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龍形拳、醒獅來啦!東莞非遺走進陽光八小

2020-12-06 東莞日報i東莞

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11月13日下午,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傳進校園活動走進南城陽光第八小學。

本次活動有非遺展演和非遺手工體驗課堂兩個項目,非遺傳承人帶來了詠春拳、龍形拳、醒獅展演和古琴等項目,讓同學們近距離體驗非遺的精彩表演,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激發了同學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活動現場,首先是非遺傳承人帶來的中國傳統武術詠春拳表演,詠春拳以實際的拳術戰鬥理論為主,以身體結構、關節活動及流體力學開始研究改進,較其他中國傳統武術、更專注於儘快制服對手;一拳一式之間展示了傳統武術之精髓,引得現場的同學們陣陣喝彩。

緊接著是廣東省的地方傳統拳術之一——龍形拳,以意導形,氣沉丹田,三尖相對,三力相通,拳勢如風,盡顯了中華傳統武術的力量。

隨後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隆重慶典,民間都會用來助興的醒獅展演,讓同學們歡呼不斷。最後是中國的傳統樂器古琴,吟猱餘韻、細微悠長,使得同學們意猶未盡。

非遺展演結束後,傳承人們給同學們上了詠春拳、龍形拳、醒獅、古琴和七夕貢案的體驗課,讓同學們親身體驗、親手製作,近距離的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學習非遺文化知識。

學校課程開發中心副主任劉惠芳表示,本次非遺進校園活動很有意思,孩子們都很投入地去學,只有投入才會愛上非遺。

記者了解到,「樸雅教育」是該校的教育理念,一直以來,該校一直致力於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知識融合起來,培養品德高尚,適合未來發展的學生,因此,該校希望把非遺引進學校,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環。

「未來,我們會有梯度、有層次、逐步地將非遺內化成學校的校本課程和學生的知識體系,採用項目化學習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們帶著問題、任務去探究,將非遺課程打造成我校的校本特色。」 劉惠芳說。

