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HO!開了第一家線下實體店 潮牌也開始嘗試新零售了

2020-12-16 界面新聞

2017年10月,南京最繁華的新街口地段迎來了一家兩層高、超過5000平米的潮流中心實體店——YOHO!STORE。

在這裡,挑選服飾將變得更有趣。你不僅能通過衣架旁的電子屏幕掃碼,快速獲取手中這件外套一切你關心的信息,還能在逛累了的時候,直接去一樓的咖啡廳休息,或是買些綠植回家。

當然還有更多的新體驗,它們都是YOHO!做出的新零售嘗試。

YOHO!在大眾眼裡並不陌生。它創立於2005年,是一個潮流文化傳播平臺。4年後,YOHO!BUY(下稱「有貨」)依託於YOHO!社區應運而生,成為一家面向全球年輕人的潮流品牌B2C電商。據YOHO!集團副總裁鈕叢笑介紹,有貨App目前用戶規模達1500萬,以16-35歲人群為主,其日活為30萬,月營收為3個億,毛利率在30%。

事實上有貨早就已經把目光放到了線下。2013年, 第一屆YO'HOOD全球潮流嘉年華在上海舉辦,吸引了數萬年輕人的聚集。鈕叢笑表示,他在那時感覺到年輕人對潮流文化的熱情,認為需要一個線下場所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

3年後,這個想法成為現實。

YOHO!STORE南京店

有貨在線上有1200多個合作品牌,因此在線下店有限的選品上,YOHO!集團助理副總裁靳曲會花更多的心思。一樓最重要的就是當月的主題賣場,YOHO!根據每年12個月定下的不同主題來更換品牌和款式,比如5月的「滑板」、6月的「世界盃」、7月的「花卉」,也會與線上品牌進行定製合作。

二樓是更高端的區域。YOHO!會在此陳列國外引進的獨家品牌,或是精心挑選的設計師品牌。而二樓整體更高的潮流格調,也會幫助YOHO!完成更多高端品牌的入駐。

靳曲告訴界面記者,目前店內賣得最好的除了Adidas、Vans等大品牌,還包括Stussy、BOY LONDON,以及明星品牌中餘文樂的Madness。

對於潮流品牌來說,線上與線下的差別也許比一般服飾更大。

「線下可以更好幫助線上,很多偏傳統的、或者很大型的國際集團,他們會考慮很多限量發售,他們不喜歡放在線上,大家感受不到這種熱潮。」靳曲表示,「就是把很精英的東西要放到線下,真正抓住線下才能看到消費者的畫像,大家都穿得特別潮的去線下排隊買,他們也需要這個。」

YOHO!STORE南京店二層

要捕捉靳曲所言的「線下消費者畫像」,最需要的是打通線上線下的技術與運營。有貨在這一過程中完成了「六個統一」,包括會員、庫存、價格、銷售、結算以及售後服務。

其中在會員方面,用戶的有貨App優惠券在線下也能使用。而除了購買服飾,會員的積分和打折也都適用於店內的咖啡廳、綠植、造型理髮、攝影等服務。沒有安裝過App的顧客,可通過現場店員手中的iPad完成付款。

據鈕叢笑表示,營業期間YOHO!STORE的新客佔比65%。參考美國同業線上線下2:8的比例,他認為線下其實還存在著大量新客,未來這個比例還可能繼續擴大。為此,他們將在一年內365天舉辦200場線下活動,譬如邀請代言人餘文樂來做籤售。同時,地下一層也在完善修建工作,預計今年9月開放,將引入更大眾化的潮牌。

YOHO!成立了近140人的技術團隊,獨立開發了基於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前後端系統,比如結合RFID智能貨架系統。

當顧客在店內拿起一件單品,衣架上方的顯示屏便會顯示其詳細的商品信息,以及線上消費者關於該商品的評價和試穿照片,並通過銷售大數據,計算出更適合搭配的單品進行同步推薦,提供線下消費者直觀的消費建議。

而這些衣架提取到購買的比例,也將與線上的數據一起用於商品吸引力評判乃至推薦系統的優化。

此外,當消費者選定商品進入試衣間,試衣鏡上將會顯示其帶進房間的每一件貨品詳情和評價,在試衣過程中,如發生尺碼不符或想換個顏色的情況,可點擊鏡面上的服務按鈕,呼叫店員提供換色/換碼服務。

鈕叢笑介紹,有貨有專門大數據和人工智慧AI的技術部門。如果顧客手機裡面裝了有貨App,每個人的訪問界面看到的商品是不一樣的。而他們未來一年內追求的是「一對一」營銷,比如為習慣滿減的用戶送優惠券,為更喜歡包郵的用戶提供相應活動。

