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其實不用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因為實際上是藺相如害慘了趙國

2020-12-19 百家號

廉頗其實不用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因為實際上是藺相如害慘了趙國

說到廉頗跟藺相如的故事,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因為小學時曾經學過《廉頗藺相如列傳》就曾經介紹過他們的故事。而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的典故就是來自於他們兩個。

當時廉頗是趙國的武將,他因為勇猛而出名。當時廉頗跟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可以說,在趙國,廉頗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藺相如呢,則是以口才出名,在政治上非常有才幹。他的辯才非常厲害,常常把人懟得啞口無言,但是又感覺對方說得好有道理根本無法反駁,可是又好氣啊但是又不得不保持微笑,可以說是氣死人不償命了。而這兩個人,一個文臣一個武臣,可以說是不沾邊的,那麼他們的淵源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是這樣的,說起來,自古朝中文臣和武臣的關係可以說是勢同水火了,一個覺得秀才遇到兵有力說不清,一個覺得對方就只會瞎扯淡,一股子腐朽的窮酸味。而廉頗跟藺相如的情況,也是如此。

當時秦國國力因為已經強大到一定程度了,當聽說趙國得到了一塊很完美的和氏玉時,就有了據為己有的想法,而這和氏玉就是後來的和氏璧,被秦國用來做傳國玉璽。當時秦國就提出要用五十座城池來交換和氏壁,趙王就答應了,可是把和氏璧送過去了,秦國卻並沒有遵守承諾交換五十座城池,所以趙王就很方啊,該咋辦呢,把朝中所有的大臣都找來問該怎麼辦,當時廉頗身為武將肯定第一個是想著受到欺負了肯定是要打回來啊,可是藺相如不同意,他覺得自己可以不用動用一兵一卒就可以把和氏璧帶回來。於是他就去了秦國,運用了一系列計策把和氏璧帶了回來,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

而因為這,趙王就開始對藺相如另眼相看了,覺得藺相如是個人才。然而廉頗當然不服氣啦,就覺得,你一個文弱書生,就會瞎比比,啥也幹不了,我才是最厲害的,憑什麼趙王那麼看重你不看重我呢?於是就常常看藺相如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還常常跟人講藺相如的壞話。後來藺相如聽說了,就說,我們都是趙國的臣子,他是武臣,我是文臣,我們擅長的方向不同,我們應該發揮自己擅長的部分盡心把趙國治理得更加強大才是,怎麼能夠自相殘殺內鬥呢?那樣趙國不就亂套了嗎?而廉頗聽完後就很羞愧,就去跟藺相如道歉了,這就是負荊請罪的典故。

