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正在非遺課堂體驗燈籠仔製作技藝 市文化館供圖
3月22日上午,莞城步步高小學熱鬧非凡,醒獅、龍形拳、茶山公仔、莞草編織、七夕貢案、燈籠仔非遺課堂體驗,以及粵劇賞析講座、東莞非遺墟市等非遺項目活動進駐該校。
這是2018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的首場。非遺進校園是東莞非遺的品牌活動之一,今年該活動由東莞市文化館、市非遺保護中心、市中小學體育藝術聯合會共同主辦。
湧現出一批特色鮮明的項目
近年來,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蓬勃開展,大大增強了青少年學生對東莞非遺的認識與了解,湧現出一大批特色鮮明、效果良好、影響廣泛、值得推廣的項目。
據市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何超群介紹,莞城步步高小學以非遺項目「莞草編織」為對象,進行課程研發,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莞城英文實驗學校非遺課程覆蓋全部六個年級,每個年級有課程內容安排、專題研究、考核標準,基本建立起非遺進校園的系統工程;橋頭鎮把非遺項目「莫家拳」進行科學改編後,普及為全鎮所有學校的大課間活動。此外,道滘、麻湧的粵劇進校園,東坑的木魚歌進校園,沙田的鹹水歌進校園,清溪、樟木頭的麒麟舞進校園,東城的莞香進校園,茶山的泥公仔進校園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全市非遺進校園活動提供了經驗和示範。
今年,市文化館將在年底組織一次非遺校園示範性項目評選,對示範性項目進行表彰。
覆蓋全市33個鎮街(園區)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今年的活動將覆蓋全市33個鎮街(園區),貫穿全年,內容包括非遺走進校園活動、學生走進非遺實踐基地、「我是小小傳承人」系列活動、非遺進校園示範性項目評選、非遺課程研發五大板塊。
其中,「非遺走進校園活動」仍以非遺圖文展覽、活態展演、非遺課堂為主,不過圖文展覽從以往的展板形式改為了線上展覽形式;「學生走進非遺實踐基地」活動將結合市教育局的研學計劃,積極鼓勵學校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市非遺展示廳、非遺實踐基地,通過實地參觀,學習非遺技藝;「我是小小傳承人」系列活動計劃在去年的非遺徵文基礎上,增加「我來畫非遺」「我來拍非遺」等活動。
今年4月中旬起,市文化館還將聯合莞城文化服務中心以及莞城的學校,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接受能力,制定從幼兒園至小學階段的9年非遺校本課程。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