據YOHO!方面提供的數據,YOHO!STORE近期每日客流量約5000人,平均客單價在1000-1500元,月流水大概300萬。鈕叢笑表示,這家店如果做到每月600萬收入即可達到盈虧平衡。

YOHO!目前已經確定了著眼於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的擴張計劃,下一家YOHO!STORE也許就開在三裡屯。

相關焦點

  • 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真正融合的開始
    全球性的實體零售發展放緩,特別是國內實體零售關店潮不斷,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動力。4. 中國的電商發展引領全球,但是國內的實體零售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流通效率較低,缺乏高效率的新型流通模式和企業。5.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往常所認知的線上線下之分已經逐漸消亡。新零售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 網絡紅牌女裝初語設線下實體店 第一店進駐廣州花城匯
    (贏商網記者報導)5月3日,網絡知名原創女裝品牌「初語(需求面積:80-130平方米)」,終於向線下邁出了第一步,在廣州開出第一家實體旗艦店,開幕當天,更請來了初語品牌代言人尚雯婕親臨現場,與消費者見面和互動,引起業內高度關注。
  • 五金機電線下實體連鎖經營新零售探索(五金店連鎖)
    實體渠道現狀  目前,市場為主的五金銷售渠道主要有代理分銷(採購聯盟、專賣店)、綜合賣場、線上MRO(第三方電商平臺)、初級連鎖經營等等。其中,線上MRO垂直電商和第三方電商平臺這兩年針對中高端客戶也嘗試發起猛攻,初步獲得資本的追逐,比如震坤行、西域等,但在客戶末端和教育客戶的成本上花費巨大,有待市場檢驗。
  • 探店丨小米「有品」首家線下實體店:雷軍的生活電商新零售
    在生活電商新零售領域,小米旗下電商平臺「有品」也開始布局首家線下實體店,位於上海七寶萬科廣場的「有生品見」。五一期間,億歐實地探訪發現:小米通過線下門店的展示,讓小米生態中的衣食住行產品有很好的體驗展示空間與售賣場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數據可以實現新零售本質的連接。
  • 伊利、蒙牛、光明、旺仔牛奶……都開起了線下實體店
    來源 | CEO品牌觀察(ID:new_shop_)作者 | 繪景這些冷冰冰的牛奶飲品從超市冰冷的雪櫃裡「走出來」,在線下體驗店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創新一直是品牌的驅動因素之一,沒有了新鮮血液的品牌很快就會被競品搶走市場份額。實體產業跨界交融,各行各業都在盤踞線下市場,已步入微中年的乳業品牌也蠢蠢欲動,紛紛創新飲品,開始布局線下門店。
  • 實體微商新零售如何連結線上線下,打破傳統商業模式的桎梏?
    原標題:實體微商新零售如何連結線上線下,打破傳統商業模式的桎梏?3年時間轉瞬即逝,波後品牌發展越來越好,如今已經落地8000多家波後店,還進行了2次品牌升級。這一切離不開實體微商新零售模式的裂變式營銷方法。
  • 零售行業2018發展趨勢:實體零售大有可為!
    不止作為電商龍頭的阿里巴巴在加速轉型線下,和它有「貓狗之爭」的京東更是揚言要在5年之內開100萬家便利店。曾經享盡線上紅利的小米也通過小米之家再次翻身:全國各地大肆開店,號稱3年後要達到2000家。而且據說坪效最高達到27萬,僅次於蘋果,也是傳統零售的20倍。雷軍此後還大呼:小米犯下的錯誤就是以前忽略了線下。
  • 社交新零售佰草極疏社區店商,線下傳統實體企業如何轉型
    什麼是新零售?新對應著舊,新零售對應著過去傳統零售的思維。新零售就是企業打通線上和線下,實現線上線下場景無縫融合對接,以不斷的優化消費者的用戶體驗,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為核心目標。
  • 新零售的春天裡,實體書店活得越來越好了嗎?
    新零售的春天裡,實體書店活得越來越好了嗎?  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晞亮表示,2018年上半年實體書店渠道圖書零售實現了2.93%的負增長,整個線下市場的感覺非常不好。
  • 米家有品也要開線下店?小米官方:確有計劃
    當小米之家借著新零售的「東風」在全國遍地開花、喜報連傳之時,小米旗下另一家精品電商平臺——米家有品也在最近被曝出要開線下店。1月31日,據媒體爆料,「米家有品即將在上海開出其首家線下店,原名創優品副總裁朱貴安將操盤」。
  • 線上線下一體化:一場電商與實體商業的親密接觸
