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系列報導1|雨卜苗寨「內外兼修」闖出新天地

2020-12-14 澎湃新聞

開欄語

自2014年國家民委公布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單至今,廣西已有137個村屯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在全國各族人民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的關鍵階段,這些村寨發生了哪些新變化?村寨裡的老鄉們生活過得怎麼樣?本報記者分赴多地進行採訪,從本期起推出系列報導。

提升基礎設施硬實力 積澱民族文化軟實力

雨卜苗寨「內外兼修」闖出新天地

貝江支流六甲河從寨中穿流而過,兩岸竹林、杉樹林延綿,在雲霧的映襯下更顯青蔥,金黃色的梯田間散布著一座座吊腳樓……9月的雨卜苗寨一派豐收景象,美得像畫。雨卜村駐村第一書記羅曉琳同樣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因為不久前,村裡縣級創業孵化基地和苗族蠟染傳承基地的大姐們到柳州、南寧參加市級、自治區級工藝美術作品展,6個人的18件作品在市級比賽中奪得一個金獎、兩個銅獎,在自治區級比賽中收穫兩銀兩銅及一個優秀獎,這對主打民族特色牌、著力發展旅遊業的雨卜村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融水雨卜村秋景。 廖維攝

雨卜村是典型的苗族村落,苗族人口佔比達95%,較好地保留了苗族民居、苗族農耕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蘆笙鬥馬文化等苗族民俗文化。該村依託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濃鬱的苗族風情,開發雨卜苗寨景區,成為融水苗族自治縣發展旅遊最早的行政村之一。該景區於2006年11月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10年11月獲評「國家級AAA景區」。雨卜村下轄的卜令屯於2012年榮獲自治區「名村名鎮」稱號,2014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雨卜村金黃的稻田與雲霧繚繞的高山

已駐村兩年半的羅曉琳是這個小村寨快速發展的見證者,她感覺到,屯內道路硬化後更好走了,景區更漂亮整潔了,來旅遊的人更多了。據統計,去年以來,雨卜景區年接待遊客超11萬人次,產值500多萬元。讓她印象最深的是村裡裝上了太陽能路燈,晚上走在村裡感覺更亮堂,而且更環保、安全、省電。

雨卜村硬體設施的提質升級,得益於融水精準定位,利用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的發展思路。2005年,該縣投入50萬元,聘請同濟大學規劃設計院編制了《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族村寨保護規劃》,2012年又對全縣村寨進行開發性詳細規劃,對苗族村落建設進行指導。

2017年,該縣頒布《融水苗族自治縣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和發展暫行辦法》,內容涉及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認定、規劃、資金投入、產業發展、村容村貌、消防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生產生活等方面,為該縣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

近年來,在上級各部門的扶持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苗族寨門、觀景長廊、蘆笙柱、蘆笙坪、排汙溝、公廁等基礎設施相繼建成,雨卜村整體風貌大幅提升,苗族特色更加突出。

雨卜苗寨寨門

隨著雨卜景區知名度提升,旅遊產業不斷擴大,寨子裡的很多群眾都吃上了「旅遊飯」,村民發展漂流、竹蓀種植、林下養雞、民俗演出等特色產業,全村旅遊景點和農家樂共帶動54戶貧困戶130人增收。

打油茶。 羅曉琳攝

2018年7月,雨卜村村民合作社利用上級下撥的村集體經濟50萬元財政資金入股龍雨山莊,發展酒店住宿項目,填補了該村一直以來無村集體經濟的空白。截至2019年,該村有98戶406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30.4%降至1.80%,2019年該村實現整村脫貧摘帽。2020年度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26.1萬元。

脫貧後苗寨下一步如何發展?全縣各個村寨都在搞旅遊,雨卜村如何保持良好勢頭,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羅曉琳和其他駐村工作隊員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雨卜村駐村第一書記羅曉琳

