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項目進校園一群特殊孩子現場展示醒獅表演和莞草編織等技藝

2020-12-20 大洋網

今天上午,東莞市康復實驗學校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成果展暨非遺墟市活動在該校舉行,包括醒獅、莞草編織等多項東莞市非遺項目進入該校校園,向該校師生及家長一起展示,吸引了眾多師生和他們的家長前來參與。

記者了解到,包括醒獅、莞草編織等非遺項目已走進了東莞市康復實驗學校的課堂,對該校培養特殊藝術人才跨出了非常堅實的一步。

特殊孩子現場展示醒獅表演和莞草編織等技藝

今天上午,在元旦佳節即將來臨之際,東莞市康復實驗學校與東莞市文化館聯合舉辦「東莞市康復實驗學校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成果展暨非遺墟市活動」。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東莞市康復實驗學校10多位中重度智障和自閉症學生向參加活動的同學和家長們展示了他們的醒獅技藝,孩子們精彩的醒獅表演迎來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

在非遺墟市活動現場,許多的孩子與父母、爺爺奶奶等現場參與到莞草編織,紅漆描花傳統木屐、茶山公仔、燈籠仔的製作。看到自己的孩子參與到非遺項目的學習與製作,許多家長都非常感動,為自己的孩子、學校老師以及東莞市非遺項目傳承人點讚。

非遺項目進課堂,培養特殊藝術人才

據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的瑰寶,它承載了歷史人文,如同文化血脈需要活態傳承。非遺文化源於生活,回歸生活、接軌現代文明是對其最好的保護和傳承,因此,發現和培養新一代傳承人,「非遺進校園」無疑是重要一環。通過「非遺進校園」推動傳統文化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界的共識。

另據介紹,東莞市康復實驗學校是東莞市康復實驗學校是一所以招收中重度學生為主的特殊教育學校,也是廣東省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2019年莞脈傳承之非遺進校園活動」入選學校,學校秉承「根植中華、行至天下」非遺文化進課堂的根本理念,著手將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有機結合,將東莞本土非遺項目作為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培訓的重要內容,相繼開設了醒獅和莞草編織兩門校本課程,讓中重度智障和自閉症學生在醒獅、莞草編織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把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光大。

與此同時,東莞市康復實驗學校通過組織學生走進非遺傳承基地和文化館,幫助學生近距離了解醒獅和莞草編織文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採用「小步子,多循環」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一步一步習得醒獅和莞草編織技能。同時藉助不同的交流展示平臺,幫助學生提高自信心,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劉滿元 通訊員:陳旭培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劉滿元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童丹

