改編而成。翻譯家傅雷曾把《金鎖記》評為中國文壇「最美的收穫」,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更直言《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小說塑造的「怨婦」曹七巧,以其血肉豐滿,既可憎又可憐的形象深入人心,經久流傳。據了解,舞臺劇《金鎖記》在張愛玲原著基礎上,精簡了故事情節,使整部戲劇更加專注於曹七巧的一生,變成母女兩代人的故事。
  • 焦媛主演、許鞍華導演、王安憶編劇,舞臺劇《金鎖記》5月來渝
    根據張愛玲原著改編,王安憶編劇、許鞍華執導、「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主演的舞臺劇《金鎖記》,將於5月25日晚19點30分亮相重慶文化宮大劇院。這也是該劇第二次來渝獻演,粵語對白以及主演的高超演技,曾令山城觀眾為之著迷。
  • 話劇《金鎖記》注釋上海女性 女性創作成為熱門
    而三位上海才女趕出的一臺話劇《金鎖記》,日前在第六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首演,令「女性創作」又成為熱門話題。  上海市作協副主席王安憶首次擔任編劇,話劇大師黃佐臨之女、導演黃蜀芹執導,改編民國時期上海才女張愛玲小說的新編話劇《金鎖記》,無疑是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最熱門的原創作品。  18日晚,近三個小時的首演獲得滿堂掌聲。據悉,這部話劇首輪六場演出的門票早已售完。
  • 京劇《金鎖記》昨晚上演
    7月20日晚,京劇《金鎖記》在市川劇藝術中心演出。記者 熊明 攝   本報訊 (記者 夏婧 實習生 楊晨)原汁原味的京劇唱腔、華麗的舞臺布置、電影分鏡式的表現手法……7月20日晚,由重慶市京劇團打造的現代京劇《金鎖記》在市川劇藝術中心上演。   「三十載兮冷月看……」昨日演出現場,一段鏗鏘的男音一出現,便震驚全場。
  • 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話劇《金鎖記》 7月來渝
    7月8日,由張愛玲名作《金鎖記》改編的同名話劇將登陸重慶。此次來渝的話劇版本由香港女導演許鞍華導演執導,著名女作家王安憶編劇,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出演女主角。據悉,此劇曾在香港創造了連演14場的轟動效應。即使在金融海嘯期間,演出仍然座無虛席,備受追捧。
  • 《金鎖記》倆「曹七巧」對話 港版話劇渝版京劇輝映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圖為香港話劇版的女主角曹七巧飾演者焦媛(右),與重慶京劇版的曹七巧飾演者程聯群在重慶一起分享兩齣劇的精彩看點。
  • 京劇《金鎖記》臺上打麻將 體現張愛玲獨特韻味
    本報訊(記者王潤)昨晚,由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臺灣著名京劇演員魏海敏主演的根據張愛玲經典小說改編的同名京劇《金鎖記》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整齣戲不僅成功演繹了張愛玲筆下複雜扭曲的悲劇女性曹七巧,還將「打麻將」、「裹小腳」、「抽大煙」等以往京劇中從未出現過的元素搬上了舞臺。
  • 許鞍華作品《金鎖記》將亮相北京 焦媛傾情演出
    作為2017首屆老舍國際戲劇節的展演劇目,香港版話劇《金鎖記》將於6月23、24日登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這部改編自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同名小說、由著名作家王安憶編劇、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許鞍華執導、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主演的香港版話劇在北京首演,恰逢張愛玲逝世22周年,是對原著的致敬,也是對原著最好的呈現。
  • 淺談蒙太奇手法在電影中的運用
    而在電影中,蒙太奇則是將不同的鏡頭組合在一起,俗稱剪輯。通過蒙太奇,也能為鏡頭賦予與它們單獨存在時不同的意義。對於非專業的觀眾們來說,其實未必能看出某處使用了蒙太奇手法,但在身臨其境的觀影中,也不知不覺的受到了蒙太奇的影響。那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電影中常見的蒙太奇手法。
  • 最驚豔張愛玲《金鎖記》 四個女人一臺戲
    張愛玲的《金鎖記》曾被各種藝術形式以各種版本演繹,而由海派作家王安憶編劇、金馬金像獎導演許鞍華執導,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主演的粵語版話劇《金鎖記》,也許是這幾年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版本。  曾被認為是最驚豔的《金鎖記》  四年前,張愛玲原著、王安憶編劇、許鞍華導演、焦媛主演——「四個女人一臺戲」的《金鎖記》曾在上海演出,這部作品讓看過很多版本《金鎖記》的觀眾頗為驚豔,甚至被很多人認為是最佳版本。尤其是焦媛在劇中的表演極為出眾,至今讓很多觀眾記憶猶新。
  • 本周在重慶可看兩個《金鎖記》 粵語版、京劇版你想pick哪一款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22日18時5分訊(記者 舒婷)張愛玲的《金鎖記》曾被各種藝術形式以各種版本演繹,而由海派作家王安憶編劇、金馬金像獎導演許鞍華執導,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主演的粵語版話劇《金鎖記》,自2009年問世後一度創下香港舞臺劇演出場次記錄,並且在國內巡演後留下極佳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