她將目光聚焦到村裡特有的文化資源——苗族服飾製作、織錦、蠟染等傳統技藝上。今年5月1日,由本村苗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梁小哲創建的隔花吟草苗族服飾有限公司正式成為該縣創業孵化基地(以下簡稱「創業基地」),該基地既是梁小哲的工作室、獲獎作品展示廳,還吸納31戶農戶(其中貧困戶17戶),組織有手藝的留守婦女刺繡、織錦,銷售手工藝品。

隔花吟草苗族服飾有限公司大門

創業孵化基地一角

融水苗族蠟染製作過程

創業基地為村民提供平臺銷售手工藝品,既能為留守婦女增加收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又能傳承、弘揚民族技藝。羅曉琳不懂這些手藝,但卻由衷地欣賞,願意做這些姐姐背後的支持者,她積極與相關部門對接,向上匯報,申請扶持,最終促成基地落戶雨卜。

創業孵化基地為雨卜村的31戶村民提供銷售平臺,圖為賈佩仙在介紹她手工織的苗錦

織苗錦

「她好能幹,也一心為民,什麼都想著怎麼讓村裡發展得更好。」基地負責人梁小哲說。一開始因缺乏啟動資金,基地連桌椅都沒有,是羅曉琳和其他兩位駐村隊員到後援單位爭取了一批桌椅,才為基地解了燃眉之急。

因為村裡的手藝人不會用電腦,這幾年梁小哲參賽以及最近這次大家組團參賽,所有參評材料都是羅曉琳整理上報的,因長期幫撰寫參評材料,她對苗繡、苗錦、苗族服飾製作有了深入了解。梁小哲直言,在雨卜村,論對苗族服飾製作技藝的熟悉程度,「我之後就是她了」。

梁小哲設計製作的苗族女裝在2020「深圳·金鳳凰」工藝品創新設計大賽中榮獲銀獎

對此,羅曉琳表示,是梁小哲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執著感動了她,「有句話不是叫『有夢想總不晚只要你去實現』嗎,我想幫她實現未完成的願望」。

梁小哲今年49歲,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苗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柳州工匠」、柳州市工藝美術大師,13歲開始學習苗族刺繡,2006年起在雨卜苗寨開辦苗族服飾製作工坊,作品曾獲得2020「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金獎等國家級大獎。這些年不少人勸她到縣城或柳州市區開店,但她不為所動,「我還是想留在我們村,這樣可以增加我們村的文化底蘊,遊客來了,方便的話我還可以講解一下,讓別人了解苗族的文化和雨卜村的文化。」

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苗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梁小哲

雨卜村特有的蠟染紋樣

據梁小哲介紹,雨卜村的手工藝歷史上頗有名氣,村民織的錦過去曾是方圓幾百裡村寨的樣板,而村裡的梁桂秋和她的兒媳賈霞(兩人均為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苗族蠟染手工技藝傳承人),是全縣僅有的還在做傳統苗族蠟染的兩個人,她們畫的杉樹、銅鼓紋、太陽花、回形紋等紋樣也為融水所獨有,「如果她們不做了,這些紋樣可能就沒有了」。

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苗族蠟染手工技藝傳承人梁桂秋用蠟油繪製圖案

梁桂秋家的老宅已有140年歷史,現在有一半是她和兒媳的蠟染工作室,另一半小叔一家還在居住。

記者採訪當天,梁桂秋的早餐是油茶,重點是加了油炸螞蚱

為了讓傳統技藝傳承下來,梁小哲帶徒授藝,用本地特有的苗錦、苗繡、蠟染製作服裝並大力推廣,發揮創業基地的作用,帶動有手藝的姐妹參賽評獎,因此,這次獲獎對她來說意義非凡。與以往獨自參賽不同,這次基地的幾個姐妹集體參賽,有人首次參賽就獲獎,她很自豪:「像我之前也一樣,沒參加過比賽什麼都不懂,自己的能力怎麼樣?自己都不敢肯定自己,就更沒有人肯定你了,現在出來參賽,做出來的東西能得到國家、政府的肯定,心裡肯定很高興。」她對本民族文化、技藝的傳承充滿希望,也對苗寨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記者手記|小村寨有大作為

