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4個村莊獲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2020-11-29 人民網海南站

原標題:有一種美叫黎村苗寨

  瓊中光一光二村。李幸璜攝

  在瓊中什運鄉光一光二村,村口文化牆上裝飾著軍帽、手槍、大刀等戰爭時期各色軍用物品,圍欄也做成了炮彈的形狀,這些黎族文化圖騰和紅色文化元素將光一光二村點綴成了別具魅力的富美鄉村。

  日前,國家民委正式批准命名了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瓊中什運鄉光一光二村榜上有名。至此,瓊中縣共有什寒村、便文村、番道村、光一光二村4個黎族苗族村莊獲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瓊中獲評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各具特色,不僅用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擦亮了鄉村旅遊新名片,也對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瓊中紅毛鎮什寒村:高山仙境

  什寒村坐落在黎母山和鸚哥嶺之間的高山盆地中,森林茂密,溪流纏繞,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有著「天上什寒」的美譽。通往什寒的道路何止「山路十八彎」?沿途的風景讓人陶醉,漫水橋穿過溪澗,清澈泉水流淌,讓人忘卻時光。   

  什寒村口有一棵上千年的古樹,幾乎每位來到什寒的遊人進村時都要做同一件事,就是先在這棵千年老樹下行注目禮,拍照留念,感受慢下來的光景。

  黎族和苗族同胞共居的什寒村,曾經是瓊中最偏遠、貧困的村莊之一,如今,已從貧困山村向著原生態休閒旅遊村華麗轉身,渾然天成的美景與村民熱情好客的天性,吸引著不少國內外遊客慕名前來。

  在什寒村,你可以懶洋洋地睡到自然醒,然後帶著相機上山拍雲海、拍梯田,可以去山野採回原生的白花菜與竹筍,甚至可以到田裡與黎族、苗族同胞一起插秧播種。

  瓊中什運鄉便文村:稻夢梯田

  在海南旅行,一定要去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便文村看「稻夢梯田」。

  便文村位於鸚哥嶺南麓半山腰上,穿過狹窄的村道,遠道而來的行者可以看見梯田在陽光下肆意地綠著,看到道路旁的溪澗、緩緩流過的清泉、鸚哥嶺腳下山谷裡漂亮的露營地。

  梯田一年四季的景色是不同的。春天引水灌溉的時候,梯田猶如鑲嵌在群山之間的一塊塊明鏡,光影澹澹;夏天時,梯田中的禾苗滋長,綠意盈階,油油密密;到了秋天,稻子成熟,金黃色的稻禾隨風舞動,遠望仿若戈壁大漠。

  賞過山景、梯田、漫水橋,是不是想在便文留宿一晚?便文村原生態休閒露營基地,以原生態為理念,讓人們告別都市的喧譁,回到自然的懷抱。

  瓊中什運鄉番道村:騎行樂土

  體驗黎族風情,觀賞黎族歌舞、織錦展示,品嘗黎族特色美食山蘭酒、竹筒飯、魚茶,跟黎族婦女們一起學釀山蘭酒、製作竹筒飯……

  這些願望,都可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番道村實現。這個背靠鸚哥嶺保護區的小山村慢慢走近人們的視野。通過「特色村寨」「整村推進」「風貌管控」合力建設,番道村摘掉了昔日破舊村莊的「帽子」。

  而山路騎行愛好者,都熱衷於瓊中「番文線」(番道村——便文村)。從瓊中營根鎮出發,途經紅毛鎮白沙起義紀念園,到達番道村,感受這條「紅色黎家」線路的秀美風光。   

  近幾年,番道村村民還自發組織了一支文藝宣傳隊,結合民族風情特色,自編自演文藝節目,並在村公園內建起一個民族特色演藝臺,開展民歌民舞文藝活動。而村民用手工編織的黎族傳統手工藝品,也受到遊客青睞。

