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獅、龍形拳、莞草編織…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首場走進莞城步步高...

2020-12-20 東莞陽光網

  ■學生們正在非遺課堂體驗燈籠仔製作技藝 市文化館供圖

  3月22日上午,莞城步步高小學熱鬧非凡,醒獅、龍形拳、茶山公仔、莞草編織、七夕貢案、燈籠仔非遺課堂體驗,以及粵劇賞析講座、東莞非遺墟市等非遺項目活動進駐該校。

  這是2018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的首場。非遺進校園是東莞非遺的品牌活動之一,今年該活動由東莞市文化館、市非遺保護中心、市中小學體育藝術聯合會共同主辦。

  湧現出一批特色鮮明的項目

  近年來,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蓬勃開展,大大增強了青少年學生對東莞非遺的認識與了解,湧現出一大批特色鮮明、效果良好、影響廣泛、值得推廣的項目。

  據市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何超群介紹,莞城步步高小學以非遺項目「莞草編織」為對象,進行課程研發,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莞城英文實驗學校非遺課程覆蓋全部六個年級,每個年級有課程內容安排、專題研究、考核標準,基本建立起非遺進校園的系統工程;橋頭鎮把非遺項目「莫家拳」進行科學改編後,普及為全鎮所有學校的大課間活動。此外,道滘、麻湧的粵劇進校園,東坑的木魚歌進校園,沙田的鹹水歌進校園,清溪、樟木頭的麒麟舞進校園,東城的莞香進校園,茶山的泥公仔進校園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全市非遺進校園活動提供了經驗和示範。

  今年,市文化館將在年底組織一次非遺校園示範性項目評選,對示範性項目進行表彰。

  覆蓋全市33個鎮街(園區)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今年的活動將覆蓋全市33個鎮街(園區),貫穿全年,內容包括非遺走進校園活動、學生走進非遺實踐基地、「我是小小傳承人」系列活動、非遺進校園示範性項目評選、非遺課程研發五大板塊。

  其中,「非遺走進校園活動」仍以非遺圖文展覽、活態展演、非遺課堂為主,不過圖文展覽從以往的展板形式改為了線上展覽形式;「學生走進非遺實踐基地」活動將結合市教育局的研學計劃,積極鼓勵學校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市非遺展示廳、非遺實踐基地,通過實地參觀,學習非遺技藝;「我是小小傳承人」系列活動計劃在去年的非遺徵文基礎上,增加「我來畫非遺」「我來拍非遺」等活動。

  今年4月中旬起,市文化館還將聯合莞城文化服務中心以及莞城的學校,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接受能力,制定從幼兒園至小學階段的9年非遺校本課程。