晨起推窗,滿眼的高山流水雲霧水稻,感覺這就是「詩和遠方」;苗族老鄉的早餐是打油茶,重點是加了油炸蝗蟲(俗稱螞蚱);流動攤販用苗歌昭告「我來了」;村間小道偶遇幹農活歸來的阿婆,阿婆靦腆微笑傳遞出善意;體驗手工蠟染,才畫兩筆就感嘆「太難了」,70歲的梁桂秋卻不打草稿畫出印刷品的模樣……雨卜採訪之行,這些畫面都讓人難忘,而其中令記者感觸最深的,還要數羅曉琳和梁小哲這兩位採訪對象。羅曉琳是個會自嘲黑得已經放棄戴太陽帽的80後姑娘,身負扶貧使命,為苗寨奉獻青春和智慧,「想讓村裡人都過上好日子」並付諸努力的樣子讓人肅然起敬。梁小哲是個心直口快的大姐,從農村婦女成長為獲得國家級金獎的工藝美術大師,心裡想的不是人往高處走、到更大的城市掙更多的錢,而是怎麼讓家鄉的苗族手藝傳承下去。她們的想法和作為讓人感覺到,小村寨也可以有大天地,小地方也可以有大作為。國家有好的政策,關鍵還得有把政策轉化為實惠的村幹部、有帶領村民致富的領頭人,真希望我們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多一些像羅曉琳這樣欣賞民族文化、用心用情為民服務的村幹部,多一些像梁小哲這樣能力強、有夢想的民族技藝傳承人。