相關焦點

  • 醒獅、龍形拳、莞草編織…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首場走進莞城步步高...
    、茶山公仔、莞草編織、七夕貢案、燈籠仔非遺課堂體驗,以及粵劇賞析講座、東莞非遺墟市等非遺項目活動進駐該校。  這是2018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的首場。非遺進校園是東莞非遺的品牌活動之一,今年該活動由東莞市文化館、市非遺保護中心、市中小學體育藝術聯合會共同主辦。
  • 醒獅表演、手工製作,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東莞市機關第二幼兒園
    9月30日上午,「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東莞市機關第二幼兒園。當天有醒獅(莞城)、茶山公仔、燈籠仔製作技藝、木屐製作技藝、七夕貢案項目。活動旨在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充分認識、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課餘生活。
  • 古琴、洪拳、醒獅……快來圍觀萬江「非遺」進校園的精彩瞬間
    古琴雅韻、洪拳威猛、醒獅勁舞——12月11日下午,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萬江第七小學,為該校師生帶來一堂精彩的「非遺」公開課,讓「非遺」融入孩子們的日常學習生活,推進「非遺」在萬江的保護和傳承。
  • 大朗鎮巷頭小學推進醒獅和木偶戲等非遺項目進校園
    為此,大朗鎮巷頭小學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和學校「朗行文化」辦學理念,確定「培養未來社會的創e人(具有信息技術能力和思維的創新人才)」的宗旨,選擇了表演性非遺項目醒獅和木偶戲等,精心開發拓展型課程,並嚴格施行。
  • 霍家拳、木偶戲、醒獅…東莞非遺走進中堂槎滘小學
    11月19日上午,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實現非遺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繼承與發展,2020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暨「龍的傳人」校園品牌項目籤約儀式走進中堂鎮槎滘小學。此次籤約活動標誌著非遺進校園活動將在中堂鎮全面鋪開,讓非遺有機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的學習生活之中,強化學生非遺實踐能力,培養青少年對本土文化的情感,實現非遺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繼承和發展。精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在中國優秀民間藝術麒麟舞表演中拉開序幕,隨後,各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集中展示了中堂霍家拳、木偶戲、醒獅等非遺項目。
  • 「非遺進校園」|羌族草編進校園 編織五彩非遺夢
    同學們通過套圈打節、挑壓、斜折等編織手法,把這些材料變幻成一隻只小烏龜、小兔子。   在綿陽市,能用棕葉、稻草編織手工藝品的孩子不在少數,這得益於羌族草編市級傳承人黃強和他的團隊開展的羌族草編進校園活動。2014年,在綿陽市非遺保護中心組織協調下,黃強帶著羌族草編技藝走進了綿陽市警鐘街小學,開啟了羌族草編進校園之路。
  • "非遺進校園"活動精彩紛呈 成都中小學生爭當"非遺小傳人"
    這是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成都主場活動——2019全市「非遺進校園」教學成果展和徵文比賽暨「我是非遺小傳人」萬人籤名活動啟動儀式現場,在現場參加活動的孩子們,其實不少已經是成都市的「非遺小傳人」,他們來自各個中小學,年紀雖小,個個卻「身懷絕技」。
  • 遂溪許屋醒獅團到廣西藤縣交流「醒獅進校園」經驗
    11月5日,記者從遂溪縣了解到,遂溪縣黃略鎮許屋村的許屋醒獅團團長、湛江市醒獅非遺傳承人許海龍日前帶隊到廣西梧州藤縣開展交流活動,共同探討醒獅進校園話題。據悉,梧州市藤縣獅舞技藝是梧州市第一個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也是該縣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級非遺項目。舞獅在藤縣有著極其深厚的群眾基礎,藤縣的舞獅興於清朝初期,距今已有300多年。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鼎盛時期,全縣曾有300多支獅隊。藤縣醒獅有著「東方醒獅」的美稱,該縣一直大力推進醒獅進校園,並取得良好的成效。
  • 詠春拳、龍形拳、醒獅來啦!東莞非遺走進陽光八小
    11月13日下午,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傳進校園活動走進南城陽光第八小學。本次活動有非遺展演和非遺手工體驗課堂兩個項目,非遺傳承人帶來了詠春拳、龍形拳、醒獅展演和古琴等項目,讓同學們近距離體驗非遺的精彩表演,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激發了同學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 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沙田鎮中心小學
    11月26日下午,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沙田鎮中心小學舉行。本次活動有木偶戲、古琴、詠春拳、粵曲、醒獅這些非遺展演,以及以上表演類項目體驗課和茶山公仔、燈籠仔非遺手工體驗課。系列活動營造了一個人人學非遺,傳承非遺的濃厚氣氛。