    2016年9月,卡西歐第一家,同時也是天貓全球首家的全渠道智慧型門店在杭州湖濱銀泰的卡西歐專櫃試點落成,自此開啟了顧客線上線下無差別購物的新零售方式。如今一年時間不到,其業績、流量轉化率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武林銀泰這個店是第二家,從單店的銷售額來看,與去年同比已經有了200%~300%的增長。
  • 當當網一年內開了140多家實體書店 是擁抱新零售?
    亞馬遜在美國舊金山新開了一家實體書店,這是過去一年多來亞馬遜開設的第九家實體書店。在國內,網絡書商當當網在過去一年裡也相繼開設了140多家實體書店。這兩家圖書行業的電商龍頭,曾經被視為傳統書店的「終結者」,為什麼如今又逆襲「玩」起了實體書店?   其實,這些新開的實體書店並非傳統書店的簡單回歸。以亞馬遜的實體書店為例,其最大特點是網絡優勢。
  • 去線下販賣潮流文化,YOHO的「中國裡原宿」生意經
    別家服裝店的上班時間都是早10點到晚10點,這家店卻經常在半夜都是燈火通明的,因為很多的活動布置、產品上新都是在晚10點到早10這個時間段完成的,連裝修公司都感慨,「YOHOOD真有錢,天天都在忙著裝修這家店。」 傅婼,YOHO!品牌孵化和線下業務的負責人,此前她曾服務於阿迪達斯、中國動向(Kappa在中國的經營方) 、VF集團Lee等多個服飾零售品牌。
  • 去線下販賣潮流文化,YOHO!的「中國裡原宿」生意經
    品牌孵化和線下業務的負責人,此前她曾服務於阿迪達斯、中國動向(Kappa在中國的經營方) 、VF集團Lee等多個服飾零售品牌。之前,做零售對她而言無非是什麼時候上新、做什麼樣的折扣、做什麼樣的活動促進銷售。如今在YOHO!
  • 線上、線下與現代物流融合 "新零售"推動商業模式變革
    新樣板 「網紅」店背後的零售之變 今年6月,盒馬鮮生全國第十家門店落戶北京,一時間門庭若市、熙來攘往,很多人都想第一時間目睹曾經塑造電商版圖的阿里巴巴如何打造實體店,改造傳統消費模式。 「我們來盒馬主要是想看看阿里開的超市是什麼樣子,來了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布局很新穎,海鮮很便宜,結算很方便。」帶著全家來逛盒馬鮮生北京十裡堡店的馬一航說。
  • 新零售背景下,線上線下商業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21世紀初,由於網際網路的出現,開始把產品的展示和交易放在網際網路上,用快遞方式進行發貨和交貨。至此,商業的經營方式,開始有了很大的不同。從此,客流分為了兩部分,線上人流和線上的人流。電商的出現,帶上網際網路或者高科技的光環,對線下實體造成了很大衝擊,同時也確實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多便利。
  • 實體零售日漸式微?Nike用創新開啟商業新可能
    它是 Nike 創新之家系列的第三家旗艦店,是繼18年Nike相繼開出的創新之家 Shanghai 001、NewYork 000 店鋪後,宣稱在門店數位化、體驗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再一次迭代創新的零售中心。
  • 把"拼多多"搬到線下?實體店也開始嘗試拼團了
    在拼多多等線上零售平臺大力挖掘微信流量入口的同時,一些初創公司正在嘗試把「拼團」引到線下,希望利用這種銷售模式,激活更廣大的實體零售市場。將線下客戶引到線上的思路並不新鮮,早在幾年前,線上零售方案服務商「有贊」就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儘管有贊最廣為人知的案例是社群電商「羅輯思維」,但實際上,線下實體店也是他們重要的客戶來源。
  • 線上線下全面融合,齊彩「社交電商新零售」創造新商業模式
    齊彩早在《意見》出臺與實施之前,已在進行多方面探索和嘗試,並形成了適合於傳統辦公文具零售行業轉型升級的新模式,即以實體連鎖文化生活體驗空間為載體,融合社交電商運營的新零售模式,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形成齊彩文化生活服務平臺。
  • 推廣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
    為培育壯大「網際網路++」消費新模式,搭建對接平臺,推動實體商業與電商、新媒體等合作,推廣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6月16日,市商務局舉辦全市實體商業電商直播交流分享會。劉淵與參訓人員分享了多個當下熱門的短視頻營銷案例,共同探討電商直播背後的流量經濟以及潛藏的巨大經濟效益,深入淺出地對實體商業如何藉助電商直播等方式促進企業發展進行講解和剖析。對助力全市實體商業發展新零售,拓展線上銷售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這次交流分享會中,一些成功的電商案例讓我記憶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