後來有人說其實廉頗不用給藺相如道歉,因為是他害死了趙國,但其實小編覺得不是這樣的,弱國無外交,就算當時藺相如不去,單憑廉頗,就能打倒秦國嗎,要知道當時秦國已經很強大了,一統天下已經是大勢所趨,並不是單靠個人的力量就可以改變的。那麼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廉頗因嫉妒羞辱藺相如,最後因為藺相如的深明大義,負荊請罪
    後來,出現了一位更加足智多謀的才子,那就是藺相如,我們應該都聽說過完璧歸趙的歷史故事,當年秦國為了得到趙國的寶物和氏璧,假藉以十五座城為條件讓趙國獻上了和氏璧,可是到手之後的秦王,卻沒有遵守自己的承諾獻上領土,藺相如憑藉自己的膽識和智慧,成功的把和氏璧從秦王那裡奪回了自己的手中,完好如初的帶回了趙國,趙王十分高興便封他為上大夫,後來在澠池之會上,又因為藺相如的能言善辯捍衛了趙王的尊嚴
  • 藺相如「完璧歸趙」獲得讚賞,廉頗「負荊請罪」獲得原諒
    文/來來往往【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想必每個人都聽過負荊請罪這個成語吧。意思是說身後背著荊條來請罪,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關於成語的成語故事。那麼負荊請罪的故事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後來的命運完全不同,課本沒有告訴給你
    有著一個娓娓動聽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負荊請罪的故事,講的是廉頗個藺相如的故事,當時藺相如憑藉著自己寬大的胸懷,沒有和廉頗斤斤計較,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這個故事也告訴別人不要為眼前的利益之爭,而限制自己的格局,只有心懷天下才能以理服眾。不過在當時我們學習這個典故時候,老師可能只給大家介紹了這個故事,那麼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到底是怎麼樣呢?
  • 負荊請罪,藺相如的次次忍讓,最終和廉頗成為了好朋友
    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是關於藺相如和廉頗的兩個人的故事的,當初在完璧歸趙的這個事件中,因為藺相如為趙國取得了勝利,所以當初的皇帝就命令藺相如為上將,但是這樣子的消息傳到廉頗的耳朵裡的時候,總是很不服氣,一直就是想要去想盡辦法去羞辱藺相如,小編認為,在廉頗的眼中,他以為藺相如他的出生地位比廉頗低,而且就是因為一場戰爭因為藺相如的能說會道而去打贏了勝仗
  • 歷史淺談,廉頗與藺相如!
    在中國歷史上,提及廉頗大家定會想到藺相如,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嘮一嘮關與廉頗藺相如負荊請罪的事兒。秦王見後也不好意思,被迫敲了一下,這時候趙國的官吏說道:「X年X月X日,秦王擊鼓,趙王愉悅。」趙王回去後,秦王徹底被惹惱,準備攻打趙國,但看見趙國軍隊一日比一日壯大,秦王暫時放下了這個念頭。看著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都高,廉頗不服,抱怨道:「這藺相如才來幾日,官位比我都高,等我碰見一定好好教訓教訓他。」藺相如知道後,開始有意無意避開廉頗。
  • 負荊請罪的由來: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
    藺相如因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立下大功,深得趙王信任重用。趙王說:「寡人有藺相如,身安於泰山,國重於九鼎。相如功勞最大,其他大臣都不如。」於是,任命藺相如為上相,職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私下說:「我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藺相如只憑嘴上功夫,職位竟然在我之上。況且他只是宦官手下的一個門客,我怎能甘心在他之下呢?以後看到藺相如,我一定要殺死他。」藺相如聽到廉頗的話後,每次遇到大家上朝,就託病不去,不想和廉頗相遇。他手下門客都以為相如害怕,私底下悄悄地議論著。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你可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後下場如何?
    從小看過「負荊請罪」的故事,一面為廉頗敢於擔當讚嘆,一面也為藺相如的智慧稱奇。這兩人原本各司其職,機緣巧合之下有了交集,最終惺惺相惜,為人稱道。但世人皆知的故事只是他們漫長人生裡的一小段插曲,真要回顧兩人的一生,也不由得發出一聲悲嘆。故事要從廉頗和藺相如如何相知說起。
  • 與藺相如鬥氣,廉頗負荊請罪;與此人鬥氣,廉頗負氣出走
    《將相和》的故事膾炙人口,它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因為入選了小學語文課本而深入人心。故事並不複雜,就是因為藺相如通過與秦王交涉和氏璧、在澠池會議中維護了趙王的尊嚴等功績而被封為上卿。這讓身經百戰的廉頗不滿,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獲得的封賞竟然沒有藺相如這個書生多。因此,不服氣的廉頗多次揚言要給藺相如顏色瞧瞧,然而藺相如卻總是躲著廉頗,避免和他相見。
  • 趙國最佳偶像組合-藺相如與廉頗
    小時候讀來只覺得文中插圖十分搞笑,赤著上身負荊請罪的廉頗頗有些動畫片中反派的感覺,那幅畫看起來便十分解氣,如今再看,這才知道傳頌千古的將相和是多少人嚮往的境界。藺相如作為趙王的謀士,實在不像個謀士。秦王求趙國和氏璧,允諾以城池作為交換,趙王想要地盤又怕秦王出爾反爾,很是糾結。
  • 【家的味道】講家風故事 聚戰「疫」力量 | 藺相如與廉頗:負荊請罪
    【家的味道】講家風故事 聚戰「疫」力量 | 藺相如與廉頗:負荊請罪 2020-03-25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他們結局如何?語文老師可不會告訴你