  瓊中什運鄉光一二村:文化傳承不息

  黃牆上色彩斑斕、栩栩如生的黎家壁畫,粉飾著屋院的門面,記錄著光一光二村的歷史,承載著村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目前,光一光二村已實現自來水入戶率、無害化汙水管網覆蓋率、主次幹道硬化率、通電率和電話、網絡、廣播電視「三網」通戶率均達到100%;村級文化室、鄉村大舞臺、衛生室、棧道、歷史長廊、人文景觀和休憩活動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

  光一光二村以發展種桑養蠶、冬種瓜菜、林下養蜂、食用菌等產業為經濟收入來源。

  光一光二村具有濃厚的黎族風情,村民能歌善舞,自建村級文藝隊,較好地傳承了黎族婚俗、歌舞、紡織技藝和美食等傳統文化,同時,也通過黎族傳統文化展示紅色文化,弘揚軍民互幫互助、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林學健)

(責編:陳海燕、席秀琴)

相關焦點

  • 海南新增9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海南日報記者從國家民委官網獲悉,按照有關評審要求,在各地民委推薦的基礎上,經過初審、專家評審、覆核、公示並經國家民委委務會議批准,決定命名北京市懷柔區湯河口鎮小梁前村等595個村寨為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其中,海南有9個村寨在列。
  • 海南11個新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村村寨寨 別具風情
    2009年,國家民委、財政部聯合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工作,湧現了一大批民居特色突出、產業支撐有力、民族文化濃鬱、人居環境優美、民族關係和諧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3年,公布了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340個,海南萬寧市長豐鎮文通村、白沙黎族自治縣元門鄉羅帥村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什進村躋身其中;最近,又有第二批717個特色村寨被批准掛牌,海南有11個入選。
  • 定典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正式掛牌!
    廣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熱線123204月28日,隆安縣在那桐鎮定江村定典屯舉行獲得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掛牌儀式。參加活動的領導共同為定典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揭牌。2019年,經過各地民族工作部門推薦、專家評審、國家民委批准,全國共有29個省市的595個村寨命名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廣西40個村寨上榜,其中南寧有9個,那桐鎮定江村定典屯是2019年南寧市獲得該榮譽的9個村屯之一,也是隆安縣唯一獲得該榮譽的村屯。
  • 雲南247個村寨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4月8日,據云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第六場)消息,截至目前,雲南省累計投入41.3億元,整合各類資金267億元,創建了36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229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鄉鎮、3122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產業強、環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諧的民族示範村鎮。
  • 「聚焦」|巴林右旗4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被授牌
    在上級民委的指導和支持下,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巴林右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索博日嘎鎮索博日嘎嘎查、幸福之路蘇木床金嘎查、幸福之路蘇木關乃英格嘎查和查幹沐淪蘇木沙巴爾臺嘎查被命名為「中國第三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 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掛牌 湖南31個村寨在列
    日前,國家民委發布《關於命名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全國共有717個村寨被作為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掛牌。 為進一步推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擴大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品牌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按照《國家民委關於印發開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掛牌工作意見的通知》的有關要求,由各地民委推薦,經專家評審並報國家民委委務會議批准,決定命名北京市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中榆樹店村等717個村寨為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予以掛牌。
  •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具有哪些特點?
    2009年,財政部會同國家民委以促進貧困民族地區經濟開發與民族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為目的開展了「保護與建設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試點工作,主要圍繞「特色產業培育、特色民居保護、特色文化發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這四個方面推進「少數民族特色試點村」的產業與文化融合發展。
  • 「雲發布」雲南247個村寨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雲南網訊(記者 張成 李熙臨)4月8日,記者從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第六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247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先後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成為民族文化的品牌、特色旅遊的名片和展示美麗雲南的窗口。
  • 巴林右旗四個嘎查被授予「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牌子