  • 「東莞香典」儀式舉行,傳承千年莞香製作技藝
    11月22日上午5時,經過祭拜天地、上貢品、點燭、焚香紙、敬酒、放鞭炮等拜香神儀式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莞香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歐帶領採香師傅在莞香非遺保護園採集頭香。黃歐遵循古法,慢慢將莞香樹內已結香的樹幹鋸開,再緩緩取下白木包裹的莞香原材料,採割了今年的莞香頭香。「傳承千年的莞香靠的是東莞人的勤勞和智慧。」
  • 東莞非遺墟市連續兩天登場 精彩非遺展演輪番上陣
    茶山公仔、石龍麒麟製作、鳳崗客家臘腸製作技藝、萬江新村腐竹、莞草編織技藝……來自東莞各鎮街的18項非遺項目連續兩天在東莞市文化館擺攤展銷,還有醒獅高樁展演、七夕貢案、舞麒麟等精彩非遺展演輪番上陣。折扣優惠、免費體驗、非遺展演……福利多多,吸引不少市民前來趁墟「打卡」。
  • 來吧,展示!非遺項目驚豔亮相進博會,看看這條「街」上有哪些寶貝
    記者從進博局獲悉,在往屆文化公益演出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暨中華老字號」展示的基礎上,第三屆進博會增加了綜合形象展示區、國家級步行街、中國旅遊等人文展示項目。傣族織錦、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北京宮廷皮影戲………都一一亮相。
  • 這場交流會,手把手教你怎麼把非遺送進校園
    >51項市級以上代表性項目進入校園,佔項目總數的將近一半。 在文化和教育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非遺進校園的形式和內容不斷推陳出新,使我市非遺進校園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良好局面。
  • 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雙十佳」,廣州「非遺進校園」步穩行遠
    2018年開展的「繡美校園——廣繡進校園系列活動中小學廣繡課例」展示現場 非遺資源豐富多彩,「非遺進校園」率先開展目前,全市擁有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1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6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9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8名。 豐富的非遺資源和開拓創新的工作精神,使得廣州成為全國最早開展「非遺進校園」的城市之一。
  • 推廣莞草文化!沙田舉辦「莞草雲課堂」系列活動
    莞草「雲課堂」,教你學編織。日前,沙田鎮婦聯、沙田鎮白玉蘭中心聯合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莞草雲課堂」活動,愛好者們通過雲課堂在家就能了解和學習莞草編織。「大家好,我是沙田白玉蘭的莞草編織項目骨幹,今天我們來學習這一個純莞草編織的儲物籃,現在我們開始做了,首先……」在沙田鎮白玉蘭中心,莞草編織骨幹陳敬蘭正在精心錄製莞草編織的教程,向學員們講解編制技巧和製作要點。
  • 東莞莞香「頭香」拍出16萬元高價
    理香香道表演據悉,今年東莞香典採用「啟動儀式+非遺墟市莞香專場+線上直播帶貨+莞香產業研討會」的方式,既傳承傳播莞香文化、採香技藝,又能促進莞香文化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內循環。早上5時,經過祭拜天地、上貢品、點燭、焚香紙、敬酒、放鞭炮等拜香神儀式後,莞香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歐帶領採香師傅在莞香非遺保護園進行莞香頭香的採集。採香現場,黃歐遵循古法,慢慢將莞香樹內已結香的樹幹鋸開,再使用工具,緩緩取下白木包裹的莞香原材料,採割了今年的莞香頭香。
  • 連續兩年「雙入選」全國十佳 看「非遺進校園」的「廣州模式」
    這些習武的孩子,讓我們看到廣州「非遺進校園」從初萌到根基穩固的發展過程,看到它從粗糙、單線的灌輸,變成學校、社區、家庭、非遺界多方聯動、主動參與的文化生態系統。廣州是全國唯一在「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評選中連續兩年「雙入選」(即連續兩年均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佳創新實踐案例)的城市。
  • 五類項目大比拼 濟南百餘人現場展示非遺手工技藝
    6月4日上午,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濟南市文化館、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天橋區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技能大賽在天橋區體育館舉辦。  大賽以「提高傳承能力,振興傳統工藝」為主題,設置了剪紙、麵塑、陶藝手工成型、魯繡、烙畫5個非遺項目,這些非遺項目既易於現場創作展示,又能體現濟南地域文化特色,深受廣大市民喜愛。
  • 我市非遺項目走進莞韶文化交流活動
    我市非遺項目走進莞韶文化交流活動 韶關發布 韶關發布微信號 shaoguanfabu 功能介紹 發布韶關要聞、政務信息等 收錄於話題近日,韶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應邀參加莞韶文化交流活動「莞韶非遺墟市」,組織部分特色非遺項目積極參展,活動受到了東莞市民的熱烈歡迎,現場產品銷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