版權聲明: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

相關焦點

  • 非遺項目進校園一群特殊孩子現場展示醒獅表演和莞草編織等技藝
    今天上午,東莞市康復實驗學校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成果展暨非遺墟市活動在該校舉行,包括醒獅、莞草編織等多項東莞市非遺項目進入該校校園,向該校師生及家長一起展示,吸引了眾多師生和他們的家長前來參與。
  • 詠春拳、龍形拳、醒獅來啦!東莞非遺走進陽光八小
    11月13日下午,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傳進校園活動走進南城陽光第八小學。本次活動有非遺展演和非遺手工體驗課堂兩個項目,非遺傳承人帶來了詠春拳、龍形拳、醒獅展演和古琴等項目,讓同學們近距離體驗非遺的精彩表演,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激發了同學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 醒獅表演、手工製作,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東莞市機關第二幼兒園
    9月30日上午,「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東莞市機關第二幼兒園。當天有醒獅(莞城)、茶山公仔、燈籠仔製作技藝、木屐製作技藝、七夕貢案項目。活動旨在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充分認識、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課餘生活。
  • 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沙田鎮中心小學
    11月26日下午,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沙田鎮中心小學舉行。本次活動有木偶戲、古琴、詠春拳、粵曲、醒獅這些非遺展演,以及以上表演類項目體驗課和茶山公仔、燈籠仔非遺手工體驗課。系列活動營造了一個人人學非遺,傳承非遺的濃厚氣氛。
  • 霍家拳、木偶戲、醒獅…東莞非遺走進中堂槎滘小學
    11月19日上午,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實現非遺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繼承與發展,2020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暨「龍的傳人」校園品牌項目籤約儀式走進中堂鎮槎滘小學。此次籤約活動標誌著非遺進校園活動將在中堂鎮全面鋪開,讓非遺有機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的學習生活之中,強化學生非遺實踐能力,培養青少年對本土文化的情感,實現非遺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繼承和發展。精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在中國優秀民間藝術麒麟舞表演中拉開序幕,隨後,各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集中展示了中堂霍家拳、木偶戲、醒獅等非遺項目。
  • 莞風潮非遺手工體驗活動開班
    莞風潮非遺手工體驗活動於8月15日至16日舉辦。兩天時間裡,東莞市莞城文化服務中心會帶來莞城花燈、醒獅頭、茶山公仔、木屐公益非遺課程,讓親子家庭在製作過程中學習傳統文化,感受非遺魅力。8月15日,首場非遺手工體驗活動為製作莞城花燈。
  • 古琴、洪拳、醒獅……快來圍觀萬江「非遺」進校園的精彩瞬間
    古琴雅韻、洪拳威猛、醒獅勁舞——12月11日下午,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萬江第七小學,為該校師生帶來一堂精彩的「非遺」公開課,讓「非遺」融入孩子們的日常學習生活,推進「非遺」在萬江的保護和傳承。
  •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形拳:動如神龍,靜如處子
    目前龍形拳還是東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有莞城可聲堂龍形拳簡應球、塘廈龍形拳林效明。在傳承龍形拳上,他們有著類似的人生經歷、同樣執著的熱愛和傳承責任。龍形拳由廣東惠州人林耀桂自創,是一種將林氏宗拳和少林拳術等融為一體的中國武術。
  •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形拳:動如神龍,靜如處子
    傳承人簡應球帶著弟子練習龍形拳 龍形拳是一種獨特的本土拳種, 因「動如神龍,靜如處子」而得名,在珠三角頗有影響。目前龍形拳還是東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有莞城可聲堂龍形拳簡應球、塘廈龍形拳林效明。在傳承龍形拳上,他們有著類似的人生經歷、同樣執著的熱愛和傳承責任。
  • 莞邑傳統文化 破浪出圈
    2020年年初,《文化周末》報「懸壺莞邑」欄目推出《疫情之下,中醫藥文化正在升溫》一文,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華網、鳳凰網等多個網站轉發;策劃推出「中藥漫談」系列專題,為讀者精選當下的時令中草藥材,以兼具實用性、趣味性的中醫藥文化內容,架起帶領市民了解中醫藥文化、運用中醫藥知識的橋梁;策劃「中醫藥進校園」系列報導,走進東莞市德育基地、東城第八小學等具有中醫藥文化教育體系的學校,帶領讀者領略校園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 萬盞花燈鬧元宵 2019東莞元宵遊園活動迎高潮