    在上級民委的指導和支持下,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巴林右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索博日嘎鎮索博日嘎嘎查、幸福之路蘇木床金嘎查、幸福之路蘇木關乃英格嘎查和查幹沐淪蘇木沙巴爾臺嘎查被命名為「中國第三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 常州雪堰鎮城西回民村成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中國江蘇網訊   經國家民委批准,武進區雪堰鎮城西回民村日前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城西回民村是蘇南地區唯一少數民族聚居村,全村均在太湖灣旅遊度假區規劃範圍內,轄區總面積5.08平方公裡,回族家庭98戶356人,分布在陡門、中巷等5個村民小組,回族村民戶數在5個村民小組中佔比70%左右。
  • 安圖縣大力實施少數民族 特色村寨保護與開發,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二道白河在村東逶迤流過,綿延起伏的山巒將村莊環繞其中。走進奶頭山村,乾淨整潔的村路,整齊素雅的民居,保留著朝鮮族特有的意境和韻味。奶頭山村現有居民中絕大多數為朝鮮族,依舊保留著純正的傳統習俗。近幾年,奶頭山村依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致力打造集農業觀光、民俗體驗、風味餐飲、民宿住宿等功能為一體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 第3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擬命名名單公示,福建26個有你老家嗎
    日前,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網站發布了《關於對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擬命名名單進行公示的通知》。公示顯示:2019年,國家民委組織開展了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申報和評審工作。經專家組評審,擬推薦北京市懷柔區湯河口鎮小梁前村等595個村寨列入擬命名名單,而在這份大單名中,福建省也有26個村莊入選(其中霞浦2個)。
  • 昆明3個村上榜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日前,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發布《關於擬命名第二批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首批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小鎮名單的公示》。按照該公示,尋甸縣金所街道草海子社區額秧村等212個少數民族村寨擬命名為第二批「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 東源這兩個村入選首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東源這兩個村入選首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2020-12-09 10:36 來源: 南方plus
  • 德吉村多產業發展打造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文旅結合為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村民帶來幸福生活德吉村多產業發展打造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在民族廣場跳起熱情的鍋莊舞、乘坐遊輪泛遊黃河、吃藏餐、品藏茶、住藏家、賞藏畫,已經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旅遊特色項目。11月11日,記者在德吉村實地走訪。村社區主任華藏向記者介紹說:「2017年,來自尖扎縣能科鄉、尖扎灘鄉、當順鄉等7個鄉鎮30個村的251戶946人,入住德吉村易地搬遷安置點。易地搬遷之前,咱們人均收入只有3700元左右,現在已經達到9800元。
  • 昆明3個村上榜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掌上春城訊 日前,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發布《關於擬命名第二批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首批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小鎮名單的公示》。按照該公示,尋甸縣金所街道草海子社區額秧村等212個少數民族村寨擬命名為第二批「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 首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出爐,始興縣兩個村寨上榜!
    日前,廣東省民族宗教委推進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工作,制定了命名掛牌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實施方案,並從各地市推薦申報一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結合實地調研考察、民族研究專家評議及綜合評價,經研究決定,命名了28個村寨為第一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系列報導1|雨卜苗寨「內外兼修」闖出新天地
    開欄語 自2014年國家民委公布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單至今,廣西已有137個村屯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在全國各族人民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的關鍵階段,這些村寨發生了哪些新變化?村寨裡的老鄉們生活過得怎麼樣?
  • 首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出爐 始興縣兩個村寨上榜!
    日前,廣東省民族宗教委推進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工作,制定了命名掛牌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實施方案,並從各地市推薦申報一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結合實地調研考察、民族研究專家評議及綜合評價
  • 雲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第二多
    同時,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特困群體,形成「地方主導、區域協作、央企結對、對口幫扶」的扶貧開發模式,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一步跨千年,全部實現了整族脫貧。為了讓各族群眾擁有穩定就業,雲南省大力實施培訓就業工程,對民族地區貧困群眾100%給予技能培訓,100%提供崗位推薦等就業服務,調整提高各類培訓補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