來源:廣西民族報

作者:韋穎琛

原標題:《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系列報導1|雨卜苗寨「內外兼修」闖出新天地》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具有哪些特點?
    截止2020年3月,在國家民委的領導下,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提供技術諮詢,已進行了三批,共1652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工作。從本期開始,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就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特點、現狀,保護與發展的實踐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等將連續進行闡述。
  • 保護與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貴州這樣做丨在線訪談·第230期
    貴州目前有312個村寨列入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單,數量居全國第一。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是民族地區保護傳承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特色經濟培育優勢產業,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手段和載體。」
  • 水富兩碗鎮三角村坪頭苗寨榮膺國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
    7月2日,水富市兩碗鎮三角村坪頭苗寨傳來喜訊,該苗寨榮膺國家級和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昭通市民宗局副局長楊蕾,水富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曾武紅一行到坪頭苗寨出席「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授牌儀式。按照《國家民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新時期少數民族特色村鎮保護與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各地民委推薦的基礎上,經過初審、專家評審、覆核、公示,國家民委決定全國595個村寨為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昭通市獲此殊榮的有3個,水富市坪頭苗寨榮列其中。
  • 昭通水富三角村坪頭苗寨:榮膺國家、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
    昭通水富三角村坪頭苗寨:榮膺國家、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 2020-07-06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掛牌 湖南31個村寨在列
    日前,國家民委發布《關於命名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全國共有717個村寨被作為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掛牌。 為進一步推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擴大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品牌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按照《國家民委關於印發開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掛牌工作意見的通知》的有關要求,由各地民委推薦,經專家評審並報國家民委委務會議批准,決定命名北京市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中榆樹店村等717個村寨為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予以掛牌。
  • 雲南247個村寨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4月8日,據云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第六場)消息,截至目前,雲南省累計投入41.3億元,整合各類資金267億元,創建了36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229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鄉鎮、3122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產業強、環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諧的民族示範村鎮。
  • 海南新增9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海南日報記者從國家民委官網獲悉,按照有關評審要求,在各地民委推薦的基礎上,經過初審、專家評審、覆核、公示並經國家民委委務會議批准,決定命名北京市懷柔區湯河口鎮小梁前村等595個村寨為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其中,海南有9個村寨在列。
  • 瓊中4個村莊獲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原標題:有一種美叫黎村苗寨   瓊中光一光二村。   日前,國家民委正式批准命名了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瓊中什運鄉光一光二村榜上有名。至此,瓊中縣共有什寒村、便文村、番道村、光一光二村4個黎族苗族村莊獲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瓊中獲評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各具特色,不僅用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擦亮了鄉村旅遊新名片,也對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 定典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正式掛牌!
    廣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熱線123204月28日,隆安縣在那桐鎮定江村定典屯舉行獲得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掛牌儀式。參加活動的領導共同為定典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揭牌。2019年,經過各地民族工作部門推薦、專家評審、國家民委批准,全國共有29個省市的595個村寨命名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廣西40個村寨上榜,其中南寧有9個,那桐鎮定江村定典屯是2019年南寧市獲得該榮譽的9個村屯之一,也是隆安縣唯一獲得該榮譽的村屯。
  • 雲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第二多
    掌上春城訊11月27日,「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省民族宗教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十三五」以來我省紮實推進民族團結示範區建設所取得的各項成就。
  • 夯吾苗寨——特色村寨,文化濃鬱,風情醇厚!
    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民族特色濃厚,且上過大型生活紀實類節目《嚮往的生活》,它就是拍攝地——夯吾苗寨!有的人會說了,我之前去湘西旅遊怎麼一直沒聽說過這個苗寨呢?夯吾苗寨開發不久,近兩年才發展起來的生苗寨,對於部分遊客來說不了解很正常。夯吾,是苗語音譯,意為小溪邊的寨子。從古丈縣城坐車八分鐘即到,從吉首過牛頭山隧道三分鐘到。
  • 首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出爐,始興縣兩個村寨上榜!
    日前,廣東省民族宗教委推進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工作,制定了命名掛牌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實施方案,並從各地市推薦申報一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結合實地調研考察、民族研究專家評議及綜合評價,經研究決定,命名了28個村寨為第一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 海南11個新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村村寨寨 別具風情
    2009年,國家民委、財政部聯合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工作,湧現了一大批民居特色突出、產業支撐有力、民族文化濃鬱、人居環境優美、民族關係和諧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3年,公布了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340個,海南萬寧市長豐鎮文通村、白沙黎族自治縣元門鄉羅帥村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什進村躋身其中;最近,又有第二批717個特色村寨被批准掛牌,海南有11個入選。
  • 首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出爐 始興縣兩個村寨上榜!
    日前,廣東省民族宗教委推進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工作,制定了命名掛牌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實施方案,並從各地市推薦申報一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結合實地調研考察、民族研究專家評議及綜合評價
  • 巴林右旗四個嘎查被授予「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牌子
    在上級民委的指導和支持下,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巴林右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索博日嘎鎮索博日嘎嘎查、幸福之路蘇木床金嘎查、幸福之路蘇木關乃英格嘎查和查幹沐淪蘇木沙巴爾臺嘎查被命名為「中國第三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 校地聯動助力西江苗寨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轉型升級
    為加強校地聯動,探討民族地區高質量社會治理如何助力鄉村振興與旅遊轉型升級,5月30日,由西江苗寨各民間組織、西江本土研究機構代表,以及貴州民族大學社會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專家學者20多人組織召開的「西江社會組織」座談會,在西江苗寨舉行。
  • 「聚焦」|巴林右旗4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被授牌
    在上級民委的指導和支持下,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巴林右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索博日嘎鎮索博日嘎嘎查、幸福之路蘇木床金嘎查、幸福之路蘇木關乃英格嘎查和查幹沐淪蘇木沙巴爾臺嘎查被命名為「中國第三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 「雲發布」雲南247個村寨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雲南網訊(記者 張成 李熙臨)4月8日,記者從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第六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247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先後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成為民族文化的品牌、特色旅遊的名片和展示美麗雲南的窗口。
  • 安圖縣大力實施少數民族 特色村寨保護與開發,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近年來,吉林省安圖縣堅持統籌發展,將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開發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方面,突出以點帶面,促進農村協調發展、快速發展。從二道白河鎮出發,走過一段盤旋的繞山公路,穿過神秘悠久的原始森林,便來到了「長白山第一村」奶頭山村。
  • 昆明3個村上榜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日前,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發布《關於擬命名第二批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首批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小鎮名單的公示》。按照該公示,尋甸縣金所街道草海子社區額秧村等212個少數民族村寨擬命名為第二批「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