    廉頗和藺相如就給我們做了一個典範。當初廉頗因為誤會了藺相如,後來知道自己錯了之後就負荊請罪當眾認錯。那麼他負荊請罪之後,他們的結局是如何呢?老師肯定沒有告訴過你他們的結局如何。廉頗和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臣子。廉頗是位大將,能徵善戰,他曾經在討伐齊國的時候獲得了大勝,並且奪取了陽晉這一地方,所以趙王為了嘉獎他,就封了他為上卿。
  • 負荊請罪之後,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藺相如和廉頗的後續?因為不好說
    這是出自著名的「將相和」典故,也就是在我們小學課本裡熟讀的「負荊請罪」。廉頗勇於承認錯誤,向藺相如請罪,最終互相和解的故事,讓我們一直學習他們的勇於承擔和寬宏大量,哪怕長大了之後也依然如此。但是,在負荊請罪之後,藺相如和廉頗最後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為何語文老師從來沒有提起過?這不禁引發了我們的好奇,而根據史書的記載,這根本不好說。
  • 殘酷的真相:我們只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藺相如最後的下場
    「負荊請罪」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歷史典故了,裡面的廉頗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赤背背負著荊棘去向藺相如賠罪,藺相如也寬宏大度,最終選擇原諒了他,兩人和好如初。這個歷史典故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要懂得顧全大局,舍小我成全大我。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一個被處以極刑
    我們知道一切事物的發展從來都不是順順利利的,人際交往上尤其如此,作為武功派的廉頗一開始對憑藉智慧只是動動腦就站上政治舞臺的藺相如原本是抱著輕視之心的,當藺相如完成了完璧歸趙的壯舉和在澠池之會上憑藉大智大勇保全住了趙國的威嚴以及趙王的安全之後,他自然地得到了趙王的賞識,升職加薪不在話下,地位比廉頗還要高的時候,廉頗原來的輕視就慢慢轉變成了不滿,私底下便有與藺相如對立起來的硬幹之勢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可是長平之戰後,藺相如和廉頗的下場你知道嗎
    ——雨果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史記·七十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 這是《史記》中關於負荊請罪故事的描述。 趙國迅速崛起,等到趙武靈王餓死沙丘宮後,趙惠文王幼小,受到權臣趙成的挾持。此後,趙惠文王擊敗趙成,掌握了趙國大權。 趙惠文王登基後,在趙國實行了清明的政策,任用了許多賢臣,其中就包括廉頗、藺相如等人。對於廉頗和藺相如,我們都知道「負荊請罪」的故事,這個故事,讓趙國臣子間和睦有加。
  • 負荊請罪之後,藺相如和廉頗最後結局如何?為何語文老師從不提起
    《將相和》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則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的是趙國舍人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後得到重用,廉頗心中不服,放言要羞辱藺相如,而藺相如為了顧全大局,屢次容忍避讓於他,最終廉頗負荊請罪,兩人重歸於好的故事。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結局怎麼樣?語文老師並沒有告訴過你!
    2020-12-28 11:07:46 來源: 子周說史 舉報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結局怎麼樣
  • 「負荊請罪」人人都知,但藺相如和廉頗結局如何,你可知道?
    提到「負荊請罪」這個成語,我們都知道他來源於歷史事件,這個事件發生於戰國時期,而主人公則分別是廉頗和藺相如。當時,秦國因為商鞅變法,率先在7個國家中強大起來,並逐漸有了吞併6國的野心。公元279年,秦昭襄王想要派兵攻打楚國,又擔心趙國會出手相救,便約了趙惠文王在澠池相聚。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最終結局如何?課本上肯定沒告訴你
    在歷史課本上,我們學習過負荊請罪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史書中對此記載的也很簡單,「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這就是負荊請罪的原文,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故事值得我們學習。 那麼歷史上廉頗與藺相如的結局如何呢?史記的出現讓後人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現如今的人們對司馬遷這個名字肯定是不陌生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歷史上的一段大亂世,同時也是大分裂時期,這時候天下還沒有統一。
  • 廉頗負荊請罪,那他後來跟藺相如的結局是怎麼樣的?
    負荊請罪的故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初中課本上就有這樣的故事。這個故事說來非常的簡單。大概講的就是,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後受到趙王的青睞,將他拜為上卿,其職位在趙國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對於這件事情覺得非常不滿,於是,便說要給藺相如難堪。