    2月16日至2月19日,第二屆「我們的節日——歡天喜地鬧元宵莞邑元宵遊園」活動在東莞老城區莞城熱鬧舉行,更豐富、更好玩、更具嶺南味道的年俗活動繽紛而至。  2月16日早上9點,莞邑元宵遊園在東莞人民公園拉開活動帷幕。
  • 東莞非遺在校園傳習基地②∣莞城英文實驗學校:深挖非遺課程項目式...
    在2020年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舉辦的全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評選中,莞城英文實驗學校的研學旅行案例被評為「優秀案例」。作為東莞首個「非遺進校園」的樣本學校,該校致力於培養具有中國情懷、世界眼光的現代小公民,早在2005年就將目光投到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代表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上了。
  • 東莞非遺墟市連續兩天登場 精彩非遺展演輪番上陣
    市民欣賞莞草編織品羊城晚報訊 記者餘曉玲攝影報導:10月1日、2日,東莞非遺墟市連續兩天登場。茶山公仔、石龍麒麟製作、鳳崗客家臘腸製作技藝、萬江新村腐竹、莞草編織技藝……來自東莞各鎮街的18項非遺項目連續兩天在東莞市文化館擺攤展銷,還有醒獅高樁展演、七夕貢案、舞麒麟等精彩非遺展演輪番上陣。折扣優惠、免費體驗、非遺展演……福利多多,吸引不少市民前來趁墟「打卡」。
  • 「非遺進校園」|羌族草編進校園 編織五彩非遺夢
    編者按: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推動「非遺進校園」工作,中國青年網開展了「多彩非遺 相伴成長」2018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徵集宣傳活動並推舉出十大優秀案例。今天中國青年網帶大家走進「四川省北川縣羌族草編進校園實踐案例」。
  • 東莞莞香「頭香」拍出16萬元高價
    2020年「東莞香典」莞香採香日活動中,廣大市民和嘉賓一同觀看採頭香儀式,現場體驗採香、理香等。頭香拍賣環節中,頭香拍出了16萬元的高價,將用於助學活動。為去年採集單株產香最多的「年度香王」頒發2019年年度香王原產地認證證書」、「年度莞香香王」紀念牌匾。去年單株產香最多的「年度香王」產香1256克。在香典儀式上,東莞市尚正堂莞香發展有限公司和大嶺山中學籤訂「非遺在校園」合作協議,之後莞香科研團隊將在大嶺山中學內開設莞香相關課程,此舉是非遺進校園的又一嶄新成果。
  • 「東莞香典」儀式舉行,傳承千年莞香製作技藝
    農曆小雪日,又是一年莞香採香時。11月22日,2020年文化年曆「時令東莞」暨大嶺山「莞香文化季」系列活動「東莞香典」在東莞市大嶺山莞香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園舉行。本次活動由東莞市文化館、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大嶺山鎮文化服務中心、廣東尚正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採用「非遺墟市莞香專場+線上直播帶貨+莞香產業研討會」的方式,傳承傳播莞香文化、採香技藝,促進莞香文化產業發展。古法採香展現千年莞香文化魅力莞香是東莞傳統文化的瑰寶,有著悠久的歷史。
  • 推廣莞草文化!沙田舉辦「莞草雲課堂」系列活動
    莞草「雲課堂」,教你學編織。日前,沙田鎮婦聯、沙田鎮白玉蘭中心聯合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莞草雲課堂」活動,愛好者們通過雲課堂在家就能了解和學習莞草編織。「大家好,我是沙田白玉蘭的莞草編織項目骨幹,今天我們來學習這一個純莞草編織的儲物籃,現在我們開始做了,首先……」在沙田鎮白玉蘭中心,莞草編織骨幹陳敬蘭正在精心錄製莞草編織的教程,向學員們講解編制技巧和製作要點。
  • 「小師傅」學做「燈籠仔」,非遺傳承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
    12月15日,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激發孩童對非遺文化傳承的興趣,鼓勵他們學會自覺擔負起保護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鳳崗鎮中心幼兒園教師曾智君說:「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能讓孩子近距離地接觸和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氛圍,真正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 非遺走進企石鎮星光小學 千年紅漆描花木屐滿滿「好意頭」
    非遺傳承人梁錦泉教同學們製作紅漆描花木屐東莞時間網訊 昨日,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第八場活動在企石鎮星光小學舉行,其中有著千年歷史的紅漆描花傳統木屐第一次出現在活動上,讓師生了解傳統東莞婚俗,充滿了「好意頭」。
  • 非遺展演各顯神通,東城中心幼兒園的孩子們玩嗨啦
    12月2日上午,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東城中心幼兒園舉行。本次活動包括古琴音樂、詠春拳、木偶戲、醒獅和燈籠仔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精彩的演出受到孩子們的追捧。活動展演環節,各項目非遺傳承人輪番登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展現出非遺的魅力,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活動展演結束後,在孩子們熱情的歡呼聲中,東莞銀行的吉祥物「莞寶寶」閃亮登場,和孩子們打招呼、玩遊戲。人偶的互動活動,讓孩子們的歡呼雀躍,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