文字/沈漢炎 實習生 莊曉輝 朱月燕

攝影/實習生 莊曉輝 攝像/實習生 莊曉輝

編輯/賈慶森

相關焦點

  • 醒獅、龍形拳、莞草編織…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首場走進莞城步步高...
    ■學生們正在非遺課堂體驗燈籠仔製作技藝 市文化館供圖  3月22日上午,莞城步步高小學熱鬧非凡,醒獅、龍形拳非遺進校園是東莞非遺的品牌活動之一,今年該活動由東莞市文化館、市非遺保護中心、市中小學體育藝術聯合會共同主辦。
  • 麒麟舞、龍形拳……惠州新增25名非遺代表傳承人
    麒麟舞、龍形拳……惠州新增25名非遺代表傳承人 2018年10月11日 10:44   來源:南方網   參與互動
  • 霍家拳、木偶戲、醒獅…東莞非遺走進中堂槎滘小學
    11月19日上午,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實現非遺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繼承與發展,2020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暨「龍的傳人」校園品牌項目籤約儀式走進中堂鎮槎滘小學。此次籤約活動標誌著非遺進校園活動將在中堂鎮全面鋪開,讓非遺有機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的學習生活之中,強化學生非遺實踐能力,培養青少年對本土文化的情感,實現非遺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繼承和發展。精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在中國優秀民間藝術麒麟舞表演中拉開序幕,隨後,各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集中展示了中堂霍家拳、木偶戲、醒獅等非遺項目。
  • 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沙田鎮中心小學
    本次活動有木偶戲、古琴、詠春拳、粵曲、醒獅這些非遺展演,以及以上表演類項目體驗課和茶山公仔、燈籠仔非遺手工體驗課。系列活動營造了一個人人學非遺,傳承非遺的濃厚氣氛。活動當天,非遺傳承人首先帶來了木偶戲——《哪吒鬧海》,關於哪吒的文學、影視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栩栩如生的木偶戲表演,引得現場的同學陣陣歡呼,點燃了現場的氣氛。
  • 非遺展演各顯神通,東城中心幼兒園的孩子們玩嗨啦
    本次活動包括古琴音樂、詠春拳、木偶戲、醒獅和燈籠仔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精彩的演出受到孩子們的追捧。活動展演環節,各項目非遺傳承人輪番登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展現出非遺的魅力,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活動展演結束後,在孩子們熱情的歡呼聲中,東莞銀行的吉祥物「莞寶寶」閃亮登場,和孩子們打招呼、玩遊戲。
  •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形拳:動如神龍,靜如處子
    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傳承人簡應球帶著弟子練習龍形拳 龍形拳是一種獨特的本土拳種, 因「動如神龍,靜如處子」而得名,在珠三角頗有影響。目前龍形拳還是東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有莞城可聲堂龍形拳簡應球、塘廈龍形拳林效明。在傳承龍形拳上,他們有著類似的人生經歷、同樣執著的熱愛和傳承責任。龍形拳由廣東惠州人林耀桂自創,是一種將林氏宗拳和少林拳術等融為一體的中國武術。
  •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形拳:動如神龍,靜如處子
    傳承人簡應球帶著弟子練習龍形拳 龍形拳是一種獨特的本土拳種, 因「動如神龍,靜如處子」而得名,在珠三角頗有影響。目前龍形拳還是東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有莞城可聲堂龍形拳簡應球、塘廈龍形拳林效明。在傳承龍形拳上,他們有著類似的人生經歷、同樣執著的熱愛和傳承責任。
  • 醒獅表演、手工製作,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東莞市機關第二幼兒園
    9月30日上午,「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東莞市機關第二幼兒園。當天有醒獅(莞城)、茶山公仔、燈籠仔製作技藝、木屐製作技藝、七夕貢案項目。活動旨在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充分認識、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課餘生活。
  • 非遺名錄 詠春拳(附:詠春拳拳譜)
    它立足於實戰,具有招式多變、運用靈活、出拳彈性、短橋窄馬、擅發寸勁的主要特點,以大閃側、小俯仰、耕攔攤膀、黏摸蕩捋、審勢記牢、曲手留中為手法,以搭、截、沉、標、膀、腕指、黏、摸、熨蕩、偷、漏和「二字鉗陽馬」的身形步法為標誌。詠春拳是一種十分科學、實戰性強的拳術,它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而上落快,攻守兼備及守攻同期,注重剛柔並濟,氣力消耗量少。
  • 佛山三水馬國輝:從「武痴」到龍形拳宗師
    年來歲往,這位隱於鄉間的龍形拳大師不僅傳授拳法,更通過言傳身教將「克己讓人」的武德傳給了弟子。  撰文:馬永釗  打牢基礎:多年只練一套拳  馬國輝這一身武藝,學自父親馬齊。據他介紹,龍形拳是廣東省的地方傳統拳術之一,19世紀末期由惠州人林耀桂首創,影響曾經遍及珠三角、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美國等地區。
  • 古琴、洪拳、醒獅……快來圍觀萬江「非遺」進校園的精彩瞬間
    古琴雅韻、洪拳威猛、醒獅勁舞——12月11日下午,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萬江第七小學,為該校師生帶來一堂精彩的「非遺」公開課,讓「非遺」融入孩子們的日常學習生活,推進「非遺」在萬江的保護和傳承。
  • 非遺項目進校園一群特殊孩子現場展示醒獅表演和莞草編織等技藝
    今天上午,東莞市康復實驗學校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成果展暨非遺墟市活動在該校舉行,包括醒獅、莞草編織等多項東莞市非遺項目進入該校校園,向該校師生及家長一起展示,吸引了眾多師生和他們的家長前來參與。
  • 東莞石龍中山路上的非遺傳承百年 守護老行當
    由於歷史悠久、質量上乘,德和興醒獅麒麟店所製作的獅子頭不僅有東莞本地人來光顧,不少惠州、廣州、深圳的人也會前來採購,最遠曾賣到英國、新加坡。最近,醒獅文化還有「北上」的趨勢。郭潤棠說:「年前就有不少四川、湖南的人買獅頭帶回家鄉去,還有新疆的訂單,來定做獅子頭。」但輝煌的背後是看不見的艱辛,郭潤棠的父親50多歲就不幸離世,家人都認為這與扎獅子頭有關,當年年末訂單多。
  • 非遺進社區:嶺南詠春拳「打入」沙面!
    今天,沙面街文化站結合沙面街 「四季廣場」文化活動特色文化品牌,積極配合區文化惠民工作,舉辦了一場「冬暖翠洲—2020年沙面街非遺(嶺南詠春拳)進社區文化惠民活動」。活動一開始,嶺南詠春拳掌門人霍禮謙先在場的街坊介紹了詠春拳的起源,講述詠春拳的特點。
  • 三水非遺項目增至32個 非遺傳承人VR帶貨
    日前,三水新增3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6位市級非遺傳承人。截至目前,三水共有非遺項目32個,非遺傳承人22人,非遺項目傳承基地6個,非遺項目傳習所1個。非遺是一冊活態的民間歷史書,不僅記錄著城市千百年來的文化發展,還凝聚了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精神瑰寶。
  • 廣州非遺體驗季的醒獅表演
    端午扒龍舟廣州非遺體驗季的醒獅表演體驗廣彩活動6月8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配合在廣州舉辦的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活動,今年6月,「廣州非遺體驗季」將呈現豐富多彩的本地活動,「遇見廣式生活——廣州非遺開放日」和「你最識玩——廣州非遺體驗遊
  • 有關東莞學正宗的詠春拳東莞詠春拳梁康撰寫
    梁康和香港詠春拳師傅舊照其二,本質內容上,就是能掌握和運用詠春拳最正統最重要的內容,也就是能發揮詠春拳的特點。什麼是詠春拳的特點?未練過詠春拳的人都懂得說:「詠春拳是女人拳,以柔制剛,以小力勝大力」。總要弱小欺負強大,個人覺得這是一句廢話;詠春拳有養生和搏擊兩大特點,學詠春養生,要有本質內容,學那招,養那裡。學詠春拳搏擊,讓人大力過來小力勝一下試試!能發揮詠春拳本質的招式,去成功對抗,才是正宗。不能「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今天來一招泰拳,明天來一招散打,這樣不是詠春拳的本質,是泰拳或散打的本質。
  • 東莞顯江詠春拳館香市總館開館 同好者有了新平臺
    莞邑詠春再添新彩東莞時間網訊 充滿昂揚體育精神的東莞,各運動項目近年來迅速發展,作為傳統武術新興代表的詠春拳便是其中亮點,越發普及的背景下,習練人群不斷增加。27日下午,顯江詠春拳館香市總館正式開館,無疑為莞邑大地的詠春拳愛好者提供了又一學習平臺。
  • 大朗鎮巷頭小學推進醒獅和木偶戲等非遺項目進校園
    大朗巷頭小學,非遺傳承人在給同學們上木偶戲的課醒獅隊的老師在給同學糾正姿勢醒獅隊的活動室教育要著眼於未來,重視人的終身發展,關注每一個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個性的發展。為此,大朗鎮巷頭小學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和學校「朗行文化」辦學理念,確定「培養未來社會的創e人(具有信息技術能力和思維的創新人才)」的宗旨,選擇了表演性非遺項目醒獅和木偶戲等,精心開發拓展型課程,並嚴格施行。
  • 詠春拳小念頭釋義東莞詠春拳梁康撰寫
    梁康弟子大鵬練小念頭小念頭是詠春拳的基礎套路,將詠春拳均勢情形下的技擊動作分解成各種基本動作,正如學英文,它就那是26那個字母,任何一個英文字,都由這些字母組成。念頭即心思、意思,小念頭即是細小的意思,意味著基本的意義;而小念頭的「小」與「少」字」在粵語裡諧音,少念頭是要練習武藝的人首先排除雜念,正見正心樹立練習應有的正確概念,學詠春首先練好小念頭「念頭正即終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